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程啟文(1915—1994)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p><p>1961年晉升少將。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p> <p>湖南省軍區(qū)原顧問。</p><p>程啟文是湖北紅安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后隨紅二十五軍長征。</p><p>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p><p>參加了鄂豫皖蘇區(qū)反“圍剿”作戰(zhàn)和長征。</p><p>歷任戰(zhàn)士、宣傳員、巡視員、總支書記、總務科長、教導員、團長、支隊司令員、軍分區(qū)副司令員、師長、副軍長、省軍區(qū)副司令員等職。</p><p>1961年被授予少將軍銜。</p><p>程啟文同志,因病于1994年4月11日在廣州逝世,終年79歲。</p> <p>(一)</p><p>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程啟文歷任紅</p><p>11軍31師第3大隊傳令兵、師政治部勤務員、紅四方面軍紅25軍政治部宣傳員、巡視員、73師217團總支書記。參加了鄂豫皖蘇區(qū)反“圍剿”作戰(zhàn)和長征。</p><p>1937年,程啟文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p><p><br></p><p>(二)</p><p>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程啟文任新四軍第</p><p>4支隊政治部總務科科長、第5支隊特務營教導員、江北指揮部獨立4團副團長、新四軍第2師4旅10團副團長、團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警衛(wèi)大隊隊長。</p><p>1943年10月,程啟文任新四軍第2師</p><p>4旅兼淮南軍區(qū)路東軍分區(qū)來(安)</p><p>六(合)支隊司令員。后任4旅12團團長。</p><p>程啟文指揮了紀崗戰(zhàn)斗,殲敵200余人,拔掉了根據地前沿的一個據點,接著又拔除雞崗據點,粉碎了敵人進犯淮南的企圖。被師部授予“金剛鉆團”稱號。</p><p><br></p><p>(三)</p><p>抗戰(zhàn)勝利后,程啟文任東北松江軍區(qū)哈東軍分區(qū)參謀長、哈北軍分區(qū)副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獨立7師副師長。</p><p>1948年11月,東北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zhàn)軍)東北軍區(qū)獨立7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兵團第39軍152師,程啟文任152師副師長。</p><p>1949年3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p><p>14兵團第39軍152師奉命改稱第四野戰(zhàn)軍第14兵團第39軍152師,程啟文任152師副師長、第一副師長。</p><p>解放戰(zhàn)爭時期,程啟文參加了圍攻長春、平津、衡寶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p><p><br></p><p>(四)</p><p>1949年12月,程啟文隨部進入廣西,152師編入廣西軍區(qū)南寧軍分區(qū)。程啟文任廣西軍區(qū)玉林軍分區(qū)副司令員。先后指揮部隊在潯江以南、瑤山以南剿匪,提前兩個月消滅股匪,受到廣西軍區(qū)的嘉獎。后任梧州軍分區(qū)司令員兼第51軍154師師長。</p><p>1952年10月8日,解放軍第21兵團縮編為第55軍(下轄144、215、219師),程啟文任219師師長。</p><p>1953年,程啟文進入軍事學院學習。</p><p><br></p><p>1957年起,程啟文歷任第55軍副軍長、解放軍體育學院副院長、湖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省軍區(qū)顧問。</p><p><br></p><p>程啟文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p> <p>1994年4月11日,程啟文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79歲。