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游藝于造化 中法在心源】</p><p>———洱源寫生群庚子中秋赴永勝縣三川壩寫生記</p><p>策劃/編輯:段學松</p> <p>圖:三川壩暮色 </p><p><br></p><p> 新冠肺炎的陰霾日漸散去,時間已過去了一個春天,一個夏天,大半個秋天。終于,云開霧散,我們可以走出門去,心神馳往于江湖,哪怕三天五日,也可放松疲倦身軀,放浪閑心。</p> <p>圖:龍?zhí)吨?lt;/p><p><br></p><p> 國慶與中秋同日,是庚子歲的又一特殊。疫害的有效防控終于讓國人迎來了開春以來第一個小長假,而此時國外正為消極的防控付出各種慘重代價。中國力量震驚了世界,溫暖了國人。</p> <p>圖:狀元樓 </p><p><br></p><p> 一些既定的行程終于可以成真,自然是妙不可言的愜意!</p> <p>圖:鳥瞰三川壩 </p><p><br></p><p> 永勝縣三川鎮(zhèn)翠湖村是我們中秋寫生的活動主場。各種準備、邀約、奔馳……之后,我們基本按計劃時間到達目的地———翠湖村。</p><p> 找了民宿,品嘗當?shù)剞r(nóng)家樂的飯菜和土著的包谷燒酒,席間娛悅沖淡了一路而來的風塵與疲憊。</p><p> 是夜,在異鄉(xiāng)入夢鄉(xiāng),甜甜的睡去。</p> <p>圖:光華村里的竹林</p><p><br></p><p> 翌日,晨起大霧,秋涼如水。龍?zhí)队坝乘膰丫?,仿佛江南一般,朦朧宛約。</p><p> 早歺是狀元樓下農(nóng)家的油茶和玉米面粑粑,入口香甜,讓人回味。茶可放鹽,亦可放糖,個中滋味,像極了人生之于生活的態(tài)度。</p><p> 一座東倒西歪的木結(jié)構(gòu)二層破樓閣,鑲上有現(xiàn)代氣息的銅板廣告“狀元樓”字樣的牌匾,引來我們關(guān)注與疑惑,難不成此地出過狀元?但云南科舉史上記載,狀元也不過石屏袁嘉谷一人。主人自鳴得意,生意興隆多拜此狀元樓所賜。原來明代四川狀元楊慎被貶滇時曾來此地云游,在此樓與當?shù)剜l(xiāng)賢把酒桑麻,故得“狀元樓”??磥?,此樓有些來頭和歷史。</p> <p>圖:永勝著名畫家劉汝璋先生分享近作</p><p><br></p><p> 訂午歺于狀元樓,我們在村外的荷田邊上開始了寫生。</p> <p>圖:酒后為狀元樓胡涂:</p><p> 到此處都非俗客,</p><p> 登斯樓即是狀元。</p><p><br></p><p> 正值中秋,荷花已了無蹤跡,荷葉成片枯黃鋪展開去,零星的蓮蓬或隨風招展,或俯首入泥……一派蕭瑟,秋意漸濃。</p> <p>圖:翠湖荷田秋色 </p><p><br></p><p> 造化之妙,即美之源。</p> <p>圖:在青年水彩畫家王龍夫人家里做客 </p><p> 心源畫境,取舍去留間,佳構(gòu)躍于紙上,這或許是寫生之樂吧!</p> <p>圖:光華村外寫生途中</p><p><br></p><p> 翠湖村一天的寫生,蒙永勝著名畫家劉汝璋老師一家及趙曉波老師盛情,畫歡,情真,意切。</p> <p>圖:光華村寫生中 </p><p><br></p><p> 又一日,受王龍伉儷之邀,往永勝光華鄉(xiāng)寫生,值秋收,愧于打擾,感于盛情,均寫生若干,也算不虛一行。</p> <p>圖:兩小兒做作業(yè),我和張老師寫生</p><p><br></p><p> 再一日,在酒店內(nèi)不出,寫生園中朱槿,枯樹,藏獒……還有園外秋荷。</p> <p>圖:荷田深處</p><p><br></p><p> 三天寫生圓滿,各有所得。</p> <p>圖:古地震遺址 </p><p><br></p><p> 十月八日早,返程,過古地震遺址,駐車觀賞,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達永勝城,往城東游靈源觀音古剎,晨氣清芬,香客不絕,梵音縈繞,如夢如幻。</p> <p>圖:遺址前合影 </p><p><br></p><p> 返永勝縣城,受謝冬梅老師款待,深感盛情,五年不見,情意如初,友誼萬歲,萬萬歲!</p> <p>圖:靈源碑記 </p><p><br></p><p> 歸途,是來寫生的路,寫生應(yīng)該永遠在路上,沒有終點,只有起點。