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枝柳線是鐵路干線焦柳線的一部分,它北起湖北枝城,南至廣西柳州。我們于10月19日從廣西的融安進入湖南,停下前進的腳步去了一個不出名的古鎮(zhèn)一一一 黔陽古鎮(zhèn)。1978年參加工作后去過一次這里,那時叫黔城(現(xiàn)在城區(qū)擴大,黔陽古鎮(zhèn)只是黔城的一個景區(qū)了),當時由于文革剛結束,古鎮(zhèn)很多東西都不知道也就沒參觀,這次再去黔陽古城使我耳目一新,沒想到黔陽古城的文化底蘊那么深厚。</p> <p>黔陽古城位于沅水上游它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環(huán)水,是湘楚苗地邊陲重鎮(zhèn),素有“滇黔門戶”和“湘西第一古鎮(zhèn)”之稱。它比云南麗江大研古鎮(zhèn)早1400年,較湖南省內(nèi)的鳳凰古城早900年。各種文化在這里交融?!耙黄脑谟駢亍钡慕?jīng)典詩句就是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寫就于該市芙蓉樓前的。</p> <p>古鎮(zhèn)深厚的文化底蘊巧妙的表現(xiàn)在你不知不覺中,這房檐上掛的燈籠就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中那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組成的。</p> <p>1978年坐火車到黔城就是沿著沅水邊的石板路進的古鎮(zhèn),那時河邊護欄沒這么漂亮。</p> <p>鐘鼓樓于北宋建普明禪寺時修建,后廟毀樓存。樓為三重檐歇山頂木結構,高10米樓頂可俯看黔陽古城全景,不過現(xiàn)在未開放也就無法登樓觀全景了。</p> <p>普明古井是普明寺里僧人生活用水,此井水質(zhì)極好,冬如溫湯,夏若冰水,黔陽古城水災頻繁,普明寺僧人常以此水救濟古城民眾,現(xiàn)井是本地著名石匠修復而成。</p> <p>寶山書院建于南宋,是我國較早的官學之一,不知什么原因大門上鎖不得而進。</p> <p>人間節(jié)為貴 天下孝當先</p> <p>節(jié)孝坊里有一個節(jié)孝祠,當年國民黨軍統(tǒng)黔陽特訓班等一些重要部門就設在這里。黔陽在抗戰(zhàn)時也是算前線,拋開兩黨之爭的政治當年這里對抗戰(zhàn)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 <p>“節(jié)”為操守的意思,操守也包涵忠于國家,中國人從古至今都講“忠孝”二字,戴笠把特訓班選在這里對特訓班的學員是有一定意義的。</p> <p>這幾個美女都是軍統(tǒng)的杰出特工,據(jù)成列館工作人員介紹:圖片第一名姜毅英就是當年破譯了日本偷襲珍珠港密碼的特工,無耐美國人不信。第二位曾被日軍抓住受盡折磨終不屈服,我感覺有點像電視劇“偽裝者”里那位女特工的故事。</p> <p>黔陽古城扼守沅江,是大西南之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共有五個門。中山門本叫“西門”,1938年蔣介石視察黔陽特訓班時,為求吉利戴笠將其改為“中正門”。</p> <p>博物館邊上的標語“存錢去”現(xiàn)在與過去并存</p> <p>文廟前文、武官員都需下馬,古時對孔子的尊重可見一斑。</p> <p>小小的黔陽古鎮(zhèn)有二十余座宗祠、十余處官宦大院、數(shù)十個宮廟會館,可見黔陽在古時是個人杰地靈之所在。</p> <p>王友為故居,王有為字希顏,號近山,黔陽縣柳溪人,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中庚子科詩經(jīng)房第九名舉人,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春,又在京師會試中進士,后官至四川提刑按察司副使,誥封“中憲大夫"。</p> <p>“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奮勇前進”每個時代都會打下自己的烙印</p> <p>黔陽古城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之一</p> <p>古鎮(zhèn)街巷</p> <p>用手機拍攝記錄古鎮(zhèn)</p> <p>沒有被過度開發(fā),沒有太濃的商業(yè)味,鎮(zhèn)上的居民過著悠閑的生活。