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作者|哲學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來源|哲學人生網(wǎng)(ID: zxrsnet)</span></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蔡康永說:</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不要一味怨嘆自己沒朋友,有些人,是你運氣好,才沒跟他成為朋友?!?lt;/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人總要等到歷盡千帆、一無所有,才后知后覺: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交友需謹慎,人際關(guān)系更有太多值得回味的東西了。</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0 1</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guān)系</b></p><p><br></p><p>最近,有個事件熱度頗高,看過相關(guān)視頻后卻只覺不寒而栗,背后止不住的發(fā)冷。 </p><p><br></p><p>10月21日,南京兩名女子去水庫邊游玩,雙雙溺水而亡。 等到警方調(diào)查監(jiān)控時,才發(fā)現(xiàn)真相并不簡單: </p><p><br></p><p>兩人站在水庫邊,劉某發(fā)現(xiàn)自己的鞋帶開了,便彎腰去系鞋帶。 誰也沒想到,可怕的一幕發(fā)生了,原本站在她身旁的史某突然繞到她身后,使盡全身力氣,一把將劉某推進水里。 </p> 兩人同時落水后,史某仿佛不留任何余地般,用力按住水中的劉某,即使劉某奮力掙扎,也無濟于事,最終導致溺亡。?后來,經(jīng)警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她們二人曾經(jīng)是同事關(guān)系,10多年未見,案發(fā)前剛聯(lián)系上,卻不曾想發(fā)生了如此悲劇。? <p>即便如報道中所說,推人者生前患有抑郁癥,但也不是殺人的借口。 這個事件下,有網(wǎng)友評論:<b>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b> </p><p><br></p><p>細想來,這句俗語最好的解釋便是:<b>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guān)系,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拿的是鮮花,還是利刃。</b> </p><p><br></p><p>《重慶森林》里有句臺詞說的很扎心: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什么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東西是不會過期的。</p><p><br></p><p>人與人之間,誰也無法預料哪一刻開始就不復從前了,也無法估算彼此心中是愛還是恨。 人與人相處,最怕結(jié)局會變成:深交后的陌生,信任后的利用,認真后的失望,熱情后的冷漠。 </p><p><br></p><p>演員沙溢曾在節(jié)目中提到自己的經(jīng)歷,他說:“有一天晚上我翻看手機,發(fā)現(xiàn)除了我兒子發(fā)給我的信息,沒有任何人給我發(fā)消息?!?amp;nbsp;那時他才明白,在別人心中,自己并不是多么重要。 </p><p><br></p><p>多少關(guān)系,最后都敗給了“我以為”。 </p><p><br></p><p>以為交往頗深,以為沒有傷害,以為一切如初,以為相伴到老。對待感情,應(yīng)當懂得: <b>別太拿自己當回事,別對他人期望太高。最好的社交距離是,做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保持基本的界限感。</b> </p><p><br></p><p>細節(jié)里總能看清人心,時間終會識得人品。</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0 2</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不要低估人性規(guī)則的復雜面</b></p><p><br></p><p>錢鐘書在《圍城》里寫道: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里未凈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p><p><br></p><p>的確如此,誰也不知道有的人會因一時怒火做出什么驚人舉動。 </p><p><br></p><p>最近有官方報道,山東乳山市統(tǒng)計局一名工作人員,因?qū)挝坏母刹咳斡眯纳粷M,近幾年數(shù)次向單位飲用水中投放醫(yī)用注射液,導致多人身體受到嚴重損害。 </p> <p>整個統(tǒng)計局,幾十人的健康受到危害,而這一切,卻只因為一個人的怨氣。 或許他每天都在和同事親切的打著招呼,但背地里卻沒有想過放過任何人。 老話常說的“笑里藏刀”,大抵就是這個意思。</p><p><br></p><p>所以,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復雜。 