</p> <p>圖:靈源觀音寺門 </p><p><br></p><p> 途中,亦有風景,走進毛家灣,拜謁毛氏宗祠,領(lǐng)略偉人毛澤東先生先祖家教家風,感動之余,秒受洗禮。</p> <p>圖:拜別靈源觀音寺 </p><p><br></p><p> 及鳳儀,于同行畫家先銘處小憩,洗塵。抵洱源,早是星星點燈,華燈來迎。</p><p> 暫告一段落,以記。</p><p> </p> <p>圖:毛家灣毛氏宗祠前留影紀念</p><p><br></p><p>參與寫生畫家簡介及寫生作品欣賞:</p><p>(排名以寫生作者作品整理發(fā)送先后為序)</p> <p>蘇毓,原名蘇茂繁,生于1981年3月,云南大理人,白族,自由畫家。先后結(jié)業(yè)于云南大學藝術(shù)與設(shè)計學院、中國美院首屆花鳥畫高級研修班并獲優(yōu)秀學員?,F(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云南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云南畫院特聘畫家,大理州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大理州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大理州政協(xié)書畫室特聘畫家,大理書畫院特聘畫家,作品《福滿枝頭》被云南美術(shù)館收藏!</p><p>個人展覽和參展信息</p><p>2014年在大理州圖書館舉辦青年畫家蘇毓中國畫作品展</p><p>2016年4月在昆明艾維美術(shù)館舉辦:芳草之外蘇毓中國畫小品展</p><p>2016年在杭州浣花齋參與錢塘墨痕中國美院首屆花鳥畫作品展</p><p>2017年3月在麗江市博物院舉辦怡情水墨蘇毓中國畫作品展</p><p>2017年8月在大理州圖書館舉辦與花同樂蘇毓中國畫作品展</p><p>2017年作品《悠然見南山》參加中國美院中國畫高級研修班畢業(yè)作品展,獲優(yōu)秀作品獎</p><p>2018年作品《花開如?!啡脒x國展“神態(tài)龍巖 紅色閩西”全國中國畫作品展</p><p>2018年作品《荷風清香遠》入選國展“詩鄉(xiāng)畫城 瀟灑桐廬”全國中國畫作品展</p><p>2019年作品《秋韻》入選第二屆“江海門戶通天下”全國中國畫作品展</p><p>2019年作品《玉露淡秋紅》入選第二屆“郵驛路 銀河情”全國美術(shù)作品展</p><p>2019年作品《紫云飄香》入選“伯年國藝”全國中國畫作品展</p><p>2019年作品《荷露迎風》入選2019“八大山人”全國寫意中國畫作品展(入會資格作品)</p><p>2019年作品《荷香暢晨風》入選“第二屆涇上丹青 ”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并獲獎(入會資格作品)</p><p>2019年作品《福滿枝頭》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作品被云南美術(shù)館永久收藏)</p><p>2019年作品《秋韻》入選第三屆“陸儼少獎”全國中國畫展</p><p>寫生感言:</p><p> 國慶長假,剛好遇上中秋,與洱源的書畫同道一同前往麗江永勝三川壩寫生,深深的被翠湖的美景感動著,也被同行的各位畫家感動著,他們激情,刻苦,爭分奪秒的寫生創(chuàng)作,是我學習的榜樣。</p><p><br></p> <p>《數(shù)點開來不借春》 32cmx64cm</p> <p>《海棠依舊》 32cmx64cm</p> <p>《芙蓉花開》 32cmx64cm</p> <p>《月移花影》 32cmx64cm</p> <p>《小院秋色》 32cmx64cm</p> <p>《天朗氣清》 32cmx64cm</p> <p>《漸有中秋意》 32cmx64cm</p> <p>《紅蓼》 32cmx64cm</p> <p>《清涼八月天》 32cmx64cm</p> <p>張先銘 號一先</p><p>畢業(yè)于云南師范大學美術(shù)系</p><p>2003年被選為全國大學生代表在北大學習</p><p>2012考入北京中國國家畫院梅墨生高研班</p><p>為****特聘畫家;大理市禁毒宣傳形象大使,梅墨生入室弟子;云南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曾為初中美術(shù)課本編委 。