</p> <p>鎮(zhèn)上的健身器材</p> <p>這雄雞是想上房?</p> <p>曬曬太陽,打打牌,日子還是很舒心滴。</p> <p>游完黔陽古城我們驅(qū)車到了我們?nèi)松囊粋€重要轉(zhuǎn)折點一一一懷化。1978年10月我們結束了在簡陽三年的知青生活,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來到了湖南懷化,加入到枝柳鐵路新線運輸?shù)男辛?,開啟了鐵路生涯的第一站。</p> <p>這個地方名叫“湖天橋”,我們?nèi)肼窌r所在單位“鐵二局新運處機輛段列檢所”所在地。幾十年的變化我們經(jīng)過多方打聽才找到,現(xiàn)在叫“株洲車輛段懷化檢修車間”,因疫情期間門衛(wèi)沒敢放我們進去。</p> <p>門口穿黑衣服的門衛(wèi),看見我們開的車是川A直接就四川話與我們交談,原來他父親就是我們原機輛段的。</p> <p>進不去,大家就在門口回憶當年機輛段的模樣,我們列檢所誰誰落段在懷化。</p> <p>費盡千辛萬苦,最后遇到一位當年二局電務處的家屬,在她的指點下才找到進入編組場的路。</p> <p>鐵路的前方就是我們機輛段所在地,現(xiàn)在是懷化南編組場。</p> <p>這是駝峰,是鐵路溜放編組車輛用的,左邊是編組場,右邊是到發(fā)場。所有的貨車都要在這里重新編組后發(fā)往各地。</p> <p>這圖的前方就是到發(fā)場,我們當年枝柳線的客貨車都是在這里出發(fā)和到達,我們稱之為“到達場”。</p> <p>告別了懷化驅(qū)車一路向北,來到了麻陽站。車站還是老樣子,就是站外及街上擠滿了房子,而且都是磚混結構。當年的麻陽街上除縣政府、百貨公司及火車站是磚混結構,其它的房屋都是具有湘西特色的全木結構,房頂都是樹皮當瓦,整棟房屋看不到一點現(xiàn)代化建材。</p> <p>售票屋(原諒我不叫它售票廳,因為它確實太小了)</p> <p>這是與過去的區(qū)別,進站需安檢。</p> <p>繼續(xù)北上到達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首府一一一吉首,與麻陽一樣除了車站候車室主體沒變外已是面目全非。</p> <p>這是當年跑車時在車站廣場拍照留念</p> <p>現(xiàn)代化的吉首車站廣場</p> <p>張花禮水大橋,由中鐵二局六公司承建??邕^這個大橋就進入了湘西著名的風景區(qū)一一一張家界市</p> <p>張家界原是湘西的一個小縣城,名大庸縣。1979年由于鐵路建設需要,二局分出個五局后,我們二局新運處運輸段就搬到了現(xiàn)在的張家界。當年這里是大庸縣的西溪坪鄉(xiāng),鐵路因有個大庸站,所以我們運輸段所在車站叫大庸北。1982年枝柳線分別交由廣州局、武漢局,我們離開后去了貴陽。沒想到離開38年后已是繁華的張家界市了,西溪坪還在,但已不是我腦海里的西溪坪了,這是我們?nèi)胱〉摹懊仿寰Т缶频辍保高^17樓客房能看到西溪坪的夜景,與過去真是天壤之別。</p> <p>這是張家界的禮水河,記得那時我們經(jīng)常去河里游泳、買魚,那河里魚真多,也很便宜。前面園型建筑物為正在建設的體育館。</p> <p>張家界的夜景與大都市一樣燈火輝煌</p> <p>張家界森林公園我分別是上世紀80年代去過兩次,那時還叫“張家界林場”,景點只有一個“黃石寨”、金鞭溪?,F(xiàn)在的張家界開發(fā)了“楊家界”、“袁家界”、“武陵源”等景點,比原來擴大了數(shù)倍。</p> <p>大家紛紛在這門口拍照留念</p> <p>當年還只是個林場時只有靠兩條腿上山,現(xiàn)在索道上山省了爬山的辛苦。</p> <p>這是金鞭溪,這名是因為溪邊的巖石像鞭子一樣立在溪邊而得名,是張家界比較著名的景點,當年張家界只是林場時,由于對樹林過渡砍伐,溪邊沒什么植物,溪里除了石頭就是水,還能看到金鞭巖?,F(xiàn)在的金鞭巖被綠樹成蔭的大樹遮擋,游客已看不到金鞭巖了。</p> <p>金鞭巖不只是游客看不到了,就是一些年輕的導游也不知金鞭巖在那里,為什么叫金鞭溪?只會指著遠處的山峰扇情的介紹說:那是豬八戒背媳婦</p> <p>誰看誰?現(xiàn)在的張家界能看到彌猴了,80年代兩次去從沒見過彌猴,據(jù)林場的人說有猴,但很不容易見著。隨著人們對生態(tài)的認識、環(huán)境的保護,彌猴也走出深山與觀眾見面了。這里的彌猴比較溫順,不像峨眉山的猴子偷、搶游客的東西,更不會傷人。