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騎行目的地壽陽古村落林家坡 本來上星期就計劃騎行林家坡,由于天空不作美下的雨,只能推遲一星期。星期五約好人數(shù)合計三人,大早在南內(nèi)環(huán)橋下集合,沿濱河西路上長風街一路東南線路向第一站什貼進軍,都說三角形最穩(wěn)定了,而且三人行必有我?guī)?。今天出行也算是個完美三人小組了。在太榆路用過早飯,開始一天艱辛的騎行。 由于東山到處修路,按正規(guī)套路幾乎無路可行,一路只能走走問問,接近兩小時都沒出了太原城。無奈之舉。只能且行且互相安慰了,經(jīng)過各種坎坷終于騎行到龍城大街延伸的這條路上拐道去壽陽的線路,去年走過此路,起伏不平,沒想今年還是這慫樣,無語了。經(jīng)過和夢哥探討決定回去走別的線路。 不管怎么說快10點終于到了什貼,以前路過多次一直沒怎么留意這地方,只是聽說此地古墓群多,所以都是匆匆而過,這次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進去看看吧,也不想在路沒修好之前在來此處了。 進了鎮(zhèn)上問了下行人,說此處有個千佛寺。來之前也沒任何資料和記載,只能走走看看了,沿路還好有不少的古建筑,但是和以往見到的一對比還是遜色了不少,拍幾張圖片留個紀念就是了 村里一處墻壁上的3D浮雕看的還是很吸引人的眼球的。儲存下! <p>繼續(xù)騎行三到五分鐘的樣子就被遠處一建筑群所吸引過去,看來此處就是千佛寺了。規(guī)模不小,氣勢蓬勃。不過現(xiàn)代元素不少。門口留張圖片進去欣賞欣賞。</p> 整個寺院建在村北邊村口的高地上,目前還在修建中,雖然不對外開放,但是基本規(guī)模已經(jīng)形成,因為沒有資料和當?shù)厝说慕榻B自己也只能是走馬觀花看看了,畢竟新的元素對我來說吸引度不是很高。 每個墻壁上都是各種佛字,佛家氣息還是很濃。 走出寺院等夢哥和老杜出來后正準備走,他兩問我你知道這里面啥最值錢不?我一臉蒙圈,原來這里面有一石碑,上面刻有“龍賜”,看來我這每次出來不注意的觀察的毛病又暴露出來了,讓他兩等我片刻跑步進去拍張圖片回來繼續(xù)研究吧! 由于沒有什么可借鑒的記載只能從建有的一座碑亭上發(fā)現(xiàn)是清代的《重修文昌祠記》,如果此碑不是從別處移來的,那么就是說,此地是文昌祠舊址。 從什貼出來繼續(xù)騎行目的地林家坡,沿路都是黃土高坡,道路都是新修的兩邊都是玉米地,風景獨特,按記憶這地方應該就是十里長坡,騎行只要去的時候有大下坡心里就會嘀咕,因為去有多爽,回去就有多痛苦,而且這幾天正是中伏,也就是太考驗和打擊人意志的季節(jié)。根本不是書本上寫的什么苦盡甘來。沿路養(yǎng)蜂的居多,看來生態(tài)環(huán)境還是比較好的。 <p>接近十一點可算是到了林家坡,這個坡可真是坡一點毛病沒有有力度也有點意思。在村口看見好多人在一處院子跟前修建,過去打聽下林家大院的位置,沒想站起一女士,邊說邊走了過來,原來她就是林家客棧的,聽口音不像當?shù)厝?,后來才知道是從靜樂嫁到此村了??磥硎菃枌θ肆?,在他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這所林家客棧,也就是網(wǎng)上看到的武舉人--林霞蔚的大院。