</p><p>夫人,查淑英;</p><p>子:</p><p>程晟(少將,曾擔任廣東省公安邊防總隊政委);</p><p>程志(文職少將,男高音歌唱家);</p><p>表兄:戴克林少將、戴克明少將。</p> <p>1915年,程啟文出生在黃安縣(今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謝家咀。家有四斗薄地,不能糊口,全靠父親到安徽六安搞長途販運、當腳夫度日。他的父親有兄弟四個,由于家里窮,只有父親一人成親,其余三個叔叔都沒能成家。程啟文原本有個弟弟,但出生不到1個月就夭折。</p><p><br></p><p>14歲時程啟文跟隨表叔去當紅軍,當時村前的倒水河水還沒漲起來,程啟文赤腳剛一過河,就聽見父親從后面邊跑邊喊“你要去當紅軍,趕緊上路!”</p><p><br></p><p>程啟文強忍住淚,朝父親深鞠一躬,毅然離去。程啟文找到紅軍招募處,編入紅十一軍第三十一師第三大隊當傳令兵。不久,到師政治部當勤務員,歷經戰(zhàn)爭的洗禮,程啟文最后成長為一名共和國的少將。</p><p><br></p><p>程啟文少將夫人:</p><p>查淑英(1917一1983)安徽安慶人。</p><p>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宣傳隊員、軍工廠負責人、教導員、協理員。</p><p>1955年響應黨的號召復員退伍。</p><p>1983年因病逝世。</p><p><br></p><p>夫妻倆生育四子四女,除四女兒出生后送給無生育能力的戰(zhàn)友收養(yǎng)外,其他子女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將軍夫妻倆言傳身教,嚴厲教育下,程家誕生二位新一代共和國將軍。</p><p>次子程志,生于1947年,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1962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5年進入總政文工團,1983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p><p>2001年被授予共和國文職將軍。</p><p>四子程晟,生于1951年,196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共黨員。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曾任廣東武警邊防總隊教導大隊大隊長,廣東武警邊防指揮學校校長,廣東武警總隊副總隊長。</p><p>2003年4月任福建邊防總隊總隊長。</p><p>2006年8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邊防總局參謀長。</p><p>2008年12月任廣東公安邊防總隊政治委員。</p><p>200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從不以特殊身份尋求特權,而是憑借自身拼搏努力,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彰顯將門虎威,取得驕人成績。</p> <p>程啟文:共產黨人不圖自己榮華富貴,圖的是能為社會留點什么。</p><p>生而有涯,要做點自己愿意做的事,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做點對社會有益的事。</p><p>——將軍之子程平東</p> <p>最為人稱道的就是程啟文、戴克明、戴克林三位表兄弟,程啟文于</p><p>1915年出生于湖北省黃安縣,兩位表兄戴克明和戴克林也都是湖北省黃安縣的人。三人都是小小年紀就參加了紅軍。</p> <p>程啟文任職經歷:</p><p>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p><p>一九三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p><p>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二十五軍政治部宣傳員、巡視員,</p><p>第七十三師二一七團總支書記。參加了長征。</p><p>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政治部總務科科長,江北指揮部獨立第四團副團長,第二師四旅十團副團長、團長,淮南軍區(qū)路東軍分區(qū)來(安)六(合)支隊司令員,第二師四旅十二團團長。