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巷子一一北方叫胡同,南方叫巷子。時間久了,日子長了,小巷在我的心里滋生著、蔓延著······在小巷里,我可以去尋回兒時的記憶,</p> <p>??米市巷</p><p>民國時期因此巷是米市交易場所而得名。現(xiàn)今已不再以米市聞名。但透過古樸的巷子名,舊時飄散的陣陣米香,小販的熱鬧吆喝,商客的討價還價,以及運米時的騾馬聲聲,仿佛仍舊穿越了歷史的煙波紅塵,至今歷歷在目、縈繞耳畔。</p> <p>??米市巷的盡頭是天主堂。是在原天主教真福堂舊址上新建的教堂。1996年開工,2002年竣工,2003年2月由市民族宗教事務(wù)局正式頒證開放。</p> <p>??回頭拍的米市巷。</p> <p>??新華巷。</p> <p>??電力巷。</p> <p>??翠微巷。</p> <p>??翠微巷旁邊的翠微園。</p><p>翠微園與甲秀樓相毗鄰。翠微園內(nèi)是典型的中式庭院格局,布局方正,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亭臺樓閣,綠樹假山,應(yīng)有盡有。</p><p>翠微園始建于明宣德年間(1425—1435),初為南庵,后數(shù)易其名。民國29年(1940年),設(shè)甲秀小學(xué)于中。1990年起,市人民政府修復(fù),命名為翠微園。</p> <p class="ql-block">??翠微巷中段旁邊的貴州省氣象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