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撰文/漆水 原載《文學陜軍》</p> <p>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隋之仁壽宮也。</p><p> ——題記·引自魏征《九成宮醴泉銘》</p><p><br></p><p><br></p><p> 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陜西的黃土埋皇上。陜西出的帝王多了,建造的宮殿自然就多。然而,現(xiàn)存的宮殿卻不多,即使有也都殘缺不全了,大都磨滅在時間的長河里中了。在眾多的宮殿里,真正稱得上皇帝行宮的地方,卻僅僅只有一處,那就是隋唐兩朝最富盛名和魅力的避暑行宮——九成宮。</p><p> 九成宮遺址在我的家鄉(xiāng)——麟游縣。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麟游人,每當夜闌人靜的時候,總像有一個巍峨的詩人在耳邊輕輕吟頌這篇舉世弘著——《九成宮醴泉銘》,便不由自主想起我的故鄉(xiāng)——麟游,那個不起眼的山區(qū)小縣。家鄉(xiāng)平凡,平凡的像一枝山桃花,不起眼地淹沒在花海里,使人來不及欣賞你嬌美的容顏;家鄉(xiāng)偏僻,偏僻的像山里一株帶著露珠的小草,深藏在深山溝壑的莽莽叢林里,無法尋覓你璀璨的身姿……然而,你卻因那座故宮——九成宮而蜚聲中外……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我深深明白:麟游因九成宮而聞名遐邇,九成宮因麟游而璀璨古今。</p><p> 麟游地處關(guān)中西北部、寶雞市東北隅。東接永壽、乾縣,南臨扶風、岐山、鳳翔,西與千陽比鄰,北和彬縣及甘肅靈臺接壤??偯娣e1740平方公里。向東行一百六十公里可直達西安,向西南而走一百公里可直抵寶雞。麟游地貌屬渭北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殘塬相間,平均海拔1271米。千山山脈向東延伸縱橫全境,其中山巒凌立,奇峰突兀,氣勢巍峨,群山綠植覆蓋,草木茂盛,郁郁蒼蒼,在與靈臺接界的地方,形成一道天然的綠色屏帳,和甘肅光禿禿的山脈一比,涇渭分明,高下立判,從而造就了絕佳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環(huán)境。據(jù)《麟游縣志》記載:清朝乾隆、光緒年間,聞名全國的“麟山十二景”就零星地灑落在這片土地上,即:“故宮山月、天臺松濤、碧城秋草、鳳嶼回瀾、青蓮煙雨、屏山噴玉、石臼積雪、箭括連云、無雙云峰、石鼓春喧、紫石瀑布、寒潭飛雪”,頗受文人墨客的追捧喜愛,麟游的自然美景由此可見一斑。母親河——漆水河像一條明凈剔透的飄帶,由西向東貫穿縣境而過,晝夜奔流注入渭河,澆灌和滋潤著這片肥沃的土地。</p> <p> 麟游是一個古老的縣份。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在華夏民族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新石器時代,更有氏族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夏王大禹治理黃河,曾“制漆及岐”,說的就是治理疏通漆水河,岐即南部鄰縣岐山。商朝時周人的祖先不窋、公劉、古公亶父,為避免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曾先后率領(lǐng)其部族,從邰(今武功)沿漆水西遷來此定居,在今麟游縣招賢鎮(zhèn)建立了“杜林邑”。周平王東遷洛邑后,把杜林邑賜給了秦襄公做了封地,歸秦國治下。然而,麟游真正的崛起是伴隨著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而名垂千古——這個王朝就是隋。</p><p> 公元581年(周大象3年),北周貴族、漢化鮮卑族首領(lǐng)楊堅崛起,廢周稱帝,身穿黃袍登上帝位,成為華夏歷史上第一個黃袍加身的皇帝,并“定黃為上服之尊,建為永制”,之后,大赦天下,改元開皇,立國號為隋,史稱隋文帝。不久,便率領(lǐng)大隋鐵騎破關(guān)攻城,直入中原,飲馬長江,結(jié)束了四百多年來諸侯割據(jù)、烽煙四起、民不聊生的分裂局面,一統(tǒng)天下。</p><p> 公元593年(隋開皇13年),隋文帝楊堅詔命地方官員,繪制轄區(qū)內(nèi)風景名勝圖冊上奏朝庭,隋文帝從眾多的圖冊中,一眼就看中了“萬疊青山但一川”的麟游天臺山(今麟游縣城西海苑景區(qū))。據(jù)《麟游縣志》記載:古代麟游屬四塞之地,“車不容軌,馬不疾馳”。