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了2020年的7月,我們朋友8人,相約到早已向往的山西、河南兩省的萬年冰洞、郭亮掛壁公路等多個景點,來了一次歷時10天的晉豫自駕游。 22日。一大早我們8人到白云機場搭上廣州飛山西太原的南航班機,中午到達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在機場附近的神州租車點取出預(yù)訂的兩輛大眾凌度轎車,便驅(qū)車直奔位于太原市以北近200公里的忻州市寧武縣,傍晚入住縣城的尚客優(yōu)精選酒店。 在酒店旁的西口莜面村飯館,我們享用了入晉后的第一頓晚餐。圖中那盤有紅紅的番茄伴著的就是有名的山西莜面。莜(yóu)面是由莜麥加工而成的面粉,在山西、內(nèi)蒙古、河北壩上張北、康保、沽源地區(qū)是莜麥面食品的統(tǒng)稱。莜面中含有鈣、磷、鐵、核黃素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和藥物成份,莜面中含有一種特殊物質(zhì)——亞油酸,對人體新陳代謝具有明顯功效。 23日。一早,我們向著入晉的第一目標——萬年冰洞進發(fā)。開車一個多小時,我們便來到位于寧武縣城西50公里處的春景洼鄉(xiāng)的萬年冰洞國家地質(zhì)公園。大家來到冰洞口,先留下一張集體照。 進入洞內(nèi),一股寒氣撲面而來,溫度達到零下5度。沿著木階梯往下走,扶手欄桿和旁邊的洞壁上都凝結(jié)著一層薄薄的白冰霜。 寧武萬年冰洞地處海拔2300米的山里。據(jù)中國科學(xué)院地質(zhì)研究所洞穴專家現(xiàn)場考察認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三百萬年,故名萬年冰洞。2011年3月,被評為國家AAAA旅游景區(qū)。 沿著木梯繼續(xù)往下走,奇景就呈現(xiàn)在眼前:洞內(nèi)布滿了冰柱、冰簾、冰筍、冰瀑、冰花,在變幻的彩燈映照下,仿佛到了水下龍宮。大大小小的景致玲瓏剔透,晶瑩奪目,堪稱奇妙的冰凍世界。 據(jù)資料介紹,中國科學(xué)院的楊少華和石耀霖將這個85米深的洞穴全做成數(shù)值模型,研究其萬年冰穴形成的原理,發(fā)現(xiàn),因為洞口的形成讓冬天的冷風進入洞穴,但是夏天的熱風卻進不去,所以造成了天然的冰庫。如果將洞口封閉的話,這個萬年冰穴只需要40年就會完全熔化。 洞內(nèi)制冷機制最強、冰儲量最多,現(xiàn)已開發(fā)近百米。已開發(fā)部分分三層,有冰簾、冰鐘、冰花、冰人、冰菩薩等,不一而足。 洞內(nèi)壁上皆冰,堪稱一個冰的世界,在五彩燈光的照射下,呈現(xiàn)出夢幻般的景象。 走出冰洞,外面則是陽光燦爛、滿目蔥綠,洞外與洞內(nèi)就是兩個世界。 離開冰洞景區(qū),開車不用半小時,我們來到下一個景點——懸空村。 位于山西省蘆芽山晉西北管涔山深處,濃密蔥蘢的林海之中,有三個古老神奇的懸空村:王化溝村、五花山村、曹家梁村,均屬寧武縣涔山鄉(xiāng),三村相距很近分別建在懸崖絕壁間。我們來到的是王化溝村,遠望好似空中樓閣,天上人家。 村內(nèi)房屋因崖就勢,從崖底抬頭仰望,極似空中樓閣,天上人間,而要進村,則須沿著一條陡峭的山路緩緩而行,大多數(shù)的房屋都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建筑材料多以石頭和木材為主,人走在棧道上如同置身半空。我們沿著山路慢慢地向村里走去,邊走邊拍照。 來到村的入口,爬上數(shù)十級石塊臺階,左右兩邊是石塊砌的墻,上面鋪上圓木,盡頭留一個寬不到兩米、高約兩米多的門口。這就是進村的門戶,若遇險情,把門一封,外面的人誰也進不了村。 村里房屋都建在百米高的懸崖絕壁上,街道是立木支撐、圓木鋪架的“棧道”。游人走在這種極似古棧道的街上,感覺到的是懸空驚險,而村里的小孩卻在道上大步奔跑。在這個古老的村子里,處處可見石砌的小徑、古樸的民居,村民們悠然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耕生活。村子古老、靜謐,卻遠近聞名。 離懸空村不遠還有一懸空棧道,因要爬坡,我們沒有再去,便到了附近的另一個景點——天池。這里被稱為“天池”大概就是山里一個湖吧,它面積還是比較大的。據(jù)資料介紹,這里海拔1771米,平均水深8米,面積0.607平方公里,蓄水量800萬立方米。我想,在山西的山區(qū)里,有這樣一片水面,也實是難得。在湖邊走走,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看的,于是就驅(qū)車回縣城酒店了。 24日。今天要去的景點是有名的雁門關(guān)。