</p> <p>有些時候這人運氣好了椰風也擋不住的,剛進大院后面緊跟的一輛車駛了過來,沒想是老板回來了。這下可好了。這可是省了我們好多周折去了解此處歷史了。老板網(wǎng)名雷鳴,名字就很“雷”,可不是雷人的意思,是雷厲風行的意思!80后的,特別健談,而且特別好客。尤其說的一句話特別打動人,----你們把車子放下休息休息然后去村里轉(zhuǎn)轉(zhuǎn),吃不吃飯無所謂,需要水啥的進里面打就是了。和后來去的后溝鬼迷溜眼的保安對比真的一個是感動一個是憤怒!其實說心里話根本沒可比性。</p> 進了大院放下車子,看了看大院,發(fā)現(xiàn)此處院落保留的特別完善,經(jīng)過后期的修繕基本保留了原來的風貌。院落的建筑是典型的中國二進院格局,現(xiàn)仍存門房及二門格局。該院大門北向開啟,規(guī)格恢弘,用料考究,其中匾額楷書“忠孝傳家”字跡已斑駁,但隱約可見。厚榆木門板上有手繪執(zhí)金瓜門神一對,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線條隱約可見,頗見做工之考究。從大門進去東面照壁旁有清代磚雕神龕一處,亭臺樓閣俱備,樓梯可見,二層右手又添磚雕七級浮屠一座,浮屠頂端斷損遺失,龕內(nèi)磚雕土地公亦被盜走多年。此神龕過去一米多便是磚砌照壁一幅,頂砌牡丹大花磚雕,花朵葉脈清晰可見,綻放百年依然傲立風霜,可見古人造屋之用心與用功。此間院落,最考究的則是與此照壁相對應的二門。此門又有兩重門扇,通常踏進包鐵門檻則左右分流魚貫而入,另一層門只在重大節(jié)日中開啟,平時則緊閉兼以照壁之作用。二門口佇立雌雄石獅一對,典型北派技法,但不逾矩,在規(guī)格與裝飾上略顯保守,想來當時舉人造房比較謹慎,不像今人之飛揚跋扈,開園造府者大有人在。二門飛檐斗拱一應俱全,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在椽子的末端還用鐵釘釘有磚雕云紋,且呈上升勢。古人造屋做事頭等大事,所以所有的布局與紋飾皆講究,取“蒸蒸日上”之口彩。 從林家客棧出來開始徒步欣賞整個村落尋找歷史,目前,林家坡村內(nèi)現(xiàn)有60戶人家,200余人,追溯古今,早在兩千多年的東周時期,林家坡這個村子所在的地方就開始有人類活動了。留有東周時期的遺址并且有泥灰質(zhì)陶片作為歷史依據(jù)。但是由于歷史過分久遠,很多詳盡歷史已經(jīng)無從得知。而目前可知的歷史也大多來自老一輩的口耳相傳:林家坡原名為馬家圪洞,后來才更名為林家坡。而之所以稱為林家坡,是因為距今大約五百年前,有一位林姓人士名為林奎,從福建閩侯逃難至此定居(根據(jù)家譜記載至今已有28代)后娶妻生子,育有三子:林普世、林普廣、林普友 ;又將三個兒子分為三股,老大為中股、老二為東股、老三為西股,再后來東股的人發(fā)展增多又分為上東股和下東股,同時也形成了許多的習俗。隨著時間流逝,慢慢的林氏家族的人口不斷增加,后來的馬家圪洞已經(jīng)基本是林姓族人,隨正式更名為林家坡(也有說法稱叫做林家山。在位于榆次區(qū)什貼鎮(zhèn)的一個名叫李坊的村子里有一塊碑,記載了李坊村的林姓族人便是由林家山遷出。)而且據(jù)老一輩人所說以及相關(guān)族譜等資料記載壽陽這片沃土上的林姓人士,都與林家坡的人有一定的淵源。其中有明確家譜記載有王村的白咀就有明確記載,由當時下東股的人遷于小谷坡(現(xiàn)今的王村白咀)。 