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一個藏地,這里曾是著名的唐蕃古道,是唐代以來從中原到尼泊爾和印度的必經(jīng)之路。這里是三江源頭,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fā)源地。這里是藏傳佛教教派最完整的地方,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 格魯派在這里和諧共存。這里是“生命禁區(qū)”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的所在地。這里的海拔高度超過西藏很多地方。這里住著一群樂天淳樸,與大自然相偎相依和諧共存的康巴藏族。這里就是藏語意思為“遺址”的玉樹。</p> <p> 扎曲是流經(jīng)玉樹的主要河流,邊上有玉樹地震遺址展覽館,有世界最大由25億塊刻著經(jīng)文的石頭組成的嘉那瑪尼堆,有威武的格薩爾王廣場和千年的結(jié)古寺,更有萬千康巴藏族人世代繁衍生息的故事,扎曲河畔上揉碎的陽光撒在了我的眼睛里,我們的義行攝影故事也將從這條靜靜的扎曲河開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苦難】</p><p> 這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空氣稀薄,紫外線強烈,每年平均下雪10個月,自然條件如此惡劣。在土豆還沒傳入中國時,這片土地唯一的糧食就是青稞,唯一的作料就是鹽巴。在水利工程技術還不發(fā)達時,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漂亮雄偉的雪山,萬里奔騰的三江源,隨時都可以是雪山咆哮,洪水泛濫,伴隨著的是雪崩,塌方,山洪暴發(fā)......但康巴族人在自然條件如此惡劣、食物如此饋乏、災害如此頻發(fā)之下仍然堅守這塊土地,苦苦地繁衍生息。他們知道在大自然面前,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他們就算食物再饋乏,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都不敢吃;他們把雪山當山神,河流當河神,祈求神山不要發(fā)怒,河水不要泛濫,好讓他們度過來年;他們深信每一座山每一座湖都是神靈,他們深信今生轉(zhuǎn)山轉(zhuǎn)湖,來世不再受苦;他們生活在這片土地,沒有能力與大自然抗爭,只能跪下雙膝,去朝拜、去信仰,只能借助經(jīng)筒、經(jīng)幡等信物,日復一日地向上天祈福......此刻,我慢慢明白了這個民族發(fā)自骨髓的虔誠信仰一切根源似乎就是——“苦難”。如何來表達苦難,可以是窮困的生活,可以是環(huán)境的惡劣...但似乎都不足以深入骨髓。當我在物質(zhì)發(fā)放現(xiàn)場看著藏民手里那一串串念珠的時候,我似乎也看到了那一幕幕苦難,這念珠傳達的是祝福,但串起的卻是無盡的苦難。我認真地拍下了這張念珠特寫,取名《苦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互助】</p><p> 藏區(qū)是膝骨關節(jié)炎高發(fā)的主要地區(qū),我查了一些研究資料,主要原因是氣候寒冷、潮濕,加上以帳篷和藏房為主的居住方式,大勞動量帶來的關節(jié)負重和創(chuàng)傷等。居住帳篷者患病率明顯大于居住樓房者,參與家庭瑣事多的人患病率明顯大于外出打工者,女性患病率明顯大于男性(<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 2016年第25期60-62,共3頁。)。</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藏區(qū),你會看到聚集時,年紀大的婦女都坐在地上,起身的時候,一般要求助于身邊年紀輕的人扶持。有位老人特意讓我們看了一下她的關節(jié)炎膝蓋,非常痛疼。這次一公斤帶了很多專治關節(jié)炎的藥給藏民發(fā)放,希望能幫助她們緩解痛疼。在清河鎮(zhèn)的養(yǎng)老院,發(fā)放完物質(zhì)后,我看見兩位老人(應該也是關節(jié)炎比較嚴重)互相幫助著起身并相互挽扶著回宿舍,拍下了這張照片,取名《互助》,關節(jié)炎很疼,但人心很暖,希望她們能在相互自助下好好生活。</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奇】</p><p> 這次一公斤準備了米面油茶粉和冬衣發(fā)放給一些已經(jīng)沒有收入來源的困難戶,雖然這點物質(zhì)也許只夠他們過上一陣子或熬過一個寒冬,解決不了根本性的物質(zhì)饋乏問題,但他們還是很開心,在這個一年10個月下雪天的環(huán)境里,還能指望什么呢?