雁門關(guān)位于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AAAAA級國家旅游景區(qū)。正對景區(qū)大門,有一幅紅色的雕刻墻,墻的一端上刻著毛澤東主席的立像,還刻有毛主席于1948年手書的“雁門關(guān)”三個大字。墻的正面還刻著數(shù)十位有名的歷史人物。 雁門關(guān),是長城上的重要關(guān)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guān)”,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guān)、偏關(guān)合稱為“外三關(guān)”。 雁門關(guān)長城,為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巡撫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長城基址上復(fù)筑而成。西起白草口,東至新廣武,高8至10米,上闊4.6米,全長5033米,每120米建敵樓1座?,F(xiàn)存完整敵樓有“針扃”、“控隴”、“壯櫓”、“天山”等,此外還置烽火臺、壕塹,是中國明代長城的代表作。 雁門長城依山而建,宏偉壯觀。城頭上還陳列著數(shù)門銹跡斑駁的古代鑄鐵炮。 雁門關(guān)還與北宋赫赫有名的楊家將的名字緊緊相連。相傳遼國大軍從雁門大舉進攻,宋將楊業(yè)(楊繼業(yè))從小路率領(lǐng)數(shù)百騎兵繞到遼軍背后,與潘美的部隊前后夾擊遼軍,殺死遼國節(jié)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繳獲很多兵甲戰(zhàn)馬。楊業(yè)因功升云州觀察使。以后遼國望見楊業(yè)的旌旗,就不戰(zhàn)而走。此后,楊業(yè)的兒子楊延昭(楊六郎)繼承父業(yè),繼續(xù)鎮(zhèn)守邊關(guān)。楊業(yè)、楊延昭、楊文廣,這三個人是歷史中楊家將的主要人物。楊家將三代血戰(zhàn)報國的事跡,為后人所傳揚。在景區(qū)大門兩側(cè),矗立著兩排塑像,一邊是楊氏男將,一邊是楊門女將,一個個威武雄豪,英姿颯颯。 離開雁門關(guān)往回太原。下午,我們來到了位于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的晉祠。晉祠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頂著灸人的烈日,我們排隊進入了晉祠,首先來到了晉祠古建三絕之一的魚沼飛梁。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在圣母殿與獻殿之間,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 過了魚沼飛梁,就來到了圣母殿。圣母殿也為晉祠古建三絕之一。創(chuàng)建于宋天圣年間(1023年—1032年)。圣母傳為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tài)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一尊宮廷統(tǒng)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tài)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shù)和服飾的珍貴資料。大殿不能進入,我們只能從外面遠望這些精致的彩塑。 晉祠古建三絕的另一絕是木雕盤龍,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盤龍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雖已近千年,鱗甲須髯依然玲瓏剔透、栩栩如生。 晉祠里還有著名一景——金人臺。金人臺共有四尊鐵人,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保存完整。據(jù)說,鐵人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熱,走到汾河邊想過河。見一條小船,鐵人要求船家?guī)珊?,船家道破了鐵人的本相并把它抬回金人臺。圣母令手下將領(lǐng),在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作為對不服戒律的懲罰,金人腳上迄今還留著三刀印痕。 周柏也是晉祠的一絕。周柏位于圣母殿北側(cè),是北周時代種植的柏樹。