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母親的抗美援朝》

學軍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前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0年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暨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國家隆重紀念這一重要的日子,并為仍然健在的志愿軍老兵頒發(fā)紀念章,母親劉翠蘭時年已經(jīng)90高齡。70年前,她同千千萬萬志愿軍戰(zhàn)士一起,為了祖國的獨立、自強與安寧,義無返顧跨過鴨綠江,參加了英雄史詩般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兩年多的參戰(zhàn)經(jīng)歷,是母親一生的榮耀!在此偉大的紀念日到來之際,我們五個子女整理家中珍藏的部分老照片(絕大多數(shù)是父親親自拍攝)編輯此文,從一名志愿軍女兵的視角講述這段歷史,歌頌抗美援朝偉大精神和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戰(zhàn)斗情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為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lián)名頒發(fā)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章》。</span></p> <h1 style="text-align:justify;">  △母親劉翠蘭,1930年出生在冀東遷安縣一戶貧苦農(nóng)民的家庭??箲?zhàn)勝利后,冀東較早成為共產(chǎn)黨所領導的解放區(qū),母親從14歲起就參加了兒童團,后轉婦救會擔任婦女委員。1947年6月,她才17歲,聽說附近來了解放軍的大部隊,毅然冒著暴雨,一天一夜走了40多里路,找到了晉察冀13分區(qū)部隊,報名參了軍。</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遷安姥姥家的外景。因為我們的大舅較早參加了八路軍,不幸于1942年犧牲在抗日戰(zhàn)場上,外祖父母成為村里唯一的烈屬。土改的時候,民主政府將沒收村中地主的這所房子分給了他(她)們,母親就是從這里走出去參加了革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親入伍不久,13分區(qū)編入華北軍區(qū)第8縱隊,后又整編為65軍。母親先后在194師衛(wèi)生所和軍野戰(zhàn)醫(yī)院擔任護理員,參加了平津戰(zhàn)役。這是母親借老兵的皮大衣拍下的人生第一張照片。</span></p> <h1 style="text-align:justify;">  △北平解放之后,母親又隨部隊參加了解放太原,進軍西安,攻克蘭州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直至消滅馬家軍,進駐到寧夏。65軍又與三邊分區(qū)合并為寧夏軍區(qū),屬19兵團建制。母親在隨部隊轉戰(zhàn)中因表現(xiàn)出色,于1948年底被吸收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部隊解放山西平遙后,母親(前排左一)在19兵團衛(wèi)訓隊培訓期間,與本班戰(zhàn)友合影??吹贸鰡幔科渲?,有三位是平津戰(zhàn)役中的國民黨起義戰(zhàn)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初,母親在銀川期間經(jīng)組織介紹,與時任65軍后勤部副部長兼衛(wèi)生部長的父親王維漢相識。這是父母第一次交往,父親按傳統(tǒng)方式送給母親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照片背面有父親用工整楷書題的字。關于父親,我們已另外發(fā)表專文介紹過。(可在美篇平臺搜索“精華”文章《憶父親》,共有上、下兩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是1937年入伍的老八路。1939年,父親所在的晉察冀三分區(qū)部隊參加了著名的黃土嶺戰(zhàn)斗,戰(zhàn)斗結束后,分區(qū)首長為表彰父親在戰(zhàn)斗中的表現(xiàn),將從一名日軍大佐身上繳獲的一部德產(chǎn)蔡司照相機獎勵給父親,鼓勵他學習攝影。此后,這部相機陪伴了父親一生,父親用它不僅拍攝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也為家庭生活留下了影像記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父母相識之后,父親為母親拍攝的第一張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1950年10月,父母熱戀之際,父親用自拍器拍下的照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父母結婚后自拍的結婚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在照相館拍攝的結婚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父親給母親最好的戰(zhàn)友拍攝的照片。右邊的劉淑芳阿姨是時任軍政治部主任陳宜貴將軍的愛人,他們夫妻倆是父母的婚姻介紹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婚后不久,部隊即接到赴朝鮮輪替作戰(zhàn)的命令。全軍立即開動,以多種交通方式向中朝邊境集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經(jīng)過兩個多月長途行軍,1951年春節(jié)剛過,65軍作為第二批入朝作戰(zhàn)部隊跨過了鴨綠江。