</p><p>《故鄉(xiāng)春曉》榮獲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中國畫大展優(yōu)秀獎</p><p>《夏日山居圖》獲第六屆云南省中國畫大展優(yōu)秀獎(本屆最高獎);</p><p>《雲(yún)嶺春聲》獲全國首屆山水畫作品提名展優(yōu)秀獎</p><p>《大地·母親的微笑》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五周年云南省美術(shù)作品展;</p><p>《清幽》入選由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愛我中華書畫展活動</p><p>《幽谷人家》獲當代文人書畫藝術(shù)邀請展優(yōu)秀獎;</p><p>《金沙江畔》獲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書畫邀請展優(yōu)秀獎;</p><p>《故鄉(xiāng)情》獲第六屆中國書畫名家大展優(yōu)秀獎。</p><p>《清風君子》入選云南省廉政文化書畫展</p><p>作品三十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展覽</p><p>作品曾在《美術(shù)》 《美術(shù)觀察》 《書與畫》、《書畫研究》 《美術(shù)大觀》 《美術(shù)報》 《新美術(shù)》 《神州書畫報》等專業(yè)書刊上發(fā)表,作品與文章曾在《中國教育報》做了專題介紹。</p> <p>寫生感言: </p><p> 國慶應(yīng)學松藝友之約,赴麗江永勝寫生,并攜另七位藝友一同前往,雖短期寫生,但每位藝友都很用心,吾以山水為主,永勝龍?zhí)稛熾?yún)渺渺,氣韻.山形均多妙境,筆氣濕潤而多變化,山形奇異姿態(tài)而高聳,觸發(fā)筆毫而靈動,寫生過程中每一個細節(jié)都為景象而依存,觀察山水也必重濃淡干濕,下筆都要有輕重緩急,賓主之禮拜恭讓,王維山水論曰;列群峰之威儀,多則亂,少則慢,不多不少,要分遠近,遠山不得連近山,遠水不得連近水,山腰掩抱,有路處則林木,岸絕處則古渡,水斷處則煙樹,水闊處則征帆,林密處則居舍,臨巖古木,根斷而纏藤。何種景置,以墨者為之,墨者妙也,此次寫生體會王維之真道,雖無大作,也無細作,卻多有感悟,知搜盡奇峰之真諦,以后多寫生之,多用心學之。</p> <p>《山水寫生一》 68cmx68cm</p> <p>《山水寫生二》 68cmx68cm</p> <p>《山水寫生長卷局部》 </p> <p>《山水寫生長卷局部》 </p> <p>《山水寫生長卷》 30cmx300cm</p> <p>《山水寫生三》 68cmx68cm</p> <p>段學松,云南大理洱源人,號梅川居士,齋號清風堂、若雪齋。畢業(yè)于昆明理工大學藝術(shù)設(shè)計專業(yè),中小學高級美術(shù)教師,結(jié)業(yè)于北京水墨之韻畫院婁建國導師工作室花鳥畫創(chuàng)作強化班,秦少甫花鳥畫創(chuàng)作短期強化班,現(xiàn)為云南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大理州美術(shù)家、作家協(xié)會會員,黃河口濕地畫派研究院研究員,洱源縣文聯(lián)委員,洱源縣美術(shù)書法協(xié)會主席。美術(shù)作品先后發(fā)表或入編于《書畫藝術(shù)》《紀檢監(jiān)察》《金沙江文藝》《中國當代畫竹名家作品集粹——竹韻·竹頌》《西南民族生態(tài)繪畫》等權(quán)威刊物,有美術(shù)評論和作品在《河北當代書畫》《青少年書畫家》《中華書畫報》《美術(shù)家報》《中國信息報》等專業(yè)刊物作專版介紹。</p><p>2007年7月,國畫《靜兮秋色》入選“高原巡禮”云南省美術(shù)作品大理州展;</p><p>2012年2月,國畫《故園秋深花正濃》入選《第六屆云南省中國畫大展》;</p><p>2014年9月,國畫《竹石圖》獲“中國教育報主辦的慶祝第三十個教師節(jié)全國教師書畫大賽”三等獎。