原先本有兩株,名為齊年古柏,如今只剩這一株了。周柏距今已有3000多年,樹干粗壯,需數(shù)人才能合圍。在當?shù)厝搜壑校@株古柏就是長生不老的象征。<div> 告別晉祠,我們便驅(qū)車回到太原市區(qū),在火車南站附近的尚客優(yōu)品酒店入住,等待明天乘火車前往下一站河南鄭州。</div> 25日。早餐后酒店派車把我們送到太原高鐵站,乘高鐵列車從山西太原出發(fā),下午到達河南省省會鄭州。 到達鄭州入住酒店休息后,在酒店附近一間叫“時間都去哪兒了”的鄭州菜館吃晚餐。餐館裝修還比較現(xiàn)代,在一間裝修成書房的房間里,我們吃了一道“黃河大鯉魚”。 26日。今天我們要去的目的地是新鄉(xiāng)市的郭亮村。早餐后就到租車點取車直奔郭亮村而去。途中,我們在一家飯館吃午飯,這家路邊的飯館里,墻上居然還并排掛著馬恩列斯毛等革命領(lǐng)袖的畫像,這在當今也確屬少見了。 我們要到的郭亮村隸屬于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輝縣沙窯鄉(xiāng),位于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輝縣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處沙窯鄉(xiāng)海拔1700米的高高懸崖上,郭亮村依山勢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勢險絕,景色優(yōu)美,以奇絕水景和絕壁峽谷的“掛壁公路”聞名于世,又被譽為“太行明珠”,現(xiàn)已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萬仙山的第一分景區(qū)。 到郭亮村,就是沖著那條“絕壁長廊”之稱的郭亮洞掛壁公路。還未到景區(qū),車就被攔在外面的停車場,游人只能步行進入。在長廊入口處立著一塊刻著“絕壁長廊”的石壁,先在此拍照留影。 郭亮村人多姓申。 據(jù)資料稱,明朝初年,受朱元璋所迫,一小部分申族人由南京逃難進入河南,躲進太行山中隱居于郭亮村 。 由于地處深山,郭亮村與外界聯(lián)系相當封閉。當年,整個郭亮只有申明富一人于60年代參軍后離開了郭亮村。1972年為讓鄉(xiāng)親們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村長申明信的帶領(lǐng)下,組成“十三壯士隊”,賣掉山羊、山藥,集資購買鋼錘 、鋼釬,于當年二月初二正式開工。在沒有現(xiàn)代大型機械、沒有測繪工具的狀況下全憑手力,奮戰(zhàn)五年零兩個月,硬是在119米高的絕壁中,一錘一錘地鑿出一條高4米、寬6米,全長1250米的石洞——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通車。據(jù)介紹,工程總共投工3萬個,清理石渣2.4萬立方,消耗鋼釬12噸,鐵錘2000個。為此,王懷堂等村民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條絕壁長廊,被日本裕田影視公司驚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絕壁長廊郭亮洞,蜿蜒盤旋、忽明忽暗、上下不一,洞壁有的整齊平坦,有的參差不齊,形狀各異。 這是一條橫穿絕壁的長廊通道,如今,走在這條路上,無不感慨當年環(huán)境的艱辛和對村民堅強不屈的意志由衷的敬佩。 從這個通風口向外望,就可看到公路拐彎處另一個通風口就開在百米高的絕壁上。 這些當初為了清渣、通風、透光而在長廓外側(cè)開鑿出來的天窗共有35個,一個個猶如石壁上的“機槍眼”。 走過1000多米的石洞長廊,出口就在峽谷的狹窄處。 往前行忽覺眼前一亮,一潭清水平靜如鏡,倒映著兩邊的巖石。這里也被稱為“天池”。天池位于絕壁長廊北端的山谷內(nèi),原來是一條峽谷,長300多米,最深處有60多米,1975年,郭亮人通過陡峭的天梯從山下抬沙子背水泥,在此筑起近40米的水壩,蓄水修成蓄水量達19萬立方米的水庫,成為郭亮的一景。 走過天池,一塊巖石上刻著“中華影視村郭亮”幾個大字,我們終于到達目的地郭亮村了。 走進郭亮,我們來到了今晚住宿的“貴賓園”旅館。旅館就在村的主街道的中間位置,姓申的老板相當熱情健談,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景區(qū)游覽的情況。 入住旅館后,大家安頓休息,等到傍晚5點鐘外地來的車可以開進村了,老板用自己的車搭我們下山到停車場,取回我們的車。于是,我們駕著自己的車又走了一次掛壁長廊。 