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涇河印象

清風明月

<p><br></p><p> 說起涇陽,知道的人肯定不多,但說起“涇渭分明”這個成語,知道的人就多了,所以我們先從這個耳熟能詳?shù)某烧Z說起。</p><p> “涇渭分明” 這個成語涉及到兩條河,一條叫渭河,一條叫涇河,前者發(fā)源于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主要流經甘肅天水,陜西寶雞、咸陽、西安、渭南,在渭南市的潼關縣匯入黃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后者發(fā)源于寧夏自治區(qū)固原市涇源縣,主要流經甘肅平涼,陜西咸陽(長武縣、彬縣、涇陽縣)、西安,在西安市高陵區(qū)船張村注入渭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兩河在船張村交匯時,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現(xiàn)出一清一濁,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觀,形成了一道非常明顯的界限。于是,就有了“涇渭分明”這個成語。 </p><p> 再說“涇陽”,古人取名,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比如,江陰,意為處于長江南岸;漢陽,意為處于漢水北岸。再比如,貴陽,意為處于貴山以南;華陰,意為處于華山以北。這是有科學道理的,山是大地經過擠壓而形成的高聳部分,東升西落的太陽光能照射到山的南面,而無法照射到山的北面,所以山南為陽,而山北為陰;受到科氏加速度的影響,北半球的河流在流動時會向右岸偏移,因此河南岸容易受到河水的沖擊、侵蝕,形成南濕北干的情形,故水北為陽,而水南為陰。 </p><p> 現(xiàn)在大家就明白了,之所以叫涇陽,一個原因是有涇河流過,另一個原因就是其位于涇河以北。</p><p><br></p> <p><br></p><p> 講到這里有兩個相輔相成的傳說故事必須提一提,其一便是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魏丞相遺書托冥吏”中,涇河老龍?zhí)栋l(fā)生的故事。 傳說唐貞觀年間,連年大旱,顆粒無收。宰相魏徵扮作老農微服私訪到了老龍?zhí)叮攀植坟?,得知玉皇大帝已降旨八河總督涇河老龍次日子夜布雨,便在干裂的地里種瓜點豆。變作凡人的涇河老龍見狀很是驚奇,魏徵實言相告,龍王此時并不知降旨布雨之事,便與魏徵打賭以爭輸贏。涇河龍王回宮后果然接到玉皇大帝的圣旨,為了不輸給魏徵,擅自將一天一夜的和風細雨改為三天三夜狂風暴雨,直下的洪水泛濫成災。一天,魏徵與唐太宗李世民對弈時突然熟睡,原來此時玉皇大帝召見魏徵,命其監(jiān)斬觸犯天條的涇河龍王,夢中魏徵將涇河老龍斬首。所以說人民公仆像個公仆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耍個人威風,亂用手中權力,必受組織和人民唾棄!</p><p><br></p> <p><br></p><p> 其二則是一百多年后的唐貞元年間,老龍?zhí)队盅堇[出柳毅傳書的千古佳話。涇河老龍王被斬后,其子繼位,洞庭龍王按照玉皇大帝的旨意將獨生女嫁給涇河小龍王,但涇河小龍王性情殘暴、喜新厭舊,將龍女流放到涇河灘上牧羊。進京趕考落第的湖南書生柳毅,到涇陽尋訪好友途經此地奇遇龍女,遂幫龍女傳書洞庭,龍女的三叔父錢塘龍王率兵三千將其救回,后龍女變?yōu)榉才?,與柳毅結為夫妻。至今,老龍?zhí)陡浇膽已孪逻€有“龍女洞”。&nbsp;這是明顯的家暴,古代女子無以爭辯,只能以口口相傳,母乳教育,擬神話傳說來訴以衷腸。</p><p> 涇陽雖不大,但歷史文化厚重、紅色遺跡豐富、杰出人物眾多、發(fā)展勢頭良好,我只能走馬觀花地解、支離破碎地想、掛一漏萬地講,只有尋機再來彌補所留遺憾。</p><p><br></p> <p><br></p><p> 鄭國渠是與都江堰、靈渠齊名的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鄭國渠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元年),從鄭國渠起歷經漢白渠、唐三白渠、宋豐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廣惠渠和通濟渠、清龍洞渠等,在此地域內真實地保留了兩千年來歷代引涇工程的滄桑巨變。鄭國渠是中國水利工程發(fā)展史的縮影,古渠口13處,古渠、古壩26段,集中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引水、蓄水、灌溉的工程技術演變,是一座中國水利發(fā)展史的“天然博物館”,2016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渠。 </p><p> 鄭國渠建成后意義重大,從此“關中為沃野、無兇年”,成為“天府之國”,為中華民族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開啟了陜西關中作為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歷史篇章。 </p><p> 這條渠之所以被興建,源于一個拙劣的陰謀。戰(zhàn)國時期,弱小的韓國為了不被強大的秦國吞并,韓桓惠王想出了一條所謂的“疲秦”之策,派遣水利工程專家鄭國去秦國,游說秦王在涇水和洛水之間穿鑿一條人工灌溉渠道。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工期曠日持久,勢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財力,韓王希望以此來拖垮秦國。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這條渠的修建不但沒有拖垮秦國,反而讓秦國更加強大。</p><p><br></p> <p><br></p><p> 這里就不得不講一下鄭國這個人,此人很了不起,他不但具有高超的專業(yè)水平,還擁有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非凡的應變勇氣。在工程接近尾聲時,他的臥底身份暴露了,秦王大怒,打算殺掉鄭國。面對這種情況,一般人早就嚇尿褲子了,鄭國卻鎮(zhèn)靜地說:“我的初衷確實是來做臥底的,但是這條渠的修鑿,對秦國確實是大為有利的。我雖然為韓國延長了數(shù)年的國運,但為秦國建立的卻是萬世之功啊?!鼻赝跏莻€明白人,細想之下也確實如此,便消了氣,讓他繼續(xù)完成了這一工程。期間,因為鄭國事件還引發(fā)了一個小插曲。秦國宗室大臣在揭穿了韓王和鄭國的陰謀后,進而發(fā)展到對所有的客卿不信任,紛紛向秦王進言,希望下令驅逐從六國來秦效命的客卿,這其中就包括日后成為秦相的李斯(楚國人),所以他主動上書勸說不要逐客。李斯這篇《諫逐客書》論證有力,雄辯滔滔,最終說動了嬴政,廢除了逐客令。文字的作用大不大?文字的力量強不強?這是最有力的證明。 </p><p> 六國都害怕秦國滅了自己,可恰恰是六國幫秦國滅了自己,不是嗎?秦國的起點是比較低的,最初只不過是給周王室養(yǎng)馬的部落,但六國將人才、技術源源不斷地給秦國“輸送”過去,比如,秦孝公時的商鞅(衛(wèi)國人)、秦昭公時的范?。ㄎ簢耍?,再比如,冶煉技術(源自楚國)、牛耕技術(源自中原諸國),秦國是來者不拒,統(tǒng)統(tǒng)笑納,最終成就霸業(yè)。這是大智慧,這是大格局,令人感慨,發(fā)人深省,改革開放生,閉關鎖國死,歷史是一面鏡子。</p><p><br></p> <p><br></p><p>&nbsp;&nbsp; 涇陽云陽鎮(zhèn)還是八路軍總部和115師改編地,120師、129師分別在富平縣莊里鎮(zhèn)、三原縣石橋鎮(zhèn)完成改編。當時抗日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就設在云陽鎮(zhèn)的文家大院。非??上Т笤阂呀浉脑斐膳R街商鋪。經過熱心人指點,找到了“八路軍從這里踏上抗日征程”紀念廣場(也可以說是云陽鎮(zhèn)中街村文化廣場),紀念廣場含改編紀念館、“救亡號角”群雕、一對紀念亭(分別叫集結亭、出征亭),以及數(shù)張巨幅歷史照片,其中一幅是1937年7月14日,朱老總為即將開赴抗日前線的紅軍將士寫的題詞。&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當時,許多指戰(zhàn)員對紅軍改編想不通,為了幫助大家提高認識,完成這一重大的轉變,我們黨加強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教育。1937年5月24日,時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的楊尚昆,專門在延安《解放》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強調紅軍要在“在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中,成為模范的兵團”“在軍事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在政治文化的水平上,在軍事政治的紀律上大大提高起來”。6月25日,毛澤東、朱德等致電彭德懷、任弼時、楊尚昆,根據(jù)部隊有人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認識不足的錯誤言論和行為,指示他們“通令全軍加強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教育”。1937年7月18日,朱德離開延安,來到了抗日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所在地涇陽縣云陽鎮(zhèn),準備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在紅軍高級干部會議上,著重討論了紅軍改編和開赴抗日前線后的政治工作等問題。