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跋涉過千山萬水,游歷完青海,進入四川境內(nèi),此次行程剛好過半,建軍節(jié)這天恰好來到了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若爾蓋草原,2020年8月1日注定是個讓此行18人難忘的日子,一行人中有好幾位職業(yè)軍人還有曾經(jīng)當過兵的人,向你們致敬!向所有軍人和用生命捍衛(wèi)這片熱土的革命先烈們致敬!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在這里真該夸夸我們的領隊,他總能在最適當?shù)臅r間帶你領略最美的風景,8月1日帶我們重走長征路難道也是他精心的安排??</p><p> 若爾蓋草原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由草甸草原和沼澤組成,花湖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若爾蓋濕地腹心地帶,是黃河母親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有中國最美濕地和黑頸鶴之鄉(xiāng)的美稱。</p> <p> 去若爾蓋花湖的路上還下著小雨,中午時分到達時雨停了,雖然天空還是陰沉著,但一點沒擾了游玩的興致,2017年時看過麗日藍天下的花湖,今天看蒙著面紗的花湖另外一種容顏,對于我來說是偏得了??</p> <p> 若爾蓋花湖一碧萬頃,湖面寧靜安詳</p> <p> 極目遠眺,若爾蓋花湖煙波浩淼,在這樣的天空下,真正的水天一色。</p> <p> 棧橋下的草地,看似平坦,其實暗流涌動,當年有多少紅軍戰(zhàn)士身陷沼澤。</p> <p> </p><p> 扎尕那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鄉(xiāng),是隱藏在崇山峻嶺中的幾個藏族村落的統(tǒng)稱,“扎尕那”是藏語,意為“石匣子”,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約瑟夫?洛克在1922年來到中國扎尕那考察后說:“我平生未見過如此絢麗的景色,如果《創(chuàng)世紀》的作者曾看見迭部的美景,將會把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里”。扎尕那名列《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出的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名單中,評語寫道:扎尕那山勢奇駿,景色優(yōu)美,猶如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石頭宮殿。</p><p> 目前扎尕那居民以藏族為主。半坡上的村落、藏式木屋,鱗次櫛比,層層疊疊,這里風光秀麗,地形獨特,冰蝕地貌與古老的藏寨融為一體,在云霧與炊煙的襯托下更具神秘感。</p> <p> 人間凈土 九色甘南</p><p> 視覺盛宴 日照金山</p><p><br></p> <p> 群山環(huán)抱的村寨滿眼是綠,高高的綠樹,田里綠油油的青稞,山坡上的青草,在這里任何攝影家都會遺憾不能將美景盡收,而我只恨語言太貧乏,不能將美景盡情描述。</p> <p> 云霧繚繞,如夢如幻,恍如走入仙境</p> <p> 藍天、白云、石峰、草甸,組成了一個夢幻般的人間伊甸園!</p> <p> 兩次下榻的扎西家,純正的藏民家庭,因為相對封閉,家庭成員中只有讀高中的大兒子和剛上小學的小兒子能講流利的漢語,二兒子被送去做了喇嘛,這里的人家都以家里有人做喇嘛而感到驕傲和自豪。</p> <p> 此時腦海中冒出一個詞:安貧樂道,忽然很羨慕這里人們的生活,遠離城市的喧囂浮躁,拋開一切世事紛爭和自尋煩惱,固守著清貧閑適的生活,執(zhí)著于心中亙古不變的信仰,盡情享受大自然給予的恩賜,也不失為一種人生體驗,但這種境界我恐怕是很難達到,只是當時一瞬間的心境吧??</p> <p> 好喜歡徜徉在草地上的感覺</p> <p> 經(jīng)過了若爾蓋、紅原、??茙状蟛菰?,踏著先烈的足跡一路北上,只不過我是坐車,而紅軍靠的是雙腳,幸福感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p> <p> 草原請你來</p><p> 風吹千萬里</p><p> 藍的是天空</p><p> 綠的是大地</p><p> 漢子多豪爽</p><p> 姑娘多美麗……</p> <p> 九大元帥走過的地方,一望無際的紅原草原,九大元帥曾在這里率領中國工農(nóng)紅軍擊退了國民黨反動派無數(shù)次的圍剿,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跡。