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孟子》里有句大家似乎都很熟悉的話:食、色,性也。食,就是飲食,就是食欲;色,就是性愛,也就是性欲;性也,就是說食色都是人的本性。</p><p><br></p><p> 孔子在《禮記》中也有類似的論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此語中的飲食既為食;男女既為色。也是說食、色都是人最為根本、也是最為重要的本性、欲望。香港電影《飲食男女》,就是以食色為基礎,寫出了一家人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喜怒哀樂。</p><p><br></p><p> 我相信,談到食色,許多人一定會聯(lián)想頗多,也許還會把食色的意思加以發(fā)揮。但這個詞的本意其實講的就是人的最為根本的本性,也就是人對整個社會和人類來講,應盡的最為基本的責任和義務。為什么將食色與責任與義務聯(lián)系起來?這可能會令許多人不解。</p><p><br></p><p> 食是人生存的基礎,也是人生下來就具備的能力。這個能力表面看是吃,而本質上卻是生存。人出生后需要生存,而養(yǎng)只是外因,食才是內在。有了食的欲望,才能為生存奠定基礎。有了生存,才有了人的第二本性,色存在可能。色是人類繁衍的基礎,也是人長大成熟后的正常能力。同樣,對色而言,性欲只是表相,而繁衍才是實質。只要人的生育、發(fā)育正常,食色的能力是一定自然具備。</p><p><br></p><p> 有了食,就有了生存;有了色,就有了延續(xù)。無數(shù)個體人的食色,為人類的延續(xù)發(fā)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所以食色難道不是個人為人類的延續(xù)發(fā)展而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嗎?如沒有個人的食色,何談人類?何談人類的發(fā)展?人類如果沒有了,這個世界將如何想象?沒有了人類,當然也就沒有了想象。</p><p><br></p><p> 食色看來是如此的簡單、自然,可細思起來又異常深奧。簡單的食色卻是與欲望緊密關聯(lián)著。許多年前曾看到過一個旅美的女醫(yī)學博士思考感言,令我也深思許久。她在中國長大,小時常隨母親進入廟宇燒香拜佛,開始相信了佛教的輪回轉世之說。后來去美國學醫(yī),在科技的影響下,相信了進化論。隨著對醫(yī)學日益深入的學習研究,使她對過去的認知產生了困惑。作為醫(yī)學博士,她對人體之完美百思而不得其解。人出生后需要生存,生存就需要吃??墒菋雰憾眠@個道理嗎?他是靠著一種本能,可這本能是在被一種欲望而驅使著的本能,就是食欲。如果沒有這種欲望的驅使,小小的孩兒能懂什么責任、義務、生存之道理?他怎么能懂得必須要吃才能生存呢?他就是在欲望的驅使下而去吃,從而客觀的實現(xiàn)了生存的目的。這個欲望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再說到繁衍,似乎也是一種本能,可這個本能也是在欲望的驅使下而進行的。這個欲望就是性欲。有了欲望,有了性愛,人類就自然的繁衍下來。如果沒有了那種欲的存在,誰愿意在炎熱的三伏,嚴寒的三九,而不辭辛苦的勞作呢?對于這些神奇的欲客觀上帶來的效果,讓這位女博士開始相信了上帝的存在。人類如果不是上帝的創(chuàng)造,這個人體怎么會如此完美?都知道,世上一切事物都沒有完美,只有完美的理想與追求,而人體的本身存在卻是一個例外。人體不單是功能齊全,結構合理,連生存發(fā)展的未來都被設計的如此自然巧妙,如不是上帝的創(chuàng)造,誰能說出一個更令人信服的可能?</p><p><br></p><p> 談到上帝,使我又想起一件事。我在非洲時,在同當?shù)厝肆奶鞎r被問起:你相信上帝嗎?我答曰:不信。隨即又被問道:如果你不相信上帝的存在,那么又是誰創(chuàng)造的你(who created you)?我不假思索的答到:我母親?。╩y mother)!過后思考,才讓我對自己當時的無知答復羞愧不已,至今想起來都有些臉紅,因為那個問題是與人類起源相關。</p><p><br></p><p>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許許多多新的東西被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來。人們的生活也日趨多彩復雜。復雜的東西,往往容易把最為基本的東西掩蓋起來,最終使人們忘記了初衷。當今紛繁復雜的生活,早已讓人背離或忘記了對食色最為基本的理解,讓人們忘記了個人對社會與人類應盡的最為基本的責任義務概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食演義為奢侈口感的享受,色變成了淫欲的代名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吃的越來越豐富,卻越來越不利于健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生稍有挫折,一些人就選擇以自殺來逃避生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只顧自己的享受,選擇獨身不婚,或只婚不育的人越來越多……不知這是由于人的進化變化?還是應該歸于科技的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難道社會的發(fā)展,是向著違背自然本性的方向?</p><p><br></p><p> 自然是奇妙的,自然的存在客觀上就應該是合理的。不管上帝是否存在,也不管人類是否真的是被上帝創(chuàng)造,我們還是更應該遵循自然的發(fā)展,讓紛雜的社會變得原本、簡單、質樸一些更好,以使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的食色本性,不會背離社會自然發(fā)展的正常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