入夜,街道兩旁的商店和旅館都亮起的燈光,可能是疫情的緣故,行人并不多,甚至顯得有點兒冷清,走在道上還是蠻舒服的。 27日。一早起來,趁著晨曦我們在村內(nèi)到處逛逛。商鋪還未開門,清潔的街道上基本沒有游人,遠處的山峰還蒙著一層霧靄,近處的山頭上,朝陽為巖石灑上一層金色的薄紗。 早晨,山村靜靜地躺在群山之中,小溪流水潺潺,紅色層巖上房屋錯落有致......,看著就是一幅悅目的畫圖。 吃過早餐,我們到附近的景點游覽,首先來到鴛鴦湖邊。靜靜的湖水倒映著金色的山頭,湖邊幾個游人在垂釣。這個小湖的取名源自湖邊兩塊有趣的石頭。兩塊石頭,一塊體形婀娜,一塊健壯偉岸,兩石相互依偎支撐,就像一對戀人在竊竊私語,因而取名“鴛鴦石”,這一洼靜水自然也就變成了“鴛鴦湖”了。 離開鴛鴦湖往前走,我們來到了“喊泉”。懸崖峭壁上一股股細細的泉水從石縫中流出。據(jù)說,這些泉水有個奇怪的特點,水量受聲音影響,喊聲大出水量就大,反之就小,因此而得名“喊泉”。我們也嘗試大聲喊喊,但無論如何聲嘶力遏,泉水也無特別的變化,大概是聲音還不夠力度吧。 離開郭亮村我們開車往山下走。首先來到絕壁長廊峽谷對面的觀景臺,站在萬丈石壁上,隔著峽谷靜觀山對面的郭亮洞,長廊就像絕壁上一條長龍,時隱時現(xiàn)地穿行在紅紅的巖壁上。 白云、藍天、青山、綠樹、紅巖,還有那掛在絕壁上的長廊,好一幅“翠谷丹屏”的壯麗畫圖。 面對眼前的偉大工程,感受一下它的宏偉。 沿著山路驅(qū)車前進,兩旁的山崖盡是層層疊疊的紅色巖石,綠色的植物襯著赤色的山石,很是好看。 舉機拍攝。 “我要登攀”。 行走在萬仙山區(qū),隨手拍下周邊的情景。繼續(xù)前行,前往安陽市的林州市。 下午,我們來到了林州市。讓林州出名的就是當?shù)刂募t旗渠。紅旗渠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到林州市的酒店住下后,就驅(qū)車去看紅旗渠。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shè)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干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zhèn)~河南任村鎮(zhèn)),干渠支渠分布全市鄉(xiāng)鎮(zhèn)。據(jù)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紅旗渠修建10年當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紅旗渠的建設(shè)充分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中國人民堅忍不拔、艱苦奮斗的初心。走進景區(qū),迎面的就是共產(chǎn)黨員證和入黨誓詞畫板和寫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跟黨走”、“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門拱。 被譽為紅旗渠總干渠咽喉工程的“青年洞”。該洞從地勢險惡,石質(zhì)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總投工13萬個。1960年,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在國家經(jīng)濟困難,糧食供應(yīng)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挖山不止,經(jīng)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zhàn),終于在1961年7月15日將洞鑿?fù)?。為紀念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yè)績,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當時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為工程題寫了洞名。國家副主席李先念也為工程題字“山碑”。我們攀登石階來到洞口,參觀這個偉大的工程。 遠望青年洞,洞口就開在陡峭的崖壁上。 參觀完紅旗渠,回到林州市區(qū),就在酒店附近的晉宴樓晉菜館吃了一頓山西特色晚餐。晉宴樓的菜還是不錯的,有美味的紅燒肉和燒雞。 28日。早餐后回旅館取行李退房,驅(qū)車前往太行大峽谷游覽。太行大峽谷風景區(qū)地處晉豫兩省交界,橫亙于林州市西北部,海拔800-1736米,相對高差約1000米。