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江西南昌,青山湖畔,秋風送爽,2020年10月29-30日,全省初高中地理優(yōu)秀課例現場展示交流活動在育華學校拉開序幕。本次活動為期兩天,六個主題以同課異構的形式呈現。</p> <p> 來自全省各地的13位老師各顯神通,極盡所能,讓我們欣賞了一場場精彩無比的課例展示。</p> <p>主題一:海陸變遷</p><p> 來自景德鎮(zhèn)四中的羅老師和萍鄉(xiāng)六中的童老師就海陸變遷這一主題進行了不同的展示。羅老師通過滄海桑田的故事導入課堂,借助拼圖方式突破板塊運動,整堂課詩句頻出。</p><p> 童老師通過設置通關尋寶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通過愛拼才會贏——板塊變形計——實踐出真知三個關卡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p> <p>主題二:亞洲</p><p> 來自宜春袁州學校的郭麗萍老師借助希沃白版小游戲帶領學生識亞洲地形觀亞洲河流,并通過APP診斷學生答題情況,將新型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相結合,現場掌聲不斷。</p><p> 來自吉安思源實驗學校的章勝琴老師化身為空姐,帶領學生來一趟南昌直飛土耳其橫跨亞洲之旅,通過在機艙上看到不同國家的景象來展示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兩位老師通過構建情景,在情景中讓學生走進亞洲了解亞洲。</p> <p>主題三:《巴西》——熱帶雨林的開發(fā)與保護</p><p> 安福城關中學的彭靜晨老師和江西師大附中的萬婧璐老師給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巴西熱帶雨林。彭老師通過綠蘿的作用導入到雨林的作用以小見大知識遷移,并通過虛擬法庭的方式討論巴西究竟該不該開發(fā),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p><p> 萬老師通過構建江西師大附中根與芽社團森林會議的情景,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參加會議發(fā)言,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巴西熱帶雨林的未來。學生在爭論的過程中得出要在開發(fā)中保護,保護中開發(fā)的觀點。兩位老師的課堂氛圍濃烈,學生積極性很高,現場掌聲不斷。</p> <p>主題四:河流的開發(fā)與治理</p><p> 臨川一中的黃麗群老師和九江同文中學的涂恬恬老師分別以黃河和長江為案例,探究河流的開發(fā)與治理方式,黃老師以俗語“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為導入推導出黃河的水文情況,并通過實驗引導學生從植物差異的角度探討黃河含沙量大的原因。</p><p> 涂老師展示的《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一課,以名篇做引,詩意盎然,借助圖文資料,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分析長江的水文特征。繼而再引詩文,巧妙過渡,設計探究活動--長江之“美”與長江之“患”,讓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理解長江的水文特征所帶來的利與弊。通過實驗與板書板畫,突破重難點--川江及荊江河段的治理。借助視頻資料,引導學生思考中學生可以為保護長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最后,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作總結,將課堂推向高潮。</p> <p>主題五:工業(yè)</p><p> 本主題兩位老師選取了不同的角度來介紹了我國的工業(yè)發(fā)展狀況,南昌市龍騰學校劉琳老師從工業(yè)這一課題出發(fā),而來自新余分宜中學的晏欣老師選擇了高新技術產業(yè)這一課題。</p><p> 劉琳老師從一瓶飲料入手,從飲料的生產過程導入到《工業(yè)》這一內容,并用地圖貫穿整堂課,以專題地圖為媒介,學生通過觀察地圖、小組討論等方式得出我國工業(yè)的分布及其原因。</p><p> 晏欣老師給大家分享了《蓬勃發(fā)展的高新技術產業(yè)》,晏老師以對比新舊教室圖片的不同,讓學生領悟科技變化給生活帶來的改變?yōu)閷?。并結合生活中交通、支付方式、糧食、發(fā)電等例子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接著拋出中國高新企業(yè)分布圖,由學生分組討論得出影響科學技術產業(yè)的區(qū)位因素。</p> <p>主題六:臺灣</p><p> 最后出場的三位老師以臺灣省為主題,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展示了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贛州第九中學的喻紅老師以地圖為基礎,學生通過觀察地圖推導出臺灣省的自然環(huán)境;鷹潭一中的毛菁琴老師從描畫臺灣——走進臺灣——歷史回眸三個環(huán)節(jié)講述了臺灣,并在最后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結尾,提升了學生的家國主題情懷;上饒第三中學的吳蒙老師以“鄉(xiāng)愁”視頻導入到臺灣,并通過構建情景讓學生化身為小導游設置一場愛國之旅游臺灣來了解臺灣的自然特征。</p> <p> 大咖云集,各顯神通,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讓我收獲頗豐。通過這次觀摩,讓我知道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在觀摩過程中也發(fā)現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后需努力的方向。地理教學,永遠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