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張師生合影里的人生</p><p> 那年,那事……(五十三)</p><p><br></p><p> 庚子教師節(jié),我又拿出這張師生合影。過教師節(jié),本無多感慨了。只是恩師劉蘭菊的離世,總覺心痛未寧,無處哭一場。</p><p> 這張五十多年前的黑白照片,從來就夾在我最精致的影集里。生活匆匆前行中,偶爾看看,覺得心的最深層潛濤涌動、暖風融融。</p><p> 四年前,在校友群里曬了一次這張照片,大家齊呼珍貴。那次起因是群里轉(zhuǎn)了一文,師弟慈林林將軍回憶父親的長文。</p><p> 林林當了少將早些年已耳聞,慈伯父中國大計算機工程第一人,領(lǐng)軍國防和中國科技也諸多報導。不為了宣告我們同他是同學,只為了林林的事業(yè)精神和貢獻價值是我們、我們學校師生、當年一代人那么明確的共同追求和靈魂的信仰。</p><p> 這是一張師生合影,可我看到的,從來不僅僅是師生的恩重情濃,更是大半個世紀歷史條件下的人生。或者說,奮斗的、努力的、磊落的人生,五十年生命體驗的沉淀。</p> <p> 照片上的時間,是我們大家離開母校下鄉(xiāng)前的一兩個月。我怎么也想不起來怎么會是這幾師生合到一塊照張相呢?還是去年見面后林林記得: 一次,在松花江畔的青年宮開完一個會,出會場時是誰提議照的呢?想不起來了。但是,現(xiàn)在深深地謝他了。</p><p> 這里有四位當時算年青的師長,六位同學。前排右起:</p><p>右一 遲有仁(高三.三班)</p><p>右二 薛瑞兆(高三.一班)</p><p>右三 孫鼎重(物理老師.教高三)</p><p>右四 徐永毅(高三.四班)</p><p>后排右起</p><p>右一 徐成璠(高二.四班)</p><p>右二 劉蘭菊(政治老師.教高二)</p><p>右三 王坤范(物理老師.教高二)</p><p>右四 刁桂芝(幾何老師.教高一)</p><p>右五 岳 冰(高二.三班)</p><p>左一 慈林林(高一.一班)</p> <p> 按排列順序,就我的了解和理解說話。</p><p> 孫鼎重老師。 我們十三中(老三中),即使那時的青年教師,也不乏建國后名牌畢業(yè)的,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都有。孫老師是1958年留校的本校高中畢業(yè)生,團委書記。我校的物理組教師,資歷高得不是完全中學水準。舊政權(quán)留下的高級技術(shù)人員即使教大學也是高才,陳行健老師、賴正國老師那樣的。青年教師東北師大的,哈師院畢業(yè)是最低線。留校生孫鼎重能在幾年之內(nèi),憑鉆研和求教,成為“把關(guān)大將”。誰不敬重?那時,我們王福鈞校長可是和郭憲章校長(老二中現(xiàn)三中),在進京八大重點院校上較量的。那時,我們初中畢業(yè)學年的部分同學,學校是工作做到父母家長勸留母校讀高中的。這樣教學環(huán)境下,年輕的孫老師是出類拔萃的。在我的印象中,沉靜,謙和。</p><p> 人在生活中,學校在社會中。文革后期,一場無妄之災掉了下來?!八娜藥汀北痪?,陳伯達倒臺。陳的時任妻子XX華,是我校1959屆高中畢業(yè)考入北師大的。ⅩⅩ華在校學習好,積極進步,校團委委員。梳兩條長辮子,家境貧寒多子女。也曾是我們熱心的趙望老師做月佬,在其去北京讀大學前,明媒正定的孫老師的未婚妻。她的大學由孫老師資助,畢業(yè)后就職北京101中(文革時叫井崗山中學)。