</p><p>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東北松江軍區(qū)哈東軍分區(qū)參謀長,哈北軍分區(qū)副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七師副師長,第四野戰(zhàn)軍三十九軍一五二師副師長。</p><p>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廣西軍區(qū)玉林軍分區(qū)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師長,副軍長,解放軍體育學院副院長,湖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顧問。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p> <p>程啟文長征中的老照片</p> <p>長征中,程啟文在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少年宣傳隊任隊長,戰(zhàn)友們都稱呼他“少隊長”!</p><p>1934年12月,紅二十五軍進入陜南后,即立足于商洛山區(qū)休整,創(chuàng)建新的鄂豫陜革命根據地。12月29日,中共商洛特委于洛南縣景村成立,手槍團政委宋興國為特委書記,程啟文等</p><p>3人為委員。程啟文擔任特委少共書記。</p><p>在中共商洛特委的領導下,當時組建起一支地方武裝力量,以手槍團第二分隊為骨干,將當地的一支“紅槍會”農民武裝加以整頓,共同組成“陜南抗捐第一軍”,總共不過300人。</p><p>然而,這支革命武裝剛組成后,就遭到國民黨陜軍第一二六旅兩個營和洛南縣保安團的包圍進攻。戰(zhàn)斗中,正、副司令劉實通、岳新明都身負重傷,一個當場犧牲,一個被敵人殺害。宋興國率領手槍團第二分隊30余人,于危急關頭殺開一條血路,奮力突出敵人包圍。程啟文也跟隨二分隊突圍出來。</p><p>幸存的紅軍小分隊只剩30多人,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之下,一邊戰(zhàn)斗一邊奪路奔走。身為特委書記的宋興國,深感損失慘重,居然背著小分隊全體同志,悄悄把手槍對準自己的腦袋,“砰”的一聲槍響,躺倒在血泊之中……宋興國自殺身死,如同雪上加霜,嚴重挫傷了小分隊的思想情緒。每個人心里都像壓著一塊石頭似的,有的唉聲嘆氣,有的痛哭不止,士氣十分低落。</p><p>生死關頭,群龍無首,程啟文急忙把同志們召集在一起,鼓舞士氣,頓時,革命的烈火又在每個人的胸中燃起來。經過一番醞釀討論,大家都一致擁護程啟文擔任分隊長。</p><p>孫家山是秦嶺南麓的一支小小山脈,地處洛南與商縣交界的商縣一邊(今屬丹鳳縣)。境內群山重疊,溝壑交錯,地瘠民窮,交通閉塞,一條坎坷的南北小道,北面可以抵達洛南的景村,南面直通丹江岸邊,與龍駒寨和商洛鎮(zhèn)緊密接壤。</p><p>春節(jié)過后,程啟文決定親自去尋找紅二十五軍,即使暫時尋找不到,也可探聽一下紅軍的活動去向。與此同時,紅二十五軍已由湖北鄖西掉頭西進,相繼攻克寧陜、佛坪縣城,并在漢中地區(qū)的華陽鎮(zhèn)附近殲滅陜軍警備第二旅5個多營。</p><p>此時,程啟文通過當地秘探得知,龍駒寨郵局已將孫家山的“匪情活動”,以“快郵代電”呈報給陜西省政府,當局已責令商縣調集保安團隊1000余人,將于近期向孫家山發(fā)動圍攻,并責成商南、洛南兩縣保安團(隊)密切協同配合,于以東以西兩面實行部署堵截,“防匪逃竄”,以圖全殲。情勢緊迫,程啟文一面派出便衣偵探,于主要山頭路口巡哨警戒,一面動員群眾堅壁清野,安排農協小組成員秘密轉移。在作戰(zhàn)行動方面,他們也進行了一番研究,并做好充分的戰(zhàn)斗準備。</p><p>3月底,當敵人分頭向孫家山包圍進攻時,敵軍處處撲空。紅軍小分隊只是在五谷崖暴露了一下,鳴槍吶喊虛張聲勢,誘敵翻山越嶺,疲于奔命。天黑以后,紅軍才按照預定的突圍路線,借路經過張虎森民團據點庵底,乘機突出敵人的包圍。第二天早晨,他們準備經由楸樹坪附近下山,穿過溝底的一條南北大路,直奔商南縣境,而后轉入豫西山區(qū)。想不到就在這條路上,有一支密密麻麻的敵軍隊伍,長蛇似地由南向北開進,前面望不著頭,后面也看不到尾。程啟文一見情況不妙,眼下難以穿過大路,急忙命令小分隊就地隱蔽起來,等待時機以求一逞。恰在這時,忽然又有一股跟蹤尾隨的敵人,直撲楸樹坪而來……</p><p>前有大敵,后有追兵,處境不妙。到此地步,只有攔腰切斷當面的敵軍縱隊,殺開一條通路,奮力突擊過去。巧在敵軍的行軍隊伍已近尾部,程啟文瞅準時機,率眾猛沖下去,直撲溝底大路,截擊敵人尾部,打得敵人措手不及?;艁y中,敵人還以為中了紅軍的埋伏,頓時亂作一團。當敵人紛紛調轉頭來,蜂擁般進行反撲時,紅軍小分隊已穿過大路,很快占領路東的山頭高地,一邊抵抗一邊向東撤退。不多會兒,就隱沒在群山密林之中。