但此地風水絕佳,北依碧城山,南拱青蓮山,東橫石臼山,西繞鳳臺山,是典型的左青龍右白虎、上玄武下朱雀的格局,中間一馬平川,碧水中流,山泉密布,松柏蔥郁,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雅,“夏無酷暑之熱,冬無嚴寒之冷”,隋文帝十分中意這塊風水寶地,視之為休憩避暑和隋王朝興龍之所,欽命宰相楊素為總監(jiān),工部尚書宇文凱為將作大匠,征調(diào)民夫數(shù)萬,歷時兩年,“冠山抗殿,絕壑為池”,修筑了聞名天下的避暑離宮,隋文帝親自取名為“仁壽宮”,隱含《漢書·董仲舒?zhèn)鳌分小皥?、舜行德,則民仁壽之意”,自詡具有堯、舜之風。</p> <p> 將作大匠宇文凱(公元555年——612年),字安樂,代郡武川(今內(nèi)蒙武川縣)人,是隋朝著名的建筑大師。官至工部尚書,封平安郡公,進金紫光祿大夫銜。擅長工藝,精善建筑。曾設(shè)計建設(shè)了隋都大興城、隋洛陽城。他以麟游天臺山獨特的“天然園林”景觀為依托,以四季松柏長青、松濤震耳的麟山十二景之一——“天臺松濤”為中心,圍繞四周諸山,因山隨勢,循高就低,倚山跨水,融人工建筑與自然山水于一體,宮殿之間,均以廊道、天橋相連,曲徑通幽,宛轉(zhuǎn)奇麗,妙趣無窮,就如《九成宮醴泉銘》所描寫的:“跨水架楹,分巖竦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臺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暉。照灼云霞,蔽虧日月?!笨梢娙蕢蹖m建筑之華美,氣勢之磅礴。又聚漆水為湖泊,美名曰“西??凇?,周圍廣種荷花,設(shè)畫舫小舟。在其南岸,筑起高高的石臺,臺上建有精美的樓閣,從樓閣橫跨湖面設(shè)曲橋,直通宮苑。高低落差極大,宮庭之間,全用跨空廊道相連,廊道頂部設(shè)傘狀華蓋,使行人不受陽光天雨地驚擾。宮廷內(nèi)建筑極多,建有大雄寶殿、丹霄殿、咸亨殿、御容殿、梳妝殿……設(shè)有東南西三座宏偉的宮門。在東岸的陸地上,筑有規(guī)模巨大的御花園,栽植了從天南地北搜集來的奇花異草,投放了無數(shù)的奇石異物。仁壽宮建成后,因其“炎景流金,無郁蒸之氣;微風徐動,有凄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yǎng)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彼逦牡酆酮毠禄屎髮Υ藢m情有獨鐘、流連忘返,晚年時光幾乎都在這里度過。每逢盛夏,赤日炎炎,湖中荷花競相開放,湖邊垂柳依依,嬪妃們錦衣綢裙,泛舟蕩游,紅袖飄香,歌聲裊裊,這里美景如畫,百花爭艷,百鳥齊鳴,天藍如洗,白云飄飄,綠水蕩漾,恍若人間仙境,皇帝、皇后、嬪妃,盡情陶醉于山水之間,賦詩作畫,無數(shù)美人醉臥花間,淺唱低吟,醉了西??谀翘肚逵挠牡拇核?lt;/p><p> 公元617年(隋義寧元年),一只五彩斑斕的鳳凰棲落于仁壽宮大殿之上,隋恭帝下詔,在仁壽宮地域設(shè)鳳棲郡,使之一度成為帝都之外又一個繁華之地。次年春天的一個清晨,仁壽宮突然出現(xiàn)一只白麒麟,皇帝聞之大喜。遠古傳說:麒麟長著麋鹿的身段,頭有角,生牛蹄,獅尾,全身呈黃色??什伙嬇K水,饑不食雜草,行不蹈陷阱,奔不入羅網(wǎng),游必擇吉地而后翔。又說其壽命長久,活到一千五百年后通體變白,乃獸中之神。隋恭帝認為仁壽宮突現(xiàn)白麒麟,預(yù)示著大隋的江山春秋萬代,實為吉祥之兆,當即下詔改鳳棲郡為麟游郡,轄上宜、麟游、普潤三縣。從此,這片土地便有了一個沿用至今的名字——麟游。就在隋朝的統(tǒng)治者躊躇滿志沉浸在國運順昌、世代永祚的春秋夢幻之中,麟游也在隋朝臂彎里盡情釋放生命中燦爛的時候,隋煬帝楊廣,這個歷史上有名的荒淫暴君,楊氏家族的叛逆,在仁壽宮的記憶深處,在那高大的殿堂里,紛紛上演了殺兄辱母弒父的悲劇……大唐李氏的快速崛起,使還沒有從楊廣遺饋慶典里清醒過來的隋恭帝楊侑,就被唐高祖李淵廢了帝位,趕下了歷史舞臺,隋朝就終結(jié)在刀光劍影的歷史煙塵中了……是大吉乎?還是薄命?</p> <p> 唐朝立國后,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這個華夏歷史上以文治武功傲然于世雄心勃勃的偉人,也為仁壽宮的精致美景、磅礴奢華而傾倒。公元631年(唐貞觀5年),李世民斥巨資修葺仁壽宮,增設(shè)了禁苑、武庫、官署,并在宮南25里處,修建了“永安宮”,改“仁壽宮”為“九成宮”。一生中曾多次在長孫皇后的陪伴下,盛夏酷熱之際,車轔轔馬蕭蕭從數(shù)百里的長安城駕幸避暑。公元632年(唐貞觀6年)4月16日,李世民在宮城內(nèi)策杖散步,走到宮城之西,突然發(fā)現(xiàn)一處地方土壤潮濕,便用手杖一插,輕輕拔出,一股清醇甘冽的泉水便冒了出來,水源旺盛,其味甘甜,一時朝野轟動。于是鑿石圍欄,引之為渠。