這或許也是我們精準扶貧的思考。在發(fā)放完物質(zhì)后,我因為拍照上下起蹲,頭也不舒服,也有點迷糊了,但突然看見一個小孩抱一包紅薯粉走過來,輕快的腳步還有那燦爛的笑臉,有種滿載而歸的感覺,我下意識想記錄這一瞬間,立馬顧不上頭疼,??下來并拍下了這張照片,取名《好奇》,因為從這稚嫩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滿滿的好奇,也許他在想,這些哥哥姐姐是哪里來的,為什么要給我們送物資,為什么拿這個東西對著我,為什么......他應該有很多為什么,希望他帶著為什么長大,將來也帶著為什么走出這片土地回饋這片土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家庭】</p><p> 到了玉樹機場,來接我的是玉樹懷德福利院代勒院長。代勒院長原本也是窮苦人家出身,家里從小就送他去佛學院當喇嘛。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不是他的人生,也許他看到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希望能幫助這些孩子,所以他還俗社會,自己掏腰包并尋找各種外界資源創(chuàng)辦了這個私人福利院,最多的時候收養(yǎng)了100 多個困難兒童,請老師教他們讀書識字做人,目前還有30多個孩子,而且都有人資助了。代院長說這些都是他的弟弟妹妹(因為這些孩子都叫他哥哥),只要他們不放棄,他就不會放棄,能想象這么多年,他們一起應該面對了太多困難,無奈,但他們堅持下來了。感謝代勒院長,發(fā)善心做善事,讓很多孩子看到了陽光,有了一個家庭?;顒咏Y(jié)束,看到代院長發(fā)了個微信,很高興地告訴我們,他家出了個大學生了,樂呵呵地說這小鬼長大了,真的,苦盡甘來,想流淚,是幸福的淚。我拍了這個家庭孩子的照片,孩子陪我去看他們宿舍,教室,給我們講他們的故事,幫我們一起整理物質(zhì),陽光從來都在,在他們臉上在他們心里,我把拍的照片組合成一張照片,取名《家庭》,有家真好,祝福這個快樂又溫暖的大家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互勉】</p><p> 在這個大家庭里,因緣而聚,日日夜夜,年復一年,大家相互信任、相互鼓勵、相互溫暖、相互理解,“我很榮幸,我是一名藏族人”,“慢慢變好,才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你不努力,誰也給不了你想要的生活”,教室里墻上貼滿了大家的祝福語,一張張便箋紙上都是每個人最心底的祝福和勉勵,拍下這張照片,取名《互勉》,溫暖大家加持自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愿望】</p><p> 在教室里,我發(fā)現(xiàn)張貼了一張畫,這是偌大個教室唯一一張畫,上面寫著“我希望我們所有福利院的學生都去迪士尼游玩幾天,那樣的話,我們兄弟姐妹會感到很快樂”。帶我參觀的小妹妹說,因為這張畫上寫下的是他們所有人的愿望,所以就留下來了,就算去不了,每天看著也開心。每個孩子都有個迪士尼的愿望,愿望是指引每個人成長的動力,拍下這張照片,取名《愿望》,愿望存心底,哥哥姐姐們一定能幫你們實現(xiàn),在上海迪士尼等你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p><p> 娘拉鄉(xiāng)寄宿制小學,一個大山里的學校,四面是云霧繚繞的大山,真是仙境一般,但海撥仍然有3800多米。我們計劃分別給高低年紀上了趟手工繪畫課,這些孩子都是附近村莊或牧區(qū)的孩子,應該說家里條件相對還可以,才能上得起寄宿學校。我們婷婷小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卡通人物,讓孩子們畫下他們心里的任何一件東西,孩子們畫得很認真也非常棒,但基本上畫的都是他們身邊的經(jīng)常見到的,比如帳篷,山,耗牛,鳥,兔子,蝸牛等,我想,這就是他們的世界,如果是換作城市里的孩子,他們又會畫什么呢?二次元人物,汽車,火車,大橋...,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世界,我們無意也不用去打擾,因為誰又能說這個世界不美好呢?也許不好的應該是我們的世界。我用孩子們認真的模樣和他們的畫組合成一張照片,取名《世界》。這個世界很美好純凈,在你們心里生根發(fā)芽,也謝謝你們讓我看到這個美好純凈的世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微笑】</p><p> 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最后排單獨坐著一位個子并不高的男同學,按道理這個個子應該是坐前排的,然道這就是我們小時候傳說中的后排男生。