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前言:</p><p>穿越辛普森沙漠是地球上最頂級探險越野旅行體驗路線之一,全世界資深越野愛好者們對此趨之若鶩。</p><p>然而,永遠只有極少熱愛自由非凡的越野人憑著勇氣、毅力、決心才能完成!</p> <p>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p><p><br></p><p>廣袤的辛普森沙漠面積十七萬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平行沙丘沙漠,位于北領地、南澳、昆士蘭交界處,西部是Fink River,北部與Mabel山脈相鄰,東邊是Georgina River與Diamantina River,南部是Eyre Creek。探險家Cecil Madigan于1939年首次穿越了辛普森沙漠。至今,澳洲發(fā)達的東部與相對落后的中部物資溝通一直走環(huán)線繞過這片不毛之地,但駕駛四驅車冒險穿越的人卻越來越多,逐漸在此形成了自然車轍的便道。由于該地十幾萬平方公里無人居住生活,補給困難,冒險的人穿越此地能找到快感。后來,漸漸的有了名氣,各個國家熱愛冒險的越野車愛好者們都希望來這里體驗穿越的樂趣。</p> <p>由于生活的忙碌,斷斷續(xù)續(xù)準備工作進行了近兩年,2020年7月24日,我們整裝出發(fā)。帳篷,汽油,飲水,食物......滿滿的裝了一車!</p> <p>下午3點出發(fā),開了4個小時,天色漸晚,天邊的彩霞映紅了天。終于在天黑前到達了南澳北部的另一個大鎮(zhèn)Port Augusta. 入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向南澳深處駛去....</p> <p>離開Port Augusta 手機信號就沒有了,隊友之間聯系只能靠它了—Walkie talkie. </p> <p>柏油馬路開得歡,一望無際的平原。</p> <p>漸漸的柏油馬路沒有了,有的只是塵土飛揚的搓板路。</p> <p>當晚,我們在這里安營扎寨!</p> <p>天色漸漸暗下來,夕陽映照在遠處的山嶺,宛如一幅山水畫</p> <p>夕陽西下</p> <p>映紅了半邊天</p> <p>第一夜,篝火旁的晚餐是意大利面</p> <p>正吃著吃呢,突然來了一個不速之客。</p> <p>第二天早上,我們驅車來到了painted desert. 這里的山嶺有著不同的顏色,象一個畫家用畫筆在山間涂抹出不同的顏色。這里讓我想起了張掖丹霞地貌美景。</p> <p>俯瞰painted dessert </p> <p>我被深深的震撼,百億萬年的土地,缺水,干燥,卻沒有沙化??此曝汃?,卻一直養(yǎng)活著眾多生物。</p> <p>中午時分,終于到了著名的The pink redhouse. 這里是進入沙漠前的最后一次補給。</p> <p>這是一個廢棄的火車站,由于每年都會被水淹,政府把整個軌道遷移了100米。</p> <p>開始進入沙漠腹地。</p> <p>在晚霞中穿行。</p> <p>終于進入了Simpson Desert. 可以安營扎寨了. </p> <p>沙漠里的第一夜。篝火旁吃擔擔面????</p> <p>第二天整理完行囊,我們開始去征服一個個沙丘。</p> <p>沙丘上的沙顯得格外的紅。</p> <p>夕陽下的沙漠格外的迷人。</p> <p>進入沙漠的第二個晚上,早早選址,安營扎寨,晚餐是羊肉加饃!</p> <p>在沙漠中有無數個干枯了鹽湖。上面飄至一層薄薄的鹽粒。</p> <p>每一個干枯的鹽湖都有不一樣的風景。</p> <p>從空中俯瞰鹽湖,更是另一番景象。</p> <p>夕陽下我們升起了篝火。遠遠的可以看到那鹽湖被夕陽的余暉籠罩出粉紅的顏色。</p> <p>沒見到駱駝。但是看見了駱駝的腳印。 </p> <p>穿越鹽湖。走前人走過的路。</p> <p>沙漠中頑強的生命力。</p> <p>沙丘。Simpson Desert 里有著上千個這樣的沙丘。</p> <p>有的平緩,有的陡峭。</p> <p>我們的車在沙丘中穿行。有時與其平行,有時翻越過去。</p> <p>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安營扎塞。</p> <p>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不同的營地。</p> <p>夜幕低垂。</p> <p>沙丘上的“漂浮”術。</p> <p>夜晚降臨我們來到帳篷外面仰望天空,心潮澎湃,天空中布滿繁星!繁星下的晚上餐,篝火旁的暢飲!</p> <p>N星級酒店的住宿。</p> <p>銀河系就在我的頭頂。清晰可見。</p> <p>第三天,終于看到了一個大大大駱駝。遠遠的停下車,輕輕的走近它。</p> <p>途經著名的普拜爾角(Poeppel corner)時,必須留個影,因為這是所謂“三州交界點”:南澳大利亞州、北領地和昆士蘭州,在此處可以實現 “兩大步跨越三個州” 的偉大心愿,完成探索澳大利亞冬天的壯舉。</p> <p>同時身處三個州。左腳在北嶺,右腳在昆士蘭州,屁股在南澳大利亞州。????</p> <p>第三個晚上的晚餐是意大利面+豬肉丸。</p> <p>終于我們來到了最后一個最大的沙丘(Big Red)</p> <p>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上沙丘。</p> <p>與沙共舞</p> <p>隨風而飄</p> <p>俯瞰大沙丘The Big Red. </p> <p>終于在第四天的下午到了昆省的Birdswille小鎮(zhèn)。 這個小鎮(zhèn)總人口只有140人。</p> <p>第五天晩上,終于可以洗個熱水澡了!</p> <p>早晨!繼續(xù)趕路.....無盡的路程</p> <p>在南澳與昆省交界處。Haddin corner </p> <p>一路狂奔,驚擾的不僅僅是鳥...</p> <p>...還有牛</p> <p>還有馬</p> <p>終于在傍晚時分到達南澳邊境....</p> <p>當晚,我們在Arkaroola 安頓下來。</p> <p>篝火旁..</p> <p>第二天早上醒來映入眼簾的是巍巍青山。</p> <p>早餐后,開始了我們四輪驅動車的挑戰(zhàn)路程.....</p> <p>這路怎么走?</p> <p>有時候要下車研究一下如何開過去。</p> <p>終于,車子不堪重負,減震氣墊爆了。</p> <p>剩余的一天時間都是在與保險公司聯系,把車從離阿德萊得600多公里的地方拖回家。</p> <p>慶幸我們當地的朋友開著飛機把我們從“深山老林”中解救出來。除了飛機,Arkaroola 沒有任何公共交通工具。</p> <p>順便美美的欣賞一下我們腳下的美景……</p> <p>終于到家了。美美的吃上一頓!????</p> <p>后語:</p><p>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散文《南半球的冬天》中這樣寫道:“我從北半球的盛夏火鳥一般飛來,一下子投入到科庫斯可(Mount Kosciuszko)北麓的樹蔭里,第一口氣才注入胸中,便將我洗滌得神清氣爽,豁然通暢??諝庠诘呐庵胸W話稁б还蓽剀暗暮疀鲋?,冬日卻貼著北天冷冷寂寂且無聲無息地旋轉,夕陽沒處,竟是西北”。余先生用寥寥數語,細膩又生動地刻畫了澳大利亞美麗又獨特的冬季,令人有深入其境的感覺。</p><p><br></p><p>回憶起途中的藍天白云下的那片紅土,那一場場鋪天蓋地變幻莫測的朝霞晚霞,那些密密麻麻在夜空里閃爍的星星,閉上眼就會浮現在心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