此水飲之“可以導(dǎo)養(yǎng)正性,澄瑩心神,映鑒群形”,文武大臣視為祥瑞之兆,紛紛引經(jīng)據(jù)典加以朝賀,唐太宗十分高興,隨即欽命大學士魏征撰文、書法家歐陽詢手書《九成宮醴泉銘》,認為九成宮“仰觀壯麗,可作鑒于既往。俯察畀儉,足垂訓于后昆。”并立碑記之,使后輩兒孫吸取唐興隋亡的教訓。唐高宗李治時也多次攜皇后武則天來此避暑。后來,唐高宗將九成宮更名為萬年宮,還親筆撰寫了《萬年宮銘》并立碑。碑后還雕刻有四十八名三品以上大臣親筆簽寫自己的官銜、名字,以示繼承太宗遺愿、永保大唐基業(yè)春秋鼎盛。公元667年(唐乾封2年)又恢復(fù)了“九成宮”原名。然而,九成宮就像剛沐浴雨露的處子,正要綻放迷人的風姿時,卻曇花一現(xiàn),很快就泯滅了。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公元654年(唐永徽5年)某日,半夜時分天空突降大雨,山洪暴發(fā),衛(wèi)士爭相逃命,護衛(wèi)軍右將軍郎將薛仁貴登高大呼。高宗李治、皇后武則天夢中驚醒,倉惶逃出,得救脫險。剎那間滔滔洪水便湮沒了皇帝寢宮,宮廷官員、兵士、居民死者三千余人。公元836年(唐開成元年),麟游又一次爆發(fā)前所未有的大洪水,九成宮由此毀于一旦。自公元593年建成到毀于水患,歷時兩朝243年,有4位皇帝21次駕幸,這里一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皇帝在這里決策軍國大事,接受外國使臣的朝貢,以及天子晏駕、新帝登基、公主下嫁等等,堪稱“陪都”。也給麟游這片熱土留下了不少英明神武的帝王、才華卓著的文武大臣、名垂千古的文人畫士的珍稀墨寶、文物古籍、歷史陳跡和優(yōu)美動人的傳說,境內(nèi)名勝古跡更是多不勝數(shù)……</p><p> 大詩人王維賦詩《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yīng)教》,盛贊九成宮的偉麗壯觀和麟游天然美景的瑰麗:</p><p>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帝子遠辭丹鳳闕,天書遙借翠微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隔窗云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林下水聲喧笑語,巖間樹色隱房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span></p><p> 大詩人杜甫遭貶回河南老家,途徑麟游,遍訪九成宮遺址,游玉女潭,曾賦詩《詠玉女潭》:</p><p>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絕谷空山玉女潭,深源滾滾出青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沖開巨峽千年石,瀉入成龍百尺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驚浪翻空蟾光若,雄聲震地鼓填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翠華當日時游幸,幾度臨流奏管弦。</span></p><p> 若干年后,大詩人吳融貶官鳳翔,來麟游造訪九成宮,他望著頹廢的城墻、宮殿,賦詩《吟九成宮》:</p><p>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鳳輦東歸二百年,九成宮殿半荒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魏公碑字封蒼蘚,文帝泉聲落野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碧草斷霑仙掌露,綠楊猶憶御爐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升平舊事無人說,萬疊青山但一川。</span></p><p> 宋代詩人蘇軾任鳳翔通判時,游覽九成宮遺址,曾賦詩《天臺山》:</p><p>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瑞景丹霄已陸沉,馭鸞人去本無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興亡誰解天公意,留在山松閱古今。</span></p><p> 清代,麟游籍土生土長、官居貴州遵義知府的劉岣也曾吟詩二首感嘆家鄉(xiāng)九成宮的衰?。?lt;/p><p>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森森松柏旁宮墻,宮殿無人春夜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當時歌舞隨風散,燕子歸來看甚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宮里松筠帶露寒, 君王曾此盡游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煙月不知人事改, 夜闌猶自照荒殘。