</p> <p> 從若爾蓋草原北上蘭州的途中,必經(jīng)郎木寺和拉卜楞寺,郎木寺是甘青川三省交界的一個小鎮(zhèn),人們習慣把鎮(zhèn)上甘川兩省的兩所寺廟統(tǒng)稱郎木寺,因為不信奉佛教而且2017年來時對此地沒什么感覺,本著敬畏而遠之的原則,我跟之前同來過的兩位群友沒進寺參觀,而是去鎮(zhèn)上閑逛,體驗了一把小鎮(zhèn)的風土民情。相比郎木寺,拉卜楞寺建筑規(guī)模更宏大,佛教氣息也更濃厚,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最高學府,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學佛之人參拜的好去處。何謂藏傳佛教、何謂格魯派,我雖不信奉,但畢竟到此一游過,百度一下還是有必要的,按照地域劃分流傳于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區(qū)的稱藏傳佛教,流傳于中國內(nèi)地的叫漢傳佛教,流傳于東南亞地區(qū)的稱為南傳佛教,至于佛教的派別各個時期有很多不同的門派,格魯派是最后興起的一個派別,所以現(xiàn)在藏區(qū)很多都是格魯派寺廟。</p> <p>七彩佛國拉卜楞寺有號稱世界最長的轉經(jīng)筒</p> <p> 依舊沒有進寺,我和璐姐繞寺院和僧侶的住處轉了一大圈,路上經(jīng)常會遇到步履匆匆的修行人,雖不信奉佛教,但不影響我對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崇拜敬仰之心,“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一顆備受煎熬的靈魂躍然紙上,他的作為一個正常人的情懷令人慨嘆,他的詩讀來使人蕩氣回腸 。</p><p> 拉卜楞寺出來又是漫長的旅程,晚上近11點才到達蘭州住店歇腳,甘肅面積相當于3個遼寧,而且由于其獨特的版圖形狀,從東到西距離有一千多公里,忘了從哪看到一段子,說有人問一慶陽人,你作為本省人是不是經(jīng)常有機會去看莫高窟,慶陽人答,有去莫高窟的時間,我走上海都一個來回了??</p> <p> </p><p> 蘭州空氣中好像都彌漫著一股牛肉面的味道,早餐吃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繼續(xù)趕路,味兒還不錯,但沒有馬子祿的好吃??</p> <p> 蘭州北上第一站是巴丹吉林沙漠,因其歸屬內(nèi)蒙阿拉善右旗,再加照片多篇幅大,所以單獨記述。</p><p> 下一站的嘉峪關是明長城西端的起點,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因為預約了莫高窟下午2點的參觀,沒在嘉峪關多做停留。</p> <p> 幾百年來,嘉峪關城樓的每一塊青磚黛瓦,都靜靜地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每一座樓閣都見證了時代的變遷。</p> <p> </p><p>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中國四大石窟中,它是最早開鑿的,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zhì)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最長的藝術石窟、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00年沉睡一千多年的莫高窟被王道士發(fā)現(xiàn),這一發(fā)現(xiàn)對于莫高窟不知是福是禍,一些莫高窟中的文物被王道士販賣給了西方人,難怪我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道士塔一篇中看到他說:王圓箓是敦煌石窟的罪人!</p><p> 莫高窟壁畫繪于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nèi),內(nèi)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jīng)變、神怪、供養(yǎng)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xiàn)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zhàn)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莫高窟是我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fā)現(xiàn)、“東方盧浮宮”!