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文革時期景德鎮(zhèn)“萬壽無疆”出口瓷器逐漸成為一收藏大項,其精品絕大多數(shù)留存國外,真品率高。近年來,國內的“紅色收藏”品和“文革”品日趨活躍。瓷都景德鎮(zhèn)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品的“萬壽無疆”銘文粉彩瓷作品已為一些“文革”品收藏家重點關注,古瓷器專家也認為是粉彩瓷器史上的高峰之作。它意蘊深厚,精美異常,品種繁多,價值多樣。本文僅就所見所集,做些粗略梳理。</p><p> 紛繁的品種</p><p> 筆者已收集到的景德鎮(zhèn)“萬壽無疆”“文革”瓷史料有《粉彩日用瓷》和《景德鎮(zhèn)陳設瓷》兩種,無印刷年份,封背電話號碼4位數(shù),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號碼,主要文字均中、英兩種文字,內列“萬壽無疆”瓷器商品的品名、規(guī)格和彩色圖片。經查證,第一種內瓷器主要出口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第二種內瓷器主要出口東南亞一帶。但是,從已發(fā)現(xiàn)的實物看,還有不少品種、規(guī)格在上述兩種史料中未見,想必是編在第三種出口資料中,而且這些資料中的“萬壽無疆”瓷器是與不同主題圖文、不同造型類別的其他粉彩瓷搭配組合。從史料和實物都可以看出,“萬壽無疆”“文革”瓷器品類極為豐富。陳設器類:有香爐、罐等系列。圓球罐、花鼓罐、彭式罐、天字罐;折底笠式蓋罐、豐圓蓋雙耳瓶和帶內杯溫酒罐等等。規(guī)格很多,如圓球罐、天字罐都達12種,最大高16寸,最小高僅2寸。飲具類:分茶具、咖啡具等類別??Х染咭惶祝捣N,已見兩種規(guī)格。其中糖罐造型如同古典雙耳尊,極為典雅、高貴。 茶具造型繁多,如壺、杯、托盤都有近10種不同造型,十分雅致、有趣。由小小鐘式壺、4只玉蘭杯和委角茶盤組成的小套件茶具屬“迷你型”,趣味盎然。壓手杯的蓋、托、杯身三件頭都有“萬壽無疆”4字,意蘊綿長,有連呼三個“萬壽無疆”經歷的人特別容易引發(fā)聯(lián)想。</p><p> 餐具類:碗類類型、規(guī)格多種多樣。大小飯勺、湯匙、酒瓶、酒杯、醬醋瓶、醬醋碟、胡椒粉瓶等小件不勝枚舉。有些收藏家非常喜歡盤類,如同古代、近代盤類在現(xiàn)代收藏者心目中都變成了陳設器一樣,“萬壽無疆”盤更具陳設件的風韻。蛋形盤已見7種規(guī)格,最大的為長徑40.8厘米,短徑29.4厘米。圓形盤有平口、圓口、反口,有平盤、湯盤、魚盤等。已發(fā)現(xiàn)直徑46厘米大平盤、47厘米大湯盤,堪稱“萬壽無疆”瓷的“大哥大”。圓形盤也有不少于9種規(guī)格,煞是大氣。</p><p> 其他:罕見大器如鼓凳,小件如煙灰缸、牙簽筒、鳥食罐等,造型也各具特色。</p><p> 已發(fā)現(xiàn)實物有不同造型60多種、不同規(guī)格100多種。前述兩種史料中不同造型僅有40余種,再加紅、黃、綠三種地色、多種底款,品種繁多。收藏它,有所選擇,巧妙組合,成組、成套、成系列,只要能體現(xiàn)特定的角度或獨特的取向,就有價值。</p><p>“萬壽無疆”“文革”瓷的紋飾取自于傳統(tǒng)藝術,來自于民間文化,設計精到、俊雅、豐潤,動靜結合,層次清晰,安排極具匠心,令人百看不厭。</p><p> 主紋飾是轉心蓮、卷草紋、寶相花。每一個葉片都規(guī)整、活脫,裝飾有與地色不同的但協(xié)調、豐富的彩料。在大中型圓器上,小小的方形寶相花居中,起到了穩(wěn)定和對比的作用。轉心蓮、卷草紋處在寶相花的上下相對方位,兩兩相向,內在呼應。在大中型琢器上,轉心蓮、卷草紋與寶相花作平行安排,大小相間。在小件器上,如小罐等,則突出寶相花,或以略加簡化的轉心蓮、卷草紋與寶相花組合。</p><p>這是大膽繼承與精心創(chuàng)造的結合。從乾隆到民國各個時期的“萬壽無疆”瓷器作品看,“萬壽無疆”“文革”瓷紋飾較接近粉彩“乾隆式”,更接近“江西”“景德鎮(zhèn)名瓷”圓章底款的“萬壽無疆”瓷,但比過去所有的“萬壽無疆”瓷都更合理、更和諧、更俊美、更精到。