我們今天走的是位于林州市石板巖鄉(xiāng)境內(nèi)峽谷核心景區(qū)中的桃花谷。景區(qū)門口一塊大石上刻著“中國林州太行大峽谷”幾個大字。 桃花谷是一條谷中之谷,長約4km,海拔約800 m-1736m,高差近千米。谷內(nèi)奇峰突兀,峭拔雄壯,一條蜿蜒曲折的桃花溪水貫穿峽谷,溪水兩岸草藤垂掛,雜木叢林莽莽無際,隨山風涌動的綠潮似海水漫卷。我們來到黃龍?zhí)?,這里湖水清澈,石壁上有瀑布瀉下,似銀鏈懸掛落入湖中。 沿峽谷旁的山崖建有步行棧道石梯,登高俯瞰黃龍?zhí)?,崖邊是深綠色的湖水,不知潭底有多深。旁邊淺水處一條石塊鋪成的小道橫穿湖面,游人從石道上面跨過水潭。 沿峽谷一路都有不少的水面,站在水邊,平靜的水面就能清晰地倒映出你的身影。 沿著棧道向上攀登,步步都是美景。 這里的山巖層層疊疊,溪水從高處流下,形成一道三級的小瀑布群,如今水量不大,每層瀑布都如細細的絲絨掛在層層青石巖上。 這里是一片平坦的石灘,紅紅的巖石上長著不同顏色的清苔和植物,細細的泉水從石上緩緩流過,在陽光的影照下,就像畫家手上彩色斑瀾的調(diào)色板 桃花谷真美,步步都是美景,給我留下美好的印象。峽谷里邊走邊欣賞,幾百米的高差就在不知不覺中走完了。 除了桃花谷,太行大峽谷還有其他的景點,一來時間不夠,二來也是體力不足,不能一一走遍,就留下些許遺憾吧。離開桃花谷景區(qū),坐景區(qū)的區(qū)間車回到大門,取車繼續(xù)行程。從河南省的林州市出發(fā),下午到達山西省的晉城市,入住市內(nèi)漢庭酒店。 晚飯就在酒店旁邊的潮汕坊特色牛肉火鍋店,吃了一頓牛肉火鍋餐。廣州市內(nèi)潮汕特色牛肉火鍋店比比皆是,可我就是從來未曾進去嘗過,而在今天就在千里之外的山西晉城享用了一次美味的牛肉火鍋。 吃過晚餐,就在晉城的街頭上溜達。晉城的夜色很美,馬路兩旁掛著紅紅的燈籠,彩燈映射著路樹,五彩繽紛,路上行人不多,倒是清靜。走著走著,忽然傳來一陣樂曲聲,循著聲音,我們來到了一個街心廣場,這里就熱鬧多了。雖然剛剛下過小雨,地上還有一些積水,但熱情的舞者早已跳起歡快的舞蹈。悠揚的舞曲伴著輕松的舞步,給安靜的城市增添了幾分喧鬧。 29日。早餐后我們繼續(xù)開車出發(fā),首先來到晉城附近的湘峪古堡。湘峪古堡位于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東南58公里處的鄭村鎮(zhèn)境內(nèi)的湘峪村,它背山臨河,群峰環(huán)繞,蒼松翠柏,宛然如畫。站在遠處仰望古城,可以看到城墻和城內(nèi)房屋上的拱型窗孔,密密麻麻,有如蜂窩,民間謂之“蜂窩城”。古堡東西長280米,南北寬100——150米,面積約32500平方米,是一座完整的城堡式建筑,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古樸。 來到古堡跟前,一座石牌坊立在城堡前的廣場上。上面刻著“恩榮四世”、“三世少軍”、“四部首司”等字樣。湘峪村因明朝戶部尚書孫居湘(萬歷20年進士)、御史都堂孫可湘、四部首司孫鼎湘三兄弟同朝為官而聞名,其古堡歷史上民間俗稱“三都堂”。這個牌坊大概就是為記錄該村這段榮耀的歷史吧。該城由孫居湘、孫鼎湘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啟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禎七年(1634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 湘峪,原名相谷,因為村被山水包圍,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謂湘峪。 觀其脈東臨瀑布,西靠虎山,南山藏龍,北山棲鳳,其“山”二龍戲珠,其“水”五龍相會,故名湘峪。城堡前,有一河水從城下流過,流經(jīng)南面城墻時,河道被特意加深拓寬,形成了一個天然的護城河,靜靜的水面倒影著厚樸的城墻。<br> 一條石橋橫跨水面,直通城門。走過石橋,來到城下,城墻的門洞并不寬大,上面鑲著一塊“宸薰”門匾,登上十來級臺階,穿過門洞才能進入城內(nèi)。 古城依山而建,分為內(nèi)城和外城,城內(nèi)主要建筑由東西向兩條街和南北九條巷道將其分割有序。房屋高低錯落有致,街道整潔,間中還有樹木花草點綴其間。城中建筑大多建于明末,這些民居以三到四層建筑為主,古樸雅致,宏偉氣派,走在窄窄的小巷中,給人一種高樓林立、鱗次櫛比的感覺。 由于孫鼎相在孫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擔任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稱為“三都古城”。