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僅僅根據(jù)單純的幾個書目的文字,讓孩子簡單猜想故事,然后以自己的名義當堂設計書的封面??磥?,這套必讀書目我得買回來讀讀。</p> <p>無需猶豫,立馬購回本學期必讀新書一套,給孩子們讀了一個故事《小鯉魚跳龍門》,涂均皓對于最后一只小鯉魚沒人幫助彈起來很困惑,我們停下來找到了幾種好方法:1最小的小鯉魚說自己跳過去還要回來,可以讓它跳回來幫助最后一條魚彈回去后再回家;2可以借助浪花彈;3可以請大螃蟹用大鉗子夾住拋過去;4大魚一家疊羅漢(曾經(jīng)讀過的繪本里學到了疊羅漢),它在最高處跳躍。孩子們尋找的方法出乎意料,想想大魚一家疊羅漢都很有趣。更是結(jié)合“我也要去,可是我跳過去還要回來”做了一點寫作方法的點撥。張子依對讀后的感悟很深刻——有夢想就要堅持去尋找,遇到困難也不要害怕,多觀察就能找到好辦法,終歸會實現(xiàn)夢想。梁名堂在課后判斷題中細心的捕捉到錯誤,僅憑聽讀一遍,1個人對抗63人,堅持自己聽到的內(nèi)容而取勝。最后我們根據(jù)小鯉魚尋找龍門的路線一起繪制“心電圖”。</p><p>課外書比語文課本更有吸引力。</p> <p>《小貝流浪記》中小貝的命運牽動大家的心,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大團圓的結(jié)局讓娃們覺得那是最美好的安排。低年級娃還不具備承受悲劇結(jié)尾的心理能力和欣賞悲劇美的鑒賞能力,倒是對聊故事情節(jié)之最感到很新鮮和驚奇。</p> <p>午休把故事讀給小金魚??聽……</p> <p>第一次使用一公斤盒子的閱讀單,給喜歡的角色送小禮物。</p> <p>整本書《小鯉魚跳龍門》和《“歪腦袋”木頭樁》線上指導、線下閱讀后以家庭作業(yè)的形式完成的一公斤盒子閱讀桶內(nèi)的閱讀單。</p> <p>當整本書遇到美術創(chuàng)作,孩子的閱讀激情再一次被點燃,每一個作品包含圖畫本身的故事和創(chuàng)作過程的故事,孩子們都能從作品中重溫故事情節(jié)。孩子的美術作品受著生活經(jīng)驗和教育實踐的影響,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質(zhì)也在連續(xù)不斷、逐漸發(fā)展。</p> <p>課間自主閱讀的孩子好可愛。</p> <p>《亭亭和小猴子》是一個讓人五味雜陳的童話故事,娃們的心情也是百感交集……</p> <p>閱讀真的不是為了當下的成績,而是為了未來的厚積薄發(fā)?!豆陋毜男◇π贰肥且粋€治愈孤獨的故事,和孩子們聊書總結(jié)出兩個治愈孤獨的辦法:第一、做自己喜歡且不傷害別人的事。第二、找到自己的價值,勇敢的走出去。</p> <p>閱讀《窗下的樹皮小屋》,然后聊書,我們找到了戰(zhàn)勝孤獨的第三種方法就是邀請同樣孤獨的好朋友,相互溫暖。當我們感到悲傷時可以告訴別人,或許就能得到幫助。死亡是人類必須面對的永恒主題,我們要知道死不是徹底消失,而是用另一種生命形式出現(xiàn)。但是我們要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因為活著才有希望,活著勝過死亡。</p> <p class="ql-block">《花背小烏龜》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多元的心靈治愈故事,我們主要從四方面進行深聊:1、面對被拋棄我們要自我認同,決不自我拋棄,好好的活著去尋找新生活,美好就在前面等你。2接納身體的缺陷,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成為獨一無二的標志,帶給你更多的勇氣和力量,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3真正的朋友一定是用盡全力甚至用生命來護你周全的人,而不是花言巧語卻極不尊重還利用你的人。4面對壞人的欺騙,我們識破后應馬上離開,不能越陷越深,否則成為別人的傀儡。(我最初提煉用的“傀儡”一詞,怕他們不理解又改成“奴隸”。結(jié)果個別孩子告訴我他們知道什么是“傀儡”,然后我用提線木偶來解釋它;再在黑板上書寫“傀儡”二字,借助字形解釋傀儡就是人不人鬼不鬼的東西。孩子最后決定仍選用“傀儡”……)</p> <p>閱讀到底有什么用?</p><p>●詩人惠特曼說:一個孩子向前走,他最初看到的是什么,他終將成為什么。</p><p>●閱讀其實是讓孩子看見。不要告訴孩子什么,而要他看見什么。他的看見,便是他的未來。</p> <p>中午把《井底下的四只小青蛙》讀給孩子們聽,然后聊故事內(nèi)容和感慨。孩子們感觸有三:1人要有夢想,才能看見全世界。2這個世界有許多的不完美,我們要去接受它,并且努力的做讓這個世界更完美的事情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3逃避現(xiàn)實只有死路一條。重點引導孩子接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接受不完美的生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本身就是一種完美。</p> <p>奶奶級別的家長對孩子閱讀的支持力超越年輕的父母。向最美奶奶們致敬!</p> <p>衷心感謝堅持帶孩子閱讀的家長們,你們現(xiàn)在的辛苦是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未來的你一定不會后悔今天的付出,未來的孩子一定會感謝你現(xiàn)在的陪伴。在此,我替孩子們感謝你,同時感謝你們對我推廣閱讀的理解支持,未來我們一起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他想成為的樣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