任弼時在會議伊始就強調改編后我軍總的原則是“保證黨的領導”“成為抗日的核心”,朱德強調“干部要以身作則,軍隊要有軍隊的樣子,要有一定的紀律”“要預防軍閥主義”,任弼時在會議結束時,再次強調改編后“保證黨的絕對領導有特殊意義”“要防止對政治工作傳統(tǒng)的破壞”。&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8月22日,南京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將紅軍編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序列,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fā)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關于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9月12日,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習慣上仍叫八路軍),改編后,八路軍下轄115師、120師、129師,全軍編制4.5萬人。我們黨的目標是在抗戰(zhàn)中發(fā)展、壯大紅軍,國民黨的目標則是借抗戰(zhàn)消耗、消滅紅軍,相左的目標就注定了這個改編談判的過程是異常艱苦、異常復雜。最初,我們設想改編為四個軍,軍長分別是林彪、賀龍、劉伯承、徐向前,編制12萬人(當時陜北紅軍滿打滿算7萬人),國民黨則只同意兩個師八個團,共編1.5萬人,經過多次拉鋸,最終才確定為三個師六個旅十二個團及其直屬工、炮、通信、輜重等4.5萬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nbsp;這其間有兩個事情,很能說明國民黨蔣介石的小雞肚腸。一個是忌憚紅軍將領的威名,蔣介石8月18日致軍令部長徐永昌電列八路軍主要將領化名對照:朱蹭陂即朱德、彭特立即彭德懷、林育容即林彪、賀云青即賀龍、劉百誠即劉伯承、肖格即肖克、徐象謙即徐向前,對此,我們當然不能接受;一個是想出紅軍的洋相,不僅給了紅軍三個丙種師的編制,而且番號是原東北軍撤銷的,115師是67軍的,120師是57軍的,129師是53軍的,都屬于“倒霉”番號,沒想到,這三個師的番號卻在我軍手中紅遍全國。一國領袖如此氣量,讓人貽笑大方。</p><p><br></p> <p><br></p><p> 現(xiàn)在,很多人都說“西安事變”救了中國共產黨,甚至有的說日寇侵華救了中國共產黨,如果沒有“西安事變”、沒有日寇侵華,中國共產黨就會怎么怎么樣。首先,歷史是不能假設的,研究假設的歷史,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其次,如果可以假設,那可以假設情況就多了去了,依然無法研究,第三,假設換成別的政黨,能在那樣險象環(huán)生的境況下一舉扭轉不利局面嗎?我敢斷言,一定不能。因為長征之后的黨和紅軍,已經不是之前的黨和紅軍了,他們有高度的政治自覺、政治自信、政治自律,這是別的政黨和軍隊難以望其項背的。</p><p><br></p> <p><br></p><p> 前兩年有個叫《那年花開月正圓》的電視劇熱播,該劇以涇陽安吳堡(就是現(xiàn)在的安吳鎮(zhèn))吳氏家族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清末出身民間的陜西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這個劇的原名叫《大義秦商之安吳寡婦》,這個名字就直白多了,一看就是講秦商打拼的故事,不知何故改成了這個模棱兩可的名字。這幾年電視劇的名字越來越難懂了,比如,《花落宮廷錯流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香蜜沉沉燼如霜》、《海棠經雨胭脂透》,都是什么玩意??!&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詩經·小雅》中有涇陽最早的記載“侵鎬及方,至于涇陽”。涇陽的商業(yè)發(fā)展歷史悠長,自殷周起,文化、經濟、商務、生產全面興盛,成為關中一代名城。清朝到民國前期,中國中西部商貿交易繁盛,涇陽一度成為陜西的經濟中心。安吳吳氏是秦商的重要代表,周瑩是吳氏商業(yè)帝國第三代傳人吳聘的愛人,吳聘病逝后,她接管了家業(yè),主營食鹽、茶葉、布匹、藥材等。她知人善任、以誠待人,很快扭轉了危局,使吳氏商業(yè)帝國再度興旺,一是運用股份制,實行內部激勵,二是實行訂單農業(yè),做到供需精準,三是廣開分店,盡可能搶占市場。她的生意做得有多大呢? 1900年,慈禧在西安避難,周瑩提供了10萬兩白銀,慈禧封其為“一品夫人”,親書“護國夫人”牌匾,并收她為義女。原來的吳氏莊園,共有東、西、南、北、中五院,為彰顯大氣,修建前專程派人去京城查看紫禁城的格局,老人們說占據(jù)了半個涇陽城,這肯定有夸張的成分,但也能想象出規(guī)模之大,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只有東院。