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導(dǎo)讀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26年,魯迅先后撰寫了十篇回憶性散文,并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xù)發(fā)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結(jié)集出版,更名為《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是魯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們可借此了解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歷程。</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側(cè)重寫人,有的側(cè)重記事,有的側(cè)重議論或記事兼議論。比較好讀的是寫人記事的文章,描寫生動有趣,情感真摯動人。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作者抓住阿長的性格特征如實來寫,把一個純樸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頗為愚昧的農(nóng)村婦女寫活了。再如《五猖會》,記敘兒時要去看五猖會,想到難逢如此盛大的廟會,“我”笑著跳著,興奮得不得了。正要出發(fā),父親卻命令“我”背書:“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币慌枥渌选拔摇钡呐d致全澆滅了。待“我”讀熟,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對去“看會”,已覺索然無味了。文章寫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自己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朝花夕拾》寫的雖然大多是個人生活,但也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凸顯了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與風氣,如家庭怎樣教育兒童,孩子讀什么書,舊的書塾和新的學(xué)堂是怎樣的,等等。這對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理解那時候中國人的生存狀態(tài),都有所幫助。</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朝花夕拾》以簡潔舒緩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時夾雜著有趣的議論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溫情與童趣,也有對人情世故的洞察。這些文章雖然并非專為少年兒童而寫,但寫了不少孩童之事,語言簡潔明快,形象生動,令人讀來興味盎然。</span></p><p><br></p> 整本書閱讀強化訓(xùn)練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朝花夕拾》的原名為“舊事重提”,簡要分析改用“朝花夕拾”為書名的原因。</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五猖會》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都有對讀書的情景的描寫,作者的用意是什么?</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父親的病》中的名中醫(yī)們和《藤野先生》中的西醫(yī)藤野先生有哪些不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4.《二十四孝圖》一文中,作者主要評析了哪幾則故事的不合理之處?其寫作目的是什么?</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5.有人認為,《無?!芬晃氖窃谛麚P封建迷信,不宜推薦給青少年閱讀。請說說你對此的看法和理由。</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6.《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五猖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章都敘述或者提及魯迅的童年生活,請結(jié)合相關(guān)文章,簡述魯迅童年生活的“樂”與“憂”。</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7.在《朝花夕拾》中,魯迅記錄了生命中出現(xiàn)的一些人物,有一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長媽媽、壽鏡吾先生、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作為探究的對象,從人物描寫、事件敘述中,分析其性格特征,并說說魯迅先生對他或她的感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8.《五猖會》《二十四孝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章涉及對兒童教育的問題,請結(jié)合這些文章說說魯迅對兒童教育有什么體驗和看法。并聯(lián)系實際,看看魯迅的哪些觀點在今天仍有借鑒價值。</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9.你所在的班級舉行了一次《朝花夕拾》讀書交流活動,你作為小組代表發(fā)言,請選擇一篇你最喜愛的篇目,并說明理由。</span></p><p><br></p> 名著閱讀核心考點 專題一? 魯迅的童年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 background-color: rgb(217, 33, 66); color: rgb(255, 255, 255);">探究提示:</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五猖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對魯迅的童年生活有所敘述或提及。不妨把這些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考察,可以更全面地認識魯迅的成長經(jīng)歷,有助于破除我們對魯迅先生的隔膜感。</span></p><p><b style="font-size: 15px; background-color: rgb(217, 33, 66); color: rgb(255, 255, 255);">【知識要點】</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17, 33, 66);">示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魯迅的童年是幸福的。但也有不美好的地方。魯迅一出生,條件就很優(yōu)越。他是體面的大少爺,并且深為父母、祖父母等人疼愛。這一切,使魯迅的童年生活很幸福。在疼愛魯迅的親人當中,還有一位特別的親人,那就是他的文章中曾多次出現(xiàn)的、他的保姆“長媽媽”。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曾有介紹,長媽媽為魯迅買來了“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繪圖的《山海經(jīng)》,激動得魯迅“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同時魯迅有玩耍的樂園——百草園。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此就有童話世界般的描述:“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即使是讀書的時候,也是快樂的,至于讀書的情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也有極有趣的描寫:本是老師讓孩子們讀書,但老師往往比孩子們讀得更陶醉更投入,孩子們則在下面大玩紙糊的盔甲游戲,魯迅呢,干脆描圖繪畫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其實魯迅在回憶時自己感覺也是幸福的,如《五猖會》一文中就記敘了他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但是童年也有不美好的地方,例如魯迅在《狗·貓·鼠》一文中就追憶了自己童年時救養(yǎng)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jīng)歷和感受,表現(xiàn)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段宀穭t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心靈的傷害和作者對父親的不解。這些都是童年不美好的表現(xiàn)。</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總之,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打開了他的童年之窗,通過這扇窗戶,我們看到他的童年既有快樂又有煩惱;既有對長媽媽的感激,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也有對封建教育的厭煩和不解。</span></p><p> </p> 專題二 魯迅筆下那些人物 <p><b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17, 33, 66); font-size: 15px;">探究提示:</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書中,魯迅記錄了自己生命中出現(xiàn)的一些人物,有一些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長媽媽、壽鏡吾老先生、范愛農(nóng)等。任選一個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他的語句,分析其性格特點。學(xué)習(xí)、借鑒魯迅撰寫人物的方法。</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17, 33, 66); font-size: 15px;">【知識要點】</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color: rgb(217, 33, 66); font-size: 15px;">示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阿長與〈山海經(jīng)〉》是專門回憶紀念她的文章?!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中也提到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五猖會》中也提到長媽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魯迅筆下的長媽媽是一個有許多缺點和守舊觀念的人物,但卻讓魯迅充滿敬重與懷念。長媽媽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她不做作,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她懂得的許多規(guī)矩,大都是可笑的,但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中間寄托了她真誠、善良的愿望?!皠e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表明她對“我”的愿望是那樣的重視。作品中的長媽媽雖然是一個底層勞動者,但她善良、真誠,熱愛和關(guān)心孩子。</span></p><p><br></p> 專題三 魯迅的兒童教育觀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書中有幾篇作品涉及兒童教育問題,試將這些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放在一起來研讀,思考魯迅對于兒童教育有些什么體驗和看法,并聯(lián)系實際,看看魯迅的哪些觀點在今天仍有借鑒價值。</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17, 33, 66);">【知識要點】</b></p><p><b style="color: rgb(217, 33, 66); font-size: 15px;">示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從《朝花夕拾》中可以看出,魯迅對于兒童教育有自己鮮明的觀點。</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其一,保護兒童的好奇心,激發(fā)兒童的求知欲。</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魯迅在三味書屋詢問心中的疑惑卻得不到解答,“‘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教書先生不解答與課本無關(guān)的問題,挫傷了孩子的求知心。孩子能提出問題,其實不管他提的是什么問題,老師都應(yīng)該予以肯定和表揚,欣賞他的這種求知精神,哪怕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其二,注重良好習(xí)慣的培養(yǎng)。</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魯迅在《瑣記》中提到衍太太。她見到孩子吃冰,不僅不制止,還加以慫恿,魯迅對此深惡痛絕。他在日常生活中特別重視糾正孩子的過錯,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xué)習(xí)習(xí)慣。哪怕一件小事也不放過。在嚴管中還培養(yǎng)其良好的品質(zhì),讓孩子分辨是非曲直,善惡美丑,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一旦形成良好的習(xí)慣,終身受益。</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