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 江 <p>入秋,禁漁期過了,九月一日開始,漁民又出海了。</p><p>青島附近的小船,大都跑不了很遠,就在青島附近捕魚,當(dāng)日去,當(dāng)日返,不同于跑遠海的大船,因此,青島人把小船打回來的魚獲稱為“小海”,也就是小海貨的意思。</p> <p>打魚是很辛苦的活計。清晨,天剛蒙蒙亮,漁民們就啟航出海了。以前叫揚帆起航,我們小時候在棧橋還看到過張著大帆的漁船,現(xiàn)在都是柴油機船了,當(dāng)然效率和污染都提高了。</p> <p>有清晨出海的漁船,也有半夜出海的,半夜出海的船,上午九點多就靠岸了。</p> <p>青島的海邊,有不少的漁碼頭。我曾經(jīng)到過即墨的鰲山衛(wèi)、嶗山的沙子口、南姜以及西海岸的顧家島的漁碼頭買過“小?!保x家最近的是極地海洋世界的這個小碼頭,每天吃完飯,散步過來,也就十分鐘的時間。</p> <p>船到碼頭,抓緊卸貨。有的是男人出海捕魚,老婆負責(zé)岸上賣貨;有的干脆把貨賣給販子。</p><p>現(xiàn)在麥島一帶的漁民,百分百是拆遷富豪,家里存款上千萬的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些人,家里還養(yǎng)著漁船,但都是把漁船承包出去,在家坐收租金。所以,現(xiàn)在的船老大,大都是四川人或者是魯西南那邊的人,說話南腔北調(diào),絕非麥島土著口音。</p> <p>捕上來的魚獲,五花八門,有的在船上就做了分類,有的是上了岸再分揀。</p><p>由于魚獲出水不過幾小時,所以這些“小?!狈浅P迈r,甚至活蹦亂跳。</p> <p>這條大黃姑魚,金光閃閃,要價150元一斤,兩斤重,大洋300元。</p><p>如果是兩斤重的野生黃花魚,可能3000元也拿不下來。</p> <p>這種魚,青島人叫“沙板”,類似于鼓眼魚,炸了吃不錯。</p> <p>這種魚,叫“黃魚棒子”,燒湯,是乳白色,清蒸、家常燒都非常好吃,要價70元一斤。</p> <p>本地的小刀魚,似一把銀刀,聽麥島人說,這種刀魚入鍋燒一燒,只能四分鐘,才有鮮嫩口感;計時如此精確,下次可以試驗。</p><p>看來我們需要像德國人一樣,廚房里添置秒表天平之類的計量工具。</p> <p>紅頭魚,賣不上價錢,燒湯或者燉豆腐是很不錯的,物美價廉。</p> <p>本地的小舌頭魚,將皮直接撕掉,腌制后用花生油一炸,我每次到麥島村里的飯店,必點此菜。</p> <p>小黃花雖小,卻是上講究的魚。擺在盤里,倒上一點醬油醋,撒上蔥姜,大火蒸七八分鐘即得。</p> <p>蝦虎,也叫蝦爬子,春天吃帶籽的最好,吃起來比較費事,卻是很多人的最愛。</p> <p>蟹子,分好幾個種類,大個的不一定肥,就看你會不會挑,最好找熟悉的攤販去買。</p> <p>海螺,關(guān)鍵是火候。涼水下鍋,開鍋即好。把肉摳出來蘸著姜醋吃,或者拌螺片,都是極好的下酒菜。</p> <p>烏賊,背上又一個白白的蓋子,像個泡沫板,據(jù)說還是一味中藥。烏賊的常見吃法是將其改刀后炒烏魚花,或者切成條燉蘿卜。</p> <p>這個就是八帶鮹了,青島人叫這種八帶鮹為“短鮹”,還有種須腳很長的叫“長鮹”或馬鮹;八帶鮹拌小蔥,是青島的漁家風(fēng)味。</p> <p>蠣蝦,也叫鷹爪蝦,可以清蒸或炸了吃;將其煮熟曬干去皮,就是海米。這種蝦不比大蝦口味差,剛上岸每斤二三十元,著實不貴。</p> <p>今天買了鰻鱗魚,個頭挺大,五十元一斤。鰻鱗魚最具營養(yǎng),肉極鮮美,且只有中間一根刺,用來喂小孩無憂。</p><p>用蔥姜蒜爆鍋,放入鰻鱗魚,加少許醬油醋糖酒,開鍋后小火燜半小時,又軟又糯,入口即化,配上一碗大米飯,享受社會主義好生活。</p> <p>2020年10月11日,寫于麥島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