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朗讀者張曉麗</p> 二、苦難中抗?fàn)? <p><br></p><p> 四十天運(yùn)動過后,爺爺奶奶的這股人搬到趙云清屯,新名勝利屯。這屯斗地主最積極,所以把我們這股人搬到這屯以便監(jiān)督改造。沒成想,該屯民風(fēng)純樸、正直、善良,在這屯住的更好。</p><p> 來這屯住原來老沈家的東廂房,炕上無半片席子,是真正的土炕。怎么辦?上屋馬老三告訴我們,南場園的麥滑溜你們可用,于是就把這麥滑溜抱回來鋪在炕上,晚上就只能蓋這柴伙睡覺,后來改成蓋谷草薕子,還算多少好一點(diǎn)。白天晚上穿的一身衣裳不脫、不換、不洗,再加上根本不可能洗澡,人人生虱子,想抓一抓都難,白天不可能脫衣服抓虱子,晚上無錢買燈油,不點(diǎn)燈,無一點(diǎn)光亮只能摸黑,怎么抓呀。</p><p> 這不是最難的事,難事是沒吃的。借要無門,怎么辦?只能是在冰天雪地里刨。每天四叔領(lǐng)大哥、二哥、三哥和我,早出晚歸,風(fēng)里來,雪里去,真的太難了。那年是有史以來沒有的大雪,也多虧大雪來的早,來的大,糧食才沒有收凈,才有處撿。天天在齊腰深的雪上走呀,掙扎呀,無風(fēng)天還好些,趕上大風(fēng)天就更慘了。一次正抖落包米稈時(shí),忽然一陣北風(fēng)刮來,風(fēng)雪直灌到肚里,真是透心的涼。冰冷到心,冷透全身。就這樣在風(fēng)雪中一個冬天,碰一天順利撿的多點(diǎn),還挺高興,若是撿的少,全家人就得挨餓。撿回來糧,不管是高梁、苞米、也不管是成的癟的,老的嫩的,脫下粒來,用碾子一壓,連糠帶皮,就煮吃了。</p><p> 一冬天就是在不溫不飽中度過的。轉(zhuǎn)過春,政府給點(diǎn)糧還好一些,基本把肚子解決了,不經(jīng)過挨餓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民以食為天,吃飯第一?!?lt;/p><p> 來年春分田。貧農(nóng)、下中農(nóng)分好田,每口人1.5坰,地主、富農(nóng)每口人分一響,還是不好的田。一個虛歲才十歲的孩子哪會干活,一點(diǎn)點(diǎn)學(xué),盡可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種地扶小拉子,踩格子;鏟地開始不會使鋤頭,就用手薅,在地上爬。那時(shí)沒穿的,像三哥與我光著腳,光著腚,回屯時(shí),破爛衣裳一穿,也是衣不遮體,總算是穿衣服了。</p><p> 不會干活就要付出代價(jià),就是虛歲十歲這年割小麥,下午歇?dú)饽サ秳倓偲饋黹_割,因邊壟旁邊有草,一不小心,就給大腿片下一塊肉,當(dāng)時(shí)不覺疼,就覺得涼洼洼的,鮮血流出,直到今天左腿傷疤還在,它跟了我73年,留個紀(jì)念。</p><p> 本屯老王家有三個姑娘,就是后來我的大嫂及她的大姐,大嫂的姐姐既是我七嬸的兄弟媳婦,當(dāng)然又是我的大姨子,還一位是大嫂四奶的老姑娘,就是這么娘仨兒。</p><p> 天一暖和點(diǎn),娘仨兒就撥地頭的麻茬,不多久小柴垛就起來了。村里人稱贊,老王家三姑娘真能干,得到好評。可到了冰雪完全消融后,能撈大爬了,我們開始撈起柴伙,沒幾天柴垛高高搖搖起來了,村里人又說了,還是小子比姑娘能干??磥?,勞動能創(chuàng)造財(cái)富,勤勞就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稱贊。</p><p> 農(nóng)家活,起早貪晚披星戴月是常有的,一年大豆成熟的早,割時(shí)非常扎手,怎么辦?