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洼村,深藏在涉縣太行山溝里。大洼村位于涉縣更樂鎮(zhèn)東部,占地25平方公里,117戶,328口人。</p> <p> 傳說,明朝嘉靖時,有一戶張姓人隱居于此,并在這里繁衍后代,根據(jù)“老案”(家譜)的記載,已經(jīng)傳了28代。而這個村子,從來沒有過外姓來此定居,是家族式的村落。戲稱“一洼不容二鳥”。</p> <p> 快到大洼村時看見遠處有一座山峰,像一個老者拿了一本書,原來是孔子讀書。</p> <p>龍王廟</p> <p>老戲臺</p> <p>碾房</p> <p> 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村子里的土地面積很小,農(nóng)民們建房只能依山就勢建在半山腰上,而建房的主要材料是村民們就地取材從山上取來的石頭,像積木一樣,一塊塊搭建成小路、高堰、房屋,就像童話里的“石頭王國”。</p> <p> 和石房一樣古老的,還有很多上世紀(jì)40—50年代沿用至今的石磨、石碾、石臼等農(nóng)家用具,它們和石房一起散發(fā)出古樸傳統(tǒng)的民居氣息。</p> <p>關(guān)帝廟</p> <p> 村內(nèi)60%以上的石頭房子保存完整,只有一少部分翻蓋和重修。炎炎夏日,隨便走進一個農(nóng)戶家里,都感覺涼爽極了,比空調(diào)舒服多了,可以稱得上是避暑山莊。</p> <p> 村中的標(biāo)志性建筑——石拱橋,人送稱謂“石頭立交橋”,據(jù)說這“石頭立交橋”是一戶有錢人家捐資所建,距今有500年歷史,屬于獨拱石橋,很有趙州橋的風(fēng)韻。</p> <p> 石拱橋全部由石頭壘成,中間不含任何粘合劑,完全是大石頭搭小石頭、小石頭搭大石頭的積木式“力學(xué)奇跡”,令人贊嘆不已。</p><p><br></p> <p> 橋上有“板凳式”石欄護路,可走人過驢行車,亦可坐下休憩;橋下晴日走人過驢行車,雨天流水潺潺,加上兩側(cè)壁壘石屋,大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p> <p>奶奶廟</p> <p> </p><p><br></p><p> 如今,這里石頭房一座接一座,石頭路一條接一條,峭壁嫁接峰崖,石堰續(xù)高懸壁,一家一崖,一戶一峰,院搭院,院疊院,房搭房,房趕房,參差錯落矗立在“天然雕塑”孔子峰下,構(gòu)成一座“懸崖石堡”。</p> <p>小貓在房頂上</p> <p> 也許只有那生長在崖壁和堰壁夾縫中的木了樹,最是那光陰的見證,最能透過歷史天窗,觸摸那古老的韻味。這山、這石、這樹,不經(jīng)意間為世人留下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成為休閑旅游、寫生攝影、避暑養(yǎng)生的好去處。</p> <p>我們住在村委會旁邊的里山溝客棧里。</p> <p>天黑后,村里還有燈光秀。</p> <p> 大洼村地處河北省邯鄲市涉縣更樂鎮(zhèn)東端。大洼村地處太行山脈東麓,村莊房屋依山就勢建于山坡上,古建筑保存完整,石頭四合院,院疊院,院搭院,參差錯落,具有很強的“布達拉宮”式建筑的立體感;</p> <p> 大洼村,用石頭堆砌的古文明,用藝術(shù)詮釋山里人的民風(fēng)淳樸,石頭王國石縫里透露天地之靈氣 日月之精華。</p><p><br></p><p> 大洼這個古村落景美人更美??粗迕衩β档纳碛?,有石橋、石路、石房做背景,一幅美麗的畫面,我不忍心攔下他們,只是遠遠的按下快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