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人民解放軍海軍原南海艦隊魚雷快艇 11 大隊是五十年代初我國最早組建的四支魚雷艇大隊之一,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tǒng)的部隊,參加過 1965年“八六”海戰(zhàn),并且是一支有戰(zhàn)功的部隊,“英雄快艇”就誕生在這個部隊。她是南?;洊|地區(qū)的拳頭尖刀部隊。</p><p><br></p><p>1975年底,該大隊接到海軍總部賦予的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wù) --- 赴柬埔寨湄公河執(zhí)行排雷任務(wù)。</p><p><br></p><p>柬埔寨王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早在公元 1 世紀(jì)建立了統(tǒng)一的王國。20 世紀(jì) 70 年代開始,柬經(jīng)歷了長期的戰(zhàn)爭磨難。</p><p><br></p><p>經(jīng)過紅色高棉的奮斗努力,1975 年 3 月 29 日,美國、南越軍隊開始從柬撤退。</p><p><br></p><p>1975 年 4 月 17 日,柬埔寨全國解放。紅色高棉獲得了執(zhí)政權(quán)。1976 年 1 月頒布新憲法,改名為民主柬埔寨。</p> <p>戰(zhàn)爭給這個地處中南半島的國家在恢復(fù)經(jīng)濟和國家建設(shè)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難,除了依靠本國努力,諸多問題需要得到國外的援助和支持才能逐步從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中走出困境。</p><p><br></p><p>柬埔寨國內(nèi)最主要的水路湄公河因戰(zhàn)爭封鎖航道而布在河中的水雷尚殘存未爆,阻礙了通航,影響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p><p><br></p> <p>1975 年 8 月應(yīng)柬埔寨政府要求,我國政府答應(yīng)柬方的要求,負(fù)責(zé)清除湄公河中殘存未爆的水雷。</p><p><br></p><p>湄公河發(fā)源于中國境內(nèi),叫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后的河段稱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長 4909 千米,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是世界第七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流經(jīng)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經(jīng)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p><p><br></p><p>經(jīng)海軍迅速組織和落實,決定用魚雷快艇投放深水炸彈的方式排雷。</p><p><br></p><p><br></p> <p class="ql-block">11大隊受領(lǐng)任務(wù)后,在大隊長鄭智生、政委李德明組織下,以副大隊長楊漢文(兼支部書記)為領(lǐng)隊;迅速組織落實各項援柬排雷任務(wù)的準(zhǔn)備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上級要求,11 大隊依照出國作戰(zhàn)的要求選派人員,并依據(jù)兵員的政治面貌、業(yè)務(wù)素質(zhì)、家庭成員結(jié)構(gòu),身體素質(zhì)等情況,在全大隊范圍內(nèi)篩選了 53 名官兵組建了援柬排雷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時立即抽調(diào)了現(xiàn)有裝備,組建 4 艘 123 B 型魚雷艇,并著手研究制定改造裝備方案,進行岸上和海上實際測試等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為安全圓滿地完成排雷任務(wù),海軍專門調(diào)撥了沉-5 型水雷和技術(shù)人員到 11 大隊進行海上模擬實驗。通過使用快艇和小中型運輸船,采用不同速度反復(fù)多次進行海上實際測試。</p><p><br></p><p>依據(jù)測試結(jié)果測算出本次排除水雷的安全系數(shù)僅為 75%。</p><p><br></p><p>使用深水炸彈排雷,在當(dāng)時我國人民海軍史乃至世界軍事史上還是第一次,沒有可借鑒的經(jīng)驗和戰(zhàn)例,充滿了極大的危險性。加之,當(dāng)時柬埔寨國內(nèi)局勢仍然動蕩,排雷組人員亦面臨人身安全風(fēng)險。</p><p><br></p> <p class="ql-block">經(jīng)戰(zhàn)前教育和動員后,全體排雷組官兵都寫下了決心書,并留下了遺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 年 3 月 19 日這一天,改裝后的 4 艘123B型快艇整齊排列??