</p><p>2017年6月,國畫《桃花依舊笑春風》入選由云南省文化廳主辦,云南省美術(shù)館、云南畫院承辦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云南省花鳥畫作品展”;</p><p>2018年11月,國畫《竹露滴清響》入選《紀念文同誕生一千周年“千載清風”中國當代墨竹大展》;</p><p>2019年9月,國畫《荷風送香氣》入選“中國輝煌 云南風采——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書畫展”。國畫《清風》入選“中國夢?勞動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理州職工美術(shù)書法攝影作品展,并獲二等獎。</p><p>2020年9月,國畫《丹露照水》入選“大愛無疆———石建勛美術(shù)館第三屆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p><p> </p><p>寫生感言:</p><p> 一直以來,在教科書程式化的約束下學習繪畫,以至很多的學習結(jié)果都是閉門造車的產(chǎn)物,畫境平平,生活氣息、氣韻格調(diào)等無從談起,創(chuàng)作深陷谷底,以至憑添太多揪心的惶恐。</p><p> “藝術(sh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道出寫生對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拓展性。 寫生即畫生活,將生活之生動表達,哪怕一草一木、一花一鳥、山山水水……無不有情、無不藏美。師造化,法心源,自然萬物之靜氣、大美……皆是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靈感之源泉。爭取在今后的生活中多一些痛快淋漓地踐行寫生的活動,為我繪畫創(chuàng)作多收集一些素材,抹上一筆新意。</p> <p>《秋熟》 68cmx68cm</p> <p>《秋荷》之一 68cmx68cm</p> <p>《秋荷》之二 68cmx68cm</p> <p>《秋意十分》 68cmx68cm</p> <p>《寒木秋煙》 68cmx68cm</p> <p>《朱槿花寫生》 8K紙</p> <p>《荷花寫生之一》 8K紙</p> <p>《荷花寫生之二》 8K紙</p> <p>《荷花寫生之三》 8K紙</p> <p>《荷花寫生之四》 8K紙</p> <p>《荷花寫生之五》 8K紙</p> <p>張庭玉,號山外山人,自幼愛好書畫;1988年畢業(yè)于大理師專美術(shù)系,并任教于洱源一中,1993年自動離職。曾到北京外企做過職業(yè)畫師,從事過裝飾裝潢廣告設(shè)計等工作。作品參加過國家級丶省級丶州級丶縣級展覽,并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發(fā)表過?,F(xiàn)屬大理州美協(xié)會員,洱源縣美術(shù)書法協(xié)會秘書長。</p><p>寫生感言:</p><p>詩不在遠方,畫不在遠方,美無處不在,只要用心去感受。</p><p>寫意三川</p><p>水墨丹青一路歌,</p><p>萬畝荷葉半枯蕉;</p><p>翠湖秋風無涼意,</p><p>永勝三川魚米香。</p><p>此地來人非俗客,</p><p>詩情畫意兩相和;</p><p>千古風流多少事,</p><p>狀元樓下繼芳華。</p> <p>《龍?zhí)妒熬啊? 50cmx50cm</p> <p>《秋實》 45cmx60cm</p> <p>《荷塘秋風》 45cmx60cm</p> <p>《玉米寫生》 50cmx50cm</p> <p>《荷花寫生之一》 50cmx50cm</p> <p>《荷花寫生之二》 50cmx50cm</p> <p>《荷花寫生之三》 50cmx50cm</p> <p>《荷花寫生之四》 50cmx50cm</p> <p>《荷花寫生之五》 50cmx50cm</p> <p>段志明,男,白族,洱源鳳羽人,大理師專美術(shù)系畢業(yè),中小學高級美術(shù)教師,大理州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洱源縣美術(shù)書法協(xié)會會員,洱源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p><p>寫生感言:</p><p> 金秋十月,外出寫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這既是一種身心的放松、視覺的享受;有時又是一種心靈與思想的升華。