而后,全體輕裝,沿著西海岸星夜兼程,向南開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途中經(jīng)過剛剛被收復的平壤,這里已被戰(zhàn)火幾乎全部夷為了平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時,抗美援朝第四次戰(zhàn)役激戰(zhàn)正酣,母親們抵達位于山區(qū)的戰(zhàn)斗位置后,迅即利用廢舊礦洞、坑道等改造建成了有近四百張床位的師野戰(zhàn)醫(yī)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朝后相當一段時間,醫(yī)院始終隱蔽在綿延不絕的大山深處,母親們根本搞不清她們所在的具體方位。只記住了曾經(jīng)居住過的一些山洞的名字,如“凌洞”、“成山洞”、“靈云洞”、“猿巖洞”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親在重新整編后的65軍195師野戰(zhàn)醫(yī)院第三所任護士班班長。這是一個周末,母親(左二)和同班戰(zhàn)友正準備上山去挖野菜,父親為她們拍照。特別說明一下,以上兩張照片中母親最親密的戰(zhàn)友們,目前僅剩母親一人在世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節(jié)假日,父親來看望母親。愛美的母親,把採到的野花插到頭上,讓父親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野戰(zhàn)醫(yī)院要隨部隊戰(zhàn)斗位置的變動不斷轉移。行軍、建點、收治傷病員的任務異常繁重。這是朝鮮人民軍派干部配合開展選址建點兒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盡管環(huán)境條件十分惡劣,但醫(yī)院的管理始終非常正規(guī),各項工作井然有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五次戰(zhàn)役結束后,戰(zhàn)事略有緩和,醫(yī)院的搶救、治療、手術等工作暫時從坑道里轉移至臨時搭建的野戰(zhàn)帳篷中,以確保衛(wèi)生消毒、用電取水、排污干燥等各方面條件符合要求。這是化驗員在專心致志的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父親來野戰(zhàn)醫(yī)院檢查工作時,親自拍攝的一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照片中能看出帳篷手術室的低矮、陰暗和簡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一名剛從前線送來頭部負重傷的戰(zhàn)士,父親拍下這張照片后不一會兒,他便因搶救無效而犧牲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敵人在戰(zhàn)場上撿不到便宜,竟捍然發(fā)動了細菌戰(zhàn)。母親們攜帶好裝具,準備去執(zhí)行“反細菌戰(zhàn)”艱巨任務。這是出發(fā)之前,父親為她們送行時拍下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以看出,做為女兵,僅僅負重行軍這一項就很不容易……。這次行軍途中,涉水渡過一條湍急的河流,母親腳下踩空,差點被激流卷走,多虧一名隨行的馬夫出手相救,才幸免于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母親完成反細菌戰(zhàn)任務后在前線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1年11月,母親被提升為排級干部,肩上擔子更重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完成后方醫(yī)院正常工作任務,有的時候,母親們也會直接深入到戰(zhàn)役前線,現(xiàn)場處理輕傷員和參與轉運重傷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在緊急條件下實施露天救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為躲避空襲而實施的夜間轉運。有一次,母親們轉運傷員過臨津江,遇到敵機轟炸,戰(zhàn)友王蕙不幸壯烈犧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踐行人道主義精神,母親們也救治過敵軍俘虜,圖為一名受傷的***戰(zhàn)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段時間,由于敵機封鎖運輸線,物資供應非常困難,母親們生活十分艱苦,平時吃的只有黃豆或變著花樣做成的豆制品,幾乎見不到肉、油和青菜。大家編了個順口溜:“炸豆腐、煮豆腐、豆腐漿來洗衣服”……。有時為了補充營養(yǎng),母親們只能上山採點兒野菜煮一下拌著鹽吃??催@張照片,母親一度又黑又瘦,體重降到只有80多斤。盡管如此,因為常常聽到前方打勝仗的好消息,母親們在精神上總是十分樂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停戰(zhàn)談判開始了,戰(zhàn)線基本穩(wěn)固了下來,但敵人對后方的空襲并未停止,母親們不得不長期居住在陰暗潮濕,條件惡劣的山洞里。一天,外面下著暴雨,一條巨大的蟒蛇竟隨著雨水沖進山洞,幾十年后,母親對當時情形還心有余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親們自己動手,想方設法對坑道進行整修改造,這是在修葺一新的坑道門外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父親來探望母親時在坑道外的小山坡上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在凌洞外留影,可以看的出,朝鮮的九月份,天氣已經(jīng)比較寒冷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國慶節(jié)”到了,醫(yī)院駐地附近金川郡的朝鮮干部來慰問志愿軍,在山洞口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天到了,綠油油的山坡上開滿了鮮花,母親和她的戰(zhàn)友們爭搶著讓父親拍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2年3月8日,65軍全體女同志都集中到緊臨三八線的開城市軍部所在地,聽取了軍政治部主任陳宜貴(老紅軍,開國少將)所作的形勢報告,之后,又全體合影并會餐,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三八”節(jié)。