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唐蕃古道,也叫饅頭嶺(古)驛道,亦即今天的國道214,著名的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它的形成和暢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起點是唐王朝的國都長安(今陜西西安),終點是吐蕃都城邏些,即拉薩。全長約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內(nèi)。</p><p> 這條古道因延伸到印度與尼泊爾,也被學者們認為是絲綢之路的組成部分,是一條不僅馳驛奔昭、和親納貢、貿(mào)易交流的官驛達道,更是一條承載漢藏交好、科技文化傳播的“文化運河”。千百年間,在祖國版圖完整、民族團結(jié)、國家統(tǒng)一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p><p> “玉樹“系藏文音譯,意為“遺址”。玉樹市,為玉樹藏族自治州駐地,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境內(nèi)平均海拔4493.4米。其駐地結(jié)古鎮(zhèn),是歷史上唐蕃古道的重鎮(zhèn),也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處的民間貿(mào)易集散地,是州府、市府所在地,是玉樹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是一座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重鎮(zhèn)。</p><p> 本人雖不信佛,但對于藏傳佛教,尤其是藏地的人文地理情有獨鐘。曾在退休之前,就謀劃了自駕進藏的粗略規(guī)劃,至今已走完了川藏南線、川藏北線、新藏線、滇藏新通道等。對于唐蕃古道(國道214)也覬覦已久,今年能如愿以償,實為人生幸事。特別是對于玉樹的印象特別深刻。經(jīng)2010年“4.14”地震后重建,城市更加美麗妖嬈,當時一片廢墟,唯“薩格爾王銅像”巍然屹立,玉樹人民說:薩格爾王銅像不倒,玉樹不倒!玉樹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重新站起來了!</p> <p> 此次行程并非一氣呵成走完唐蕃古道的全程 而是從格爾木到瑪多縣切入,一直到達西藏昌都的類烏齊縣結(jié)束。僅此一段,對于當年文成公主進藏的艱辛即可窺一斑,翻越多座海拔4000以上的高山。</p><p> 巴顏喀拉山,海拔4824米,是目前翻越最高的一處埡口。</p> <p>燕口山,4458米。</p> <p>然代拉埡口,4322米。</p> <p> 當風塵仆仆來到這座城市的時候,看到這些美輪美奐的建筑,似乎感到很值得,一身的疲憊,好像輕松了許多。</p> <p> 通天河、扎曲河競相在城區(qū)緩緩流過,呈現(xiàn)出和緩、寧靜,歷史悠長的畫卷。</p> <p> 有幸首先來到通天河。通天河是萬里長城江的源頭。</p> <p> 橫臥通天河上的老橋。</p> <p> 在通天河畔,還有一座“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的標志建筑,名稱由江澤民親筆書寫。</p> <p> 遠眺。由于建筑前方三座小碑為綠樹掩映,自右至左分別為《黃河》、《長江》、《瀾滄江》,如此排序,個中緣由,由讀者揣摩、指教!</p> <p> 距上述景點不遠處,有一“曬經(jīng)臺”景點。</p> <p>話說,當年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途經(jīng)通天河,得千年神龜相助得以渡河。后因不慎失信的他們被神龜所懲罰掉入河中,脫險后將浸濕的經(jīng)文攤開于河岸的磐石上晾曬,故而得名《曬經(jīng)臺》。</p> <p> 后人在此建亭立碑,以示紀念,也是玉樹市的一處旅游景點。</p> <p>幾株松柏蒼翠虬然,盡顯古樸。</p> <p> 藏經(jīng)瑪尼石刻左右參差擺放,陡增幾分敬意。</p> <p> 現(xiàn)在輪到“文成公主廟”了。</p><p> 文成公主廟,別名“沙加公主廟”,相傳系唐代藏民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建。位于玉樹市州府結(jié)古鎮(zhèn)20千米處的貝納溝內(nèi)。本寺由文成公主選址且部分參與建造,耗時11年,于唐永徽4年(公元653年)竣工。