民居門前掛著的燈籠上都寫有“三都古城”的字樣。 古堡內(nèi)有多間民居門前掛著“XX博物館”的牌子,我們沒有逐間進去參觀,只是走進了一兩間。在一間陳列室里,我們居然看到一面以前未見過的絲絨紅色旗幟,上面繡有鐵錘鐮刀的黨徽圖案,還有兩排看似俄文的文字。旁邊沒有說明文字,這是一面什么旗幟不得而知,但從內(nèi)容看,它肯定與共產(chǎn)黨有關(guān)。 在城內(nèi)的街巷里,我們碰到兩位坐在墻邊石塊上納涼的大娘并與她們閑聊了幾句。 湘峪古城城墻建于石壁和陡坡上,全為磚石土木結(jié)構(gòu)建造,高度在十余米至二十余米之間,顯得極為高大宏偉。水面之上是一排藏兵洞,朝著烏黑的洞口凝望,劍拔弩張的臨戰(zhàn)氣氛撲面而來。 古堡雖不大,但值得看的東西不少。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沒能呆得太長的時間,便帶著不舍的心情匆匆地離開古堡,驅(qū)車向河南洛陽進發(fā)。下午,我們來到了河南省洛陽市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白馬寺。 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的洛陽白馬寺地位顯赫,號稱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乃中國、越南、朝鮮、日本及歐美國家的“釋源”(釋教發(fā)源地)和“祖庭”(祖師之庭)。白馬寺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后來又進入歐美,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參拜的圣地。 日本捐資重修白馬寺鐘樓并立空海雕像。 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于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 白馬寺景區(qū)雖不大,但環(huán)境優(yōu)美清靜。 游覽完白馬寺,我們便到洛陽市區(qū),在一家名伊露港灣的酒店住下后,便到附近的飯店去品嘗當?shù)赜忻摹奥尻査薄? 資料介紹,洛陽水席是河南洛陽一帶特色傳統(tǒng)名宴,屬于豫菜系。洛陽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洛陽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洛陽水席的特點是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咸俱全,舒適可口。我們?nèi)サ牟皇鞘裁锤呒壍娘埖辏缘乃彩呛唵蔚臏?,只是領(lǐng)略一下“水席”的風味罷了。 吃過水席,我們來到洛陽市區(qū)一個網(wǎng)紅打卡點——洛邑古城。古城內(nèi)燈火輝煌,燈光影襯著煙幕,身處其間還真有點飄飄欲仙的感覺。 30日。一早我們便開車來到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shù)寶庫,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最高峰”, 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F(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盛于唐,終于清末。歷經(jīng)10多個朝代陸續(xù)營造長達1400余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它與莫高窟、云岡石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后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龍門石窟景區(qū)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四個景點組成。因時間關(guān)系,我們只看了西山石窟的部分洞窟。 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現(xiàn)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余尊,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 佛像建造時采用了大量彩繪,如今多已褪色。 