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入土為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烈士們參戰(zhàn)時寫的遺書中,大多都有如果犧牲,有“故鄉(xiāng)的泥土陪伴”的渴望。</p><p> 2019年8月20日,蘭州市政府用國葬儀式安葬了九位中越戰(zhàn)爭中犧牲烈士后,崇敬英雄的蘭州人民不僅清明、烈士紀念日去陵園祭奠烈士,平常也經(jīng)常有群眾帶著孩子前去吊唁……</p> <p> 全國各地的人民知道蘭州烈士陵園安葬著九位老山英雄后,也不斷有人來祭奠。</p><p> “讓烈士不再寂寞”!真誠感謝每一位祭奠我戰(zhàn)友的人,請接收一個戰(zhàn)爭幸存者最莊嚴的軍禮!</p><p> 前不久,愛心人士李浩鋒先生千里迢迢從廣州專程又到蘭州來祭奠,我在“抖音”上發(fā)了幾個祭奠小視頻,短短幾天時間,點擊量就超過了30萬人次。</p><p> 特別讓我欣喜的是蘭州愛心人士“綠蕊紫娟”通過“抖音”加我微信好友后,告訴我她(因剛聯(lián)系,還不知道性別,從網(wǎng)名看是個女士)是做陶瓷照片,看到烈士墓碑上沒有照片,她愿意免費給每個烈士做一幅陶瓷照片,想在明年1.7紀念日粘貼到烈士墓碑上,這樣前來祭奠的人們就可以瞻仰英雄的光輝形象,希望我?guī)椭业搅沂空掌?lt;/p><p> 坦率地說,看到她的消息,不知道是因為感動還是激動,我的眼淚不由自主的流出來了……</p><p> 盡管我還不熟悉這位愛心人士,但我堅定的相信,她一定能夠實現(xiàn)我多年中一直珍藏的這個心愿,于是,我在家中一個親友去世,自己正在幫助料理喪事的繁忙時刻,連夜整理了九位烈士的事跡和照片。</p><p> 請允許我代表烈士親人和戰(zhàn)友向愛心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好人一生平安!</p> <p> 齊雙慶烈士 一等功</p><p><br></p><p> 齊雙慶生前系步兵139師415團二營五連班長,甘肅省蘭州市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1963年4月生,1983年1月入伍,共產(chǎn)黨員。在反敵偷襲的戰(zhàn)斗中,為掩護戰(zhàn)友,壯烈犧牲,骨灰安葬在蘭州烈士陵園。</p><p> 齊雙慶學習認真,訓練刻苦,被部隊兩次樹為訓練標兵,四次評為優(yōu)秀共青團員,并在戰(zhàn)火中光榮的加入了黨組織。1987年2月1日,他在第二次上陣地執(zhí)行堅守防御任務中,帶領戰(zhàn)士黃愛平、馬曉利來到了“李海欣高地”四號哨位,這個哨位與敵小無名,小尖山陣地對峙,由于緊貼敵人陣地,成了敵人偷襲、炮擊的重要目標。初上陣地的五天時間內(nèi),該哨位三次被炸塌,通往我后方的軍工路,被敵火力死死封鎖,他們?nèi)巳績H有的20多塊壓縮干糧度日。六日凌晨兩點多鐘,敵人對四號哨位又是一陣瘋狂炮擊,洞頂被炸開了一個大窟窿,他被落下的泥土碎石壓住了下身,小黃和小馬剛要過來將他拉出來,就發(fā)現(xiàn)五名越軍分兩頭向哨位摸來,他立即命令先不管他,快消滅敵人,隨即拼出全身力氣,從土石中爬了出來,他不顧雙腿十多處劃破的疼痛,指揮戰(zhàn)士起爆定向地雷,自己操槍,當即斃敵兩人,打退了敵人。連指揮所知道了他的傷情,命令他下陣地治療,他堅決不肯,四日下午4時,六米越軍向小尖山腳下一動,他立即到前出觀察哨,給小黃明確任務,就在這時,敵人一發(fā)炮彈落在觀察爆炸,為掩護小黃,他身中兩塊彈片,緊接著頭部和腰部又被子彈擊中,他強忍劇痛,指揮用六零炮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救護所里,他清醒后掏出一張鮮血染紅的敵情圖,而后又掏出身上僅有的十元錢,交給指導員作為最后一次黨費,話沒說完就閉上了眼睛。集團軍給他追記一等功。</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雷斌烈士 三等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雷斌生前系步兵第139師師直偵察連戰(zhàn)士、通訊員,甘肅蘭州人,漢族,高中文化,1985年1月入伍,1986年1月追認為中共黨員。在對越防御作戰(zhàn)中,與壞人搏斗中英勇犧牲。