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indent-1">一、太極</p><p class="ql-indent-1">宇宙萬有,森羅列布,錯綜復雜,瞬息變化。這種神奇的造化和玄妙的現(xiàn)象,總有一個源頭,也必有其創(chuàng)始。這個源頭與創(chuàng)始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氣化”。換句話說,宇宙萬有成因于氣化。而在這氣化以前的境界實在難以用語言描述,就把它叫做“ 太極”。</p><p class="ql-indent-1">《系辭傳》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币驗椤疤闭吣俗畲笾Q,“極”是終極之義。乾卦的彖傳說:“ 大哉乾元?!崩へ缘腻鑲髡f:“至哉坤元?!痹谇の磁兄?,合乾元坤元為一,亦大亦至,故名“太極”。這是孔子的解說。又說:“太極者立乎天地之先,超乎陰陽之上?!币簿褪钦f,沒有天地,沒有陰陽以前,就有了太極。</p><p class="ql-indent-1">那么,這個字宙在天地未分、陰陽未判以前,究竟是什么景象?根據古人的述說,那時的景象是:“鴻蒙混沌,渺冥虛空,無形無象,無聲無臭。”從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太極”的境界,就是至大的、至極的、元始的、絕對的境界,它無形、無象、無聲、無臭,既無精神又無體質,甚至也無法用言語文字來形容。</p><p class="ql-indent-1">太極既然無形無象,無聲無臭,混沌一片,虛空渺冥,又如何能創(chuàng)造這星羅棋布、千變萬化的宇宙呢?</p><p class="ql-indent-1">在《易經》的理論上,字宙的成因是“氣化”。不過這里所謂的“氣",不是一般所指的如空氣、 氮氣、氫氣、氧氣等的氣。氣體的氣只是后天的氣體,它有形、有質、有象、有征。我們的先哲所指的“氣化”,乃是先天的“無”。它生靜生動,分陰分陽,然后化育出神奇的宇宙。</p><p><br></p> <p class="ql-indent-1">二、兩儀</p><p class="ql-indent-1">兩儀,指陰陽,引申代表一切可以二分的、相對的事物。</p><p class="ql-indent-1">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無不由兩個以上的分子或元素組合而成形成體。由于氣化氤氳的作用,自然而然地發(fā)展和成長,進而形成生滅盛衰的現(xiàn)象,并產生彼此因應生克的關系。太極本來是鴻蒙混沌、陰陽未判的境界,由于前述氣化氤氳的作用,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于是一分為二,逐漸分裂,由太極之混沌境界面分判為陰陽二氣,這就是兩儀。它也有一對、一雙之義。</p><p class="ql-indent-1">兩儀既有動靜,則可初見其容,凡氣化皆具有興奮、推動、溫煦的能力,向外揮發(fā),因而發(fā)光發(fā)熱的,就是“陽”,其爻象為“-”。凡氣化皆具有抑制、收斂、滋潤的能力,向內凝聚的”,就是“陰”,其爻象為“--”。陰陽兩種氣化,其屬性本來相反,但其作用則相生相成。所以,宇宙萬物,無一不在對立與統(tǒng)一的作用中運行。由自然現(xiàn)象的大小長短,到社會現(xiàn)象的是非善惡,只要有現(xiàn)象發(fā)生,便有兩儀的相對原理存乎其間。它是以二進位的方式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展,所以才衍生林林總總的大千世界。</p><p><br></p> <p class="ql-indent-1">三、四象</p><p class="ql-indent-1">四象在《易經》中是指陰陽消長的四個特征,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又可以引申為四時、四方與四國等。</p><p class="ql-indent-1">太極生兩儀,兩儀只是陰陽兩種氣化的發(fā)端,而氣化的性能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互相之間自然而然會回環(huán)復合,如:陽氣化與陽氣化相復合,兩兩皆陽,謂之“太陽”;陰氣化與陽氣化相復合,陰附于陽,一陽一陰,謂之“少陰”;陽氣化與陰氣化相復合,陽附于陰,-陰一陽,謂之“少陽”。陰氣化與陰氣化相復合,兩兩皆陰,謂之“ 太陰”。所有兩儀之間的復合,不外上述四項途徑,這就是四象,兩儀只能始見其容而已,儀進而為象,則有光耀之著。</p><p class="ql-indent-1">陰陽之所以分為太、少,是表示陰陽兩種氣化在本身上成長的程度。</p><p class="ql-indent-1">四象的次序,在它的“位”來計算,太陽為一,少陰為二,少陽為三,太陰為四。在“數(shù)”而言,太陽為九,少陰為八,少陽為七,太陰為六。在數(shù)而言,陽始于一,生于三,合于五,小成為七,大成為九,故七為陽數(shù)之稚,九為陽數(shù)之究。陰始于二,分之為四,再析為八,因無七不成九,無八不成六。</p><p class="ql-indent-1">四象在時令而言,春溫屬于少陽,夏暑屬于太陽。秋涼屬于少陰,冬寒屬于太陰。以地球繞日為陰陽正反循環(huán)之象。</p><p class="ql-indent-1">就一天而言,陽起于子時而終于巳時,子丑寅這三個時辰屬于少陽,卯辰巳這三個時辰屬于太陽。