其間被陳伯達所物色。中央調(diào)查組找來,一時傳得沸沸揚揚。</p><p> 我回城后不敢去看望孫老師,就礙在不能觸傷口,多么自尊、自強、自律的一個人!我曾問過從不口言逸聞的蘭菊老師,也只是我問一句她答一句。“這事鼎重老師會受牽連嗎?” 答:“應該不會。時間點不交叉,孫與她在陳之前就斷了?!?問:“孫老師情緒怎樣?”答“你說呢?他能忍。不忍又怎樣?還好,他頭腦不會亂。” 一一之后又幾年,孫老師與師大附中一老師結(jié)婚了。比他們同期那些老師,孫老師孩子小了七八歲。</p><p> 我從哈六中調(diào)到離家近的五中兩三年后,孫老師直接升任了市教委主任。遇到時,問我的情況。告訴他,我也連續(xù)把關(guān)五、六年了,干得還挺順,請他放心。他是那種從不對學生弟子說“有事找我”的人。我也是看到老師健康,順利,就高興,沒什么委曲訴求要去找老師的人。他和別的教委主任們的一個不同吧。他任期內(nèi),哈爾濱中學教育平穩(wěn)運行,教學秩序教研質(zhì)量穩(wěn)步提升。他從市人大退休,健在。蘇泉泉師姐曾為孫老師壽辰獻詩一首。惜無照片和錄音。</p> <p> 劉蘭菊老師教我政治課。十七歲中師畢業(yè)參加工作。兄妹四個孤兒,完全是國家培養(yǎng)長大的。</p><p> 從我做她的學生到她84歲辭世,每次我去,她的床頭,必有一本翻放的書或刊。學習為習,以學習為習慣。讓她的認識問題,處理問題水平,超乎一般校級領(lǐng)導,成為全國勞模、杰出的校長。在三十多年校長工作中游刃有余。</p><p> 七十年代那次文革以后的第一次教育調(diào)薪,僧多粥少,矛盾叢生。許多學??薜摹Ⅳ[的、吵的、要的,不乏尋死上吊的。十三中一位中青年女教師在38元級比較中,處拿下的位置。蘭菊校長放棄了自己的薪級,把這個指標給了38元級的這位李xⅹ老師。無人不服,無人不贊。</p><p> 我從鄉(xiāng)下返城后,工作、婚姻,多有關(guān)心。我也做了校長之后,許多預警,許多提示,許多事請教于她。恩師之恩,不在施惠,而在人品范正。</p><p> 四年前的春節(jié)我忙完家中奶奶的角色,初四去看老師。她那時基本終日臥床,心臟很不健康了。師姐張健電話進了,告之紀有營心梗突發(fā)走了。我見老師臉色陡然黯淡發(fā)黑,拿電話的手抖動。急忙上前安慰,老師只說了“紀有營那體格……” 我強笑著打斷,“當初你還讓我嫁給他,聽你的,現(xiàn)在當寡婦了吧。”她嘴唇動了動,以笑作哭,半天不出聲。</p><p> 去年六月初最暴的那個雨天,她走了,那天的大雨,就是我的淚……</p> <p> 刁桂芝是我高一時的幾何老師。王坤范是我高二的物理老師。都是我愛學的學科,和老師呼應也多。刁老師我們背后叫她刁三角。她那時大學剛畢業(yè),課堂是老師,上松花江游泳,我們挎著胳膊走老江橋。有一次挎胳膊時,刁老師一番話我感動而走心了。她大意是,判完卷子和平時批作業(yè),發(fā)現(xiàn)我證題跳躍大,不是按步就班寫過程。考試步驟不完整扣分不說,將來真的深造專業(yè),嚴謹?shù)耐评聿皇切问缴系男枰撬季S縝密的反映,有時甚至是關(guān)鍵的數(shù)理功能。從未有過老師跟我說過這類往下學、往前學的話,我深深地動心了,我從小學起十年的偷懶毛病立碼就用心地改正了。</p><p> 王坤范老師那課也自有風格。她很少搞課堂互動,不怎么提問。可每堂課內(nèi)容都很滿,物理實驗演示極準。物理知識之外的話,從未聽到過。