骨灰安葬蘭州烈士陵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雷斌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自幼在黨的陽光沐浴下茁壯成長,夢想長大后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zhàn)士。在學校他勤奮好學、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高中畢業(yè)后,他不顧親友的勸阻,更不迷戀大城市的生活,毅然參軍入伍。部隊接到參戰(zhàn)命令后,他熱血沸騰,多次向黨支部寫了請戰(zhàn)書、決心書,要求到最艱苦最危險的一線,接受血與火的鍛煉和考驗。他說:“生活是母親,教育我是黨,祖國需要我,愿把青春獻”。臨戰(zhàn)訓練中,它針對戰(zhàn)區(qū)特點和自己的不足,主動加入戰(zhàn)斗班訓練,軍事技術提高很快。1986年1月13日晚,在執(zhí)行戰(zhàn)備值班任務時,為了保護連隊干部的生命安全,與壞人搏斗中,被歹徒用刀刺傷,因流血過多,傷勢較重,英勇獻身。直屬隊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并追認他為中共黨員。</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王建勝烈士 三等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王建勝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5團三機連副班長,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qū)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5年10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6年3月加入共青團。在拉那口156陣地執(zhí)行觀察任務中,被敵機槍打中,光榮犧牲,骨灰安葬蘭州烈士陵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王建勝入伍一年多來,工作積極訓練,刻苦,作戰(zhàn)勇敢,先后四次受到營連嘉獎。部隊接到赴滇顛執(zhí)行對越防御作戰(zhàn)的命令后,他多次找領導遞交請戰(zhàn)書、決心書,堅決要求參戰(zhàn),臨戰(zhàn)訓練中,他刻苦訓練,并積極配合班長工作,主動幫助新戰(zhàn)士克服訓練中的難關。在爬山越野中,他腿被扭傷,仍然堅持跟班訓練。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苦練,他和全班的軍事技術都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身體素質也有了明顯的增強,受到領導表揚。上陣地后,他多次主動前出觀察敵情,共發(fā)現(xiàn)敵人火力點兩個,并對目標進行標定驗證,報告上級將其摧毀。他帶領哨位戰(zhàn)友配合友鄰哨位粉碎了越軍15次偷襲,四次壓制敵輕重機槍對我軍工路的封鎖。還曾多次出色的完成了觀察警戒潛伏任務,冒著生命危險下山背水,解決了陣地吃水難的問題,三次冒著敵人炮火搶修好工事,增強了哨位的防護能力,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六日二十二時三十分,在拉拉口156陣地執(zhí)行觀察任務時,被敵機槍打中,不幸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團黨委根據(jù)他遺愿批準他為共產(chǎn)黨員,榮立三等功。</p><p><br></p> <p><br></p><p> 郗文華烈士 二等功</p><p><br></p><p> 郗文華生前系步兵第139師417團特務連戰(zhàn)士,甘肅省蘭州市人,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67年6月生,1985年1月入伍。1987年1月追認為紅中共黨員。在“一.七”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骨灰盒安葬在蘭州烈士陵園。