</p> <p>母愛,動物與人類一樣偉大</p> <p>這山峰貌似一家三口</p> <p>張家界就是以這樣的喀斯特地貌山峰著名的</p> <p>看看下圖,是不是找到了當年的那景?</p> <p>霧海金龜與原來一樣沒變化,還是想下山的姿態(tài),只是四十年了還在原地沒動。</p> <p>這景怎么也沒找到,誰告訴我在那里?</p> <p>十元一個人看懸崖表演,湊夠十人才表演,真心不貴。我完全愿意一個人出一百元看表演,但有點不敢,怕萬一出事我夜晚睡不著覺。</p> <p>武陵源離張家界市幾十公里,那里有個索溪峪也非常漂亮,時間關系沒去,留點遺憾以后去。</p> <p>魅力湘西,湘西是個有很多神秘故事的地方。到了張家界強烈推薦觀看由馮小剛導演的“魅力湘西”音樂晚會,演出非常精彩。</p> <p>魅力湘西劇場</p> <p>劇場有點過去劇場的風格</p> <p>激情的鼓</p> <p>看看這是不是有點過去舊戲院的感覺?</p> <p>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飛刀華”,講的就是街頭飛刀賣藝謀生的故事,那時好崇拜那飛刀技術哦,但這次在張家界劇場親眼看到真人真刀現(xiàn)場表演,那精湛的技藝簡直讓我目瞪口呆。</p> <p>如果說人不動能飛刀不傷人技藝就了不得了的話,那么魅力湘西的飛刀表演可以說是出神入化!</p> <p>快速旋轉(zhuǎn),刀刀都擦身而過釘在背板上,驚出觀眾一身冷汗。</p> <p>艷麗的湘西苗族服飾</p> <p>美麗的苗家妹子</p> <p>傳說中的“鬼谷子”給湘西添上一層神秘的面紗</p> <p>在湘西也能看到像川劇一樣的吐火</p> <p>氣功表演</p> <p>上刀山</p> <p>魅力張家界,神秘天門山。據(jù)百度記載 天門山,古稱云夢山、嵩梁山,是張家界永定區(qū)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區(qū)僅8公里,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從此而得名天門山。</p> <p>從張家界市里乘坐世界上最長索道直上天門洞頂真是讓人感嘆。四十年前與師兄幾人上天門山的經(jīng)歷還記憶猶新。那時山洞頂上有一藥場和一座破敗了的道觀,道觀已沒道士了。上山就是一條山頂藥場工人下山購物走的一條不是路的路。我們早上天沒見亮起床坐從大庸北去大庸站拉車皮的調(diào)車機到大庸站然后再進山,怕進山后迷路還專門找了個指南針,那時的張家界的山里是有華南虎等野獸的。進山前先確定自己的位置,然后再進山。</p> <p>在天門洞頂上俯看山下公路</p> <p>山頂這寺廟據(jù)說:唐朝就有了,后來被毀80年代重建的,還讓一女歌星在此出家,修了別墅,對此我抱懷疑態(tài)度,感覺有點滑稽。</p> <p>當年我們就是從洞的左邊進的洞,然后穿過洞右邊有條小路直接上到洞頂。民間傳說與現(xiàn)在說法有較大差距。民間傳說是:原來叫“云霧山”,明朝滅亡前一年垮塌形成的,當時報給崇禎皇帝說湖南的云霧山垮塌形成了一個洞,皇帝當時就癱在龍椅上說:我的江山要完了,次年太平軍就打進北京,崇禎在石景山自縊身亡,山頂上那道觀是鬼谷子曾在上面修過行。我比較愿意相信民間傳說,有時野史比史書更接近事實真相。</p> <p>民間還傳說當年李自成敗走湘西,他的部將大多流落到湘西的重山峻嶺中,朝庭耐何不了他們也就在湘西隱姓埋名,化為當?shù)厣矫窳?,湘西民風彪悍大概與之有關吧?</p> <p>就是洞的這面現(xiàn)在還能看到有人走過的痕跡,從這里上山頂最近,但現(xiàn)在不允許游客走了。</p> <p>現(xiàn)代化的吊橋雖然漂亮,但覺得少了點樸實的山野味。</p> <p>穿越天門洞的翼人滑翔就是從這山頂?shù)奶_跳下去的</p> <p>在天門山上俯瞰張家界全景,這是張家界機場。</p> <p>旅游開伐修的棧道,游客通過這些棧道可游覽整個天門山。</p> <p>下面是半山腰的觀景點</p> <p>山上的氣象站</p> <p>這直上直下的步梯真的像“天梯”</p> <p>上山的公路再次讓我腦海里出現(xiàn)當年沿山邊羊腸小道上山的情景</p> <p>下山回望天門洞如一豆芽,當年在大庸北站(現(xiàn)在的張家界火車站)上遠望天門洞像一彎月亮。</p> <p>下了天門山去探訪現(xiàn)在的張家界、當年的“大庸北”車站現(xiàn)已成為貨運站了,候車室已荒廢。</p> <p>關閉的出站口</p> <p>幾番尋找終于找到了當年運輸段機關住地,辦公大樓、招待所都還存在,這就是辦公大樓。