有1300多年歷史,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為青海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文成公主,為我國唐代之后歷代漢藏等民族人民所敬仰。后建的《文成公主紀念館》。</p> <p> 一尊“文成公主”石雕像。</p> <p> 館內(nèi)藏品?!昂诩埥?jīng)文”,為藏族所制。</p> <p> 藏式“叉子槍”。</p> <p> 文成公主廟旁的經(jīng)塔。</p> <p> 此廟并非建造在通衢大道一旁,而是遠離大道的貝納溝內(nèi)。</p> <p> 此處經(jīng)幡廣布,漫山遍野,可見文成公主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p> <p> 10月19日下午開始,從青海到西藏 ,從囊謙縣(青海)到類烏齊縣(西藏),從高山到峽谷,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大山埡口不時冰凍連連,給自駕行程造成不利影響,安全隱患驟增。</p> <p>冰天雪地,牦牛不畏嚴寒,依然野外覓食。</p> <p>雪地風景格外妖嬈,給人以精神一振。</p> <p> “愛車”也一面“欣賞”美景,一面為我們效力。</p> <p>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樂極生悲”也。</p><p> 當我們從玉樹(青海)沿國道214前往西藏類烏齊縣時,在翻越多座高山埡口后,于兩?。▍^(qū))交界一轉(zhuǎn)彎處,自己口中不停地念叨著:“慢點開、慢點開”,由于彎急、坡陡、冰凍、路滑,加之車速略快,瞬間方向失控,瞬間車輛左側(cè)前后兩輪先后滑向左側(cè)排水溝,車輪卡住、懸空。好在人身沒有傷害。 緊接著,演繹出一幕“祖國有大愛,人間有真情”的大救援活動。 </p><p> 事發(fā)地兩?。▍^(qū))交界,路上車輛少,沒有通信網(wǎng)絡,靠自身無法自救。和老伴商量確定,她守車,我攔車尋找通信網(wǎng)絡以聯(lián)系救援力量。</p><p> 搭車跑了20多公里處終于有了通信網(wǎng)絡,向110和保險公司報了案(險)??尚碌膯栴}來了:事發(fā)地在青海,報案地是西藏,接著公安遇到了異地出警,保險確為案件移交,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好在他們都克服了困難,靈活掌握,將事情圓滿解決。</p><p> 更為感動的是現(xiàn)場營救。我離開現(xiàn)場去找尋通信網(wǎng)絡過程中,我老伴并沒有閑著。遇有過路車輛就招手求救,過路車輛里也有見多識廣,熱心助人的人們。據(jù)老伴觀察,其中一位像小領導,很有號召力、組織力,先后攔下七、八輛車,共20多人,稍有遲疑,就會遭到他的呵斥。這些人中,有男有女,有干有群,有老有小,有僧有眾 ,沒一個惜身怕冷的,在那冰天雪地,高海拔埡口的惡劣環(huán)境里,獻計謀、卸物品、搬石頭,一身泥,一身雪,最后將水溝填平,讓前輪抓地著力,后輪抬起,最終四輪上路了,然后試車,小心往山下我尋找通信網(wǎng)絡的方向緩緩地開。</p><p> 期間,我也沒有閑著。當110接警并得知現(xiàn)場并不在其管轄區(qū),并且是跨省(區(qū))的,最后,還是一位距案發(fā)現(xiàn)場最近的派出所長接受了指令,開著一輛警車,帶著一位警員呼嘯來到我告知的位置,接上我向事發(fā)現(xiàn)場奔去。</p><p> 當我預感即將到達現(xiàn)場時,迎面來了一輛和我車型一樣的車,再定睛一看,果然不錯,驚喜地向派出所長大呼:停車、停車,我們的車上來啦,他也感到驚奇。</p><p> 隨后,所長開我們車在前,當時參加營救的一位熟悉的中年人開著警車在后,一直到達兩省(區(qū))交界的公安檢查站,叮囑我們小心慢行,到達類烏齊縣城(西藏 昌都市)再仔細檢修車輛,確保行程安全。</p><p> 參加救援的人們,隨后都默默地各自離開現(xiàn)場,連姓啥名誰都不知道,更沒有收取分文報酬。我真的很后悔,我如在現(xiàn)場,可能進行簡單的采訪,寫一篇稿子,送到附近媒體,能夠采用以弘揚正氣,宣傳文明,也鞭策自己。當然,這些是后話了,但這顆感恩的心,始終難以平復,感到愧疚……,也謹以此段文字,希望他們能感知到我們的敬意,我們的心情,我們的愧疚,我們的感恩,謝謝你們,好人一生平安!</p><p> 車輛還是受到一些傷害的。目前在檢查、定損、理賠中,期待早日修復,重新上路。</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