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雖已是深秋,氣溫還算不錯,因此下午溫暖的陽光還是透出一份懶洋洋的氣息。恰逢周末,也是別來無事。原本趁蘆花還未飄散去湖區(qū)拍些落日余暉,但又舍不得這份安逸。</p><p> 沒到退休的年紀,卻也沒有了年少輕狂。雖然未曾被時代甩開,卻也喜歡每每回憶過去。懷舊,自然少不了兒時生活過的地方。</p> <p> 開車沒有幾分鐘來到老城里,把車放在自己常去洗車的老哥那里。這老哥、老嫂洗車有快三十年了,我特別喜歡來他這里,每次放下車在這老城里走走轉轉,尋找下那些兒時的回憶。</p><p> 洗車店旁邊有棵老樹,記得多年前來的時候就很粗了。隨手撿起落在地上的一片樹葉,跟老哥、老嫂閑聊幾句。</p> <p> 老城里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建筑,雖然只能算是個城中村,卻依然能看出百年來的繁華歷史。</p><p> “嫂子,附近有理發(fā)館嗎?我把車放這兒先洗著,我去理個發(fā)?!?lt;/p><p> “有,過去馬路那個胡同里有個老理發(fā)館,老李頭開了幾十年了,就怕不適合你們年輕人!”</p><p> “可別,嫂子,我咋還成年輕人了?這要奔五的人啦!”</p><p> 邊說著,我放下車子向馬路對面的一條窄窄的小胡同走去。</p> <p> 踩著不算平整的碎石小路走進胡同不遠,看見一間不大的平房,沒有霓虹燈廣告牌,只有墻上寫著四個字“理發(fā)刮臉”。看上去有些斑駁了,深深的年代感!</p><p> 推開門,屋里有一個六十來歲的老師傅在給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理發(fā)。一條老式的長條木桌,一把老式的鐵制理發(fā)椅,一個老式的洗頭漏壺,一個老式的蜂窩煤爐子上老式的鋁制水壺在呼呼冒著水汽。</p><p> “理發(fā)?進來坐會兒等等。”老師傅話不多,很慢。</p><p> 我“嗯”了一聲,坐在墻角的長木凳子上。靜靜的看著老師傅干活。</p> <p> 顧客看來也是老店熟客了,老師傅理的很仔細,速度不快但深見功底,用剪用刀都是平和均勻。</p><p> “師傅,這里能刮臉嗎?”我從來還沒刮過臉,見他墻上寫著刮臉,我也想嘗試嘗試,畢竟老聽老人們說起,可現(xiàn)代的美發(fā)店沒有人會了。</p><p> “能,我這一會就給這個大爺刮臉,你看看我手藝如何?”一直挺沉悶的師傅提到刮臉說話聲音一下子提高了,人也眼睛大了起來。</p><p> “刮臉疼嗎?會不會劃破臉???”我有些好奇也不免有些擔心,畢竟看到他拿出的剃刀很鋒利的樣子。</p><p> “哈哈,刮臉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理發(fā)技藝的一部分,只不過有些失傳了,只有些老店的老師傅才會。這個你盡管放心,我在這里刮臉怎么說也有上萬人了吧………”</p><p> </p> <p> 一會,老大爺理完發(fā)走了。老師傅很熟練的給我理發(fā),然后開始給我刮臉。</p><p> 師傅先用熱毛巾熱敷我的整張臉,但主要是下巴。目的估計是讓我的皮膚毛孔打開,便于刮臉。兩分鐘后,師傅像小時候媽媽給擦臉一樣抹一抹,好久沒有享受過的手法,親切、溫暖。等我的皮膚充分放松后,師傅墊著熱毛巾給我整個臉部充分的按摩,然后打上肥皂泡,靜待一兩分鐘。</p><p> 老師傅用的是老式剃刀,我慢慢閉上眼睛準備慢慢體驗老師傅的手藝。通常年齡越大的師傅刮的舒服,這是小學課本上告訴我們“唯手熟爾”的道理。</p><p> 老師傅出手很快,很順滑,感覺到他是根據(jù)下巴的不同部位調(diào)整刀鋒和皮膚的接觸角度,力度,非常舒服,剃好一小塊區(qū)域以后他會用手指抹一遍確認是否順滑。</p><p> 刮完胡子后,老師傅繼續(xù)用剃刀刮整個臉,包括耳朵、耳后、脖子全部刮一遍,甚至還有我不敢想的,他竟然還能那么準確的刮眼皮,刮眼角!我輕輕的感覺到那薄薄的剃刀刮掉了我整個臉上的角質跟死皮,而且都沒有一點覺得臉疼。</p><p> 老師傅看我沒刮過臉,我他一邊刮一邊給我說說這個刮臉:“這個工序是整個過程最看功夫最精華的部分,傳統(tǒng)手藝是一百零八刀。可惜啊,我也只是皮毛,多好的手藝啊,沒幾個人會了!”說著,見他輕輕搖了搖頭………</p> <p> 刮完臉,刮去了我一周的頹廢與低迷,臉龐舒服,精神飽滿。從理發(fā)店出來,這才看見門口有棵石榴樹,樹上的石榴通紅通紅,個個笑開了口!</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