</p><p> 郗文華原在五連當戰(zhàn)士,因表現(xiàn)好,部隊執(zhí)行防御作戰(zhàn)任務后選調(diào)入特務連。臨戰(zhàn)訓練中,他每天早晨背磚頭堅持爬山,長跑訓練,從六塊磚逐漸增加到12塊。有一次,他感冒發(fā)燒三十九度,為不耽誤訓練,他只吃了幾片藥,就走上了訓練場,排長幾次讓他回去休息,他硬是不肯,咬著牙堅持下來了。上陣地后,他在前沿陣地擔任觀察員,經(jīng)過幾天的觀察,他提出了“對敵低近觀察和各營連防化骨干合作觀察”的建議,被連隊采納,為及時了解敵情,提高觀察效果起到了促進作用。</p><p> 四連受領了拔點作戰(zhàn)任務后,要從特務連要抽調(diào)幾名防化兵,配屬四連參加拔點作戰(zhàn),郗文華華知道后,接連向黨支部寫了三份,請戰(zhàn)書,堅決要求參加拔點戰(zhàn)斗。領導考慮他是獨子,沒有同意。他就軟纏硬磨,一直逼得領導同意為止。到了四連后,他被分配到第一突擊隊擔任噴火兵。</p><p> 戰(zhàn)斗打響前,他給班長提了出了三個愿望:一是爭取火線入黨;二是如果自己犧牲了,希望部隊凱旋到陜西后再告訴母親;三是犧牲后,要轉告母親不要太悲傷,他的兒子是為了國家安寧而犧牲,是光榮的。1987年1月7日凌晨6時30分許,郗文華和戰(zhàn)友們秘密的潛伏在敵人眼皮底下,等待發(fā)起沖擊的時候,突然敵人的三發(fā)零星炮彈在他身邊爆炸,郗文華生身負重傷,腸子被炸了出來,壯烈犧牲。組織上根據(jù)它的要求和表現(xiàn),追認他為中共黨員,師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梁勝烈士 三等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梁勝生前系步兵第139師炮兵團152加榴炮營三連戰(zhàn)士,1967年6月生,1985年1月入伍,高中文化,甘肅蘭州人,1986年10月1日,在執(zhí)行任務途中不幸觸電犧牲,骨灰盒安葬在蘭州烈士陵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梁勝是一個有理想,有道德、積極要求上進的新一代青年。1985年1月入伍后,他刻苦學習軍事,積極努力工作,先后兩次受到嘉獎。部隊接到參戰(zhàn)命令后,他認為這是鍛煉自己的好機會,也是報效祖國的好機會,多次找連隊干部,并寫請戰(zhàn)書和血書,唯恐讓他留守。臨戰(zhàn)訓練中,它針對自己年齡小、體力差的情況,經(jīng)常負重40斤爬山、練長跑,三次昏倒在訓練途中。由于她勤苦努力,不甘落后,身體素質大大提高,在營組織的體能比賽中,他獲得第三名。上陣地后,他更是處處以英雄人物為榜樣,艱巨的任務搶著干,危險時刻向前沖,一次陣地遭敵炮擊,炮位上煙塵滾滾、彈片橫飛,十分危險,上級指示減員操作,班長讓他進工事隱蔽,他堅決不肯,把兩名戰(zhàn)友,推進貓耳洞,自己堅持戰(zhàn)斗。射擊中,他一人代替三人的操作,一口氣裝填炮彈70余發(fā),很好的完成了任務。1986年10月1日下午,他冒著敵人的炮火向陣地上背物資,途中不幸踩上被炸斷的高壓線,光榮犧牲。組織之上根據(jù)他生前的愿望和要求,給他追記了三等功,追認他為中共黨員。</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楊伯賓烈士 一等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楊伯賓生前系62師184團八連班長,漢族,甘肅省蘭州市人。1964年7月出生,1983年1月入伍,共產(chǎn)黨員。1986年3月18日,在老山前線1828高地破襲戰(zhàn)斗中,為了搶救戰(zhàn)友,壯烈犧牲。骨灰安葬蘭州烈士陵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85年9月,21軍組建第十偵察大隊,楊伯賓所在連隊被編為偵察二連,楊伯賓任班長,赴滇參戰(zhàn)?!?.18”戰(zhàn)斗中,楊伯賓擔負接應傷員的任務。戰(zhàn)斗打響后,他立即隨指導員張興奎前去搶救傷員,剛把第一名傷員背出60米,右腿中彈負傷鮮血直流,他顧不上包扎連續(xù)往返4次背出一名傷員,搶出一門火炮和3盒高射機槍子彈。這時,敵軍炮火燃著了兩米深的茅草,剛背出的傷員又陷烈火中。他毅然沖入火海,奮力搶救。最后,終因火勢兇猛,嚴重缺氧,和幾位戰(zhàn)友相繼窒息在烈火中,全部壯烈犧牲。