</p> <p> 民國初年重修的作為莫高窟標志的九層樓,現(xiàn)在編號096,樓與崖頂?shù)雀?,巍峨壯觀,檐角飛翹,錯落有致,九層樓是敦煌七百多個洞窟中唯一由政府出資修建的,里邊供奉的是一尊依山而塑的巨型佛像,大佛頂天立地,高35.5米,兩膝間寬度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是中國國內(nèi)僅次于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這尊大佛據(jù)說是以武則天為原型塑造的,我腦補了一下武則天的形象,還真是,看大佛袒露的前胸,猩紅的雙唇,魅惑的眼神,額上的一點朱砂,以及不可一世傲視一切的氣勢,活脫脫就是武則天再世,大佛成像于公元695年,正是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更認證了這種說法,九層樓是我們此次參觀的8窟之一,可惜內(nèi)部不讓拍照,不能將雄偉的大佛展示出來。</p><p><br></p> <p> 感覺莫高窟和新疆克孜爾千佛洞建筑模式差不多,都是依山而建,連綿數(shù)里,洞窟內(nèi)以壁畫居多,而不是像云岡、龍門石窟露天建造,佛像居多。</p> <p> 一座石窟,一個世界;一孔洞穴,一段歷史。壁畫、雕塑、藏經(jīng)、傳說,那端坐的佛陀、站立的菩薩、千手的觀音、飛天的女神、反彈的琵琶、懷抱的胡笳……面對世界瑰寶,我虔誠而認真,后悔沒有錄音筆在手,可惜參觀時間太短,一時間需要記住的信息量太大,之前作的功課也不足,現(xiàn)在回頭想想,具體哪個窟什么內(nèi)容都不記得了??,當時能體會到那種震撼驚艷就足矣!莫高窟,一生必去的旅游地之一,我來過??</p> <p> 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處,同莫高窟一樣已經(jīng)成為敦煌甚至甘肅的名片了,自漢朝起就是敦煌八景之一?!扒缈杖f里蔚藍天,美絕人寰月牙泉。銀山四面沙環(huán)抱,一池清水綠漪漣!” 澄黃的鳴沙山和清澈的月牙泉相互依存,那奇異迷人的景色延續(xù)千年不變。</p> <p> 落日余暉下的鳴沙山月牙泉,一動一靜,相偎相依,“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故秀”。</p> <p> 天的鏡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樂園!</p> <p> </p><p> 天邊走來一隊隊跋涉的駱駝</p><p> 走啊走啊,走在那茫茫的沙漠</p><p> 風里雨里高昂著它的頭</p><p> 大雪飛沙鍛煉了它的性格</p> <p> 被稱為沙漠之舟的駱駝,因其耐饑耐渴的特性曾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工具,如今淪為在景區(qū)內(nèi)供游人騎乘的賺錢工具,景區(qū)內(nèi)目測能有成百上千的駱駝,我在想,如果駱駝有思維,它們是否愿意放棄廣袤無際的大漠,而每天駝著游人一成不變的轉山呢?</p> <p> </p><p> 在許多歷史文獻中經(jīng)常會看到甘州的字樣,來到甘肅才知道古代的甘州就是現(xiàn)今的張掖,張掖有許多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歷史遺跡,我們此次游歷了平山湖大峽谷、丹霞國家地質(zhì)公園、山丹軍馬場。</p><p>平山湖大峽谷距離張掖市區(qū)約25公里,是迄今為止中國離城市最近的集自然奇觀、峽谷探險、地質(zhì)科考、民族風情、自駕越野等于一體的復合性旅游景區(qū),是張掖地貌景觀大觀園中最美的景觀之一,被《中國地理雜志》及中外知名地質(zhì)專家和游客譽為“比肩張家界”、“媲美克羅拉多大峽谷”、絲路之路新發(fā)現(xiàn)!</p> <p> 億萬年風雨滄桑,大自然神奇造化。這里峽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創(chuàng)造力將五彩斑斕的山體鐫刻成一幅幅無與倫比、攝人心魄的山水畫卷!</p> <p class="ql-block"> 還出什么國,曾經(jīng)到過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也不過如此??</p> <p> </p><p> 張掖丹霞地質(zhì)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位于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公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fā)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qū)之—,是中國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觀賞價值,被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2015年被全國多家知名網(wǎng)站評選為全球25個夢幻旅行地。