晚上大人給我們做點(diǎn)面湯,就算改善伙食了,趁晚上空氣潮濕一點(diǎn),豆桿扎手輕一些,大哥,二哥和我干了大半宿,割完了。和哥哥們干活,我總是跟不上,二個哥哥總是接我,關(guān)心我,幫助我,哥哥真的有個哥哥樣。</p><p> 我干活雖是慢一點(diǎn),但非常認(rèn)真。一年道北有六條垅種了黃豆。鏟頭遍時(shí),我怕傷了苗,用手薅得幾乎一棵草都沒有。然后用鋤頭一鏟,看上去鏟得非常好,特別干凈。因苗周圍的土沒有鏟,根本沒有松動,暗藏在土里的小草芽沒有除掉,可鏟第二遍時(shí),苗草齊高。怎么鏟?大哥把我垅換過來,把困難接過去。和哥哥一起干活,哥哥總是承擔(dān)困難,挑起重?fù)?dān)。今天寫到此,說聲“謝謝哥哥的關(guān)心,照顧!”</p><p> 土改后多年穿的怎么辦?買回白花旗(因白花旗最便宜),用鍋底灰一染,灰不灰,黑不黑,花不花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夏遮體,冬御寒。腳上呢?爺爺從街里的皮鋪買些不是一雙的皮烏拉,絮上烏拉草,雖不好看,總可以不凍腳呀!</p><p> 土改中失去兩個兒子的奶奶心中的痛楚是難以想象的。奶奶把這難言之痛就化作比伺候小孩子還上心十倍的養(yǎng)豬上。我記得土改過后轉(zhuǎn)過春來,老于家給抓來二個小豬崽。可不到年底,奶奶喂出兩口大肥豬。說起來都是奇跡。喂的啥?別說精飼料,就一點(diǎn)糠膚都沒喂,只喂的是三哥與我采的豬食菜。當(dāng)然大哥、二哥有時(shí)也采,只是三哥與我采的最多,就憑這野菜加上奶奶的精心喂養(yǎng),豬就像氣吹的一樣很快肥了。</p><p> 奶奶看我和三哥天天上心的采豬菜,奶奶很高興,有時(shí)夸我們幾句,這就給我們樂夠嗆,美在心里。(那時(shí)大人不輕易夸孩子的)地鏟完趟完后(農(nóng)家叫掛鋤),父親趕上車去割些豬食菜回來,這樣我和三哥的任務(wù)就輕些。</p><p> 夏天有夏天的活,到冬天也有冬天的活,不能只是貓冬,不干一點(diǎn)活呀!一到冬天,天天很早就得起來,不能睡懶覺,拿起糞筐,撿一筐糞后回屋洗臉吃飯。飯后再接著撿。累了回屋歇一會,背背“百家姓”、“三字經(jīng)”,就是不能上學(xué),大人也不能讓你成睜眼瞎。</p><p> 當(dāng)時(shí)對上學(xué)是多么的渴望。地主的財(cái)產(chǎn)是哪來的?其實(shí)靠的是智慧和辛勤的勞動。我們?nèi)胰司捅局鴦趧邮潜?,勞動可改變命運(yùn),一個字就是“干”。土改后沒有幾年就在孫大犁屯東頭的后身,一條南北道的道東有片荒地廢地重新開起來,當(dāng)年種的是黃豆,因是當(dāng)年開荒當(dāng)年種,種得晚一些,秋后豆子沒上好,癟青豆多賣不值錢,怎么辦?干脆用這豆子做一冬豆腐。在屋地架起石磨,小哥倆一班,一班磨一桶。我爹做出豆腐我們用小爬犁拉出去賣,出來豆腐渣正好奶奶喂豬。我記得十二叔結(jié)婚那天,爹起個小早做個豆腐,我爹領(lǐng)我和三哥用爬犁拉上幾塊豆腐,給十二叔祝賀新婚之喜。在那個時(shí)候,吃上豆腐可就是好伙食了。</p><p> 辛勤的勞作沒過幾年生活就得以改善。一到冬天隔上幾天就炒苞米花大人孩子吃,吃得酥脆香甜可口,很美的。過年殺口奶奶喂的肥豬,磨上幾斗的小麥,蒸饅頭過年吃餃子。淘黃米、蒸粘糕,包豆包,再買上凍梨。衣服也不是白花旗用鍋底灰染的了。最艱苦的日子靠全家辛勤勞動的付出,就又畫上了一個句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