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我所經(jīng)歷的唐山大地震

張順成

<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發(fā)生了!地震波及天津,給天津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jīng)濟財產(chǎn)損失,天津成為僅次于唐山的重災大城市。據(jù)《天津通志·大事記》和《天津通志·地震志》記載:全市死亡24345人(紀念碑銘文24296人),重傷21497人,有67%的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天津抗震紀念碑就是歷史見證。</p> <h3>  ▼天津市抗震紀念碑位于市中心的和平區(qū)南京路(地鐵一號線)、河北路、成都道交匯的三角地帶。</h3> <h3>  ▼天津市抗震紀念碑的碑體由四片直角三角形的花崗巖拱立而成,為金字塔形,下寬上窄,寓意智慧、力量、前景展望,四個支撐表示穩(wěn)定、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援,同時也寓意感謝四面八方對天津的支援。全高19.76米,象征唐山大地震發(fā)生時間1976年。紀念碑從各個方面看上去都是一個“人”字形,從空中看就是一個“十”字形。這樣的設(shè)計寓意人定勝天,體現(xiàn)人民的力量能夠重建家園,建設(shè)新天津。</h3> <h3>    抗震紀念碑正面銘文這樣記載:<br> 公元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時四十二分,河北省唐山發(fā)生七點八級大地震,強烈震波搖撼津門。十一月十五日二十一時五十三分,復發(fā)強烈余震。震中在天津市寧河縣,震級六點九級,烈度八度。震災肆虐,造成巨害,使四千一百二十二萬平方米房屋嚴重損壞,兩萬四千二百九十六人慘遭不幸,上百萬人民露宿街頭,數(shù)十億財產(chǎn)毀為瓦礫。天津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在各省、市、自治區(qū)和人民解放軍的支援下,面對劫難,巍然屹立,以人定勝天的堅定信念,奮起投入抗災斗爭,在余震頻仍之際,先人后已,搶救群眾,舍生忘死,排除險情,迅速恢復生產(chǎn),社會秩序井然。十年來,全市人民在中央關(guān)懷與支持下,奮回天之力,消滅震痕;樹再造之功,重建家園。幢幢樓廈,千姿百態(tài),聳立于海河兩岸;片片園林,爭奇斗艷,織綿于新宇之間。經(jīng)濟建設(shè)發(fā)展,人民生活提高,城鄉(xiāng)面貌改觀,一個文明、整潔、美麗之新天津正展現(xiàn)面前。英雄業(yè)績,驚天動地,眾志成城,汗青炳著。渤海遠,燕山長,救災抗震,難忘往昔之艱辛;利國福民,端賴今后之努力。特立碑志念,用昭后昆。<br> 天津市人民政府<br> 一九八六年七月</h3> <h3>  ?▼ 紀念碑雕塑的三個人物分別代表工人、農(nóng)民、士兵。</h3> <h3>  ?▼ 每個立柱側(cè)面的浮雕顯示天津人民抗震救災的景象。</h3> <h3>  ?▼ 紀念碑四周圍繞著盛開的花卉。這里成了人們旅游休閑的廣場。</h3> <h3> 2011年9月1日,紀念碑定為天津市和平區(qū)不可移動文物。</h3> <h3>  當年的強烈地震是怎樣一種場景?雖是44年前的事,如今仍歷歷在目!<br>  地震前一天,1976年7月27日下午,我作為天津日報記者,受指派,到寶坻縣報到,準備采訪28日在這里召開的天津市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這是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會議,各區(qū)、縣、局、公社的領(lǐng)導都到會。我和一些與會代表住在縣委招待所平房里。轉(zhuǎn)天凌晨,突然床鋪劇烈顛簸,房屋大幅度搖晃,我們從夢中驚醒,意識到發(fā)生地震了,立即沖出房屋跑到院子里。大地還在搖動,站立不穩(wěn),只好蹲下。透過院子的月亮門,朦朧中看見停車場上的汽車搖搖晃晃,有時四個輪子被顛離地面。<br>???????? 會議組織者立即給市里打電話聯(lián)系。我聽說,日常用的電話打不通,最后是通過軍用電話聯(lián)系上的(當時沒有大哥大、手機)。得到的回答是:會議不開了,趕快回單位領(lǐng)導抗震救災!<br>??????? 在回市區(qū)的路上,看到不少村莊的房屋遭到損毀,村民站在街上無所適從。<br>??????? 回到天津市區(qū),馬路上已出現(xiàn)不少“臨建棚”。<br>???????? 我迫不及待地去鞍山道五愛里的家,看看家人是否安全。雖然住房外墻出現(xiàn)裂縫,但還矗立著。門鎖著,家人不知去向。我趕緊跑到勝利路(現(xiàn)南京路),在擁擠的臨建棚中尋找,終于在與鞍山道交口處找到家人,那是用板凳、鋪板、竹竿、床單、塑料布搭起的小帳篷??吹郊胰硕计桨玻活w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h3> <h3>? ? ▼ 大街小巷有數(shù)不清的臨建棚,這就是人們棲身的場所。下圖是勝利路 (現(xiàn)南京路) 上擁擠的臨建棚。