</p><p> 在“文革”瓷品中,無論是福建德化的徽章和毛澤東像燒金工藝,還是江西景德鎮(zhèn)的粉彩瓷,在質量上都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的新高點,景德鎮(zhèn)“萬壽無疆”“文革”瓷又是歷來工藝極上乘的粉彩瓷。胎質潔白、細膩、堅致;釉水瑩潤、均勻、清朗,白中略泛翠青色,玻璃相適度,胎釉結合好;粉彩彩料精細、勻和,色澤鮮亮、明麗、活潑,燒成溫度好。地色分三種:玫紅、嬌黃、翡翠綠。這種紅料稍稍泛一些玫瑰色,使紅色效果十分引人注目而又穩(wěn)重。幾件特大盤有點特別:紅地稍稍透一些金黃,玻璃相略強,產生一種特殊的金光閃閃的效果,光照下韻味十足。這種嬌黃十分淡雅。人們知道,黃色料最怕臟,而這種嬌黃極為純凈、明麗、高貴。這種翡翠綠就是綠寶玉石的綠,也極純美,猶如春雨后老樹上的新葉?!叭f壽無疆”“文革”瓷的所有粉彩料都極為細膩,濃淡相宜,涂彩又極認真、細致,花葉的涂染十分得法,加工燒成溫度恰如其分,因此粉彩顯得格外美。有專家說,這類粉彩料用到“文革”就沒有了,現(xiàn)在要仿制也難過這道材料關。</p><p>軋道工藝令人贊嘆。這種軋道,是在坯體修成上白色底釉燒成石的刻線。所有的主輔紋飾和許許多多“3”字形火云紋,包括每</p><p>現(xiàn)在所見到的“萬壽無疆”“文革”瓷,大多是當時的“出口退”、“出口轉內銷”瓷,其材料、工藝與出口正品有不同差別,在成品檢驗中發(fā)現(xiàn)有些許毛病,屬于等外品,海外回流的才是正品,價值最高。比如測量一件圓器的直徑,哪怕是46厘米、47厘米的特大平盤、湯盤,從不同口沿測,相差在0.1厘米至0.2厘米之間。</p><p> “萬壽無疆”“文革”瓷有不同的底款,不計編號序碼的不同,也有近10種。根據(jù)其內在聯(lián)系,大致可分3類:</p><p> 第一類,主打款。中英雙文字加編號,主要文字為:“中國景德鎮(zhèn)/MADE IN/CHINA/=(編號)=”(斜線表示分行排列)。至今所見,絕大多數(shù)都是這種底款,但規(guī)格有大小之不同,適用于造型和規(guī)格不同的器底。如特大盤的底和小碗、小碟、小湯匙的底,大小相差懸殊,款的大小也就區(qū)別很大。</p><p> 這類底款的附加樣式有:在編號左右安排有“無”、“鉛”二字,或“低”、“鉛”二字。“無鉛”、“低鉛”款僅見小型餐碗、湯匙等。</p><p>第二類,姑且暫稱“協(xié)作款”,見有4種: 1.“中國景德鎮(zhèn)制/=(編號)=”六字豎三行加編號數(shù),中文字形扁方; 2.“中國/景德鎮(zhèn)/CHINA/(編號)”,有半封閉五邊形線框; 3.“中國景德鎮(zhèn)/MADE IN/CHINA/JIAGONG”,最后一行是漢語拼音文字“加工”一詞。 4.“華泰/Gathay/景德鎮(zhèn)/CHINA”,由圓形線框半封閉于第二行兩端。</p><p> 所見此類底款幾乎都是中小型作品,圓盤略多,而只有“加工”款見有中等偏大的盤。從上世紀60年代起,工業(yè)產品生產廠家為了完成訂貨,組織協(xié)作廠家生產加工部分次要配套件成為普遍現(xiàn)象。當“萬壽無疆”瓷出口任務緊張時,出現(xiàn)“協(xié)作款”作品是順理成章之事。當然,這種判斷需要以它自身為史實來支持。</p><p> 上述兩類底款有3個共同點:一是,中文字體都是上世紀60年代流行的硬筆手書方正體,屬實用美術字。第一類底款文字書寫規(guī)整,第二類中顯得有些不太方正,其中一種款中漢字大小懸殊。二是,全部都是貼花工藝印制的,礬紅色。三是,有阿拉伯數(shù)字編號的,都是兩位數(shù)字。有的編號文字只有一個“N”。</p><p> 第三類,寄托款。有“大清光緒年制”6字兩行紅料寫款,“居仁堂制”4字兩行印章式紅料款。寄托款出現(xiàn)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署“光緒”款的,也有主輔紋飾與“光緒”“萬壽無疆”真品有所相近的,這從材質、工藝特征上也容易辨別。</p><p> “萬壽無疆”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繁復多樣,本意是吉祥、祝福,是社會生活安定、和諧的潤滑劑?!