不久前看《向往的生活》,有段對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眾人坐在一起聊天時,任嘉倫問:</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你們有沒有,小時候關(guān)系很好,但是因為你事業(yè)越來越好,他覺得你們倆的距離越來越遠,然后就自己疏遠你的那種朋友?”</b></p><p><br></p><p>黃磊聽完表示,若當作是好朋友,可以主動去聯(lián)系他。</p><p><br></p><p>任嘉倫說:“但人家會覺得有負擔,如果他跟別人說認識我,別人會覺得他在炫耀?!?amp;nbsp;黃磊想了想回應(yīng):“那就讓他自己消化吧,人永遠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常常失落在這個點,他需要時間去平衡?!?amp;nbsp;</p> <p>很認同他引用的那句“不患寡而患不均”,相信你一定也見過這種人: 你們在低谷時相遇,但當你走向高處時,他還站在低谷,此時的他就不會再像當初一般誠心待你,甚至還會想盡辦法讓你跌下山崖。 </p><p><br></p><p><b>他不會嫉恨原本就站在山巔的人,但他沒辦法接受站在那里的人是你。</b> </p><p><br></p><p>就像我曾寫到的那個故事: 一對夫婦多年來莫名其妙連喪4子,生活暗無天日。 后來經(jīng)法醫(yī)驗尸才得知,孩子的體內(nèi)含有毒鼠藥成分,而兇手竟然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嫂子。 </p><p><br></p><p>原來,嫂子一直生的女兒,而小叔子家生的兒子,于是她便心生嫉恨,狠下毒手。 </p><p><br></p><p>東野圭吾說過:“有些人的恨是沒有原因的,他們平庸、沒有天分、碌碌無為,于是你的優(yōu)秀,你的天賦、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amp;nbsp;</p><p><br></p><p>與人相交,要記得兩個定律: <b>切勿交淺言深,80%的概率都會后悔。永遠對任何人保持至少30%的神秘感。</b>有分寸的信任,有理由的懷疑,最終才不會滿盤皆輸。</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0 3</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不要強求所有事情都有結(jié)果</b></p><p><br></p><p>網(wǎng)上有個話題熱度很高:人與人之間為什么會變淡? 很贊同其中一個觀點:</p><p><br></p><p>為什么沒人承認,是社會資源地位見識差距太大,你的苦悶他無法理解,他的彷徨在你而言,是變相炫耀。</p><p><br></p><p>年少時以為,人和人一旦相識,就會是一輩子的好友。 如今才懂得,世事都在變換,人生怎可能只如初見。相遇有可能是上天的恩賜,也可能是贈予你的一堂課。 不必為了一段結(jié)束的感情苦苦掙扎,更不必為此去討好任何人。 </p><p><br></p><p>茶因不飲而涼,人因不惜而散,酒不飲不知其濃,人不涉不知其深。 <b>不強求人人都是善意,不強求事事都有結(jié)果,不再強求別人,就是在放過自己。</b></p> <p>前些日子,知乎上有人提問:如何看待剛畢業(yè)就刪室友的行為? </p><p><br></p><p>有個回答點贊很高:“說明刪人的室友有成長,四年書沒有白讀。四年才刪人,說明學會了包容。剛畢業(yè)刪人,說明學會了果斷。敢于刪除人,說明學會做自己。作為被刪的室友應(yīng)該覺得高興?!?amp;nbsp;</p><p><br></p><p>成年人的世界,如果關(guān)系淡了,彼此向后退遠一步,也是一種體面。 人際關(guān)系中,最簡潔的交往模式應(yīng)該是:<b>各自尊重,親疏隨緣。</b> </p><p><br></p><p>作家馬德寫過一段很深刻的話:</p><p><br></p><p><b>我慢慢明白了為什么我不快樂,因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jié)果。</b></p><p><br></p><p>看一本書期待它讓我變得深刻,跑一會步期待它讓我瘦下來,發(fā)一條微信期待它被回復,對別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所以,降低期望值,才是提升幸福感的最佳途徑。 </p><p><br></p><p>放下執(zhí)念,要先明白:<b>所有讓你費勁的關(guān)系,都是錯的,學會及時止損。與其指望別人,不如改變自己,試著放下過往。</b> </p><p><br></p><p>人這一生,正如尾魚所說:是萬里山河,有人給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無光,有人改他江流,有人塑他梁骨,大限到時,不過是立在山巔,江河回望。 </p><p><br></p><p>后半生,別高估關(guān)系,別低估人性,別強求他人,別逼迫自己。 生命的長河里,相聚有時,離別有時,再會亦有時。 而你,只需記得:<b>隨遇而安。</b></p><p><br></p><p><b>點亮“贊”,愿你我都能遇良人,交善友,不負此生。</b></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M-JU6kNcHuN4rPbFyZqbw"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