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利川地處鄂西,山高水復,有清江和郁江在此發(fā)源。八百里清江也是八百里畫廊,向東流淌去,清江的水滋養(yǎng)了兩岸土家苗家族兄弟姐妹,也在八百里的山川抹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清江水清山青人更親。郁江也是發(fā)源于利川,發(fā)自汪營佛寶山,從佛寶山三疊泉落下,一路向西,進入川中盆地,匯入烏江,郁江是烏江重要支流,隨烏江去往諾爾蓋草原,去往甘南,去往阿壩,它也是一條英雄河,它行走的是紅軍長征路。</p><p><br></p> <p>利川有廣闊的土地,面積足有4000多平方公里,在鄂是屬土地大市縣了。它與重慶相鄰,與重慶的土地犬牙交錯在一起。山疊在一起,水匯在一起,田地也連接在一起,連地方的口音也讓我們這些來自東部城市的居民都難以分清。</p><p>拿著名的磨刀溪來說,這條發(fā)源于重慶石柱的溪流,從石柱流到利川,過謀道全境,又接百泉千溪形成百丈之溝,形成建南之河,再流入萬州、云陽匯入長江。一條溪流,出渝入鄂又由鄂至渝,起起伏伏,百轉(zhuǎn)千回,由溪成溝,由溝成河,成為一條每秒40多立方米的河流,落差1000多米。河道切開千重嶺,兩岸濤聲如壯歌,也是一條美麗而充滿神秘感的溪流。</p><p>在謀道蘇馬蕩居住,做一個新市民不了解磨刀溪是不夠的。磨刀溪全長約170公里,在利川境內(nèi)只20多公里,但落差卻有1000多米,就流域面積而言,在利川超100平方公里,幾乎流過利川西南全境,這條溪流又納百泉千溪,從小變大,從平緩到落差巨大,一路前行,形成了長江右岸水系的重要支撐。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她可稱作謀道蘇馬蕩的母親河。</p> <p>在謀道蘇馬蕩居住時,曾與小區(qū)的伙伴們相約去建南趕集,因為建南的食材供應豐富,且在暑期里比謀道要便宜許多。建南鎮(zhèn)地處利川西部邊陲,毗鄰萬州,離謀道約43公里,離利川市區(qū)約52公里,一條路直通,一路風景尤好。車是沿著箭竹溪走的,據(jù)我了解,箭竹溪也是磨刀溪的一部分,起初是兩條溪流,一條起至石柱和謀道,一條起至汪營佛寶山,箭竹溪至建南中咀入磨刀溪而后向萬州流淌而去。</p><p>箭竹溪也是一條美麗的溪流,并且藏在深山之中,許多人并不知曉。箭竹溪盛產(chǎn)箭竹,而此地由于人類活動,大熊貓已無覓蹤跡。翠竹沿溪向山上漫延,青蔥一片。溪中巨石無數(shù),被山水沖得鵝卵一般,有大的如恐龍蛋,再大的如嶙峋怪門橫陳在河中。溪流河道頗寬,九月水卻不多,看來這是一條季節(jié)的河流,雨季或山洪時,河水應是徑流量巨大,且落差較大,我們想象著盛水期無邊大水奔騰而下的情景,對它似有一種敬畏的感覺。</p> <p>建南與謀道一樣均為鎮(zhèn),但似乎比謀道更為僻塞,但建南的田地、房屋建筑以及沿箭竹溪上的幾座小橋特美。建南的田地是沿溪鋪展的,溪在中間流,山往兩邊靠,田從山上鋪,稻田也是山地,沿山勢拾級而上,并一直向山上漫展;九月,稻谷青黃就要成熟收獲了,套種的苞谷已呈枯黃,顏色要深出許多,還有高梁也熟了,紅色的穗子低垂著,像害羞的大姑娘。遠遠望去,幾種色塊在建南大地鋪陳,十分好看。這是一種豐收的景象!</p><p>建南的房屋高樓不多,看得出鄉(xiāng)親們還不富裕。老舊的屋適合攝影,田地、房屋、溪流組合起來堪美!是一幅山水樂居的世外桃園畫面呢。</p> <p>利川的大地美著呢,如果說謀道是山美,而建南則是水美。這幾年,我像候鳥一樣每年都飛到這里,有空總想到各地看看。去建南必經(jīng)箭竹溪,箭竹溪的美還美在神秘。此處海拔仍有1000米以上,沿溪的路并不寬,好景處車子停不下來,沿溪植物茂盛又阻礙了觀光;云浮在山腰,有時也蓋住了溪流,風吹過,云散開,一條清亮的溪流又呈現(xiàn)出來;水在溪里走,亂石橫陳疑無去路,登高再望則水穿石陣,豁然開朗;田地如梯,沿山勢向山上攀去,遠望黃色是稻,紅為高梁,青色仍花生洋芋,枯黃為苞谷,很是詩意和田園風光。</p> <p>上網(wǎng)去查,箭竹溪的條幅少,僅有幾組驢友發(fā)出的照片,這還真是未被開發(fā)的溪流呢。隨著利川旅游的開發(fā),隨著謀道蘇馬蕩的侯鳥入住,相信箭竹溪會不再寂寞冷清,揭開面紗指日可待。</p> <p>利川地處渝鄂交界處,山勢沿齊岳,武陵抬升,形成利川稍高,往東往西則稍低的地勢。水是自高往低流淌的,云把霧氣抬升起來,化作甘霖澆灑在大地上。所以清江水脈朝東,郁江水脈往西也就能解釋了。郁江匯入烏江,在成都平原轉(zhuǎn)了個圈,又會往東匯入大江入海。</p><p>這也應了那句歌: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水不轉(zhuǎn)云轉(zhuǎn),云不轉(zhuǎn)人轉(zhuǎn)。世界和大自然是運轉(zhuǎn)著的,山承水,水成脈,云生露,人如魂。</p><p>鄉(xiāng)下的人進城,覺著高樓、車流、人潮是美;城市的人入鄉(xiāng),覺著田地、溪流、山勢亦美。</p><p>見仁見智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