當婷婷老師讓大家畫畫的時候,他就一直埋著頭在紙上涂畫著,也沒有畫出任何東西,我走過去,坐在他身邊,想和他交流一下,小孩子很靦腆,頭反而埋得更低了,我同時能感覺到小孩有點焦慮,不知所措,也許我真的不應該去打攏他。這時候,老師過來了,耐心開導他,并和我說,這同學有點自閉焦慮,所以讓他坐后面,可以讓他能放松點。經(jīng)過老師一開導,小同學稍微好點了,也愿意和我講話了,雖然我也沒怎么聽明白,但從他用筆劃來劃去,我大致知道他想畫畫。最后,我和他說,我可以幫他拍個照片,他突然抬起了頭并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快速拍下了這張照片,取名《微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一直微笑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做個陽光燦爛的孩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飯】</p><p> 吃飯應該是該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我們來到食堂,孩子三五成群地圍成一桌桌在享用美味。每個人拿著個大不銹鋼碗,這碗差不多有他們頭這么大了,人小豌大,這么一大碗我是吃不完,但孩子們吃得可快了。我們再仔細看,一大碗米飯上面是粉條和土豆,偶爾能零星看到點牛肉沫。說實在的,我看著孩子們吃得這么開心,這么美味,我真的想來一碗,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吃飯的快樂,我突然想起來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人多飯香,人少菜香”,我還是希望人多飯香,畢竟人是鐵飯是鋼嘛,當然如果菜香我也不反對喲,哈哈,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認了。但最后校方還是叫我們?nèi)バ∈程贸粤?,雖然也香,但快樂沒了。我把孩子們吃飯的照片和那大碗飯菜組合成一張照片,取名《中飯》,人生不過上一頓飯加下一頓飯,還是應該快樂地吃,不挑不撿地吃才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體育】</p><p> 如果問孩子們,你們最喜歡上什么課呀,相信一定會說體育課,人之天性吧。有幸參觀了一節(jié)體育課,目前學校體育硬件設施在國家的大力投入下已經(jīng)不錯,球場、操場、球臺、單雙杠等基本都有了。目前缺乏的主要是體育耗材,比如球類,繩類等,還有就是獎品。所以校方也希望我們能提供幫助,否則他們體育課就只能跑步列隊,運動會也沒有獎品。校方還邀請我們明年來幫他們舉辦運動會,哈哈,看著邊上云牽霧繞的美景,運動會一定很有意義,但,我們這小體格在4000米以上開運動會,能承受得住嗎?霞姐說沒問題,那應該就沒問題了,2021年運動會見啰。我把孩子體育課照片組合成一張照片,取名《體育》,少年強則中國強,愿我們從強身健體開始,一點點走向強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長】</p><p> 智慧小學是當?shù)鼗罘鹁柚男W,海撥存4000多米,主要接收附近家境貧寒的牧民家無法送到鄉(xiāng)里讀寄宿制小學讀書的學生,小學運行資金主要依靠社會力量,一公斤也是常捐助的公益機構(gòu)之一。這次我們一到智慧小學,一群孩子就出來迎接我們,我們霞姐樂開了花,她可是看著這些孩子一年年長大,好幾個今年要六年級畢業(yè)了。但新的小孩子又來了,智慧學?,F(xiàn)在的條件在社會各界力量的支持下也比以前好很多了。我們下車后,一位鬼靈精怪拍照可會拍型的小女孩一直圍著我們轉(zhuǎn),不斷擺不同造型讓我們拍照,陽光燦爛的笑容讓你無法拒絕,霞姐說她可是這里的小明星,攝影師最喜歡她了,說完就拉起小女孩的手說,我們回家吧。是呀,我們回家吧,智慧小學的孩子就像一公斤的家人一樣,長大了,我們送他們?nèi)ジh的地方,然后再把小的接進來。我把霞姐與快畢業(yè)孩子的合影和與小明星女孩牽手的合影組合成一張照片,取名《成長》,因為成長,你們可以走的更遠,因為成長,我們可以走的更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謝】</p><p> 這兩個月是放牧的最好月份,我們進入牧區(qū)做家訪,實地走訪了解困難孩子家庭情況。這戶牧民家庭,有孩子9個,有個女孩子今年剛六年級畢業(yè)(一直在活佛捐助的智慧小學念書,也是一公斤資助學校),接下來面臨兩種選擇,輟學跟著哥哥姐姐放牧,或者再去鄉(xiāng)里讀寄宿制初中,但寄宿制初中要花費一大筆錢,家庭己承受不起。我們先與孩子溝通,孩子非常想讀書,成績也不錯,而且希望以后做一名警察。然后我們再詢問這位母親,是否愿意再讓孩子繼續(xù)讀書。