前排穿大衣者是陳宜貴將軍,母親在中排左側第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照片背面是父親親筆提寫的背景說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2年9、10月間,中朝軍隊發(fā)起有計劃的戰(zhàn)術反擊作戰(zhàn),部隊傷亡再度嚴重,母親們克服種種困難,較好地完成了醫(yī)療救護任務,母親也受到了上級表彰。</span></p> <h1>  △1952年11月7日,母親在陰暗濕冷的防空洞中生下了我們的大姐。因在朝鮮出生而當天又下著大雪,故起名為朝雪。</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h1>  △這段時間,敵機幾乎三天兩頭來轟炸,幼小的姐姐受到了驚嚇,只要一聽見飛機聲就會拉稀。</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親為專程來探望的父親和姐姐拍照片。因防空洞光線過暗,母親持機不穩(wěn),拍模糊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天氣晴好時,父親在洞口外給做月子的母親拍照留念,可看見母親身后山坡上晾曬著尿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3年春天,敵我雙方在斷斷續(xù)續(xù)的談判,戰(zhàn)線基本穩(wěn)定在三八線附近,醫(yī)院也隨之轉移到開城近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親們得以搬出防空洞,住進朝鮮平民家中,鄉(xiāng)親們都是把家中最好的屋子騰出來給志愿軍住,這是在開城郊外農(nóng)民樸再淵家窗前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為戰(zhàn)亂,朝鮮平民家中普遍貧窮,看父親拍下的這張照片,小孩兒都赤裸著身體,但她們還是盡力地幫助志愿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房東阿媽妮和不遠處她們自己居住的茅草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房東家的兒媳婦和她身后破舊的土坯房。</span></p> <h1>  △姐姐出生后,因母親忙于工作又缺乏營養(yǎng),沒有足夠的奶水,這兩位年輕的朝鮮媽媽經(jīng)常想方設法幫母親照顧孩子,甚至用自己的奶水喂養(yǎng)過姐姐。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真可以稱得上是血濃于水!</h1> <h1>  △醫(yī)院也曾征用過部分朝鮮青年當護工,母親與她們都結下深厚的友誼,甚至幾十年后,母親看照片還能叫出她們的名字……。這是過元旦了,父親給母親與朝鮮護工拍的合影,那時候,照相還是件稀罕事兒,后邊看熱鬧的傷病員們很是開心……。</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母親與朝鮮姑娘金蟬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母親和戰(zhàn)友劉蘭英穿上朝鮮民族服裝拍照留念。</span></p> <h1>  △這是母親最好的戰(zhàn)友之一,耿素墨阿姨跟朝鮮的房東學著頂水罐,父親眼疾手快,抓拍了這張照片。耿阿姨的老伴李旭閣時任65軍司令部軍訓科長,60年代參與原子彈試爆,80年代任第二炮兵司令員,1988年授中將軍銜。</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還有一段佳話,抗美援朝歸國后,母親與耿阿姨失去了聯(lián)系。直到1990年,紀念抗美援朝40周年,耿阿姨在報紙上發(fā)表一篇回憶文章,附上了這張珍貴照片。母親無意中看到,才知道耿阿姨還健在,便想方設法進行聯(lián)系。兩人40年后再通上電話,還是從父親拍攝的這張照片開始聊起來的。</span></p> <p class="ql-block">  △耿阿姨晚年筆耕不輟,80多歲高齡寫成了《志愿軍女兵歸來》一書。</p> <p class="ql-block">  △其中用了一個章節(jié),專門寫了她的好戰(zhàn)友,我們的母親劉翠蘭。</p> <p class="ql-block">  △耿阿姨已于2024年5月作古,享年95歲。我們永遠懷念她!</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五一”勞動節(jié),朝鮮婦女為志愿軍們表演民族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朝鮮的鄉(xiāng)親們?yōu)橹驹杠姳硌莶雀哕E。</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大規(guī)模戰(zhàn)斗基本停止。醫(yī)院的主要任務轉為常規(guī)治療和休養(yǎng)服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親們自己動手,平整土地,伐木打草,在大山里建起了一座座比較像樣的休養(yǎng)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休養(yǎng)員們把它們稱之為“傷員之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期間,母親還以基層黨支部委員的身份,到軍里參加了為期一個多月的黨員骨干培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參訓人員上大課的場景,主要是傳達學習國內(nèi)開展“三反五反”運動的情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分組學習討論的場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戰(zhàn)爭條件下的學習,大家都是席地而坐,沒有那么多的繁文縟節(ji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培訓中,肖應堂軍長來看望大家,正值“三八”婦女節(jié),軍長破例帶母親等幾名女兵在一班警衛(wèi)的保護下,乘吉普車到三八線去觀看了板門店談判會址。