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五十年前的六十年代,我與父母哥哥、妹妹住在一起,我們是一家人,我與哥哥兩個新農(nóng)民住在閣樓上,每當下雨,是兄弟倆最開心的時候,不用去農(nóng)田勞動了,聽著屋頂上滴滴嗒嗒的雨聲,如同美妙的音樂,心里舒暢極了,于是我倆唱起歌來,二月里來、畢業(yè)歌、松花江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紅莓花兒開等,都是我們喜歡唱的.........有時母親一邊做著家務(wù)、一邊也哼起來: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邊馬兒跑.........</p><p><br></p><p>請打開本篇文章的音樂,這是我母親最喜歡唱的一首歌,也是我們哥倆經(jīng)常唱的一首歌.........</p> <p>哥哥張治國約10歲</p> <p>我的哥哥張治國,1946年生,今年75歲,父親取名源自《論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哥哥取名治國,弟弟取名治凡,父親或許期望很大,希望兩個兒子能成為治國平天下的棟才,后來實際情況令父母大失所望,別說治國平天下,連小家也治不好、唉!這是后話。</p><p>我倆兄弟出生在上海松江泗涇古鎮(zhèn),記得哥哥還帶我到他讀書的小學,見到很多陌生人我很害怕,緊緊挨著哥哥,不敢遠離,我倆在泗涇河邊長長的風雨廊玩耍,望著河流中小船與竹筏漂流而下,情景十分美好~</p> <p>泗涇老鎮(zhèn)</p> <p>泗涇老鎮(zhèn)的古塔與河流</p> <p>1955年左右,我們離開泗涇搬到寶山縣楊行鎮(zhèn),與外婆一起居住。父親仍在上海中漢新玻璃廠當會計,每星期回家一次,父親對哥哥治國學習十分嚴格,除檢查學習成績外,要求每天練寫字兩張,有一次父親回家發(fā)現(xiàn)他沒完成練字作業(yè),被父親用棍子狠狠揍了一頓,十分凄慘,在父親逼迫下,哥哥也練就了一手好字,標準的楷體。類似圖片中的字體。</p> <p>哥哥中學畢業(yè)后,由楊行當?shù)卣偷缴虾F邔氜r(nóng)業(yè)學校讀書,學習園藝果蔬栽培,在學校期間,哥很喜歡體育運動,能做單杠360度大回轉(zhuǎn)十幾次,雙杠的弧形擺動、回環(huán)、空翻、倒立等動作十分優(yōu)美。</p> <p>哥哥的游泳???♀?技術(shù)很好,蛙泳、自由泳、仰泳都老練,耐力也不錯,曾參加過上海體委組織的橫渡黃浦江的群體活動。</p> <p>1966年在七寶農(nóng)校學習期間,遇上文革,他與學校男女同學七、八人組織了紅衛(wèi)兵長征串連隊,從上海出發(fā)、步行到北京、路途喝生涼水、吃玉米渣,睡農(nóng)家炕、歷經(jīng)磨難、全程1200公里,歷時一個月,到達北京。這或許是哥哥一生中最了不起的壯舉了!我母親聽說沿途有野狼吃了紅衛(wèi)兵的謠言,擔憂的很多天晩上睡不好覺。</p><p><br></p> <p>七寶農(nóng)校即將畢業(yè)時,同學們造反有理,竟然爭取到每月發(fā)幾十元的費用,哥哥花了三十元,到上海舊貨市場買了兩雙軍用皮鞋,也給我一雙,這雙真皮軍用皮鞋很重,但堅固耐用保暖,我穿了很多年仍完好無損、現(xiàn)在仍然記得哥哥送我一雙皮鞋,盡管已經(jīng)五十多年過去了……</p> <p>農(nóng)校畢業(yè)后,政府也沒安排工作,據(jù)說因為楊行當?shù)匾呀?jīng)不種蔬菜了,以糧為綱,學習園藝蔬菜專業(yè)沒有用處了,只好回家種地。哥將學到的果蔬栽培技術(shù)應(yīng)用于自留地種植中,栽種的番茄比鄰家早收獲一星期,產(chǎn)量高,果實大,原來他使用了一種生長激素。</p> <p>我與哥哥兩個農(nóng)民住在閣樓上,每當下雨,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不用去農(nóng)田勞動了,聽著屋頂上滴滴嗒嗒的雨聲,如同美妙的音樂,心里舒暢極了,于是我倆唱起歌來,二月里來、畢業(yè)歌、松花江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紅莓花兒開等,都是我們喜歡唱的.........有時母親一邊做著家務(wù)、一邊也哼起來: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邊馬兒跑.........</p> <p>改革開放后,利用自家房屋鄰街的優(yōu)勢,開了一家饅頭店,由于認真研究饅頭制作工藝,特別是肉餡的配制,參照了南翔小籠包的技術(shù),鮮美汁多,因此生氣興隆,遠近聞名~</p> <p>哥哥在上鋼五廠食堂做臨時工期間,學會了制作面包烘焙技術(shù),偶爾也自己烘烤面包,與兄妹家人分享,口味很好,與面包店出售的無異。</p> <p>這幾年退休了,在家閑著,忙活自釀葡萄酒、米酒,毎次去哥哥家、總是送我?guī)灼孔葬勂咸丫苹蛎拙?,酸酸甜甜的,回味悠長......</p> <p>自釀葡萄酒</p> <p>大兒子安平醫(yī)學院畢業(yè)后擔任醫(yī)院外科醫(yī)生,兒媳婦幼兒園教師,職業(yè)穩(wěn)定、收入頗豐,孫子聰敏活潑……</p> <p>小兒子天佑大學畢業(yè)后,由于憂郁癥自殺身亡,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傷心欲絕,哥哥每星期都去墓地,獨自靜靜地坐在墓碑對面,與小兒子相處一會,說說話,傾訴自己的思念.......</p> <p>前些年,父親及我們兄妹三人,偕同去了趟泗涇老家,重訪了老宅屋、石拱橋、古鎮(zhèn)、以及佘山天主教堂,還訪問了當時爺爺開的小店舊址,重憶童年的時光、緬懷兄妹的情愫,如今都老了,感慨不已……</p><p><br></p> <p>父母親老年住院時,我們兄妹三人輪流值班,不分晝夜24小時守候父母身邊,直至父母去世……</p> <p>父母老宅留影</p> <p>大哥一生辛勞艱苦、悲苦喜樂參半,好不容易熬到家境富裕、百事無憂,安享晚年、近期卻查出悪疾,安危焉知?</p><p>大哥無微信手機,我只能掛個國際長途慰問,望保持樂觀心態(tài)、積極治療,度過難關(guān),弟在舊金山遙祝哥哥安康無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記:我哥哥張治國於2022年1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76歲,生前數(shù)月,特地去出生地松江泗涇鎮(zhèn)舊地重游,作此生最后的告別,愿哥哥在天堂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