讓我們沒想到的是這位母親突然單膝下跪,雖然我們聽不懂她說什么(藏區(qū)上了年紀的基本都不會講漢語,也聽不懂,只能通過當?shù)赜形幕娜朔g),但我們基本知道什么意思了,她希望孩子能繼續(xù)讀書,說了家庭情況,有個孩子還生病在醫(yī)院,家里目前還欠了4萬元外債,希望我們能幫助孩子,感謝我們等等,還說要給我們蟲草以表謝意(蟲草后來我們花錢買下來了,讓她可以用這筆錢去還債)。我拍下這張母親單膝下跪的照片,取名《感謝》。每個家庭都有一個故事,感人,催淚,有時候讓你有一種不敢相信這個世界的感覺,但現(xiàn)實又如此殘酷地把你拉回來。感謝這位母親繼續(xù)讓孩子讀書,也感謝這位母親讓我們知道公益教育任重而道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希望】</p><p> 活動基本結(jié)束了,我坐代勒院長的車回玉樹,格來老師開的車。雖然我高反基本沒有了,但連日來的早出晚歸,吃不下睡不好,己讓我非常的疲倦,車子在草原上顛來顛去,我也迷糊著半睡半醒,格來老師開的車,倒是精神不錯。突然,我沖著格來老師說,停車停車,我看到左手邊遠處四個黑乎乎的小人,趴在地上,這個地方?jīng)]有任何居住的帳篷,怎么會有這么小的小孩呢,邊上也沒有看到放牧的大人。格來老師下車,用藏語叫這幾個孩子過來,我們車上剛好還有余下的羊絨衣,格來準備給他們衣服。四個人影越來越近,看得越來越清楚,四個孩子應該是一家大的帶小的出來玩耍,天哪,簡直不敢相信,不知道如何用語言形容,唯有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幕,這是我拍下的最讓我糾心的一張照片,取名《希望》,希望他們能健康地成長,希望他們能快樂地成長,希望他們的眼神不再那么無助和絕望,希望他們能夠讀上書,希望......,太多的希望了,愿這個世界充滿希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佑護】</p><p> 經(jīng)過這些天的走訪,我們發(fā)現(xiàn)藏民家里孩子都很多,基本都在6-9個左右,有些有12個甚至18個孩子,不可想象,而且很多還可能是單親媽媽家庭。因為孩子多,所以有些孩子4歲后就直接送到佛學院養(yǎng)育,有些勉強能讀到六年級,也可能因為家庭負擔不起或勞力所需而輟學。為什么會生這么多孩子?為這個問題,有很多說法,有的說藏區(qū)是一妻多夫,母系氏族社會所致;也有說是因為一年有10個月沒法干活,只好生孩子;也有說因為沒有避孕措施所致.....,我想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我查閱了相關資料,2017年《西藏農(nóng)牧民民主狀況研究報告》是這樣寫的:“民主改革前,藏地牧區(qū)的嬰幼兒死亡率高達50%,多育成為農(nóng)牧民對嬰幼兒成活率低的一種補償,藏區(qū)社會也很自然而廣泛地對多育給予了認可與鼓勵。”原來孩子多竟然是藏民面對“苦難”的風險對沖和無奈選擇,這讓我一時不知道說什么是好。</p><p> 我用在智慧小學拍到的6800才光顧地球一次的新智慧星和智慧小學后面的雪山合成了一張照片,取名《佑護》。這片廣袤的藏地上,這個頑強的民族面對苦難,通過自助和互助,戰(zhàn)勝內(nèi)心的恐懼,艱難地繁衍生息。而我們能做的很少很少,唯有雙手合十,在新智慧星劃過夜空時許下心愿,佑護這片土地上的萬物一切安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好】</p><p> 車子一路飛弛,大猴突然大叫,好美呀,我要拍照。下車一看,確實驚呆了,壁立千仞,云開萬里,此刻,天地有如大象之美,我想我與這一切就這樣不期而遇了,我是誰,我在哪,我還是我嗎?我看見大猴這點紅慢慢地融入這幅大自然的畫卷中,拍下照片,取名《美好》,作為這次活動的最后一張照片,所有不經(jīng)意間的相遇都是最美好的禮物,于你于我于大家。</p> <p> 旅行是教我們放下生活中的那個自我去遇見美好的過程,我們從生活中來最終要回到生活中去,一段有意義的旅行會成為我們努力工作和快樂生活的精神糧食。</p><p> 一公斤義行把旅行和公益結(jié)合在一起,讓我們在放下自我遇見美好的同時幫助并成就他人,義行讓旅行變得有意義,讓公益變得有激情。</p><p> 青海玉樹之行,是一場可遇不可求的緣分,于我,是一次洗禮,也是一個開始,就象一朵綻放的藍蓮花,已經(jīng)長在我心里,永不凋零。</p><p> 謝謝一公斤公益,謝謝為愛一起出發(fā)一起分享的小伙伴,未來路很長,讓我們相聚在一公斤公益,為了孩子,為了美好。</p><p> 最后是我們大猴導演用影像記錄下的活動精彩瞬間,大猴出品必是精品,謝謝大猴。公益不是一個人的行走,是你我他的加入,是每個人心里最溫柔的愛的表現(xià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