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懷念我的父親》

柳詠

<h1>又是一年建軍節(jié),我總會在這一天,想起我的父親。</h1> <h1>"父親"這兩個字,在我的記憶中其實是極淺極淺的。在我讀書的時候,甚至有同學對我是否有父親這個問題上感到懷疑。(因為沒有見過,所以讓同學們心生幾分猜疑。)</h1><h1><br /></h1><h1>在我的成長中,"父親"好像是一位缺席的人物,我對父親的印象,也是通過一張父親青年時期的照片開始的。穿著一身軍裝,戴著一頂軍帽,鼻子高而挺直,目光深遠,清瘦的臉龐,有幾分清秀。</h1><h1><br /></h1>也許是血緣的關(guān)系,雖然父親在我的童年幾乎是空白的,但僅有的一兩件事卻記憶猶新。<h1><br /></h1> <h1><br /></h1> <h1>有一年父親從外面回來,剛坐下,就招手叫我過去。面對面前的這個男人,我感到十分陌生,但又有一種莫名的順從。</h1><h1><h1><br /></h1>他非常開心的抱起我,放在他的大腿上,然后用他的大手抓住我的小手,一邊教我打拍子,一邊一首接著一首的唱著革命的歌曲。什么&quot;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qū)的人民好喜歡,……&quot;,&quot;花籃的花兒香呀,聽我來唱一唱呀,唱一唱呀……&quot;。他的聲音,極具女性化,讓我忍俊不禁。我在他的歌聲與我的笑聲中,慢慢消除了對他的陌生感。后來,我能多次在學校的集體歌唱比賽中指揮并奪得桂冠,與父親小時候教我打拍子不無關(guān)系。</h1> <h1>歌唱完畢,父親把我從他的大腿上放了下來,然后把我側(cè)身扶倒趴在他的大腿上,用不輕不重的手在我的屁股上假裝很用力的拍打好幾下,才舍得放手讓我走開。這是父親在我的記憶中唯一表達對孩子愛的方式,憨厚而又樸實。</h1> <h1>因為父親是一名軍人,所以每年建軍節(jié),只要父親在家,都會去鄉(xiāng)政府開會。有一年,父親在臨行去開會前告訴我,叫我等一下去鄉(xiāng)政府找他,我不問原由地答應(yīng)了。</h1><h1><h1><br /></h1>到了大約十一二點的時候,我獨自一人來到了鄉(xiāng)政府門前。高大的鄉(xiāng)政府大門,有幾分莊嚴,也有幾分讓人生畏。</h1> <h1>我膽怯的慢慢靠近,只聽見里面人聲嘈雜,我小心翼翼的探頭望去,有人在整理手上的書稿,有人已經(jīng)開心的拿起碗筷打起飯來。</h1><h1><br /></h1><h1>在人群中,我好像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正開口叫一聲"爸",那個身影一下子又不見了。我漲紅著臉正要轉(zhuǎn)身,被站在門口的一位阿姨叫住了。"阿枚,過來吃飯呀!"我一聽,愣了一下,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雖然這些人都是左鄰右舍,但因為我從小在外婆家長大,對面前的這位阿姨是誰,完全不知道。也許,我該叫她嬸嬸。她好像也不認識我,才會叫我一聲"阿枚",而不是"燕群"。她或許只是出于善良,才把我叫住。在那個食不飽腹的年代,有一碗飯,一塊豬肉吃已經(jīng)是莫大的奢侈。聽到她的一聲叫我吃飯,我的腳又怎能挪開呢?</h1> <h1>我久久的站住不動,直到那位阿姨打了一碗滿滿的飯,夾了兩大塊豬肉端到我的面前,我才反應(yīng)過來。也許是我太渴望那碗白米飯,也許是我膽子太小,我竟然不知所措。</h1><h1><br /></h1><h1>不知道什么時候父親從里面走了出來,在他的示意下我才敢接過那碗飯,然后美美的飽食了一餐。</h1><h3><br /></h3> <h1>看著父親滿足的樣子,我終于讀懂了父親為什么叫我去找他的原因。</h1><h1><br />姑姑她們說父親沒有上過學堂念書,但那天父親卻從鄉(xiāng)政府拿回來了兩本黨內(nèi)周刊,且坐在家門口一看就是一個下午。我想,父親是認識字的,但是怎么認識的?我猜,應(yīng)是部隊里普及教育的吧。</h1> <h1>父親的一生沒有給我留下太多的印象,最后的一次,是父親的追悼會上。</h1><h1><br />父親死于心肌梗塞,走之前兩三個小時還在和第二天要出遠門工作的叔叔長談到半夜。這也是我一直懷疑父親的死,是與他那個晩上熬夜有關(guān)。</h1> <h1>父親生前是個沉默少言之人,平時看不出他對人有多熱情,與人有多友好,但追悼會那天,鄉(xiāng)村的小廣場上站滿了人,十幾個花圈擺滿在棺材旁邊,分發(fā)的毛巾遠遠不夠,大哥只好又叫人去圩上追加購買。</h1><h1><br /></h1><h1>在追悼會的致詞里,我聽得最清楚的是"慈公"兩個字。那是對父親一生為人的真實寫照。</h1> 父親走后,我去看望過二姑媽,她淚眼婆娑的回憶起往事,說起父親十四五歲從軍的故事。<h1><br /></h1><br />大伯十七歲那年政府為了對抗外敵,強行征兵(鄉(xiāng)下人說是捉壯?。?,奶奶怕大伯被征兵上前線,匆匆忙忙為他辦了一門親事,新娘比大伯大一歲,芳齡十八。后來奶奶以新婚為由,花錢找關(guān)系,強行把大伯留了下來。</h1> <h1>但一個家庭總得有人上前線,父親就這樣順理成章的入了伍。直到父親四十歲左右從部隊回到家中,在別人的介紹下,娶了我的母親。<br /><br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讀書時會和三個堂侄女成同班同學,但聽二姑媽一說,我終于找到了答案。</h1> <h1>在時代的快速向前發(fā)展,到了現(xiàn)在的E時代,有了微信,有了朋友圈。我在小學的微信群里,首次聽到了父親在外面工作時的事跡,填補了我對父親多年在外的一片空白。雖然微小,但可見一斑。<br /><br />鄰家哥哥說他父親當年外出工作,遇上洪水圍困,是我的父親善良的收留了他的父親,包吃包住,度過了那段走投無路的困難時期。</h1> <h1>往事已矣,斯人已逝。但父親的忠誠、善良與愛永遠銘記在子女的心間。</h1><h1><h1><br /></h1>又是一年建軍節(jié),讓我對您說一聲建軍節(jié)安好。革命成功的路上,有您的一分貢獻,這個節(jié)日,永遠屬于您!</h1><h1><h1><br /></h1>——致敬我的軍人父親</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