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賞玩是一項綜合知識的審美實踐活動。石友們無論是撿石、淘石,還是在賞石,無不在這個過程中反復糾結(jié)。撿還是不撿?要還是不要?買還是不買?這個石頭是當形石看還是當畫面石看?這方石頭形態(tài)多變看點很多,哪個角度表現(xiàn)力最強?這方石頭色彩絢麗多維度有圖紋,哪個角度畫面最唯美?<div><br>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逼媸赖亩嗝嫘哉瞧媸p玩的魅力所在。美感的心理結(jié)構(gòu)是人性結(jié)構(gòu)的頂峰,通過審美活動賞心悅目,而達到以美啟真,以美教善。可以說,整個賞石過程也是真善美的高度統(tǒng)一。<br><div><br></div></div> 奇石之美在于它的多面性。同一方奇石,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所以有一石二看,甚至一石多看。客觀上來說奇石必須天然,大自然把形、質(zhì)、色、紋呈現(xiàn)在一塊石頭上供人們解讀,但從主觀性來說,奇石的美又因為賞析者文化背景的影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同文化層次結(jié)構(gòu)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和審美感受。<div><br> 都說奇石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一石二看,或者一石多看,是指一方石頭,在同一個平面或者空間里,石頭的畫面或者形態(tài),能夠使觀賞者觀看到多種視覺效果;或者是通過調(diào)整石頭的角度和光線,使觀賞者發(fā)現(xiàn)同一方石頭的多種畫面或者造型,進而賦予奇石更多的文化內(nèi)涵和美好寓意,提升奇石的收藏價值、藝術(shù)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br><div><br></div></div> 在賞石實踐活動中,往往對一方可以多看的石頭見仁見智,眾說紛紜。石友甲在左邊說看關(guān)公吧,石友乙站在右邊說看李逵。今天陰雨綿綿,看畫面像煙雨江南;過幾天天干物燥,怎么看又像大漠胡楊了。所以說究竟該怎么看,每個石友都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糾結(jié),或者正在糾結(jié)中。還是那句話:我的地盤我做主。一方面集思廣益,吸取參考高手老師們的建議;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過分地依賴別人的指點。奇石之美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美感的產(chǎn)生與賞析者的主觀狀態(tài)有關(guān),所以,對同一枚奇石的解讀見仁見智是一種很正常的現(xiàn)象。<div><br></div> <p> 這里討論的石頭不管怎么看,一定是天然造就的石頭。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動手的石頭不在此討論范疇。切割打磨的石頭,一刀下去,圖案出來了,換個角度下刀,又是另外一種畫面,這種石頭的形或者畫面,人為的主觀意識是可以控制的。當切開的畫面不理想時,還可以深加工,再切再打磨修飾,直至效果滿意。</p><p><br></p><p>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方天然精品奇石,立刻會感慨天地,敬畏自然。會說:“老天?。≌嫔衿?!”這是人與天地的溝通。但是當我們看到一件精美的工藝石時,會佩服制作者思路巧妙,手藝高超,巧奪天工。敬佩的是人,是人的設(shè)計,人的匠心技藝。</p><p><br></p> <p>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自然界里,一方石頭,如果出奇地有一個畫面或者一個造型,而且獨特,那么這個石頭就已經(jīng)很珍貴稀奇了。若是一方石頭能產(chǎn)生一石多看的藝術(shù)效果,就更加可遇而不可求了。所以,遇到這類的石頭要更加珍惜。</p><p> 對這種很牛的石頭,有個很牛的說法叫:全方位欣賞!</p><p><br></p>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圖文原創(chuàng):閑云野鶴【劉耀】<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