盧舍那佛大像龕是龍門石窟規(guī)模最大、藝術(shù)最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長寬各30余米。共有佛像九軀,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是武則天根據(jù)自己的容貌儀態(tài)雕刻的,其右側(cè)為大弟子迦葉,左側(cè)為小弟子阿難,繼而為普賢菩薩(左)、文殊菩薩(右),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一起構(gòu)成了一組極富情態(tài)質(zhì)感的美術(shù)群體形象。 像龕的主佛盧舍那是報身佛,意為光明遍照。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游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發(fā)紋,雙眉彎如新月,附一雙秀目微微凝視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宛若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 離開洛陽龍門石窟,我們便開車前往河南省省會鄭州市。在鄭州火車東站附近的漢庭酒店住下。這家酒店的文化紛圍還不錯,大堂旁邊還有一排書架,住店有空閑時可在此看看書。 31日。今天是此次行程的最后一天,趁著上午還有些時間,大家說到鄭州有名的二七廣場去走走。于是,就在酒店旁邊的地鐵站坐地鐵前往。鄭州的地鐵與廣州差不多,車廂內(nèi)人不算多,因為疫情人們個個都乖乖地戴上了口罩。 坐地鐵換乘一次就到了鄭州市區(qū)中心的二七廣場,這是鄭州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周圍百貨商鋪林立。二七紀念塔是這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就坐落在二七廣場中心,為紀念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建。紀念塔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高63米,共14層,其中塔基座為3層塔身為11層,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檐,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建有鐘樓,六面直徑2.7米的大鐘,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鐘聲悠揚悅耳,綿延數(shù)公里。塔平面為東西相連的兩個五邊形,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 二七紀念塔不遠,便是有名的商業(yè)步行街——德化街。德化街始建于公元1905年。1901年京漢鐵路建成通車后,帶動了鄭州商業(yè)的發(fā)展。大概是白天的緣故,街上行人并不多,兩旁的商鋪人氣也不旺,與廣州上下九、北京路等步行街比實在相差很遠。 二七廣場實在也沒有什么好逛的,于是便原路回到酒店吃午飯休息后就到機場候機飛回廣州。飛機因廣州天氣的原因延誤,我們在鄭州機場白白呆了七八個鐘,回到廣州已經(jīng)是8月1日的凌晨了。 這次晉豫兩省游,歷時10天,朋友一行8人駕著汽車穿行于山西與河南的山山水水之間,看到了美景,品嘗了美食,了卻了時年的心愿。朋友老黃填詞《水調(diào)歌頭》一首,道出了我們的共同心聲:<div> 水調(diào)歌頭——晉豫行<div> 了卻時年愿,</div><div> 殊色妙中看。</div><div> 穿梁越太尋趣、</div><div> 不盡是消閑。</div><div> 爽口土雞專請,</div><div> 地道羊排恭候,</div><div> 莜面此相談。</div><div> 泉喊知喉力,</div><div> 堡察考明端。</div><div> 古冰洞,</div><div> 郭亮掛,</div><div> 雁門關(guān)。</div><div> 澗流聳壁、</div><div> 神刀鬼斧絕千巉。</div><div> 峭出真情舞渠,</div><div> 詞有靈魂舉將,</div><div> 伊洛影輕翻。</div><div> 滾滾黃河水,</div><div> 含笑送君還。</div><div> ——黃英敏</div></div>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