大門崗一邊是美國兵,一邊是朝鮮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培訓結束時留影。據(jù)母親說,照片中其她四位戰(zhàn)友也都在幾年前相繼離世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停戰(zhàn)協(xié)定簽字后,中美雙方開始交換戰(zhàn)俘,這是父親抓拍的交換現(xiàn)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親又被臨時抽調參加了中朝聯(lián)合戰(zhàn)俘營的救治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3年7月27日,朝鮮正式停戰(zhàn)了,65軍勝利完成了輪戰(zhàn)任務,母親們隨著部隊陸續(xù)撤回國內(nèi)。</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丹東,母親戴上參加抗美援朝獲得的勛章獎章,到照相館拍下了這張珍貴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精心保存著父母參加抗美援朝的部分紀念品。這些紀念品不僅是先輩光榮經(jīng)歷的見證,也是我們教育子孫后代牢記這段歷史的好教材和傳家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1951年10月,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zhàn)一周年,由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制作頒發(fā)給參加抗美援朝人員的紀念章。是采用毛澤東頭像圖案的像章中制作機構級別最高的。此枚紀念章為銅質,主體為五角星外圍加放射光芒,五角星的五個角上鑲嵌琺瑯,五星正中為毛澤東左側面頭像,外圍環(huán)繞麥穗,下方環(huán)繞綬帶,綬帶上寫有“抗美援朝紀念”。紀念章背面刻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贈”字樣和年號195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平萬歲”獎章。1953年10月25日,第三屆赴朝慰問團向志愿軍官兵頒發(fā)了抗美援朝和平紀念章,該章為銅質,外形為五角星狀,上方書“和平萬歲”,中間主圖是一只和平鴿,四周是紅色烤漆,章的外環(huán)邊與和平鴿表面均鍍金。章背刻有“抗美援朝紀念、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贈,1953年10月”的文字,由于章上鑄有畢加索名畫《和平鴿》,因而也被稱為“和平鴿獎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親抗美援朝歸國后不久,1955年,隨著中央軍委一聲令下,全軍大規(guī)模精簡整編,裁撤掉了所有的野戰(zhàn)醫(yī)院,母親等數(shù)千名女兵不得不脫下了心愛的軍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退出現(xiàn)役后,母親擔任過軍部家屬委員會主任,街道居委會婦女主任等,1968年又轉為軍工,直到1983年退休。這二十幾年,母親一邊工作,一邊辛辛苦苦地把我們五個孩子拉扯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親的晚年一直是居住在軍隊的干休所,如今她已成為四世同堂的太祖母。2024年,她老人家整整94周歲,仍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只是雙腿已無法站立行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值得慶賀的是,就在2020年10月23日,北京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當天,母親領到了這枚金光閃閃的紀念章???,母親又穿上舊軍裝,把她一生所獲得的獎章、勛章都戴到了胸前,笑的有多開心!!</span></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母親又獲得了“光榮在黨五十年”紀念獎章。我依據(jù)上面照片畫了這幅素描肖像,胸前加上了這枚新的紀念獎章,以表達對老人家的崇敬與愛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我們拍攝的視頻,母親正在講述她的抗美援朝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母親在她94歲生日宴會上,再次唱響《志愿軍戰(zhàn)歌》,雄壯的歌詞和曲調她銘記了一生。</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慶祝建黨103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尹力親自上門看望慰問時年已經(jīng)94歲的老母親,她是從全市眾多建國前老黨員中被遴選出來,做為代表接受市委書記的慰問。尹力書記對母親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和熱情鼓勵。以下是2024年7月1日晚,北京電視臺播出的《晚間新聞》頭條片段。</p> 結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至2024年,“母親的抗美援朝”過去已經(jīng)整整74年了。做為290萬參戰(zhàn)志愿軍中的普通一兵,母親為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后代都為有這樣一位英雄的前輩而深感光榮和自豪?。?lt;/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母親94周歲誕辰之際,謹以此文獻給她老人家!也借此深切緬懷故去多年的父親,以及告慰曾經(jīng)與父母共同在朝鮮并肩戰(zhàn)斗過的戰(zhàn)友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全篇結束,謝謝閱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9月補充修訂于北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