</p> <p>這就是招待所</p> <p>這就是機關食堂,也是地區(qū)食堂。不過被樹林擋著差點沒找到,結果下面一個車站的員工聽我們在找食堂,猜我們是二局原來在這工作過的,在他的指點下才找到。</p> <p>這條路就是當年去西溪坪趕場的路,只是兩邊莫名其妙的修了兩個擋墻。</p> <p>由于現(xiàn)在鐵路的嚴格管理,我們進不了站,但我們還是找到一個破墻洞進入出站信號機的位置拍了幾張照片。鐵路的前方就是往北去枝城方向。</p> <p>日落方向有個機務折返段,當年我們的機車就停那里撿修、整備,待令。</p> <p>枝城方向出站就是一座大橋,不記得這河叫什么名字了。裝模作樣這人就是在下,各位見笑了哈??</p> <p>這是1981年冬下大雪,年輕的我們興奮的跑到大橋下的茶樹林拍照。</p> <p>離開大庸北我們驅(qū)車連夜趕到下一個點一一一慈利站</p> <p>這是慈利站候車室外,到處是宣傳廣告感到就一個字“亂”。</p> <p>車站廣場變?yōu)闊o人管理的停車場</p> <p>通過落段的同事聯(lián)系,慈利車站領導同意讓我們進去參觀,在這真心感謝朱老師夫人范顯蓉及她的同事。</p> <p>就是左邊這位女士當年落段后在慈利安家,她找到車站書記說明了情況,書記非常支持并安排后勤經(jīng)理和辦公室張主任陪我們進站,給我們詳細介紹車站的變遷(本圖由朱永貴提供)</p> <p>車站候車室內(nèi)盡管沒旅客,但還是很整潔的,這就是鐵路軍事化管理的結果。</p> <p>看著這現(xiàn)代化的進站檢票系統(tǒng)真的感概萬千,比起當年人工檢票即減少了勞動強度又避免了出錯。改革開放讓祖國走向了科技興國的大道,給人們出行、工作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p> <p>車站的后勤經(jīng)理給我們介紹侯車室的變化(本圖由朱永貴提供)</p> <p>臨別前辦公室張主任(右一)親自電話聯(lián)系石門車站的領導,讓我們也能進站去看看(原來后勤經(jīng)理和張主任都是原二局職工的后代)。在這里衷心感謝慈利車站的各位領導給予我們的幫助?。ū緢D由朱永貴提供)</p> <p>告別了熱情的慈利車站新老朋友繼續(xù)北上來到了石門車站,并順利的進了站</p> <p>對!這是石門車站,也曾是你跑車來過的地方。(本圖由張宜娥提供)</p> <p>用相機記錄下現(xiàn)在的石門車站(本圖由張宜娥提供)</p> <p>車站一點沒變,車站對面卻今非昔比,已是高樓林立。</p> <p>曾經(jīng)在石門檢修過旅客列車的三師兄合影留念(本圖由張宜娥提供)</p> <p>石門候車室廣場,候車室已成為飯館。</p> <p>三師兄在這里也留下個歷史性的合影(本圖由張宜娥提供)</p> <p>告別了石門返程路過古丈,古丈車站是枝柳線上的一個小站,還記得那時車站在半山腰,候車室在山下。因以前跑車只路過,也就沒再去車站,不過古丈“紅石林”還是要去的。</p> <p>古丈紅石林目前是全球罕見的奧陶紀形成的紅色碳酸鹽巖石林景區(qū)。神奇的紅石林,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就在神秘的湘西古丈呈現(xiàn)</p> <p>據(jù)地質(zhì)專家考證,紅石林巖石形成歷史約有 4.5 億年,紅石林地域與坐龍溪峽谷一樣同屬地史上所稱的揚子古海,海底沉積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鹽物質(zhì),經(jīng)地殼運動和侵蝕、溶蝕作用,形成了這片美麗的地質(zhì)奇觀。這東西不知是海地什么形成的化石?更神奇的是要有水淋濕才能顯現(xiàn)出來。</p> <p>這都是我們用水淋濕后才看清輪廓的</p> <p>一部電影《芙蓉鎮(zhèn)》把一個叫《王村》的小鄉(xiāng)村變成了今天的熱門旅游景區(qū),這不得不說是中國的一大奇跡奇。</p> <p>芙蓉鎮(zhèn)夜景</p> <p>一雞鳴三省的邊城</p> <p>跨過這座橋就出了湖南進入重慶踏上回成都的歸程,于10月27日結束了歷時22天重走南防、枝柳線的旅程。過去的時光與現(xiàn)在的景像對比在我腦海里像電影一樣閃現(xiàn),久久不能消失。在此感謝一路同行的各位師兄、同事、朋友,有你們一路的歡笑使我忘記旅途勞累,收獲滿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