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巧合無論在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總是無處不在,巧合也最能激起人們的神秘感和好奇心。</p> <p>有一件歷史巧合的事,則涉及到元明清三朝。北京紫禁城原有的三座城門分別為正陽門、崇文門和宣武門,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三座城門的名稱竟然暗含著元、明、清三朝亡國時的三個年號,這里面的巧合也太神奇了。</p> <p>元朝的最后一個皇帝元順帝(孛爾只斤妥歡帖睦爾)廟號惠宗,先后用過“元統(tǒng)”、“至元”和“至正”三個年號,元亡時他使用的最后一個年號“至正”。“至正”年號中的“正”與“正陽門”名一字相同。</p> <p>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原名麗正門,是北京內(nèi)城的正南門。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p> <p>明朝的最后一個皇帝思宗朱由檢的年號為“崇禎”,其中“崇”字與“崇文門”名一字相同。</p> <p>崇文門位于今崇文門內(nèi)大街南口處,東距正陽門約3公里。其城樓面闊5間,約39.1米寬,通進(jìn)深24.3米;樓臺連臺高35.2米,重樓重檐,歇山式城樓,屋頂是灰色筒壯綠琉璃瓦檐邊。</p> <p>而清朝最后一個黃帝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tǒng)”,其“宣”字,又恰與“宣武門”名一字相同。</p> <p>宣武門位于西城區(qū)南部。明、清時京師內(nèi)城九門之一,后演化為地片名,泛指宣武門東、西大街,宣武門內(nèi)、外大街附近。建于明代,初稱順承門,正統(tǒng)四年改稱宣武。</p> <p>巧合現(xiàn)象到底是偶然相似還是暗含著人類無法駕馭的規(guī)律,現(xiàn)在仍不得而知。尋找和探索歷史上的巧合,重視歷史發(fā)展進(jìn)程中偶一泄露的“天機”,將有助于加速人類文明的進(jìn)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