</p><p> 刁老師從長沙國防科大退休。王老師聽說已駕鶴了。</p> <p> 我們13中那些好老師,豈止照片上幾位?文革如彼紛亂的場景,你見過我們校哪位師長出口張狂、互撕對毀嗎?文化、修養(yǎng),在我們學校從未缺席!這些不也歸功于我們的師長嗎?</p> <p> 學生遲有仁排先。高三.三團支部書記。文革?;省⒃旆?,身在其位仁義不改。下鄉(xiāng)在850農(nóng)場當連長?;爻呛髲膱F市委到香坊區(qū)委書記。1989年是黑龍江較早輸送到中央黨校學習的干部。那年代中央黨校培訓過的青年干部前途似火。而遲學兄卻一直在哈市各大區(qū)區(qū)長、區(qū)委書記職位上輪回,道里區(qū)、道外區(qū)一干十幾年,辛苦勞碌,功德皆在市民口碑。</p><p> 1990年,我班上有個男孩大學畢業(yè)了沒去處,寡母帶三個上學的孩子過日子,他是長子。我當時家嚴在住院,只寫了一張紙條,讓這孩子帶上,去找下鄉(xiāng)后再未謀面的學兄,道里區(qū)遲區(qū)長,連他電話也不知。孩子有一天跳著高來告訴我,安置到區(qū)外貿(mào)局了?,F(xiàn)在這薛衛(wèi)東早已是資產(chǎn)過億的集團公司董事長了。</p><p> 省市的舞臺上你方唱罷他登場。我的遲學兄,他該有多少晉升的底氣?他擦肩多少晉升的機遇?我并不知曉。可我看到反腐在黑龍江哈爾濱展開,一批一批的揪出來、倒下去,我的遲學兄泥滓不染、一無掛連!</p><p> 我嘗嘰謔他:你在出生地為官為吏,幾十年老樹常青。你沒貪分文,也沒成朱勝文(冤死獄中的副市長,哈一中老高三畢業(yè)生),已實難能可貴了。他回我:你記得咱們上學時,我奶奶七十歲了,還在街口賣冰棍嗎?我回:三分、五分一根,買過的。七十歲還大眼生生,面相十分周正。白圍裙干干凈凈。我那時就覺你的大眼晴像奶奶。</p><p> 什么是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這概念好大。我卻覺看我遲兄便知。住著和我一樣的公寓房,同學聚會他打著出租接送我,共同交流退休后帶孫子的心得。不同的是,他的心臟比我多樣東西,三個支架。這是我的父母官遲師兄:做官沒丟仁義。</p> <p> 薛瑞兆,上學時同學中數(shù)一的文科才子。文革中他的一張大字報《論趙太爺腳下的叭兒狗》,讓我感到我?guī)缀鯖]學過魯迅,我把圖書館的魯迅雜文集找來,那一口氣看了二十來篇,生吞活剝地狂補。</p><p> 大薛兄下鄉(xiāng)在850農(nóng)場機關(guān)?;爻菑膱F市委考學:七七屆考哈師院本科,七八年考取第一批研究生,南開讀碩,廣州中山大學讀博?;毓髲恼?。從省物資廳常務廳長位上提前退休,回歸文史本好。</p><p> 薛兄長專攻金元文學,填補古代文學史空白?,F(xiàn)可稱著作等身了。在哈師大、四川內(nèi)江大學設有博士點,博導。學院提供較豐的科研經(jīng)費。又一套著述正在校勘,明年課題結(jié)題,還將出一套大部頭。</p><p> 薛兄長請我和遲兄吃粵菜館,他一樣一樣地夾給我,看著我吃。感覺像很小時的一幫小兄妹。我樂了,想起那年冬天。我的肺結(jié)核病好了,跑去850老同學多的農(nóng)場。薛兄一見我,什么都沒及說呢,兩手就在軍大衣兜里捏捏咕咕的,掏出一卷錢票飯票,直接塞到我大衣兜,告訴我多住幾天。我提起時,他竟想了半天,說,你是去過。</p><p> 當年的才子,眼前的學者。他的家,正經(jīng)是一專業(yè)圖書館??