吭诖a頭,援柬排雷人員上艇進行出海前備航備戰(zhàn)的各項檢查......完畢后 12:30分,編隊總指揮楊漢文副大隊長下達了起航的命令,各艇懸掛在桅桿上的 Q 字黃色信號旗隨著一長哨聲立即降下,快艇解纜依次魚貫而出離開了海門基地。碼頭上沒有舉行隆重的歡送儀式,整個過程與平時基本同樣,戰(zhàn)友們向過去揮揮手道別,踏上了生與死的征程,勇敢的向未來跑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艘魚雷艇由廣州海運局的“大寧”號萬噸輪,從廣州黃埔起航,運抵柬埔寨磅遜(現(xiàn)叫西哈努克)港。排雷使用的深水炸彈由“長明”輪同時到達。</p><p class="ql-block"><br></p> <p>排雷人員于 4 月 2 日全部乘機抵達柬埔寨(金邊波成東國際機場)。并立即現(xiàn)場組織實施排雷前的各項準(zhǔn)備工作。</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柬埔寨國內(nèi)局勢仍處在動蕩之中</b></p><p><br></p><p>排雷組乘機到達金邊時,波成東機場上被擊毀的飛機殘骸仍散落在機場周圍,公路上被擊毀的汽車、整個城市雜亂無章,垃圾堆積,臭氣熏天,戰(zhàn)爭帶給這個國家的慘景隨處可見,雖解放了近一年的時間,但仍無居民居住,只有國家機關(guān)工作人員、軍人和一所孤兒院,仍然實行配給制,食品短缺,經(jīng)??吹疆?dāng)?shù)鼐l(wèi)人員用香蕉樹芯和生芒果充饑。</p><p><br></p><p>軍人除了擔(dān)任國家機關(guān)和極少幾個外國使館的警衛(wèi)外,巡邏部隊還背著槍打掃街道衛(wèi)生。晚上時常聽到遠(yuǎn)處傳來的槍聲,也常接到我駐柬使館“某地發(fā)生槍戰(zhàn)”的通報。柬方要求排雷組“白天不能到處走動,晚上不能出門”。排雷組的集體活動,柬方不僅派出武裝車輛和人員隨隊警衛(wèi),還在沿途布置警衛(wèi)崗哨。回國前夕,我國??吭谖鞴烁鄞a頭上卸貨輪船,因附近發(fā)生槍戰(zhàn),來不及收纜就砍斷系船的鋼纜,緊急離開了碼頭。</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排雷過程中充滿了極大的危險性</b></p><p><br></p><p>排雷組到達排雷區(qū)后,按照排雷方案,分成先高速引爆(55 節(jié))后投彈引爆兩步進行。為了確保安全,要求全體艇員排雷時必須頭戴安全帽,身穿防護服和救生衣,耳朵堵棉球,腳下墊碰墊或海綿。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傷亡,指揮組決定第一步高速引爆時,在保證快艇正常航行的前提下,每艇減少兩名艙面人員出航,但誰都不同意留下。</p><p><br></p><p>雖然各艇長強行點名留下兩人,但出航前,被點名留下的同志都早早上艇備航,無論領(lǐng)導(dǎo)如何勸說都無一人下艇,最終全員都參加了高速引爆排雷。</p><p><br></p> <p>中國革命軍人的血性,是在最危險最困難面前要有直面生死、敢打必勝、寧死不屈的勇氣,在生死考驗面前不退縮、勇于挺身而出,在困難面前不放棄、敢于迎難而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p> <p>在投放深水炸彈引爆時,4 艘快艇各裝 20 枚深水炸彈,以橫隊隊形展開,各艇間隔 28 米,以 28 節(jié)航速,每隔 2 秒投放一枚進行引爆。當(dāng)深水炸彈爆炸并引爆水雷后,連續(xù)轟隆轟隆的爆炸聲響徹云霄,水柱沖天,泥漿翻滾,快艇左右搖擺近 40 度,處境相當(dāng)危險。岸上指揮所和柬方官員也都為艇員的安全緊捏一把汗。勇士們沒有畏懼,沒有倒退,勇當(dāng)開路先鋒。</p><p><br></p><p>從 5 月 25 日開始排雷到 6 月 14 日結(jié)東,艇員先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身體不適,均堅守崗位,未休息和治療。排雷順利結(jié)束后,有 18 名同志住進了醫(yī)院。</p><p><br></p> <p>在整個排雷過程中,除了指揮員的高超指揮藝術(shù)外,軍人的血性就是軍人的士氣。是時代賦予他們的重任,他們懂得必須時刻以此為己任,爭做一名有血性的革命軍人,血性是軍人最大的氣場。</p><p><br></p><p>這次援柬排雷首先在則羅則列航道試炸,而后在邊良地區(qū)航道實炸。共計出航 95 艇次,總航程 5578 海浬,在 47.38 萬平方米的水域范圍投放深水炸彈 610 枚(165 公斤/枚),將殘存的 13 枚水雷全部摧毀,人艇均安全無損,圓滿完成任務(wù),被柬埔寨政府和人民贊譽為“開路先鋒”。</p><p><br></p><p>赴柬排雷不僅增進了中柬人民的友誼,而且積累了這方面的寶貴經(jīng)驗和必要的技術(shù)資料。</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柬雙方給予了極大的關(guān)懷和高度重視</b></p><p><br></p><p>排雷組在北京出發(fā)前,海軍王萬林副司令員接見了全體官兵,親自安排衣食住行,并組織到天安門廣場、故官、長城等地參觀,到達金邊后,柬政府副總理溫威親自舉行招待會,還特意叮囑工作人員“他們是敢死隊,是來為我們國家賣命的,要安排好他們的生活”。