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位于楚雄境內(nèi)的黑井古鎮(zhèn),歷史上曾經(jīng)是貢鹽的產(chǎn)地——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文化底蘊的地方。據(jù)《黑鹽井志》記載:“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間,一牛倍肥澤,后失牛,因跡之,至井處,牛舔地出鹽?!睘榧o(jì)念這頭黑牛的功績,遂稱此地為“黑牛鹽井”,后稱“黑井”。</p> <p> 曾經(jīng)輝煌的鹽都,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落,連旅游都是個小眾之地。大假有幾天休息,看看大概需要四個小時車程,帶上行李和相機出發(fā)!不曾想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了高速路擁堵,被分流下高速,預(yù)案的四個小時足足走了七個小時。卻也意外地到翻越楚雄的最高峰,名字很直接——高峰。</p> <p> 爬高以后,見到許多個風(fēng)力發(fā)電機,有一個就在路邊。槳葉在風(fēng)中旋轉(zhuǎn)切割空氣的“刷刷”聲,還是有點震撼!</p> <p> 到達(dá)黑井已經(jīng)傍晚,安頓下來后天就黑了。</p> <p> 隱隱約約傳來一陣音樂,尋著聲音穿巷而去。</p> <p> 尋著音樂聲拐了幾個彎來到個小廣場,原來是有人圍著火爐在跳舞。</p> <p> 廣場旁邊有個井口,是當(dāng)年出鹵水的口嗎?</p> <p> 四周轉(zhuǎn)了一下,發(fā)現(xiàn)這里的很多老建筑墻壁是以石頭磊成。</p> <p> 天黑之后氣溫降了下來,很涼爽。感覺游客不多,游走在紅燈籠的映照下的小巷,有一種安靜的體驗,時間慢了下來。</p> <p> 這里的小巷名字也很直接,就是以姓為名。李家巷、王家巷、楊家巷、史家巷……</p> <p> 不知不覺就走到小鎮(zhèn)的邊緣,游人不見多,很好,可以好好拍攝一下黑井的夜景。</p> <p> 閉門謝客的店家</p> <p> 巷子里面也有用這種馬燈照明,好懷舊的感覺。</p> <p> 今晚下榻的客?!跫掖笤?。</p> <p> 轉(zhuǎn)一圈回來發(fā)現(xiàn)客棧下面開始熱鬧起來了,燒烤店已經(jīng)坐滿人,原來游人都這時才出來,看來大家都是享受慢生活來了。</p> <p> 我們住的客棧叫王家大院,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王家大院,武家大院和其它以姓氏命名的大院,代表著這里曾經(jīng)的輝煌。推開房門,空氣清新!</p> <p> 大院門開半邊,旁邊放著一根頂門桿,歷史氣息濃厚。如今的黑井最大的特色無疑是建筑和街道,在不算太長的街道上,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映射出古驛道曾經(jīng)的繁華。很多年前,馱鹽商隊浩浩蕩蕩的馬幫就從這里穿城而過,馬蹄聲和鹵水挑夫的腳步聲每天早晨都會在第一時間喚醒酣睡的小鎮(zhèn)。</p> <p> 街邊一個雕塑,老哥倆一壺小灶酒,幾個小菜,講述當(dāng)初的繁華:長長的馬幫隊伍穿城而過,馱走了鹽,留下了一錠錠白銀,生活富足。更有趣的說法是:“那時的黑井每天要殺掉100多頭豬才夠吃,大姚、牟定等地的村民在田間地頭捉到幾條黃鱔,都要拿到黑井來賣才值錢。”</p> <p> 鹽井口已經(jīng)用柵欄封了起來,只有幾個雕塑在表現(xiàn)過去——“過去連背鹵水都要世襲呢,大部分人家都還是很富裕的,只是回不去嘍?!薄粋€老人這么說。</p> <p> 通往大龍祠和香山寺也都是這樣的紅沙石石階,今天的香山寺山門未開,一個路人說住持不在,云游去了?</p> <p> 大龍祠,古人聚會祭祀,聽?wèi)蛄奶斓牡胤健?lt;/p> <p> 戲臺</p> <p> 在龍祠內(nèi)懸掛著雍正皇帝所題寫的牌匾,上書“靈源普澤”四個大字。此匾長2米多、寬80厘米,匾上雕有9個龍頭。</p> <p> 這些古屋的屋頂也繪有圖案</p> <p> 聽人說起黑井三寶“井鹽、石榴、紅沙石”。黑井的老房屋和石階,很多是用紅沙石磊建而成。</p> <p> 通往飛來寺的步道。從山下算起,步行到飛來寺大概要一個小時左右。</p> <p> 半山回望小鎮(zhèn)</p> <p> 公路和鐵路蜿蜒穿城而過,鐵路就是成昆線,去黑井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坐火車從昆明到黑井站。</p> <p> 回望五馬橋。五馬橋已經(jīng)有700多年的歷史,數(shù)次毀于龍江水患,又?jǐn)?shù)次重建。</p> <p> 從山腰看過去,對岸的諸天寺。</p> <p> 成昆鐵路從田間劃過。</p> <p> 據(jù)說黑井歷史上曾經(jīng)建有五座文筆塔,我們只見到這一座。</p> <p> 終于來到飛來寺山門前。我一般都不拍攝宗教建筑,就以幾副小景代表之。</p> <p> 幾個石蓮從寺院臺階邊伸出,在光影的配合下特別的美麗。</p> <p> 從飛來寺可以以最好的角度俯瞰小鎮(zhèn)全貌。</p> <p> 回到古鎮(zhèn)下一個目的地是武家大院,街上一只流浪小狗,眼睛好像有一只是失明的。很想對那些棄養(yǎng)的人說:“如果不想把責(zé)任盡到,就不要去開始——對任何事情都要這樣”。</p> <p> 武家大院坐落于黑井鎮(zhèn)錦繡坊。是當(dāng)時黑井富紳武維揚的家宅,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間,距今160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筑呈“縱一橫三”的“王”字布局,共99間房、108道門,房房相通、門門貫穿,風(fēng)格獨特。武家大門是一道很有氣勢的門樓,共三層,每層斗拱上又是龍、魚、象三層組合。大門頭上懸掛著一塊匾,此匾跟武家老主人武繼祖有關(guān),是在武繼祖考上進(jìn)士時,咸豐皇帝御筆賜書的“畫狄芳徽”四字。</p> <p>武家大院里也有自己的戲臺</p> <p> 意外看見房門留下的文革遺跡,語錄和標(biāo)語口號。如果不是這些標(biāo)語口號充當(dāng)了保護角色,這樣的老建筑在“破四舊”時恐怕已經(jīng)被打砸破壞了吧。</p> <p> 古鹽坊,現(xiàn)在掛的門匾是“古鹽文化博物館”。曾經(jīng)繁華時,鹽稅竟占了整個云南財政收入六成之多,而今已成往事。</p> <p> 加熱蒸發(fā)水分之后,剩下潔白的鹽。而今這個工作也只剩下表演的成分。</p> <p> 黑井雖不大,此行也只記錄了黑井一斑。值得去看一看的,實在是因為它的古樸寧靜。那一磚一瓦,那久經(jīng)風(fēng)雨的紅沙石墻,那被百年歲月磨平的石板路,甚至于那窗格上的蛛網(wǎng),都在向路過的人訴說訴說百年風(fēng)雨,繁華與失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