東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積1012平方米,依南北中軸線排列,分為門廳、前院、大廳、后院、后廳,其中后廳為周瑩的住處。盡管里面的墻皮已經脫落,雕梁畫棟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華,但從它的舊貌中還能讓人感到富豪人家往日的闊綽。東院的后面有一座“望月樓”,中國古典風格與地中海風格相融合,上部樓閣,下部窯洞,很是獨特。東院的西側是迎祥宮,始建于元朝至元年間,周瑩為迎接“護國夫人”金字牌匾,特出資十萬復修,擴建了該宮。電影《白鹿原》也在這里取景,就是段宏奕飾演的黑娃吃面的那一場。&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nbsp;現(xiàn)在很多影視作品碎片式、裁剪式選料取材,《那年花開月正圓》也有這個問題,公知大V們也推波助瀾搖旗吶喊,晚清風、民國風越刮越烈,很多年輕人只知道“大師風流”“黑幫義氣”“軍閥愛國”“風花雪月”“十里洋場”“自由精神”,并不知道這些之外,嚴重的階級對立、殘酷的階級剝削,普通百姓朝不保夕,華夏大地餓殍遍野,美國作家白修德在《中國驚雷》一書中寫道:“荒年期間,農民只能借糧度荒,必須拿地抵押,大多無力贖回,七口之家有三、四口人餓死是常事?!碑敶藨涯钔砬濉涯蠲駠?,懷念什么?我想是懷念“精英可以為所欲為”的世界吧!</p><p><br></p> <p>  唐崇陵位于涇陽縣安吳鎮(zhèn)的嵯峨山南麓,是唐朝第十個皇帝唐德宗李適(拼音kuo,同“括”字)(742年-805年)的陵墓。注意,崇陵有兩個,除了唐崇陵外,還有清崇陵,是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的合葬陵寢。陵園有四門,均有石獅一對,朱雀門外有石人十對,華表一對,翼馬一對,鴕鳥一對,仗馬五對,玄武門有仗馬三對,十分雄偉壯觀。崇陵依山為陵,居高臨下,山環(huán)水抱,墓冢高突,全部用青石壘砌,嵌鑿石槽,澆灌鐵汁,卡有鐵板,十分堅固,是晚唐帝陵中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遣唐使者曾在此山參與修筑唐崇陵,當時的日本天皇神野,迷戀漢學,大力推行“唐化”,自封為嵯峨天皇,且將京都的一座山改名為嵯峨野。</p><p><br></p> <p><br></p><p> 我國的大地原點就在涇陽永樂鎮(zhèn)境內。大地原點,亦稱大地基準點,即國家水平控制網(wǎng)中推算大地坐標的起標點,在1980年以前,我國使用的大地坐標系統(tǒng),是從前蘇聯(lián)聯(lián)測過來的,不僅誤差比較大,而且也不適合我國的大地水準面。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決定建立自己獨立的大地坐標系統(tǒng),通過實地考察、綜合分析,最終確定在永樂鎮(zhèn)石際寺村。為什么將大地原點設在此地?為了使大地測量成果數(shù)據(jù)向各方面均勻推算,原點最好在我國大陸的中部,而石際寺村恰好處在祖國大陸的中部。原點建立于1978年12月,占地3.92公頃,由主體建筑、中心標志、測量儀器臺和投影亭等組成,建筑主體為七層圓頂塔式結構,高25.8米,原點中心位于塔樓地下室花崗巖標石頂面,以鑲嵌的球形瑪瑙做標志,坐標為東徑105度55分,北緯34度32分,海拔高度417.20米。&nbsp;&nbsp;</p><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陜西省唯一的水利專業(yè)博物館就坐落在涇陽縣王橋鎮(zhèn)。這是一座集水利文物收藏與展示、水文化交流與研究、水情及水科普宣傳教育、園林景觀于一體的水利專業(yè)博物館。博物館總占地103畝,區(qū)分為水文化大道、文化廣場、主展館和儀祉墓園四個區(qū)塊,水文化大道全長350米,建設有22000平方米節(jié)水灌溉示范園,以噴灌、滴灌、小管出流等微灌形式普及節(jié)水知識;穿過鄭國橋,便來到了水文化廣場,水文化廣場占地13000平方米,主展館位于其中央,東西兩側矗立著八根文化柱,四周綠水環(huán)繞,“八惠”小橋坐落其上;主展館仿“樽”型設計,建筑面積2127平方米,展館上下兩層分為古代水利、近現(xiàn)代水利、建國后水利及水科普四個展區(qū);儀祉墓園區(qū)位于文化廣場北側,是我國近代水利大師李儀祉先生墓園區(qū),建有七樓四柱式仿古牌樓、百米浮雕墻、紀事碑、竹林、柏林、先生墓冢等。</p><p><br></p> <p><br></p><p> &nbsp;工作地點變化一年多,游覽關中大地美景,感受關中大地生機,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我們暢談、我們沉思,間或爭辯,忘記了生活的煩惱,也消除了工作的疲憊,其實,人生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枯燥乏味是多數(shù)人的錯覺,但如果你想享受到這份豐富多彩,就必須刪繁就簡、化繁為簡,面對生活工作的諸多繁雜事務,既能進得去,又能出得來,如此身體和精神就會輕松且愉悅。</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