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女兒上了幼兒園,分身乏術,不得已,只有托母親出來接送。</p><p> 母親在農(nóng)村了大半輩子,我以為,她終于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樣,就此開啟她老年幸福的生活。</p><p> 我甚至還給她制定了幸福的規(guī)劃,早上送走孩子,順道吃了早點,可以到附近的公園逛逛,看看人家跳廣場舞,有興趣了,可以加入學習,也算是老有所樂。再之后去菜市場買買菜,中午我們一般都不回來,家里只剩她一人,豐簡由她。吃了午飯,可以看看電視,睡會午覺,差不多就到了孩子的放學時間。這樣的作息,這樣的規(guī)劃,我以為是精致的,不過母親似乎對我給她制定的規(guī)劃不以為然。</p><p> 譬如早點,每天送走孩子,回家之后她都不厭其煩的自己做,或烙粑粑,或烤餌塊,或自己包湯圓,全然不覺得麻煩瑣碎,似乎這才是一天新的開始。</p><p> 起初,我對她自己做早點是極力反對的,因為無論成本,或者時間這都是得不償失的,我為此還堅持每天給她買早點,好讓她接受這樣便捷的生活方式,不過幾天之后,我就徹底放棄了,對她而言,讓她放棄自己做早點是一種剝奪,強迫。</p><p> 顯然,來城里并非完全就是享福。初來乍到,她對一切都顯得有些誠惶誠恐。突如其來轉(zhuǎn)變的生活方式讓她顯得有些郁郁寡歡。狹小的樓房,不過近幾十平方米,這讓她一整天都感到有些坐立不安,并且家里的一切似乎都必須按部就班,儼然如同機械般。廚房里,電飯煲、壓力鍋、微波爐、油煙機等各種廚具雖一應俱全,但似乎都沒有家里土灶的得心應手。幸好衛(wèi)生間裝修時我果斷放棄了馬桶,改成蹲坑,如若不然,這于她將會是一個巨大的障礙。鄰里之間,即便偶有照面,因為語言、習慣,也難與人拉拉家常,聊聊天。 </p><p> 但即便如此,她卻從未抱怨,并且很少流露出她的孤寂,反而在努力的適應。日復一日,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她對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悄然能接受了。</p><p> 某一日,晚飯后。她突然說讓我?guī)ノ譅柆斮I一個電餅檔,語氣很小心,卻很期盼,像是年少時的我渴望她能帶我回外婆家。我有些吃驚,就如同才讀小學的兒子突然問我某個三角函數(shù)怎么解。我問她,你會用么?她告訴我,應該不難,看廣告覺得很實用的。我欣然帶她去買了一個電餅檔,果不其然,才幾天之后,她對電餅檔的使用就已經(jīng)駕輕就熟了。</p> <p>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p><p> 對母親而言,遠離她生活多年的農(nóng)村,寄居城市,內(nèi)心里無疑是充滿悲愴的。因為遠離家鄉(xiāng),那些曾經(jīng)熟悉的家長里短,人情世故,悲歡離合,都和她漸行漸遠,這種情感的割離與撕裂遠比這寂寥的生活讓她感到更空虛。于是,對周末和節(jié)假日的期盼就顯得很期待,就像年少時我們對假期,節(jié)日的期待?;丶遥瑢λ院孟袷且环N巨大的能量補給。于是,但凡遇有鄰里紅白喜事,她每每一副小心翼翼的和我們商量,問我們能否自己接送。對她的要求,我們一般都盡量滿足,但更多時候卻也無能為力,對她而言,失望總是更多一些。</p><p> 她一天最愜意的時光就是女兒放學回來。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小豬佩奇,味如嚼蠟的故事看起來依舊讓她覺得津津有味。女兒端坐在電視前,她則靜靜的坐在女兒一旁,仔細聆聽女兒在幼兒園一天的喜聞樂見,期間對女兒的各種要求有求必應,照單全收。</p><p> 生命本是輪回,我曾是你,你終將也會是我。 </p><p> 盡管來城里已經(jīng)一年有余,但她對出門似乎還有些不習慣。尤其過馬路,總顯得有些笨拙。晚飯后的女兒,外出撒撒歡是每天必須的活動,這讓她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但她顯然經(jīng)不住女兒的執(zhí)拗,于是,每次出門,她都要和女兒約法三章,緊緊的將女兒小手攥在她手里。</p><p> 那時,離家最近的集市是鳳儀街,五天一街天,遇上家里需要置辦物什,恰巧周末或假期的話,她都很樂意帶我同去,從未當我是累贅。而每次去,她都會像現(xiàn)在對女兒般一樣鄭重其事的和我約法三章,而我也一如既往的謹遵她的約法。那時她身后的我,像極了現(xiàn)在她身旁的女兒。每次去集市,一般半道上她都會仔細的詢問我,需要買什么?想吃什么?對我的各種要求,她都會默默的記在心里,有事還會掰著指頭和我再確認,恐有遺漏。多數(shù)時候,我都會載著滿滿的喜悅回來。</p><p> 尤其麻花,算是那時奢侈的零食,她知道我喜歡吃,每次都會給我買一大袋子。許多年之后,一直到現(xiàn)在,唇齒間留下的香味依然那么牢固。我曾試圖也讓兒子,女兒記住這味道,但時過境遷,那時垂涎三尺的美食,到現(xiàn)在已成了適可而止的垃圾食品。不僅孩子如此,就連愛人也對此敬而遠之,于是,我只有悻悻的將這記憶埋藏于心里。但現(xiàn)在,偶去面包坊的話,恰好有麻花的話,我都會買一袋,回家之后和她一起品嘗。有些事,或許就只適合收藏。</p><p> 仔細一想,她今年都已過花甲之年,是一個老人了。但對她而言,新生活正迎面而來。</p><p> 希望她能喜歡,希望她能安享晚年。</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