(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p class="ql-block">  與家人寒暄幾句,便急匆匆到報社。</p><p class="ql-block"> 天津日報大廈地處鞍山道與山西路交口處。雖然大廈主體還矗立著,但高出平臺的五樓已經(jīng)震塌,大廈已成危樓。</p><p class="ql-block"> 當天上夜班的李志軍同志回憶起大地震的情景時,她感觸頗深,甚至覺得那些畫面就在眼前:“地震的那個晚上,巨大的呼嘯聲由遠而近,誰都不知道要發(fā)生什么,就天崩地裂了。當時我們在鞍山道老日報社三樓,地球好像失去了磁場。順著樓梯我們幾乎滑到樓下,不知道是誰在背后死死地拽住我,瞬間,報社的樓頂傾瀉而下……驚恐萬狀的我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是誰把我從死神手中拉回來。街上死一樣的沉寂,大片大片的居民樓全塌啦。我們拼命地喊:‘樓里面的人快出來’!沒有人回答。十分鐘后,救護車、救火車、指揮車、解放軍戰(zhàn)士陸續(xù)出現(xiàn)在街頭……”</p> <p class="ql-block">  ▼這是地震前,天津日報社辦公樓外景。(照片選自《天津日報創(chuàng)刊三十五周年》紀念冊)</p> <h3>???? ▼這是幾年后修復加固的天津日報辦公樓。</h3> <h3>  ▼這是1971年拍攝的照片,那時,大廈正門上方有個高出平臺的五層樓,里面存放的是天津日報資料室的大量資料。這層樓在地震中完全坍塌。</h3> <p class="ql-block">  ▼馬路斜對面(鞍山道59號院)是報社行政辦公樓,我看到,大樓已震損。人們陸續(xù)來到院子里。(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 ▼很快,院子里搭起帳篷,后來建起一排排“臨建”,成為編輯記者們的工作場所。(照片選自《天津日報創(chuàng)刊三十五周年》紀念冊)</p> <p class="ql-block">  ▼唐山地震發(fā)生后的凌晨,模寫組的同志迅速架起無線收訊設(shè)備,接收中央臺廣播電訊。(照片選自《天津日報創(chuàng)刊三十五周年》紀念冊。</p> <p class="ql-block">  ▼當天傍晚發(fā)生余震,在眾目睽睽下,高聳的塔樓轟然倒塌。慶幸的是,沒有傷著人,只是把木工房、傳達室砸壞。(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  為了保證按時出版《天津日報》,不管是一線的編輯記者還是后勤保障人員,舍小家為大家,堅守工作崗位,積極抗震救災。編輯、記者在帳篷里、臨建房里編排版面寫稿子,印刷工人在用工字鋼加固的印刷車間里印報紙……報社涌現(xiàn)出一批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和個人。 </p><p class="ql-block">  ▼ 這是天津日報社召開的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p> <h3>  若干年后,震損的行政辦公大樓被修復。它紅瓦坡頂,清水磚墻,很有意大利古典建筑風格。 人們叫它張園。有人說“百年歷史看天津,天津歷史看張園?!边@話并不為過。這里不妨多啰嗦幾句。<br> 有關(guān)資料說,張園是清代兩湖統(tǒng)制張彪于1915年所建的豪華宅院。1924年冬,孫中山應馮玉祥將軍邀請,偕夫人宋慶齡北上商談中國統(tǒng)一和建設(shè)問題,由上海繞道日本到天津后,下榻于此。憂國憂民的孫中山曾三次來到天津,前兩次都是取道,路過天津,最后一次在張園居住了27天。孫先生在張園發(fā)表了長文《孫中山抵津后之宣言》,草擬了建國意見25條。<br>  1925年2月24日,清遜帝溥儀從北京逃至天津,也曾居住于張園。<br>  天津解放后,1949年1月23日,中共天津市委機關(guān)遷入張園。同年6月15日,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遷入張園,與市委機關(guān)合并辦公;8月11日,市委在張園正式對外公開并掛牌,張園成為中共天津市委第一個公開的辦公地址。<br>  1953年,市委機關(guān)遷出張園。同年11月20日,《天津日報》社開始在張園辦公。<br>  ▼這是修復后的大樓</h3> <h3>  唐山大地震給天津造成極大損失,僅損毀的房屋就達4122萬平方米。下面是我熟悉的幾個地方震損情況。</h3> <h3>???? ▼河西區(qū)馬場道某三層宿舍被損毀。(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 ???▼?桂林路協(xié)和里住宅遭嚴重破壞。(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 ▼當時位于五大道附近的一中心婦產(chǎn)科主樓嚴重損毀。(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 ▼營口道震后景象(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  ▼ 天津市百貨大樓主體樓圍被震裂的情形。