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有個要好的朋友,每次聽我講顧城,就馬上打斷我,說她不喜歡顧城,接下來是很多聽起來不舒服的話語。我們只好換話題。我可不愿意因為顧城的插足而損害我們彼此之間的深厚友誼。</p><p><br></p><p><br></p><p>顧城的詩,在當代中國無人超越。這是屬于天才一類的作品,具有不可復制的品質(zhì)。不講他的詩,講他的兒童寓言作品,也是一樣。中國詩人里面,能夠把兒童寓言和兒童詩歌寫到這種份上的,很難找到。所以,很多人要讀顧城的詩歌,我先推薦他的兒童詩歌,人家就覺得非常奇怪。這個里面是一種真正的聯(lián)系,兒童詩歌必需保持單純、明亮以及更為重要的簡約精神。這種美,顧城體驗得極好,所以,讀他的兒童詩歌和讀他的其他詩歌,都是一樣的感覺:簡約。</p><p><br></p><p><br></p><p>簡約是一只力量,一種直覺或者說直達。所以,任何一個人讀顧城的詩歌,一點不難,不朦朧。兩個人站在門口,青草在外面生長,這個就是日常生活,顧城把奇妙的理想放在最普通的生活中,這種沖突,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來,人家讀的人只是覺得美,卻沒有深究。顧城在街上走,沐浴著陽光,他希望這陽光照所有的路人,包括煙囪。這種畫面永恒得令人心疼。</p><p><br></p><p><br></p><p>顧城他們?nèi)齻€人,一個楊煉,后來去了歐洲,三個人里面才氣在最后,一個北島,后來基本做翻譯,尤其是翻譯北歐的,里爾克的作品,翻譯得極好。詩人翻譯詩人的作品,有一種特別的因素在,我后來讀米沃什自己編輯的詩歌集,里面有他選擇的古代中國詩人,就知道是怎樣一回事了。北島功夫最深,后來走翻譯路線,沉浸了他的激進,是對的。</p><p><br></p><p><br></p><p>三個人里面,顧城才氣最厲害。讀顧隨《中國古典詩詞感發(fā)》,里面講詩歌創(chuàng)造的才力和氣力的事情,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現(xiàn)在很多詩人,沒有才力,沒有氣力,有的只是財氣,所以,今天很少有詩歌值得閱讀。</p><p><br></p><p><br></p><p>我那個朋友,顧城她不喜歡。我講余秋雨的時候,她也不喜歡。我就覺得奇怪。她說她看了一些文章,覺得余秋雨這個人有點問題。我說你見過余秋雨嗎?和他說過話嗎?她說沒有,一點印象都來自于一些文章。</p><p><br></p><p><br></p><p>我撇開這些文字,我說我一篇都不看,所以,關(guān)于余秋雨的印象很簡約,而且我讀他的《文化苦旅》,一讀就是十年。我這個功夫, 很少有人做到。我不是說每個人都要讀他的作品,但是能夠讀絕對是一件好事。不要只讀一次或者只讀一篇就隨便說話,那個是不負責不道德的。一個媽媽能夠講自己孩子的故事,是因為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生活了十八年,從換尿不濕到喂飯到目送他上大學,假期回來給孩子補衣領(lǐng)。這個是感情。</p><p><br></p><p><br></p><p>我們今天很多人讀書,是感覺,不是感情。感情不會信口開河,感覺才會信口雌黃。</p><p><br></p><p><br></p><p>一個人常常讀余秋雨的書,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他幫助你怎樣去看都江堰或者其他歷史古跡人文地理。我去過都江堰,而且還沿著岷江深入谷地,后來讀了余秋雨的文章,就發(fā)生很大變化。大家有個地方很令人沉醉,就是他給你一個視角,這個視角絕對不狹窄,反而無比遼闊深邃。所以,喜歡旅行的人應該多讀他的書,某種意義上,他是一個最棒的導游,他給你講石窟,你就知道原來如此,不是事實上的如此,是思想上的如此。</p><p><br></p><p><br></p><p>也就是說,你就站在一個石窟面前,不再往前走,或者東看西看東拍西拍,你就站在那里,聽他講就好。這種導游讓你記住一輩子,他啟發(fā)你的領(lǐng)悟力。我們都有旅游的經(jīng)歷,都會遇到導游,那種導游讓你終身感動,你比我還清楚。</p><p><br></p><p><br></p><p>第二個好處是幫助你寫文章。余秋雨的文章不容易學,他是學識淵博的一種,這個和我們閱讀《瓦爾登湖》一樣。沒有一定的教育程度,你不是讀不懂梭羅的或者余秋雨的,是你沒有做好準備,你讀不懂是你讀不下去。</p><p><br></p><p><br></p><p>讀不下去,怎樣讀得懂啊?《瓦爾登湖》需要你對自然世界的靈性上的介入和參與,你壓根兒不喜歡馬齒莧,怎么讀得懂!平時很少去森林散步,野兔子也沒有見過,喜歡燈紅酒綠,那《瓦爾登湖》和你沒有任何關(guān)系。</p><p><br></p><p><br></p><p>余秋雨的文章教會我們?nèi)绾螌懳恼?,他給了我們一個驚醒。文章的內(nèi)涵,不是內(nèi)容啊,內(nèi)容是裝進去多少東西,內(nèi)涵是文章的氣質(zhì),這個和一個女性穿衣服一樣,氣質(zhì)好,穿什么都有味道,沒有氣質(zhì),也就是沒有內(nèi)涵,穿得再好的衣服都會讓人感覺不對。你到都江堰旅行,拿了入口處的資料,也從網(wǎng)絡上查看了一些信息,知道李冰和秦代,知道魚嘴的意義,還在江邊撿了一塊石頭,你怎樣寫文章???余秋雨給了你一個范本。所以,余秋雨的文章值得反復讀,原因在這里。</p><p><br></p><p><br></p><p>我們今天很難得有很好的旅行的文章,原因在哪里,每個人都清楚。</p><p><br></p><p><br></p><p>(圖文原創(chuàng),毛歌微信號:maoge1965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