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14日,兄弟四人結(jié)伴在臨朐玩了幾天。 臨朐,古稱駢邑,漢置臨朐縣,因縣城東鄰朐山而得名。濰坊市轄縣,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濰坊西南,沂山北麓,彌河上游。東與昌樂、安丘毗連,南與沂水、沂源接壤,北臨淄博、青州。臨朐歷史悠久,風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自西漢置縣迄今2000余年,是全國文化模范縣和著名的“小戲之鄉(xiāng)”、“書畫之鄉(xiāng)”和“中國觀賞石之鄉(xiāng)”等美譽,有大汶口、龍山等古文化遺址210余處,有沂山國家森林公園、山旺國家地質(zhì)公園、老龍灣、石門坊等旅游景點,蜚聲海內(nèi)外。 山旺國家地質(zhì)公園位于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公園內(nèi)山旺古生物化石形成于1800萬年前,是中國唯一、世界罕見的在中新世保存完整、門類齊全、具有不可替代和重要科學價值的地層古生物遺跡。已發(fā)現(xiàn)各類生物化石十幾個門類600多屬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鑒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chǎn)地。植物化石有真菌、苔蘚、蕨類、裸子、被子植物及藻類,以枝葉最多,多數(shù)保留原有顏色,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柯氏柄杯鹿,是山旺哺乳動物群中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類原始鹿化石,但柯氏柄杯鹿現(xiàn)已滅絕。 古蜘蛛 虻類 保存完整的龜化石 玄武蛙 魯鈍吻鱷 生疏大蚊 中華河鴨 尾金魚藻 計劃中的化石發(fā)掘現(xiàn)場由于新的管理規(guī)定已不再開放,所以此行僅參觀了博物館中的幾個展室。 北方石林景區(qū),位于臨朐縣五井鎮(zhèn),石林橫亙于公路兩側(cè),約5公里長,步步有景,景景綺麗。這里是全國最大的風景石集散地。日常擺放各類風景石3萬多塊,草坪石、假山石、泰山石等十多個品種,廣泛銷往日、韓等國和國內(nèi)各大城市及港、臺地區(qū)。石林的絕妙奇觀,已成臨朐旅游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構(gòu)成石林的奇石,主要是產(chǎn)在本地青石山的北太湖石,為一億多年前嵩山隆起時被帶到地面的,瘦、漏、透、丑、奇五形兼?zhèn)?,形態(tài)各異。臨朐的風景石與聞名中外的山旺化石、稱譽華夏的紅絲硯被并稱為“魯中三寶”。 彌河風光。彌河,古稱具水、巨洋水,其主流發(fā)源于沂山西麓,流經(jīng)臨朐、青州、進壽光入渤海。是臨朐縣境內(nèi)的第一水系,也是境內(nèi)主要的灌溉河流,由150余條大小河流組成。 彌河,碧波千頃、水光瀲滟,如同一條玉帶繞城而過,營造出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樓在樹中、人在綠中的美好景色。 在彌河公園中遠眺一河之隔的朐山太和塔。朐山,位于朐河東畔,又名覆釜山,海拔160米,位于臨朐城東一里許。 彌河,濱河公園景色迷人,是休閑、健身、垂釣、娛樂的好去處。 朐山,海拔雖不高,但卻是扼守著進出朐城之要道,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清咸豐年間,捻軍曾將僧格林沁擊敗于此。1947年的朐山戰(zhàn)役,也曾冒雨激戰(zhàn)了7天7夜,山頂?shù)慕ㄖM毀于炮火。 太和塔,上世紀90年代建于原魁星閣原址上,塔高七層,八角形,造型古樸典雅,位于朐山之巔,其名取“太平盛世,和諧社會”之意。 文會閣 句月亭,是登山休息的好地方。立于句月亭上,放眼四望,山下的濱河公園,朐山大橋,朐城風光一覽無余。 朐山大橋 臨朐城中風光 句月亭也是觀賞落日的好地方。 落日的霞光映紅了彌河兩岸。 山上的紅葉 計劃中要去臨朐五井鎮(zhèn)官護山的柿子溝,可縣境內(nèi)公路兩側(cè)的溝坡路旁處處均可見到滿樹的紅柿子,于是省卻了專程前往。 《詠紅柿子》[唐]劉禹錫<br> 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因遺采掇,翻自保天年。 路邊農(nóng)家晾曬柿子的大棚。 山旺化石、北方石林、彌河公園、朐山,滿山遍野的紅柿子,臨朐可謂一路處處是風景。接下去將去石門坊、老龍灣等。<br><br> 攝影與編輯:老李lyt<br> 相機:佳能7D<br> 鏡頭:騰龍18~270㎜<br> 感謝朋友們關(guān)注!歡迎轉(zhuǎn)發(fā)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