</p><p>一路上,他們翻山越嶺,一步不歇地奔跑了三五十里。到達一個名叫上馬石的村莊時,忽然聽說東去路途的黃柏岔,駐有一支地方民團,正在搶修工事實行堵截。程啟文當機立斷地做出決定:“全部改裝,闖過黃柏岔這個關卡!”</p><p>程啟文首先把自己打扮一番,化裝成一名軍衣便服混穿的首腦人物,鼻梁上架著一副墨鏡。紅軍小分隊大都換上張虎森送來的民團服裝,盡管新舊不同顏色各異,但打眼一看,卻像一支神秘莫測的特別武裝。有趣的是,他們又從一戶地主家里獲得一頂轎子,由4名“民夫”抬著,叫程啟文坐在里面,一路上大搖大擺地晃動起來。當天午后,就來到黃柏岔的路口,兩旁站著荷槍實彈的團丁,莫名奇妙地愣著出神。轎一落地,事先化裝成“副官”抵達該地的副分隊長張培真,立即向程啟文舉手敬禮:“報告副總指揮,駐守黃柏岔小鎮(zhèn)的王隊長及50多名兄弟,都在這里等候迎接,請副總指揮給眾位兄弟們訓話!”</p><p>程啟文傲氣十足地走出轎子,把王隊長及其團丁挨個打量了一陣,連半句話也沒有說。王隊長嚇得兩腿直打哆嗦,語無倫次:“總指揮,小人……不知……大駕光臨,多……有得罪,請老總……”程啟文這才威嚴地講了兩句話:“告訴弟兄們,都把槍架起來,到這邊休息一會兒。本副總指揮到此視察防務,初次見面,賞給大家?guī)装銦煛?lt;/p><p>就在這時,程啟文一個手勢。說時遲,那時快!紅軍小分隊即一擁而上,連聲大喊:“不準動!”“舉起手來!”“繳槍不殺!”“紅軍優(yōu)待俘虜!”</p><p>這出“戲”演得極為出色,一槍未響,即解決了一支民團武裝。所繳獲的槍支彈藥,除揀一些好的作為補充,剩余的全部架起火燒了。包括王隊長在內的50多名匪眾,都被遣散回家而去。</p><p>紅軍小分隊在黃柏岔駐了一宿,次日拂曉,便經由巒莊等地潛入到豫西伏牛山中。</p><p>1935年4月18日,紅二十五軍由藍田縣葛牌鎮(zhèn)揮師東進,一舉攻克洛南縣城。這時,程啟文和他的紅軍小分隊共40余人,由孫家山趕到昔日的組建之地——景村,終于又回到了紅二十五軍的懷抱。</p> <p>程啟文(左),參觀毛澤東主席故居留影。</p> <p>程啟文長子程平東:</p><p><br></p><p>1959年,程平東考上留蘇預備生,被選送到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一年。后來,由于中蘇關系緊張,留蘇未成行。1960年8月他應征入伍,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p><p>4年后,組織上安排他在學院政治處工作,他不肯。學院領導又介紹他到黑龍江省委工作,他謝絕了。1965年4月,程平東告別哈軍工,懷著建設家鄉(xiāng)的豪情回到紅安縣。</p><p><br></p><p>鄉(xiāng)土對于程平東,只是一個情感的符號,因為他根本不知道父親的村莊在哪里!找到縣委辦公室,大家用疑惑的目光審視面前這位“東北大漢”:將軍的兒子要當農民?不會是個騙子吧!程平東只好讓人打通父親的電話,證實自己的身份。縣委堅決不同意他的請求,幾個領導輪番做工作,最后才說服他當了一名普通民警。</p><p><br></p><p>1967年,哈軍工來人來函,要求程平東回母校復學,他把函件作為紀念品珍藏起來。</p><p><br></p><p><br></p><p><br></p> <p>程啟文次子程志,總政文工團高音歌唱家、文職少將。</p> <p>程志,湖北紅安人,生于1947年。</p><p>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解放軍總政文工團一級演員。</p><p>1962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5年進入總政文工團,1983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沈湘教授。</p><p>程志多次以中國藝術家的身份到世界各地演出訪問,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舉行了個人音樂會,以其嫻熟的技巧和輝煌的嗓音蜚聲于當今歌壇。</p> <p>四川巴中川陜蘇區(qū)將帥碑林</p><p>程志在父親程啟文碑前敬獻花籃</p> <p>程啟文將軍之子程志在紅安參加“紀念黃麻起義90周年”活動時,和開國少將余述生之子余曉新合影。</p><p><br></p><p>該照片由余曉新提供</p> <p><br></p><p><br></p><p><br></p><p><br></p><p>特別說明:</p><p>背景音樂本想采用程志原唱[革命人永遠是年輕]這首歌曲,因歌曲專利,不能下載,故用空政演員王莉、湯非演唱的[軍人本色]。</p> <p><br></p><p>2020年11月17日編輯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