上級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p><p><br></p> <p> 楊建平烈士 一等功</p><p><br></p><p> 楊建平生前系62師184團重炮連班長,男,漢族,甘肅省蘭州市人。1963年7月生,1983年1月入伍,共產(chǎn)黨員。1986年3月18日,在老山前線1828高地破襲戰(zhàn)斗中,為了搶救戰(zhàn)友,壯烈犧牲。骨灰安葬蘭州烈士陵園。</p><p><br></p><p> 1985年9月,21軍組建第十偵察大隊二連,楊建平任班長,赴前線參戰(zhàn)?!?.18”戰(zhàn)斗中,楊建平擔任第二接應組副組長。戰(zhàn)斗打響后,敵軍槍炮猛烈向我射擊,捕俘組2名同志負傷,同時敵軍燃燒彈燃著了30多平方公里的茅草,楊建平率全組沖入火海,一發(fā)炮彈距他7米處爆炸,右臂被炸傷,腿部嚴重燒傷,但他不顧個人安危,往返三次,從烈火中背出3名傷員。第4次沖入火海后,由于傷勢過重,站立不住,就爬向傷員,以頑強的毅力,拖著傷員回撤,但終因火勢兇猛、傷勢過重,倒在火海中壯烈犧牲。上級黨委給他追記了一等功。</p> <p> 霍建平烈士 二等功</p><p><br></p><p> 霍建平生前系62師警偵連副班長,1964年3月生,1983年1月人伍,黨員,漢族,甘肅省蘭州市人。1986年3月18日,在老山前線1828高地破襲戰(zhàn)斗中,為了搶救戰(zhàn)友,壯烈犧牲。骨灰安葬蘭州烈士陵園。</p><p><br></p><p> 1985年9月,21軍組建第十偵察大隊,霍建平連隊奉命參加隨赴老山前線執(zhí)行對越偵察作戰(zhàn)任務?!?.18”戰(zhàn)斗中,霍建平在捕俘組擔任第一捕俘手。捕俘組進入潛伏位置后,被敵人發(fā)現(xiàn),并向他們開槍射擊,捕俘組即向附近一個天然石洞撤退。撤退中,霍建平始終走在最后,掩護戰(zhàn)友撤退。當大家進人洞中后,他不顧敵人密集的炮火,堅持在洞外十多米處一個制高點負責警戒,并不斷向我炮兵指示目標,不幸負傷,霍建平的頭部、左肩部和左腹股溝被彈片打傷,肱動脈和股動脈被打斷,血流如注。撲俘組奉命撤回,為了掩護戰(zhàn)友撤出,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堅守在警戒崗位。這時敵燃燒彈在他身邊爆炸,燃著了附近的茅草,到處一片火海。5名干部戰(zhàn)士沖上去搶救他,搶運途中霍建平因傷勢太重,流血過多,光榮犧牲。上級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p><p><br></p><p> </p> <p> 陸守東烈士 二等功</p><p><br></p><p> 陸守東生前系步兵第61師182團高機連戰(zhàn)士,1967年2月生,1985年11月入伍,高中文化程度,甘肅省安西縣人。1986年11月7日凌晨,在八里河東山某陣地執(zhí)勤時,與敵遭遇,不幸中彈犧牲。骨灰安葬蘭州烈士陵園。</p><p><br></p><p> 陸守東一入伍就隨部隊上了老山前線。臨戰(zhàn)訓練中,他只爭朝夕、苦練巧練,很快掌握了專業(yè)技術,成為一名合格的機槍手。上陣地后,它堅守在連隊最危險的一號哨位上,在八個多月中,他機智靈活、勇敢頑強,多次參加戰(zhàn)斗,和戰(zhàn)友們一起粉碎了敵人一次次偷襲和襲擾,牢牢守住了陣地。1986年11月6日夜,陸守東主動站哨,警惕的首位在一號哨位上。凌晨四時許,一股敵人偷偷向陣地么摸來,陸守東發(fā)現(xiàn)后,一邊及時將情況向連指揮所報告,一邊奮勇還擊,他一會兒兒投彈,一會兒舉槍射擊,面對強敵毫不畏懼,頑強的與敵拼殺。突然一枚手雷在他身旁爆炸,他全身多處負傷,鮮血直流,但顧不上包扎,跪在塹壕邊向敵人射擊和投手榴彈,五分鐘后再次打退了多于自己數(shù)倍的敵人,牢牢的守住了陣地。因失血過多,光榮犧牲。黨委給他追記了二等功,并追認他為中共黨員。</p><p><br></p><p><br></p><p> </p> <p> 特別說明:文中添加照片,為去年安葬儀式中的部分鏡頭。要了解安葬儀式全面報道,請看文中鏈接。</p> <p><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2bu4042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祖國不會忘記——蘭州集中安葬九位長眠32年的老山英烈</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