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的國慶節(jié)和中秋節(jié)趕上了同一天,真是雙節(jié)同慶。在這同慶的日子里,我家也正式開始忙著開始秋收玉米了。</p><p> 由于今年東北刮了三次臺風(fēng),我們家的三十多畝地的玉米,也都不同程度的被風(fēng)刮倒了,很不適合機器收割,今年只能自己收了,準備在二十五天內(nèi)收完,要是天情不好就得用一個月的時間。</p><p> 三春不如一秋忙,這段時間里就要早四點起床作飯,連中午飯都要帶岀來,五點半鐘就要到地,還要帶上一些糕點茶水,九點鐘要在地里野餐,中午十一點半回家吃午飯,飯后睡上一個小時,下午一點下地,一到到黑天回家。每天要在地里干活十小時以上。 由于時間很緊,這段時間聊微信就要少了很多。</p><p> 我雖然七十多歲了,但在體力和精神上感到還可以,和年青人比好象沒差多少。今天是開始第一天,我和夫人一天割了七畝地玉米,由于中秋節(jié),五點鐘就回家了,孩子們今天都沒回到家,我們二人包的餃子,過的中秋節(jié)。</p><p> 晚飯后躺在熱火炕上,很舒服的睡上一夜,明天早晨繼續(xù)誰備下地秋收。</p><p> </p> <p> 10月2日扒玉米,第一天在地里野餐,一邊吃著月餅,一邊欣賞蘭天白云,呼吸著秋高氣爽的空氣,看著豐收的玉米,感受著農(nóng)民勞動的心情。</p> <p>天色已晚,玉米也裝滿車了,帶著落山的晚霞就要回家了。</p> <p>回到家里把玉米卸到場院里。</p> <p> 這幾天很順利,天氣沒下雨。10月5日頭午,完成一塊地的收獲,(8畝地)下午轉(zhuǎn)入第二塊地割玉米桿,兩人用2小時40分鐘割了二畝二分地。</p> <p> 滿滿一車玉米正準備回家。</p> <p>收到家的玉米堆。</p> <p> 我老伴在地里扒玉米的情景。</p> <p> 下午割玉米的情影。</p> <p> 10月6日,二畝二分地的玉米己扒完。這幾天緊張的在地里干,雖然有點累,但身體還受得了,老伴扒玉米的技術(shù)比我快,每人一趟子我總落在后面,她得不時的接我?guī)譖U子。蘭天白云,說說笑笑的,一晃下地干活6天了。</p> <p> 10月9日上午,又完成了6畝地的收獲,這6畝是石頭子地,旱年頭就減產(chǎn),今年畝產(chǎn)也就四五百斤吧!下干又開始另一快地割玉米桿了。這快地是300多米長的垅頭,用了三個半小時每人才割了一趟子。</p><p> 10月10日繼續(xù)割一天玉米杅,十畝地全部割完。農(nóng)活真是累人那!好好的睡一覺,準備明天繼續(xù)下地收玉米。</p> <p> 休息的時候,照了張照片,看看我倆在田地里勞動時的風(fēng)彩,留下美好的回憶。</p> <p> 10月15日收割機來了,可我們家只剩二畝半地用收割機收獲了。</p> <p>這是在收我家的地</p> <p>收完的玉米正在裝車</p> <p> 到10月17日中午,我家的32.5畝地的玉米全部收完,人工收了30畝,我的小院放滿了黃瞪瞪的玉米。</p><p> 生產(chǎn)隊的時候,這一天叫關(guān)場院門子,要人殺豬吃肉慶賀。我家也要包餃子慶祝今年的豐收!</p> <p>看到這些黃瞪瞪的玉米,心里感到說不出的高興,這是我們夫妻二人17天來,不算是披星戴月,也得是早岀晚歸的勞動成果吧!</p> <p> 家人和孩子們都說:這么大年紀了,別干了,把地包出去得了!</p><p> 可我倆不聽他們的,把地包出去,一年沒活干,心里更不好受,總覺得干活是對自己身體的一種鍛煉。 而且還可以調(diào)節(jié)心情,看著蘭天白云,野草樹木,呼吸著野外的新鮮空氣,迎著日落的晚風(fēng),也別有一番情趣。</p><p> 由于機械化發(fā)展還不太成熟,是過度時期,使用機械的人也很累,</p> <p> 這是開收割機的小伙子,晚間回家發(fā)到朋友圈的視頻。</p> <p> 我國北斗定位的成功和5G的到來,下代人就可以做室內(nèi),用電腦控制各項機械在田間里自動行走。實現(xiàn)無人駕駛自動化作業(yè),解放了繁重的體力勞動。讓我們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吧!</p><p>作者王鐵儒</p><p>照片由自己在田間勞動拍攝</p><p>寫于2020午10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