叭f壽無疆”“文革”瓷是各種各樣“萬壽”文化的復雜體現(xiàn),也是中國人民群眾對毛主席敬仰和熱愛的感情表露,同時又是景德鎮(zhèn)策劃、設計單位對購買、使用、收藏、欣賞“萬壽無疆”“文革”瓷的人們的美好祝愿。</p><p> 以往粉彩瓷大多用于陳設瓷上,上世紀60-80年代,為多創(chuàng)外匯,出口海外的日用瓷器開始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粉彩瓷裝飾,這使得普通的日用瓷器立即身價倍增,不僅可日常使用,而且可當裝飾品,陳設于墻上柜上,使家居熠熠生輝。</p><p> 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僅開發(fā)圖案和試制樣品,就是一項巨大工程,而制作環(huán)節(jié)更是不敢懈怠。作為外貿任務,更是傾多方之力,不惜工本,描圖、天色、洗染和結 “果”,每一個步驟,都按照傳統(tǒng)官窯粉彩瓷手工制作工序進行。</p><p> 上世紀60-80年代生產的粉彩日用瓷,主旨是出口創(chuàng)匯,質量最上乘的瓷器都到了境外,出口轉內銷的則是三四級產品和等外品,因此國內市場上難覓完美無瑕的粉彩日用瓷器。1986年后,景德鎮(zhèn)開始研制低鉛粉彩日用瓷器,但因為減少了設色的關鍵元素,此后制作的同類日用器,遠遠不及早期的粉彩色彩艷麗、飽滿動人,陳設效果大減。</p><p>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粉彩日用瓷器已不可再生。一方面國內缺少高檔瓷器的消費主力,另一方面我國也已實行粉彩日用瓷鉛鎘溶量的限定,各大瓷廠也不再燒制這類粉彩日用瓷器。而且由于年代久遠,加上當年的瓷器廠大多倒閉,上世紀60-80年代景德鎮(zhèn)生產的粉彩瓷大多資料缺失,實物缺損,完成保留下來的極少,致使很多博物館也沒有館藏。</p><p> 專家認為,上世紀60-80年代的粉彩日用瓷雖然失去了實用功能,但是其裝飾陳設功能依然存在。當年參與粉彩日用瓷主要設計工作的老藝人和藝術家們,如今身價暴漲,作品在一級市場上售價均為數(shù)十萬元甚至超過百萬元。而當年的設計都是名家集體創(chuàng)作,在傳承的基礎上合理改進,完全經得起時間的考驗。</p><p> 由于上世紀60-80年代生產的景德鎮(zhèn)粉彩日用瓷時代特征明顯、不可再生、真?zhèn)螣o爭議,其收藏價值正逐步攀升,已經成為收藏市場追逐的新寵,其市場價格也開始上漲,比如余文襄設計的雪景茶具, 3年前的價格還在5000元/套,今年市價已經超過3萬元。而 “萬壽無疆”的紅地萬壽茶杯、綠地萬壽茶杯等,2013年末也已經漲到2000元人民幣一個了。 而且這是國內殘留等外品的價格,國外的正品還未大規(guī)模回流呢。</p><p> 萬壽無疆系列出口瓷器,是80年代以前景德鎮(zhèn)國營瓷器廠代表性的關門產品,出口產品的做工精細,質量優(yōu)良。90年代體制轉化后的私人窯廠急功近利的低質量產品以及近期的仿制品與其不可比擬。</p><p>集體創(chuàng)作史無前例</p><p> 據(jù)了解,上世紀60-80年代,國外高端市場心慕康乾盛世的瓷器器形和紋飾,為滿足這種消費需求,景德鎮(zhèn)在繼承傳統(tǒng)的紋飾圖案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改進,增加了適合國外下午茶的糖缸、奶缸等器形,并使得圖案紋飾能夠與器形、瓷胎等工藝完美結合。比如色地萬花源于乾隆朝, “文革”后,藝術瓷廠組織汪以俊、章仕寶、鄧肖禹等名家進行再創(chuàng)作設計,色彩姹紫嫣紅富麗堂皇,繪工精制線條流暢,絲毫不遜于乾隆朝的工藝。同樣源于乾隆朝的金地萬花因其色彩濃郁繁花似錦,廣受高端市場青睞, “文革”后,藝術瓷廠組織名家創(chuàng)作設計,并參照宋慶齡的嫁妝——金地百菊咖啡具的紋飾圖案,設計出新的金地百菊餐茶具,以赤金描繪點彩,色彩豐富而飽滿,被譽為粉彩餐茶具之冠。</p><p>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