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部《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讓我知道了喬家大院,一部《喬家大院》讓大家了解喬家大院。一般外地人對晉商的認知,最初應該就是喬家大院了。</p> <p> 提到山西的景點,喬家大院算是代表了。走進景區(qū)的大門,先是一段長長的大道,道路的兩邊是許多關于晉商的雕塑。走到這座壁照前,才是真正地進入了喬家。</p> <p> 站在大院的東大門,可以看到頂樓正中懸掛著慈禧太后送的匾額,上面寫著“福種瑯環(huán)”四個大字。意思就是福氣扎根到你家,瑯嬛是神仙住的地方,可見慈禧對喬家很是滿意。大門上寫著一付對聯(lián):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這是李鴻章題寫的。大門對面有一個掩壁,上面題有左宗棠的對聯(lián):損人欲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p><p><br></p><p> “古風”二字鋼勁有力,它既顯示了喬家經(jīng)商之氣勢,同時也展現(xiàn)喬家崇尚之人的雅氣和承接古代質樸生活作風的本意。</p> <p> 大門對面的磚雕影壁上,還有100個不同樣式的“壽”字組成的一幅“一壽變百壽”圖,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在大院的頂樓上,懸掛著一塊“福種瑯繯”匾額,這是當年山西巡撫受慈禧太后所贈。</p> <p>走進院墻高深的喬家,便能看見大紅燈籠高高掛,路的盡頭掛著四個特別醒目的紅燈籠,上面寫著喬家大院四個字。紅燈籠似乎是喬家大院的標配,但實際上最初的喬家大院是不掛紅燈籠的,電影中的劇情也和喬家的歷史沒有關系。只是當時張藝謀選擇了喬家大院取景,拍攝時掛上了許多紅燈籠,后來電影拍攝結束,也就沒有取下來,之后一直都是如此裝扮</p> <p> 第一院就是清嘉慶至道光年間,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稱為老院,它是由喬貴發(fā)之子,喬致庸之父喬全美所建。 </p><p> </p><p> 這是非常有特色的院子正門。 此門樓匾額“毋不敬”,“毋不敬”是朱子《禮記》中的話,意為天地之間有神靈,對其不可取不敬的態(tài)度。毋不敬三個字也彰顯了這座老院在喬家大院建筑群中的地位。</p> <p> 一號院進大門,首先映入您眼簾的是福德祠照壁。俗話說:“門迎百壽、院納福德”。 照壁正中間以大型磚雕為主題,上面奇形怪狀的石頭是壽山石,上面形態(tài)各異的小動物為鹿,"鹿"取諧音為“祿”,這是“福、祿、壽”三星吉祥圖。緊挨福德祠三字下面有古銅鏡、銅錢串緊緊相連,寓意“富貴連環(huán)”;下層兩端各有兩只獅子兩兩相對,表示“四時如意”,中間從左往右依次為古代兵器戟、樂器磬、如意,寓意“吉慶如意”。</p> <p>咱們現(xiàn)在位于的是一院的偏院。 細心的您會發(fā)現(xiàn),這套院子的建筑和雕刻都比較簡單。這是因為在當時,這里是喬家的仆人院。喬家建筑多為正偏結構,正院是當時主人居住,偏院是仆人,這樣方便仆人伺候主人,同時也體現(xiàn)了當時封建社會尊卑有序的倫理思想。</p> <p>這座是一院書房院。經(jīng)過翻修偏院二進門改成書院也就是私塾院。</p><p>寬宏坦蕩福臻家常裕;</p><p>溫厚和平榮久后必昌。</p><p>這副楹聯(lián)掛于喬家私塾院正堂門樓,意思是處事心地寬宏坦蕩,就會福至運達,家族時常富裕;待人性情溫厚平和,才能榮耀久長,后輩必定昌盛。該聯(lián)充分體現(xiàn)了儒家的修身治家思想。</p> <p> 會芳”匾懸于喬家私塾院正堂門樓上,它采用一整塊木料以圓雕手法制作為荷葉狀,形象逼真,匠心獨具,書法精湛,是大院木雕匾額之精品。它與古典門樓建筑相互輝映,表達了喬氏主人見賢思齊,會聚賢德人才之意。</p> <p>二進院</p><p>正房是一座二層的小樓,二樓上有窗沒有門,樓梯設在室內,叫做統(tǒng)樓,統(tǒng)樓是”在中堂創(chuàng)立者喬致庸的居室、客廳書房。這里是《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鞏俐飾演的四姨太頌蓮路住的地方。