陰起于午時而終于亥時,午未申這三個時辰屬于少陰,酉戌亥這三個時辰為太陰。</p><p class="ql-indent-1">所以一年的初夏秋冬,三十六宮、七十二候,寒暑的變化,節(jié)令的運行,都是由四象推演顯像而來的。</p><p><br></p> <p class="ql-indent-1">四、八卦</p><p class="ql-indent-1">“八卦”就是告訴我們字宙之間有八個東西,這八個東西的現(xiàn)象掛出來。就是八卦,它代表的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八種元素。</p><p class="ql-indent-1">其實說起來,宇宙就是本(易經》.字宙的現(xiàn)象都掛在那里。可總結出八種現(xiàn)象,這八種現(xiàn)象分別由“乾、坎、艮、震、野、離、坤、兌”八個卦來表示。這八個卦分別由三個爻組成的,也叫經卦或者單卦。</p><p class="ql-indent-1">八個卦中第一個是乾卦,代表天, 我們仰頭一看, 天總是在上面,到了大空倒轉頭來,頭上還是天,所以天是在頭頂上的。第二個是坤卦,代表地,人類是地球的生物,地總是踩在腳底下,這個地的現(xiàn)象就在那里。第三個見是離卦代表太陽。第四個是坎卦代表月亮。天,地、太陽,月亮像球一樣,在不斷地轉,代表了時間,空間和字宙,月亮和太陽不停地旋轉于天地之間,于是又有四個卦掛了出來。第五個是震卦代表雷:古人認為宇宙間有這種電能,電震動了就是雷,雷震動以后,有了氣流,就是風,所以第六個是巽卦,代表風,亦即氣流,氣流震動得太厲害,一摩擦又發(fā)電,又回轉了,就是“雷風相薄”。第七個是艮卦,代表高山、陸地。第八個是兌卦,代表海洋、河流。在宇宙間,這八個現(xiàn)象相互對立,又變化出各種不能窮盡的狀況來。傳說先天八卦為伏羲所創(chuàng),兩兩相對,從本質上揭示了宏觀世界普遍存在的對立統(tǒng)及其陰陽消長的客觀規(guī)律。所反映的是宇宙誕生初期的萬物萬象之形。</p><p class="ql-indent-1">先天八卦是南乾北坤、東離西坎、東北震、西南巽、東南兌、西北艮。乾坤相對叫做天地定位,坎離相對叫做水火不相射,震巽相對叫做雷風相薄,艮兌相對叫做山澤通氣。</p><p class="ql-indent-1">乾為陽,陽氣上浮所以在上邊也就是南,坤屬陰,陰氣下沉所以在北。東方為日出之地,所以為離卦的位置,西方為日落之地,所以屬于坎卦的位置。東北屬于春季雷起,所以是震卦的位置,西南屬秋季而風厲,所以巽卦在西南。</p><p class="ql-indent-1">西北多山,所以艮為山位置在西北。東南澤萃,兌為澤位置在東南。</p><p class="ql-indent-1">乾坤正上下之位,坎離乃左右之門,日月之所出入。春夏秋冬,晝夜寒暑都由先天八卦推演出。</p><p><br></p> <p class="ql-indent-1">后天八卦,就是文王卦,它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真實狀況,如果說先天八卦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個大現(xiàn)象,后天八卦表明的就是人在宇宙形成的大現(xiàn)象中如何順應自然的變化。</p><p class="ql-indent-1">后天八卦是從四時的推移、萬物的生長收藏得出的規(guī)律,從《說卦傳》中可以看出,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八卦各主45日,其轉換點就在四正四隅的八節(jié)上,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個節(jié)氣。</p><p class="ql-indent-1">后天八卦的方位與先天八卦也不同,為離南坎北,震東、兌西、艮東北、坤西南、乾西北、巽東南。兩者相較,文王八卦的離坎日月己代伏羲八卦的天地運行不息,震兌也代日月而升降。</p><p class="ql-indent-1">下面是后天八卦的排列順序及其含義:</p><p class="ql-indent-1">(1)震,為雷為木,排在東方,東方屬木,木則旺于春。</p><p class="ql-indent-1">(2)巽,為風為木,排在東南方,萬物齊于春夏之交。</p><p class="ql-indent-1">(3)離,為日為火,位在南方,南方屬火,火則旺于夏,草木茂盛。</p><p class="ql-indent-1">(4)坤,為地為柔,為陰土,坤自土出,南之火生土,坤排在西南方,言夏末秋初,草木歸根,致養(yǎng)于大地。</p><p class="ql-indent-1">(5)兌,為說為悅,人悅秋實收獲,西方屬秋,金則旺于秋。</p><p class="ql-indent-1">(6) 乾,其性為剛健,于物為金,時值秋末冬初,戌亥之月,陽氣剝而陰氣升,陰陽相薄相戰(zhàn)于乾之方,是在草木損折之時。</p><p class="ql-indent-1">(7)坎,為水為月,金生水,北方屬水,子月萬物已歸,草木退藏,休息慰勞于子之中,故曰坎。</p><p class="ql-indent-1">(8)艮,為止為終,次于坎,一年四時之循環(huán)至冬春之交,萬物已終,因此而稱為艮。</p><p class="ql-indent-1">下一節(jié):六十四卦</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