林姓族人扎根于林家坡,再加上林奎老先生將兒子分為三股,也形成了許多習俗,例如上東股的人家有任何婚喪嫁娶的紅白之事,那么上東股的所有成員都會出來幫忙,一起聚餐吃飯。其他股則只需每家派一個人前往行禮和幫忙,吃飯。其他股亦是如此。 <p>有代表性的壽陽紅石修建的窯洞,雖然經(jīng)歷風雨,但是依舊屹立不到。這也就是林家的精神所在。</p> 此處 好像是一地主大院的窗雕,十分的精美。 經(jīng)過偵查院子有狗狗,但是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景象,林家坡的狗狗不咬人。這我還是第一次所見所聞。推開門進去拍了幾張圖片就撤了出來,也許主人聽見了動靜,看見我們在外面拍照把大門給關(guān)上了??催@院子和武舉人院子有些相似但規(guī)格上有些欠缺。 帶有伊斯蘭風格的院落,看來村中還帶有西方色彩的風格。 村中廣場的大槐樹,樹干挺拔、郁郁蔥蔥,見證了林家坡幾代人的精神和優(yōu)良品德。 <p>這里就是村里最有名的九槽一碾,而且當時的林家坡還造紙,留有造紙的工具,以前的林家坡水資源豐富,后期由于人們大量開采導致水資源破壞。也只能看到一些歷史的痕跡了。</p> 林家坡整個村里的路線就是一個環(huán)形。頂著30多度的高溫我們?nèi)就瓿闪藢@個村的大致了解。準備去林家客棧用膳。 <p>再次來到林家客棧,老板早早就已經(jīng)等待上我們了。落座,此刻也有些又餓又渴,老板把自己愛喝的野生毛尖給我們泡了一壺,順便點了中午吃的飯菜,由于這地方?jīng)]有大規(guī)模開發(fā)出來,食材有限,不過都是自己種植的。吃起來特別的舒坦。</p> <p>武舉院內(nèi)共舉杯,酒后細品勝利茶!</p> <p>吃完飯和老板互相加了微信,品茶聆聽村里的歷史包括建筑和人物。因為回去不想走那段爬山路,經(jīng)老板推薦我們準備走榆次后溝,途徑南河古村。這樣又能多看看周邊美景了。</p> <p>由于回去還有六七十公里,也不知道旅途的情況,只能和老板x惜惜相別,繼續(xù)騎行南河村!</p> <p>從林家坡出來一路廣東路。這個點也是最熱的時刻。顛的胳膊還酸了。好不容易騎行到一個岔口,立一大碑,上面記載南河的文獻歷史??粗甘九谱蠊张榔?。不是騎不動實在是太陽太烤。既然走這了硬的頭皮也的走了。</p> 還好去南河的村莊一路緩坡,一路綠樹成蔭,植被茂盛,騎行大約十分鐘左右的路程就到了,村口立一牌子--南河村,和林家坡對比,這個村對古村落的重視度和投資度還是比較重視的,最起碼地面工作已經(jīng)做的有模有樣的,各種指示牌都做的比較到位。 進了村,到處可見各種碉樓。真可謂是“碉樓壯山村,古宅映春風。石上流清泉,槐下入龍門”,有點太行山深處真實寫照。 村口南河廟 新修建的碉樓,碉樓俗稱“悶樓”,是冷兵器時代集防衛(wèi)、居住和建筑藝術(shù)于一體的多層古堡塔樓式建筑。碉樓內(nèi)有瞭望塔、水井和食物,是外敵匪徒入侵村莊時老百姓的藏身之所,村里原來有碉樓7座,每座高20米,俗稱“七星碉樓”。碉樓建筑年代不詳,歷朝歷代損毀重建,坍塌修復?,F(xiàn)存建筑為兩層殘樓,內(nèi)有望樓、地道等遺跡。記載著碉樓古老而又滄桑的歷史。 村里一天順堂的院落。看見有翻新的痕跡。 進了院子,看見房子分上下兩層,風格和林家坡類似。就是結(jié)構(gòu)上有些差異。 