<p> 恭王府邸路幽深,怒放棠花醉客人。</p><p> 蝶至蜂擁尋舊夢,鶯歌燕舞唱陽春。</p><p> 繁枝樹影遮晴日,馥氣香風(fēng)夜色沉。</p><p> 什剎湖邊景如故,朱樓黛瓦落繽紛。</p><p><br></p><p> 坐上107路公交車,到東官房站下車。從網(wǎng)上得知還要步行400多米,干脆打開步行導(dǎo)航,免得問路麻煩和走錯路。穿過幾條三四米寬的小巷,終于來到了恭王府門前。由于恭王府在一條小街上,恭王府門前的場地有限,加之參觀游覽的人多,光舉著小旗的旅行團(tuán)就有好幾個,門前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我從相機(jī)取景框中看到的盡是人頭,拍照時只好把鏡頭抬高一寸。</p><p><br></p><p> 我?guī)е夏昕?,去了北京的很多公園,都是免費(fèi)的,到了恭王府,進(jìn)門時卻被告知,需要買半價門票。半票就半票吧,既然來了肯定是要看的。有點兒疑惑的是,憑老年卡就連頤和園、香山等著名的景點都是免費(fèi)的,恭王府為什么要半票?難道恭王府比頤和園、香山的等級還高。</p> <p> 恭王府是地處風(fēng)景秀麗的北京什剎海西南角的一座王府,坐落于一條靜謐悠長、綠柳蔭蔭的街巷之中,它是現(xiàn)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的前身原為清代乾隆朝權(quán)臣和珅的第宅和嘉慶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p><p><br></p><p> “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yuǎn)望如虎踞”,這是史書上對恭王府的描述。恭王府作為清朝親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規(guī)整、規(guī)模宏大、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xiàn)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fēng)范和民間清致素雅的風(fēng)韻。恭王府總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余米,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擁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處,是清代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歷經(jīng)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jìn)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p><p><br></p><p> 恭王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大石頭上的金字標(biāo)明,恭王府為五A國家級旅游景點。</p> <p>張牙舞爪的大獅子,彰顯著王府的尊貴與威嚴(yán)。</p> <p> 銀鑾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節(jié)日時方打開,起到禮儀的作用。民國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連同東西配殿一并焚毀,現(xiàn)銀安殿院落為復(fù)建。 </p> <p> 錫晉齋,是府邸西路最后一進(jìn)院落的正廳,七開間,前后環(huán)廊,后檐帶抱廈五間。正廳內(nèi)裝飾有精美的兩層楠木仙樓,零配件和構(gòu)件則用名貴的紫檀、黃楊木,用料考究,奢華至極。在嘉慶帝以諭旨形式頒布的和珅二十大罪狀中,第十三條就與此有關(guān):"昨?qū)⒑瞳|家產(chǎn)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寶閣及隔段式樣,皆仿照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臺無異,不知是何肺腸。"和珅當(dāng)年怕是沒有想到,他指使太監(jiān)呼什圖按宮里圖樣筑造的這楠木殿,竟然成為了將他送上不歸路的重要罪證。</p> <p> 嘉樂堂,和珅時期之建筑。仍懸掛“嘉樂堂”匾額一方。該匾疑是乾隆帝賜給和珅的,但匾額無署款,無鈐記,故無由證實,但和珅留有《嘉樂堂詩集》,說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親王時期,嘉樂堂主要作為王府的祭祀場所,內(nèi)供有祖先、諸神等的牌位。房前兩顆粗大的銀杏樹生長茂盛、插入云霄、遮天蔽日。</p> <p> 多福軒,此院俗稱“藤蘿院”,恭親王時期稱之謂“多福軒”,是王府的穿堂客廳,主要用于主人日常接待來客、親友或前來回稟公事的下屬,兼用作存放皇帝送來的禮物。</p> <p>通往藏寶樓的過道。</p> <p> 藏寶樓,又稱后罩樓,國內(nèi)王府類建筑中最長的樓,長達(dá)156米,共有108個房間,被形容為“99間半房子”,為恭王府三絕之一。后罩樓東部為瞻霽樓,西部為寶約樓。這座樓每個房間后邊的窗戶造型都不一樣,據(jù)說是和坤為了便于識別室內(nèi)的寶物。相傳和坤只看窗戶,就知道室內(nèi)放的什么寶貝。</p> <p>藏寶樓的后墻。</p> <p> 恭王府的后花園又名錦翠園,園內(nèi)布局、設(shè)計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水平。造園模仿皇宮內(nèi)的寧壽宮。全園以“山”字型假山拱抱,東、南、西面均堆土累石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頗高。山頂平臺,成為全園最高點。居高臨下,可觀全園景色。 徜徉于園中猶如漫步在山水之間。與府邸相呼應(yīng),花園也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風(fēng)格的漢白玉拱形石門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書“福”字碑為中心,前有獨樂峰、蝠池,后有綠天小隱、蝠廳,布局令人回味無窮。東路的大戲樓廳內(nèi)裝飾清新秀麗,纏枝藤蘿紫花盛開,使人恍如在藤蘿架下觀戲。戲樓南端的明道齋與曲徑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構(gòu)成園中之園。花園內(nèi)古木參天,怪石林立,環(huán)山銜水,亭臺樓榭,廊回路轉(zhuǎn)。月色下的花園景致更是千變?nèi)f化,別有一番洞天。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尋覓著翠山碧水、曲徑幽臺在訴說的如煙往事。 </p> <p> 西洋門,恭王府三寶之一。這座具有西洋建筑風(fēng)格的拱門(正門),處于花園的中軸線上,門額上外刻“靜含太古”四個字,內(nèi)刻“秀挹恒春”四個字,意為享太古之幽靜,擁滿園之春色,體現(xiàn)了深邃渾厚、沉雄蒼古的意境,也可說是對整個萃錦園藝術(shù)風(fēng)格的概括。據(jù)說這種門當(dāng)時在北京只有3個,如今只有此門流傳下來。因此成為恭王府的一處“絕妙之筆”。</p> <p> 大戲樓,建于同治年間(1862-1874年),是恭親王及其親友看戲的場所。這座戲樓是我國現(xiàn)存獨一無二的全封閉式大戲樓。在清廷檔案中,戲樓均稱為“大戲房”。建筑面積685平方米,其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連搭全封閉式結(jié)構(gòu),據(jù)說整個大戲樓雖為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卻沒有用一根鐵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戲樓的聲音效果。大戲樓為了保證聲音逼真,將戲臺底下掏空后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構(gòu)造增大了共鳴混響空間,使觀眾身處戲樓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聽到不借助任何傳聲工具的演員的演唱。</p> <p> 蝠廳,又稱蝠殿、蝠房子,位于花園中路最北端。建筑正廳五間,前后出抱廈三間。兩側(cè)又出耳房,四面出廊,形制多變,如蝙蝠兩翼。耳房比正廳略前,形成曲折對稱類似蝙蝠的平面,故名蝠廳。</p> <p> 秘云洞,恭王府的三寶之一,康熙御書的“?!弊直筒卦谶@個洞里邊。</p> <p> 曲徑通幽,花園東南山坡之間的羊腸小道。兩側(cè)疊石層壘,左彎右轉(zhuǎn),幽深僻靜。</p> <p> 方塘水榭,恭王府花園西路的主要景觀,由面積約200平方米的長方形池塘和水中央的湖心亭組成,山中鑿泉引水,自池塘三個不同方位的石刻龍頭流入池內(nèi)。</p> <p> 垂花門,也是恭王府有名的建筑,因為它的門上有兩個倒垂的花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