張掖丹霞地貌是國內(nèi)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qū)。景觀區(qū)主要包括冰溝景區(qū)和彩色丘陵景區(qū)兩大景觀區(qū)。我們這次觀賞的主要是彩色丘陵景區(qū)。</p><p> 丹霞地質(zhì)構造是巖石堆積形成的,它是指紅色砂巖經(jīng)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加之特殊的地質(zhì)結構、氣候變化以及風力等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張掖丹霞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jié)理、色彩斑斕而示奇,它是一個以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風景區(qū),集廣東丹霞山的雄、險、奇、幽、美于一身,攬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為一體,可以說:一眼七彩丹霞,天下群山無色!</p> <p> 赤橙黃綠青藍紫 天上彩虹落人間</p> <p> 一個“金”字,道出了張掖的風采!</p> <p> 大美張掖 神奇丹霞</p><p> 絕冠全國 舉世罕見</p> <p> 山丹軍馬場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青兩省,總面積329 .54萬畝。在原蘇聯(lián)頓河馬場解體后,成為世界第一大馬場。</p><p> 山丹軍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1年,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chuàng)。早在三千多年前,這里就已養(yǎng)馬。這里以當?shù)伛R種為基礎,又引進了各種西域良馬,雜交培育出的山丹馬馳名天下,這里遂成為歷代皇家軍馬養(yǎng)殖基地,經(jīng)久不哀,目前共有一萬多匹馬。</p> <p> 生平第二次騎馬,挑了一匹看著挺溫順的,可上馬后馬主人告訴我這匹馬才5歲,因為太小因此最活躍,我后來查了一下知道5歲的馬相當于人的二十四五歲,也是啊二十四五歲正是最不定性,上串下跳的年齡,所以被馬主人一直牽著走了快兩個小時,我一再要求自己牽馬韁,可馬主人說小馬還沒馴化好,別人駕馭不了,唉!說好的策馬揚鞭呢??,挺同情馬主人的,一天三趟走下來就是五六個小時,這錢賺的不容易。</p> <p> 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大營,一樣的轅門,一樣的旌旗招展,如果展開你的想象,是否能聽見激烈的廝殺聲,可門里現(xiàn)代化的建筑和汽車把人拉回現(xiàn)實了??</p> <p> </p> <p> 終于回到蘭州了,終于可以睡到自然醒了,終于放松了,終于可以信馬由韁啦??</p> <p> 民以食為天,哈哈先來一碗肉蛋雙飛再說,這次來蘭州愛上了蘭州牛肉面,沒吃夠??</p> <p> 吃完面我和閨蜜直奔甘肅博物館,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及風俗最有效、最準確的方法就是參觀博物館。本來應該去《讀者》雜志社看看,這本雜志從青年時代就開始陪伴我,雜志社門前的讀者大道走走也好啊,據(jù)說秋景很美,但時間真是不允許了。</p> <p> 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p> <p> 甘肅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馬踏飛燕銅奔馬,久聞大名今日終于得見真容了。</p> <p> 看見真跡感覺有點意外,沒想到它那么小,而且還有點萌噠噠,一點不武威??</p> <p> 同時在雷臺漢墓出土的儀仗馬俑,說明了西漢時期馬在工農(nóng)業(yè)、交通運輸及軍事領域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沒看見有標注,但我想雕塑應該是張騫出使西域,畢竟?jié)h代歷史中甘肅以及絲綢之路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位置</p> <p> 莫高窟不讓拍照,在這拍兩張,但這不是莫高窟的佛像,是出自武威天梯山石窟的。