蛷d左手一面墻書柜,書房三面墻書柜,書庫也有十多平,五排書柜,進去要偏身溜覽。羨慕薛兄,終償所愿!</p> <p> 徐永毅,徐兄下鄉(xiāng)也在850農(nóng)場團部。聽徐學兄講回城后經(jīng)歷,樂不可支,簡直同我一轍。分一輕局化工三廠,最大年紀的學徒工,掙過18塊錢月薪。工廠的靈活工種,寫材料,出版報,打雜。</p><p> 七七年考本科,七八年考上研究生,黑龍江大學教授,學科帶頭人。退休受聘外國語學院,為學院開創(chuàng)了俄語專業(yè)。教學頗豐,學術(shù)論文成就極高。早有學術(shù)專論《俄語動詞不定式》、《俄語語法研究》出版發(fā)行。當年壯實的“老地主”,現(xiàn)文氣滿頭擠白了頭發(fā)的老學究。</p> <p> 徐成璠,成潘兄與我同在重點中學。這些年的高中教育,就如一只掛在墻上的鐘擺,一刻不停的走著。我們也一直不曾見過。多少屆,我們兩校是高考名次竟爭對手,排位上下交替著。但,十三中母校的體育運動,一直有著我們老十三中的形影。成璠兄作為學校體育中心的主任,功績與付出,可想而知。</p><p> 想當年,我們高二.三和高二.四體育課同步,男女生分別合班授課。四班男女生體育運動素質(zhì)都優(yōu)于我們?nèi)?,那時成璠兄是兩班共同的體委。那時留下許多生動的印象,惹笑的佳話。</p><p> 遺憾的是竟也忙得幾十年沒來往,該知道的竟知很少。不過,我留了大篇幅以備隨時增填。</p> <p> 慈林林。這位將軍學弟,為國家民族真的做了大貢獻。</p><p> 眼下國際形勢的動蕩,美帝國主義(我還是想這樣稱呼它)的豪橫霸凌,我們倍感強軍強國的重要。林林學弟為代表的,軍隊數(shù)字化指揮系統(tǒng)創(chuàng)建者們的智慧、忠誠、和奮斗,筑就了軍威之靈,國力之魂!</p><p> 我們老13中教育傳統(tǒng)中的學好數(shù)理化,就是蘊蓄著工業(yè)強國、國防強國的內(nèi)力。不曾統(tǒng)計過,我們當年的男女同學中,有多少人是偏科數(shù)理化的,有多少是向往著軍工學院的。</p><p> 林林是這張照片中年齡最小的一個。感謝他,用自已的奮斗和才能,為國出了大力。實現(xiàn)了我們一代師生共同的心愿。</p><p> 臺灣是必須拿回來的!中國的萬里錦繡河山,中國的礪精富強成果,是不容誰來染指的!慈林林學弟,中國的底氣,有你一份功勞,老同學認可你,以你為榮。</p><p> </p><p> 在我眼里,這張五十二年前的照片,有我們的人生起步,有我們師生的曾經(jīng)。有我們這一輩子做人的根底。</p><p> </p><p><br></p> <p> 蘭菊校長在世時,我曾表示要寫她,堅持不允。未征求鼎重老師,也定是不讓的。沙兄、遲兄、薛兄也一樣。但我,自作主張寫了點皮毛。人生,是需要有交待的。</p><p><br></p><p> 于庚子教師節(jié)前夜</p> <p> 遲有仁與沙若錚近照</p> <p> 文史學者、博士導師的薛瑞兆</p> <p> 徐永毅近照。右者,管黎麗上校。</p> <p> 中國火箭軍少將 慈林林</p> <p>孫鼎重老師。哈爾濱市前教委主任。86歲,依然帥氣。</p> <p>師姐關(guān)開智與鼎重老師及師娘合影。孫老師還教過關(guān)師姐的哥哥、姐姐一家三兄妹。在我寫初稿之后,開智姐去探望了孫老師。表達了我們深深的祝福與感恩。</p> <p>劉蘭菊校長、王俊之處長和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