</p><p><br></p> <p> 一樓門楣上的匾額是“積翠”二字</p><p> 二樓的匾額上書“為善最樂”四個篆體大字,古樸典雅,勸誡子孫不能只顧一己之力,要積德行善,助人為樂。門楣木雕為葡萄百子圖,寓意多子多福。正房仿窯洞式建筑,冬暖夏涼,可以看出上次非常厚,前墻厚達1.2米,后墻厚1.5米。進入居室有一塊大型匾額“匯通天下”兩邊有一副楹聯(lián)“具大神通皆濟世,是真法力總回春”意思是指有一定能力就能匡扶世道救濟百姓。這是喬致庸親自提的。</p> <p> 有所不同的是圓寶式翹角上的二樓主樓。這里沒有走廊,只有墻窗。</p> <p>在中堂第二院—敦品第</p><p>“敦”的意思是厚道,篤厚?!岸仄返凇笨梢岳斫鉃樘幨潞竦溃沸懈哐?。</p> <p>此門樓匾額為“退思”,取自《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門柱對聯(lián)為“言必典彝行修壇宇 門無雜塵家有賜書”。</p> <p>第五院,是喬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喬致庸所建,“在中堂”取自孔子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執(zhí)在兩中”。您看門楣上雕刻有福祿壽三星,兩邊有八駿的雕刻,這是主人希望后代子孫都有所作為。</p> <p> 各院格局大致相似。二樓房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護院??v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里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中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p> <p> 第四院,喬家大院“知足閣”為精美的雕花門罩,這幅磚雕上端雕有蝙蝠,下端為流云,合稱“萬福流云”。繞著《省分箴》自左往右為“暗八仙”圖,頂端的壽桃與四周的暗八仙合起來就是“八仙祝壽圖”。</p> <p> 閣中的磚雕文字是喬家女婿、當時晉中著名書法家趙鐵山寫的《省分箴》,“省”是覺省,“分”是分寸、本分,“箴”是一種規(guī)勸告誡文體。趙鐵山所書字體圓潤遒勁,整篇富有書卷氣,和所寫內容渾然一體。文中通過列舉自然界動物、植物、金屬等各種物質的自然屬性,以及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盛衰等現(xiàn)象,闡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出于自然的,引而勸誡人們要遵從自然規(guī)律,要知足,不要貪得無厭,這樣才有好的歸宿</p> <p> 喬家大院此門樓匾額題“錫嘏”二字,“錫”古通“賜”,“嘏”為“?!?,故“錫嘏”為恩賜祝福之意。</p><p> </p> <p> 此門樓匾額為“碧琳”,楹聯(lián)是“瑞日芝蘭光甲第,春風棠棣振家聲”。意思是家人優(yōu)秀了可以光耀門庭,兄弟和睦了可以振興家業(yè)。</p> <p>第三院,三院是喬家的珍寶院 </p><p> 這是一個掛在天花板上的水銀玻璃球,據(jù)說為喬家從美國進購來。會按一定比例縮小所掛屋中人的影像在球上。當年喬家會客談生意時掛房上以用來監(jiān)視屋中人,可稱為世界上第一個監(jiān)視探頭,為當時極罕見之物。</p><p><br></p><p><br></p> <p> 聽導游說,曾經(jīng)張藝謀選的是常家大院為拍攝地,但是那會常家大院不愿意對外開放,喬家大院一聽說立馬把他們請過去,好吃好喝伺候還免費提供拍攝基地,于是喬家大院就火了!</p> <p> 欣賞喬家大院的建筑,需要結合喬家的歷史,才更加有意思。喬家是山西有名的商賈世家,俗語說富不過三代,而喬家卻是富了四代的家族。喬家子弟恪奇祖訓,定有家規(guī),不準嫖賭,不準納妾,不準酗酒,這也是喬氏商業(yè)長久興旺的重要原因。</p> <p> 喬家大院整體形制與主體建筑保存完好實屬難得,做為一個家族大院就其規(guī)模及保存完整度而言已實屬罕見,亦是蔚為壯觀,值得愛好古跡之人細細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