</p> <p class="ql-block"> 駝鈴陣陣,羌笛悠悠,絲綢之路跨越無垠的戈壁,茫茫的沙漠,把中國文明、印度文明、兩河文明、羅馬文明聯(lián)接在一起,將古代中國推上國際舞臺,絲綢之路是商貿(mào)大道,文化走廊,也是文明之路,開放之路。它的歷史,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友好交往的歷史,它向人們揭示:開放接納,博采眾長,才能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在西部開放開發(fā)的今天,這條千年古道將重新煥發(fā)青春魅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絲綢古道三千里,黃河文明八千年,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作為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金城蘭州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p> <p class="ql-block"> 晚飯的黃燜羊肉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謝謝小喬師傅!酒足飯飽小喬帶我們沿著黃河風情線第一站打卡中山鐵橋,如果說黃河是蘭州的靈魂,那么中山橋一定是這座城市的脊梁,這座橋落成于1907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鐵橋,有黃河天下第一橋之稱。</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中山橋上已經(jīng)不走車了,它的觀賞價值、歷史和文物價值,已遠遠大于它的交通價值,成為百里黃河風情線上最耀眼的金城一景,成為本地人茶余飯后休閑的最好去處,成為如我一樣的外地人來蘭州必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北岸白塔山的燈光照在奔流不息的黃河上,白天渾濁的黃河水此時波光粼粼,恍如置身大上海的外灘。</p> <p class="ql-block"> 沿著黃河風情線一路西行,大水車已經(jīng)看不真切了,遠遠望了一眼,繼續(xù)前行到黃河母親雕塑,夜幕中的花崗巖雕像非常醒目,她象征了祖國母親以她博大寬厚的胸懷孕育守護著無數(shù)的華夏兒女。</p><p class="ql-block"> 這一次的行程,幾乎將甘青兩省網(wǎng)紅景點一網(wǎng)打盡,但我依然感覺意猶未盡,越發(fā)掘越覺得需要探索的太多太多,甘肅太厚重,僅僅一個河西走廊、一條絲綢之路就留下多少歷史的記憶,無怪2018年評選全球必去的52個旅行目的地榜單中,甘肅成為我國唯一一個上榜的省份,更被美國權威旅游雜志《孤獨星球》封為亞洲10大最佳旅游地之首!甘肅不止有茫茫的大漠、白雪皚皚的雪域冰川、千里沃野的田園風光、牛羊成群的遼闊草原、崇山峻嶺的祁連山脈、絢麗繽紛的七彩丹霞等自然景觀,更有世界瑰寶莫高窟、天下第一關、天下第一軍馬場、黃河第一橋、道教第一山、佛教圣殿、中國旅游標志的馬踏飛燕、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等人文景觀,一條絲綢之路將古今中外連在一起,甘州、肅州、涼州、沙州、瓜州……這些古地名,終于不只活在歷史文獻和唐宋詩詞里了,李白、王維、王昌齡、岑參等人的邊塞詩終于立體了起來,略微有點遺憾的是沒看到玉門關和陽關,主要是這次線路設計太繞遠了,我一再申請領隊也沒批????,誰不想看看春風都不度的玉門關是什么樣子,誰不想現(xiàn)場體會王維“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離愁別緒呢?后來想想便釋然了,本來到這兩地方也沒指望觀景,只是抒發(fā)一種情懷,了卻一樁念想,既然機緣不合那便罷了,有缺憾才叫人生嘛??。從西漢到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洗禮,兩處關隘如今真的只是遺址了,聽說只剩幾處斷壁殘垣和幾處烽燧孤獨的站立,讓人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出它們當初的榮耀與輝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近二十天的旅行結束了,收獲了一路美景,一段美好的記憶,回想旅途中的點點滴滴,依然是心中充滿感恩,感恩祖國萬里江山,感恩生在這個時代,感恩隊友一路互助友愛,感恩世間的一切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