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44年的夏天,國立敦煌藝術(shù)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220窟北壁瑞像壁畫正在逐漸脫落。而脫落的地方隱約露出色彩艷麗、線條挺秀的早期壁畫。當(dāng)他們小心翼翼對220窟主室四壁壁畫進行了剝離之后,整間石窟四面墻壁上顯露出了場面宏大、人物傳神、瑰麗無比的初唐壁畫,這讓所有的研究者激動不已。所有到過敦煌莫高窟220窟的學(xué)者和藝術(shù)家都為這里的壁畫所震撼。他們共同的感覺是,220窟的壁畫絕非出自普通工匠之手,更像是大師作品。</p> <p>北壁~藥師佛經(jīng)變</p><p>七尊藥師佛像站在蓮花臺上,流光溢彩,裝飾華美。</p><p>南壁~西方凈土變</p><p>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妙圖景,天上佛像與菩薩莊嚴(yán)神圣,地下歌伎舞伎身姿翩躚。</p><p>東壁~維摩詰經(jīng)變</p><p>被稱為敦煌壁畫的顛峰作品。畫中的維摩詰居士,身體微向前傾,似乎正與文殊菩薩辯論著佛理,而另一側(cè)的文殊菩薩在眾菩薩、弟子的簇?fù)硐律駪B(tài)自若地與維摩詰對問。特別是在“漢族帝王聽法”場景中,帝王形象的塑造手法和風(fēng)格看起來和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如出一轍,身在長安的畫家與敦煌相距兩千公里,那220窟的壁畫與《歷代帝王圖》之間會有怎樣的聯(lián)系呢?</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李工的故事~~</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公元637年,在長安的一座寺廟里,李工正在專注地繪制一幅維摩詰經(jīng)變畫。李工的筆下展現(xiàn)了居士維摩詰與文殊菩薩辯論的場景,神情十分生動,圍觀的人對他所畫的菩薩形象嘖嘖稱奇。在石窟的南壁,繪制著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妙圖景:天上佛像與菩薩莊嚴(yán)神圣,地下歌伎舞伎身姿翩躚。</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此時,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已有10年光景了。這,正是被后人稱為“貞觀之治”的火紅歲月。盡管李工的繪畫技巧已經(jīng)非常高了,但是要想進入翰林院成為皇家專屬的畫師幾乎沒有可能。感覺前途渺茫的李工有時候會想,自己是不是入錯了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公元639年,大唐王朝的富庶和開放,使絲綢之路迎來了自漢以來的第二個鼎盛時期,敦煌也成為史書中形容的“華戎所交一大都會”。就在此時,西域地區(qū)和新疆吐魯番東南的高昌國的政治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對唐太宗來說,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和西域的安寧是國家戰(zhàn)略的既定目標(biāo)。唐帝國迅速集結(jié)遠(yuǎn)征軍,在廣泛動員招募士兵的同時,也征召了一批文化人士和手工藝者隨行,李工也在其中。他想,與其在長安城做一個沒有名氣又不受重視的小小畫匠,不如到遠(yuǎn)方去看看,說不定會有機會做更大的事業(y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唐帝國大軍在大帥侯君集率領(lǐng)下很快就攻陷了高昌城。軍隊回撤之時,李工選擇留在敦煌,他看到了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此時的莫高窟經(jīng)過隋朝的大力營建,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上百個洞窟,數(shù)量和規(guī)模上都達(dá)到了非??捎^的程度。李工來到莫高窟,仔細(xì)觀看這里的壁畫,前代的畫匠們用他們質(zhì)樸的筆觸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佛國世界,讓李工深受感動。</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李工和他的同伴們開始嘗試著為敦煌的寺廟和洞窟繪制壁畫。代表著長安前衛(wèi)繪畫風(fēng)格的他們帶來的這種色彩鮮艷、氣勢宏大、人物宛若宮廷美人一般的壁畫令敦煌居民眼前一亮,很快李工就成為了敦煌畫匠中的“都料”,這是工匠中技術(shù)級別最高的人。不久,李工接到了當(dāng)?shù)卮笞宓允铣鲑Y的一項重要工程——建造作為家窟的莫高窟第220窟,這是敦煌比較早的以家族為主導(dǎo)的石窟。翟氏是敦煌的望族,也是一個世代崇信佛教的家族。據(jù)記載,主持翟家窟營建工作的,是翟氏家族在敦煌大云寺出家的僧人道弘。</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學(xué)者們考證,大云寺就是今天莫高窟最大的大佛——35米高的 “北大像”所在的第96窟彌勒佛窟。如今,人們已經(jīng)無法見到這座寺廟了,但窟前還保存有殿堂建筑的遺跡。受到道弘的委托,李工負(fù)責(zé)翟家窟的壁畫繪制。一個洞窟從始建到完成,要經(jīng)過復(fù)雜精密的程序,需要李工和石匠、泥匠、塑匠、木匠等不同工種的工匠一起,合作完成。李工和道弘共同確定了洞窟的設(shè)計方案:在洞窟東、南、北壁分別繪制維摩詰經(jīng)變、西方凈土變和藥師經(jīng)變畫。</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盛唐時期,凈土宗十分流行,所以,在石窟中繪制西方凈土變成為佛教壁畫的主流。所謂凈土,就是通常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那是一個鳥鳴花香、四季如春的地方,佛陀在這里說法,聆聽到真理的眾生則享受無限的快樂。李工開始在翟家窟南壁描繪他的西方凈土變——在巨型水池的中央,阿彌陀佛坐于蓮花寶座上,周圍擁繞著的眾多菩薩正在悉心聆聽,化生童子游戲其中,空中樂器不鼓自鳴,地下舞伎翩躚。李工用鮮艷明亮的色彩,流暢而精湛的線描,勾勒出歌舞升平、華麗燦爛的極樂世界。</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當(dāng)李工在石窟北壁所繪的藥師七佛經(jīng)變畫慢慢成形的時候,觀者無不為其構(gòu)圖的新穎、氣勢的宏大所驚艷。畫面中央的水池碧波蕩漾,蓮花盛開,水池之上有一寶臺,以琉璃鋪地,流光溢彩。平臺上一字排列七座蓮臺,每座蓮臺上站立著一尊藥師佛,合為藥師七佛。當(dāng)人們注目于這幅壁畫,沉浸在由光輪、衣帶、波浪般的紋理,組合成的廣大繁復(fù)的旋律中時,仿佛真的可以聆聽到宇宙的音樂。在莫高窟第220窟北壁所描繪的盛大舞蹈場面中,還出現(xiàn)了大型的燈樹,這一場景與長安等地上元日賞燈的情景十分相似。</span></p> <p>上元夜,長安城中燈樓齊明,來自異域、風(fēng)情萬種的“胡旋女”舞動長裙,人們在歌舞升平、熱鬧非凡中享受無限的快樂。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壁畫,將李工記憶中長安的景象永遠(yuǎn)記錄下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220洞窟的壁畫中可以看到敦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進入到全新的中原唐風(fēng)時代,擺脫了印度、波斯的影響后敦煌藝術(shù)的獨立成熟。<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正如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常書鴻先生所說:220窟的壁畫構(gòu)圖設(shè)色都不亞于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期的教堂裝飾繪畫。</span></p><p><br></p> <p>本美篇根據(jù)學(xué)習(xí)強國河西走廊敦煌篇視頻內(nèi)容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