</span></p><p> 多年前,在九成宮遺址地下,經(jīng)多次考古、挖掘,挖出多處深七、八米,方圓近千平方米的深坑,以及按當時建筑規(guī)模和布局排列整齊,直徑達1.5米左右的宮殿基石和遍地的殘垣斷壁。唯有《九成宮醴泉銘》和《萬年宮銘》兩塊石碑,幸運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尤其《九成宮醴泉銘》碑,為后世書法家頂禮膜拜,被世人稱為歐陽詢書法之冠而名噪九州。上世紀八十年代,當你漫步在遺址所在山野,荒草萋萋,荊棘橫生,盛景不在,物是人非。故宮昨日的繁華和勝景,似乎消失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了,留給世人的也只是唏噓感嘆……</p> <p class="ql-block"> 時間如白駒過隙,跨越了一千四百多年。隨著西部大開發(fā)和“一帶一路”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經(jīng)過全縣民眾三十多年的艱苦奮斗,一舉甩脫了國列貧困縣的帽子。五億萬噸儲量的麟北煤田大開發(fā),更使麟游經(jīng)濟邁上了高速發(fā)展的軌道。2019年,全縣GDP突破140億元,人均達到15萬元(約2.22萬美金),躍居寶雞市第一,在陜西省也名列前茅。麟游更是好事連連,投資數(shù)百億建設(shè)的旬鳳高速、麟法高速在縣域過境,旬鳳高速2020年底可望全線通車,麟法高速也已開工建設(shè)。兩線的開通,將徹底打破自古以來麟游縣域封閉、交通不暢的僵局,更為麟游發(fā)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九成宮也將煥發(fā)出更加燦爛的活力。她就像皇冠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越來越會吸引著世人的眼球。</p><p class="ql-block"> 麟游風光無限好。不必說山花爛漫、香風醉人的春天;不必說滿山碧透、清風涼爽的盛夏;不必說層林盡染、瓜果飄香的深秋;更不必說銀裝素裹、滿目晶瑩的隆冬。麟游氣候宜人,雨水充沛,素有“天然氧吧”之稱,森林草木覆蓋全境,是名副其實的旅游避暑勝地。十多年來,麟游根據(jù)原九成宮布局,因山利勢新修了“青蓮山公園”,“隋唐九成宮宮殿群”,《九成宮醴泉銘》和《萬年宮銘》碑亭,重聚漆水修建了“西海湖”、“西海苑”,修筑了青蓮山音樂噴泉廣場,建成了古色古香、具有濃厚隋唐風味、依山傍水的山城……赤日炎炎的盛夏,當你沿著蜿蜒曲折的路面,悠然漫步而行,當你:在西海湖邊觀賞荷塘月色、領(lǐng)略一片古宮殿群溶于山水之間、燈火恢宏的靚麗夜景時;在青蓮山陡峭蜿蜒的臺階上頭頂著綠海奮力攀爬時;在如詩如畫、古色古香的美食街咥一碗血條面吃一坨核桃干糧喝一碗杏仁茶時;在波光粼粼的玉女潭像當年的皇后武則天一樣痛快暢游一番時;在燭煙漫漫的慈善寺面對著巍峨高大慈眉善目的石佛上一柱平安香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曲徑通幽,碧水連天,天高云淡,綠蔭鋪天蓋地而來,滿目蒼翠。耳聽著鳥雀們在山林間呼朋喚友,蟬在林間吟唱,山間溪流在潺潺流淌,你絲毫也感受不到烈日的暴虐,渾身一片清涼,心臟肺腑玲瓏剔透……當你身著皇帝衣冠、身披鳳冠霞帔,車轔轔馬蕭蕭呼嘯而過,像一個封建帝王和皇后一樣,在眾妃和群臣的護擁下,美美地過把皇帝、皇后癮,重演一部隋唐帝王在九成宮避暑的千古軼事佳話時,你一定心里美地冒泡……</p><p class="ql-block"> 這時,幾縷陽光從濃郁的樹蔭里灑落下來,閃現(xiàn)著耀眼的七彩光芒,使你的心緒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雨天,坐在青蓮山最高的聽雨亭里,或者站在玻璃搭建的觀景臺上,望著遠處煙雨朦朧的山城,側(cè)耳傾聽著雨滴敲擊樹葉、林木、荒原以及花開花落的聲音,感受著生命的輪回沉寂,領(lǐng)略著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巍巍顫音,聊發(fā)關(guān)乎人生的話題,使你不禁感慨良多,無不對麟游山川神韻和迷人的風光,發(fā)出由衷地贊嘆:“虎踞龍盤今勝夕,天翻地覆慨而慷”!你一定會大聲呼喊:</p><p class="ql-block"> 啊,你好,麟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