是應(yīng)該到大自然中看一看畫一畫,如此才則不負春花秋實,不負亮麗韶華。生活不應(yīng)該只是負重而行、也不該只是一方僻寓、一池秋水,應(yīng)該還有詩和遠方。</p> <p>《山水寫生之一》 50cmx50cm</p> <p>《山水寫生之二》 50cmx50cm</p> <p>《山水寫生之三》 50cmx50cm</p> <p>《秋荷》 68cmx68cm</p> <p>《翠湖拾趣》 68cmx68cm</p> <p>《家有忠犬》 68cmx68cm</p> <p>《光華鄉(xiāng)野》 68cmx68cm</p> <p>《同心守護》 68cmx68cm</p> <p>吳翀煌:男,白族,共產(chǎn)黨員,1971年10月生于大理市上關(guān)鎮(zhèn)。1995年畢業(yè)于昆明紡織工業(yè)學校,分配到洱源縣文化館工作,從事群眾文化美術(shù)工作。2009年11月調(diào)洱源縣文物管理所至今,擔任文管所負責人。大理州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大理州老干部詩書畫協(xié)會會員,洱源縣美術(shù)書法協(xié)會會員,副會長,其美術(shù)、書法作品曾多次參加本地區(qū)書畫展覽。</p><p>?</p> <p>寫生感言:</p><p> 通過寫生真正感悟到宋代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詩寫的“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钡囊饩?,要畫好畫得先拜自然為師,才能做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佳境。</p> <p>《荷花寫生之一》 16K紙</p> <p>《荷花寫生之二》 16K紙</p> <p>《家園寫生之一》 16K紙</p> <p>《家園寫生之二》 16K紙</p> <p>《家園秋色》 50cmx50cm</p> <p>《山青水秀》 50cmx50cm</p> <p>《孤舟垂釣》 50cmx50cm</p> <p>《秋居圖》 50cmx50cm</p> <p>《山鄉(xiāng)小景》 50cmx50cm</p> <p>《晚荷》 68cmx68cm</p> <p>《秋意濃》 68cmx68cm</p> <p>李樹明,男,微信名,水墨行,1973年生于洱源,自幼嗜好丹青,喜畫國畫山水、人物、花鳥畫,作品多次入選省州縣各級展覽,現(xiàn)為大理州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州老干部詩書畫協(xié)會會員,洱源縣美術(shù)書法協(xié)會會員。</p> <p>寫生感言:</p><p> 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將畫出不同的畫, 到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感觸和收獲!走進大自然將有學不完的東西!</p> <p>《翠湖龍?zhí)秾懮弧? 68cmx68cm</p> <p>《翠湖龍?zhí)秾懮? 68cmx68cm</p> <p>《翠湖龍?zhí)秾懮? 68cmx68cm</p> <p>《光華鄉(xiāng)秋收圖》 68cmx68cm</p> <p>《光華秀》 16K紙</p> <p>《家園寫生》 16K紙</p> <p>《光華村所見》 50cmx50cm</p> <p>《荷花寫生之一》 16K紙</p> <p>《荷花寫生之二》 16K紙</p> <p>《荷花寫生之三》 16K紙</p> <p>感謝欣賞!接受批評!誠邀洱源籍畫家加入!歡迎轉(zhuǎn)發(f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