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閱讀要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關(guān)注作家作品的基本素材,思考如何文體創(chuàng)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考慮素材與情感、啟示的銜接關(guān)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如有觸動你的句子,請摘錄到積累本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用一、二句話評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并留下大名(筆名)</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多年前的一個冬天,不知從哪里尋來一部卷了邊的《杜工部集》——當(dāng)時,我租居在一個年久失修的老式小區(qū),呵氣成霜,幾無取暖設(shè)施,每晚,早早上床,將自己裹藏于棉被里,秉燈夜讀的,就是這部《杜工部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讀著讀著,忽然對照起你的寫作年表,一首首,翻前倒后的,做了一些標(biāo)注,及至有一夜,何等凄惶悲涼——彼時,而立之年的我,居無定所,想著自己同樣半生漂泊無依,仿佛,你幻化成了我的一個至親,那一刻,你為一個千年后的同路人燃起了微火。一個敏感多憂的人,世間的一切繁華都安慰不了他,唯有文字,閃閃發(fā)光的文字,可以一路照亮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孩子牙牙學(xué)語時,我們買回一只小收錄機,下載了許多關(guān)于你的詩歌講解。聽得多的,是蔣勛先生的音頻,他以天籟般的嗓音,在每一個早晨,為我們講解你的“三吏三別”……至今憶及,言猶在耳。我們希望孩子自小懂得一個中國偉大詩人的好,以提高他的審美辨識度。你的詩也是一顆顆幼芽,自小鑲嵌于他的腦海,經(jīng)風(fēng)沐雨地生長,待他成人,自會深深懂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每一次,我回小城蕪湖,當(dāng)車過長江,總是瞻望,想起你,想起李白——“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比祟愋乃济舾屑?xì)膩,一直感懷于天地草木之悲,哀民生之多艱,長太息以掩涕。這條長江千年前即在,淘洗掉多少興亡,然而,你們的詩,依然簇新如昨,一代一代,無以窮盡,這便是文學(xué)的綿長與恒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有一年,去成都,大年初一,趕去浣花溪公園,只為看看你的草堂。那公園真幽靜,大到不及邊,霧氣繚繞,寒氣迫人,冷得人將脖子縮了又縮。到處溪水潺潺,處處大樹繁蔭。隨便一棵樹,怕都有上百歲了。那年正是你誕辰1300周年?;盍?8年,寫下1500余首詩的你,永不被時間打敗,你的人格以及詩歌精神與時代并行,一直在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你是40歲那年冬天定居于浣花溪畔的。開始,全家暫居于古寺,慢慢營建新家。你曾以詩代簡,向友人索要花木。在親友的資助下,翌年春天,草堂建成。當(dāng)年的草堂,環(huán)境幽靜,景色宜人,讓你疲憊的身心得以休憩。你是相當(dāng)喜歡這個家的:“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眼前無俗物,多病也身輕”,“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在草堂居住了近四年,你寫下240余首詩?!妒裣唷贰洞阂瓜灿辍贰睹┪轂榍镲L(fēng)所破歌》《江畔獨步尋花》《絕句》等名篇,皆創(chuàng)作于此。這應(yīng)是你一生中最快樂明媚的時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專挑成都時段的詩給孩子啟蒙,那種對仗之美、明亮之美,猶如初春新雨,正好契合了一個幼童鮮活生命的律動。你的詩歌之美之豐富,我的孩子尚不能領(lǐng)略一二,他太年幼,我只是讓小人兒一遍遍誦讀,那種音韻之美,何嘗不是一種天然的滋養(yǎng),一種明朗輝光的照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喜歡你,還有一層緣由,大約是你的赤誠胸懷。你一直推崇李白,寫過多首詩贈他。安史之亂后,李白是“世人皆欲殺”的“罪人”,唯有你“吾意獨憐才”。你常常夢見他:“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yuǎn)不可測?!蹦阋恢睋?dān)憂他在流放途中遇險:“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蹦憧偸怯性S多感慨:“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我兩去宣州,沿著李白的遺蹤,遍訪皖南一帶,再回味他的詩,到底明白了些這個人的痛苦輾轉(zhuǎn),也更懂得了你的赤子情懷——“我喜歡你贊美你,并非需要你熱烈回應(yīng)隔山唱和?!蔽ㄓ腥蕫壑耍拍茏龅竭@樣的無私無求。你幾乎一生流離于貧困,卻依然懷有家國之愛、朋友之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當(dāng)導(dǎo)演邁克爾·伍德在成都公園隨機采訪一位老人,問為何喜歡你時。老人笑言,你的詩寫出了我們小人物的日常,寫出了窮人的心聲……你看,就是這么的平凡普通。哀蒼生之苦的詩篇,數(shù)你寫得最多,也最深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閣夜》里,你試圖理解我們處于時間中的位置,以及人類與宇宙萬物的關(guān)系——“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這正是你天生的孤兒心境,無所傍依,無所憑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你寫時間的流逝,不輸《詩經(jīng)》,比如《贈衛(wèi)八處士》。這是你48歲那年寫下的,于干戈亂離之后,親故死亡過半之后,兩鬢斑白之后,偶遇老友?!拔魟e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倍晡丛嘁姡@是難以言說的悲哀,從昔日之別寫到明日之別??v然內(nèi)心悲喜交集,卻那么輕輕一抹,抹去內(nèi)心郁積的波瀾,就著新韭吃著黃粱米,連飲十杯,也不醉。《詩經(jīng)》里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不過是春去冬來年頭歲尾的悲哀,是伸手留不住歲月的悵惘。而你的,卻是經(jīng)年積攢于一處的悲哀?!懊魅崭羯皆溃朗聝擅C?。”中年之后的沉郁,如投石問井,一沉到底,一去不回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第一次去北京是仲夏,車過山東境內(nèi),我一直朝窗外張望,哪一處是巍巍太行,哪一處又是你筆下的“齊魯青未了”……“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是你教會我,不必俗世計較,胸中丘壑塊壘,以白云去蕩滌。還是你,教會我,人的一生中,不必眼前茍且,一定要極目遠(yuǎn)眺,于精神領(lǐng)域,追求鳥一般的志存高遠(yuǎn)。這出世又入世的詩篇,真是我的一根根拐杖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葉嘉瑩先生有言,我們一日日讀詩,李白、杜甫、陶潛……一個個來到眼前,就不會感到孤獨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這便是文學(xué)的支撐,何其幸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正值初秋,清晨,推開臥室窗戶,一樹樹紫薇盡現(xiàn)眼前,九月的風(fēng)輕輕吹拂,一顆心不禁亮堂起來。我不太會寫詩,但一樣可以深切感受到,古詩詞經(jīng)年的浸潤可以豐富一個人的內(nèi)心,它們一點一點地滋養(yǎng)著我,讓我感覺自己并非孤單的存在。</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