排雷期間,束副總理英薩利專門到排雷現(xiàn)場看望官兵,圓滿完成任務(wù)后稱贊排雷組是“開路先鋒”,并在沿途警衛(wèi)任務(wù)繁重的情況下,專門安排組員到吳哥窟古跡等名勝區(qū)參觀。我駐柬使館的工作人員告訴組員“因為你們是冒著生命危險來排雷的,所以給了你們這些特殊待遇,我國還有幾個援助組在這里,都享受不到這些待遇”。</p><p><br></p><p>我國駐柬大使孫浩,多次到駐地和現(xiàn)場看望和慰問排雷組官兵。當(dāng)了解到官兵吃飯有時都不能吃飽時,親自交代使館工作人員送來罐頭和餅干等食品,并叮囑一定要保證戰(zhàn)士們吃飽吃好。</p> <p>每次作業(yè)完畢后,湄公河上會漂浮著大量的河鮮,白白的一片。 </p><p><br></p><p>一次排雷組的劉澤義在河里捕魚時驚嚇了一條大魚,慌亂中被魚翅扎到了左側(cè)的太陽穴部位,當(dāng)時醫(yī)務(wù)人員不在附近,情景非常緊張,當(dāng)時他離岸邊很近,馬上游了回來,這時一位 15 歲左右的柬埔寨的小戰(zhàn)士跑了過來,只見他不慌不亂的用一只手按住傷口外部,一手捏住斷在傷口外的魚翅順著反方向很麻利將魚翅拔了出來,當(dāng)時現(xiàn)場很緊張,又流了不少的血,經(jīng)檢查軟組織受了點傷并無大礙,虛驚了一場。事后知道這位小戰(zhàn)士從小在湄公河邊長大,由于國內(nèi)戰(zhàn)時只有當(dāng)兵保國。 </p><p><br></p><p>隨著時間的推移,排雷的進度在逐步按照計劃安全有效的向前推進。</p><p><br></p><p>6 月 13 號下午隨著第 610 顆深水炸彈入水爆炸的同時,在湄公河內(nèi)最后一顆水雷也被引爆,爆炸時巨大的沖擊力夾帶著河底的泥漿形成的向上水柱猛的施放了出來,此時此刻排雷的勇士們看到這情景時,眼淚與汗水激動無比的交織在一起了,戰(zhàn)友們相互擊掌、擁抱、吶喊聲歡呼聲連成了一片! </p> <p>1976 年 7 月 9 日全體赴柬排雷的人員平安返回了北京,圓滿完成了這次援外任務(wù)。在海軍總部專門組織召開了海軍機關(guān)處以上領(lǐng)導(dǎo)干部大會,聽取了楊漢文副大隊長的專題匯報。海軍肖勁光司令員在講話中稱贊排雷組“援外任務(wù)完成的很好,為人民海軍爭了光”,總參謀部李達和王尚榮兩位副總長也在總參會議室親切接見了排雷組全體官兵,稱贊大家“任務(wù)完成得很出色,為國爭了光,為進一步增進中柬兩國人民的友誼做出了貢獻”。親自交代王萬林副司令員“再給三天時間,讓他們在北京好好玩一玩”,過后派專機送排雷組返回廣東汕頭空軍機場。</p><p><br></p><p>44 年前的這群軍人是時代最可敬的英雄,是他們一無返顧的挺身而出,是他們始終不變的堅定的信念。是他們用汗血與忠誠譜寫著人生的真諦。</p><p><br></p><p>44 年前的援柬排雷已成為歷史,親歷戰(zhàn)場的年輕軍人現(xiàn)在多以白發(fā)暮年。</p><p><br></p><p>44 年前的這次赴柬排雷是新中國海軍艦船第七次執(zhí)行海外的國際主義任務(wù)。這段親赴戰(zhàn)場、經(jīng)歷生死考驗歷程的人員除榮立三等功和嘉獎是這次任務(wù)最高的獎賞?;貒笏腥藛T仍返回歸建。</p><p><br></p> <p class="ql-block">歷史不會被塵封,中國援柬的將士們,所建立的偉績,歷史永遠(yuǎn)不會忘記他們!他們是最可愛的人,那是因為他們能將祖國的囑托、人民的希望牢記在心中,軍人是祖國最忠誠的兒女,軍人是真正無私無畏的勇士!軍人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軍人的氣質(zhì)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軍人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此本篇僅向原魚雷快艇 11 大隊全體將士致敬!向援柬排雷的全體勇士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個別圖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海軍史》1989 年 9 月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謝所有支持和幫助過的讀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背景音樂《火焰》</p><p class="ql-block"><br></p> <p><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328lensb?share_from=self&user_id=85635449&uuid=6959d86feeeea4ef0e9f370bad53ada3&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85635449&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c0fd2678f55d2e5e972800abfbd02d49" target="_blank">蓮花峰下的海上輕騎兵記“八六”海戰(zhàn)55周年</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