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和單老師及田弟小谷相約到洪洞堤村鄉(xiāng)下張端村去寫生。</p><p> 張端村分上張端村和下張端村,這次我們奔下張端村而來,能知道下張端村,是我在快手上看到別人做的小視頻發(fā)現(xiàn)。</p><p> 在百度上查詢有關(guān)下張端村歷史,只介紹了下張端村的地理和現(xiàn)在的人文以及生產(chǎn)和發(fā)展,并沒有有關(guān)下張端村的歷史人文的介紹。</p><p> 我們在公路邊上找好停車位后。我們步行往北進村。一進村口,村子里錯落有致的老窯洞以及窯洞塬上的教堂建筑,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明顯可以看到許多老窯洞已無人居住,荒草叢生路徑難尋,窯洞缺窗少門的黑洞,猶如缺門牙老人的嘴。</p><p> 沿路往上,可看到有老人在行走,可聽到狗叫聲,看來老村還住有不少人。路遇幾個老人,問這里的天主教堂有多少年的歷史,老人回答說,大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問起村子有多少年歷史?老人回答說不知。</p><p> 說實話,老村子的歷史對我們采風寫生的畫家來說,村子歷史多少年不重要,重要的是眼前的景色,是否有令我們有揮毫潑墨的感動和沖動。</p><p> 每一次出來采風寫生,都是一次享受大自然的美,感受寫生帶來的快意,體味人生旅途和歲月的沉淀,更是我們師生每一次寫生留下美好的記憶和收獲。</p><p><br></p> <p>在東升太陽逆光里看老村教堂</p> <p>已無人居住的老窯洞</p> <p>教堂下被廢棄的老窯洞,曾經(jīng)的輝煌,如今的荒草叢生</p> <p>留守的小貓</p> <p class="ql-block">另一個角度看教堂</p> <p>單老師和留守的老人們親切交談,談論下張端村的古今往來</p> <p>八十多歲的老者</p> <p>百年古槐掛滿紅布條,是村里的神樹,祈福老村平安</p> <p>古槐樹后的老窯洞,已是人去窯空,單老師游走觀看,感慨歲月如梭,往事如煙</p> <p>還有人居住的窯洞,以及秋季的收獲,堆屯的玉米。</p> <p>循環(huán)下張端村的四周</p> <p>我們沿半山小路一字排開,開始寫生。</p> <p>單老師和谷洪峰專注寫生</p> <p>錯落窯洞教堂塔,自然天成一幅畫。</p> <p>老窯洞和黃土塬已是渾然一體,老樹荒草夾雜其間,一切都看起來那么和諧自然。無論你是否在乎她,她默默矗立,樸實無華,經(jīng)受歲月的洗禮。</p> <p>單老師拜訪現(xiàn)在村里九十六歲最年長者,老者依然精神矍鑠,談笑風聲話當年。</p> <p>穿過用大石頭劵成的滄桑感門洞,有穿越時空感。</p> <p>穿越石劵門洞后,在一條并不寬敞的溝壑里,用青磚砌成的老宅大院,緊挨相鄰。雖然早已人去院空,但主體建筑還大都完好,可想當年這不寬敞的黃土溝壑間,是多么的繁榮熱鬧,如今荒草叢生只聞蟲鳴聲。</p> <p>亭臺樓閣</p> <p>高墻老院繡花樓</p> <p>單老師專注的在寫生</p> <p>單老師的鋼筆寫生</p> <p>我的寫生</p> <p>谷洪峰在寫生</p> <p>谷洪峰的寫生小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