南河村古宅院依山而建、鱗次櫛比,不少的古民居還保留有明、清甚至更早時期的建筑風格。目前保留比較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老宅院有16處,其中最壯觀的是“樓院”。許多老宅門頭上掛有“錫山多”、“命德留芬”、“介賓”、“桂蘭”、“崇實”、“光前裕后”等匾額以及各自堂號的牌匾。在一處古老的廟宇院落,現(xiàn)今仍留有古樸的戲臺和相傳為元明代盛興的戲子、來客停歇的“下處”,還有碉樓下的老醋坊、河流邊的老水磨坊、老油坊、豆腐坊等等手工作坊。據(jù)統(tǒng)計,村內(nèi)百年以上的老宅院共65處,具有歷史傳統(tǒng)的古宅院52處,占到總數(shù)的75.3%。 古代的南河村為了排洪與開辟建筑用地,在山溝里修筑了長達數(shù)百米、寬約2米,有的地段高約3米多的涵洞,稱“龍門洞”。村內(nèi)有3段涵洞,傳說是“龍王”的三進院,一些古民居就修筑在涵洞的上面。千百年來承受了無數(shù)次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至今仍完好如初,排洪功能不減當年。 南河的祖先充滿了對“北斗七星”無限崇拜。在南河村的民間交易中,人們還流傳著天上北斗七星和人間交易稱秤的有關(guān)傳說;村民量米的斗和升以及耕地的犁,大都是按北斗七星的形狀而制造,寓意農(nóng)家糧倉系于上蒼恩賜;雕樓建筑方位與天象中的北斗七星遙相呼應;在南河的王家宅院,進了院門,上院窯洞之上高聳一米多一方石碑,外砌磚壁,成照壁形狀。石碑上刻有“生氣貪狼,木德星君”八個隸書字體,趨吉避兇、至善至美。看來,南河人在很早就妙觀天象,深得天機,實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由于時間關(guān)系,也沒有當?shù)厝说闹敢?,好多路牌的地方也沒找到,只能大致看看,等待擴建后有緣在來吧。 繼續(xù)騎行三五公里的樣子就到了后溝古村的后山,其實這也是輪子上次說的從后山進后溝可以逃票的,由于去年來過此地,所以也就不在一一細表了。 三人在當時拍攝《于成龍》電視時修建的門樓前合影留念。 路過后溝關(guān)帝廟,這所寺廟保留完整,有欣賞價值,值的去觀賞。 <p>從后溝出來準備回程,由于東趙修路,雖然知道有一條近路直達龍湖大街問題大家都沒走過,在一岔道口看路牌寫的直通榆次市區(qū),打開導航也不見這條路線。不管了,廣東路今天是走怕了,反正只要方向?qū)摏]錯,由于新修的路面道路兩旁樹也少,到處光禿禿的。騎車在這路上可以說是在火爐上跳舞一樣。這種感覺真不是人玩的,胳膊曬的和干果人一樣,個個都是熱血澎湃!</p> <p>好不容易爬上山頂,馬上春天就來了!一路下坡,不是爽,是爽到溜車溜的我腰還困了。穿過龍湖大街右拐經(jīng)過官道巷,由于老杜沒來過,正好大家也騎的有些累,順便休息喝點水,看車子等老杜。</p> <p>等老杜出來,時間也不早了,而且天氣也有些陰暗下來,趕快回吧,穿大學城上龍城大街,一口氣干到祥云橋。由于老米打電話出來在橋下等我們。</p> <p>集合后大家也好久沒見了,反正也不早了,順便腐敗了在回吧,老杜由于有事提前騎車先回。三人把盞共飲。講述路途心得體會!</p> <p>本次騎行120公里。我騎行我快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