(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  ▼和平區(qū)蘭州道房屋倒塌情形。(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  ▼和平區(qū)蘭州道附近震后情景。(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  ▼ 這是泰安道上的原天津市委辦公樓。(照片來自《天津廣播》)</h3> <h3>  ▼北塘至茶淀的鐵路彎曲成S形。(照片來自《天津廣播》)</h3> <h3>  ▼ 薊運河鐵路橋震后橋頭鐵軌變形。(《照片來自天津廣播》)</h3> <h3>  7月29日清晨,受單位指派,我前去寧河縣蘆臺鎮(zhèn)采訪。蘆臺鎮(zhèn)緊挨著地震中心的唐山。我和司機師傅隨身帶了些饅頭咸菜之類便上路了。汽車經(jīng)西堤頭、東堤頭、潘莊等地一路東行。我們看到,公路邊新起不少墳墓,那里埋葬著地震遇難者。我們還看到,村民將躺在門板上的傷者抬到公路邊,期盼來往車輛救援……我們的汽車勉強走過幾個震損的危橋,卻不得不止步于薊運河上的蘆臺大橋。</h3> <h3>  ▼薊運河上的蘆臺大橋被震壞,河面上只剩下幾段殘破的橋墩和一些橫七豎八的橋面預制板,而河對岸就是蘆臺鎮(zhèn)。前去唐山抗震救災的車輛在公路上拍排成長隊。此時,大橋上游百余米處,解放軍舟橋部隊的戰(zhàn)士們正在奮力搭建浮橋。30歲的我急于過河,便在更上游一點脫衣下水游泳過河。此時正是汛期,河面寬,水流大,現(xiàn)在想起來還真后怕?。ㄕ掌瑏碜跃W(wǎng)絡(luò))</h3> <h3>  蹬岸穿衣,看到整個蘆臺鎮(zhèn)已經(jīng)滿目瘡痍,到處一片廢墟,幾乎沒有站立著的房屋,很難分清街道和路面。有人用車拉著從廢墟中找到的逝者的遺體往城外運,沒有哭聲,沒有喊聲,人們默默地忍受失去親人和家園的巨大痛苦。<br> ▼ 這是蘆臺鎮(zhèn)中街房屋倒塌的情形。(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  ▼這是蘆臺鎮(zhèn)南街房屋倒塌情況。(照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3> <h3>  我曾幾次到蘆臺鎮(zhèn)采訪,還曾與市委宣傳部的同志一起去搞調(diào)研。我們住過臨建棚,住過帳篷,遇到余震,也習以為常。但有次較大余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11月15日晚上,我住在縣委招待所。這個招待所早已被震坍塌,清理掉廢墟后,在四面殘垣斷壁上,搭上竹竿,鋪上蘆葦席,支上幾個單人床,就成了新的招待所。晚上臨睡前,我認真想了想:如果發(fā)生地震,我該怎么辦?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床下最安全。如果發(fā)生地震,我就躲到床下,免得被倒塌的墻壁砸著!剛剛睡著,就被強烈的地震震醒。朦朧之中,我裹著被子往床下一滾,掉到地上,順勢向相反方向一滾,便滾進床下。一會兒,就聽見門外有人喊:“屋里還有人呢,怎么樣???”那是同室的客人玩牌回來了。我高聲喊:“沒事,我很安全!”后來才知道,這次很大的余震,震中就在寧河縣,震級達到六點九級。還好,全縣沒造成什么傷亡,因為人們都住在臨建棚里。<br>  因為我?guī)状紊钊胝鹬懈浇稍L,較好地完成報道任務(wù),被單位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h3> <p class="ql-block">  唐山大地震給天津造成嚴重損失,兩萬四千多人失去生命,兩萬一千多人重傷,經(jīng)濟損失不計其數(shù)!天津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在各省、市、自治區(qū)和人民解放軍的支援下,面對劫難,巍然屹立,以人定勝天的堅定信念,奮起投入抗災斗爭,在余震頻仍之際,先人后已,搶救群眾,舍生忘死,排除險情,迅速恢復生產(chǎn),社會秩序井然。四十年來,全市人民在中央關(guān)懷與支持下,奮回天之力,消滅震痕;樹再造之功,重建家園。幢幢樓廈,千姿百態(tài),聳立于海河兩岸;片片園林,爭奇斗艷,織綿于新宇之間。經(jīng)濟建設(shè)發(fā)展,人民生活提高,城鄉(xiāng)面貌改觀,一個文明、整潔、美麗之新天津正展現(xiàn)面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拍攝的幾幅照片,請看天津新景色:</p> <h3>  ▼ 美麗的海河兩岸,天津站、津灣廣場、世紀鐘、解放橋和鱗次櫛比的樓房。</h3> <h3>  ▼ 津河新貌:天藍水清。</h3> <h3>  ▼從友誼公園瞭望天塔。</h3> <h3>  ▼奧體中心夜景。</h3> <h3>  ▼文化中心自然博物館夜景。</h3> <p class="ql-block">  ▼天津文化中心歌劇院。遠處是天津日報大廈和天津醫(yī)院。</p> <p class="ql-block">  ▼最近乘車路過唐山,順便拍攝了幾幅街景照片。這里馬路寬闊,高樓林立,商業(yè)發(fā)達。</p> <p class="ql-block">  44年后的今天,無論是天津,還是唐山,又重新回到了生機勃勃的樣子,仿佛那山河破裂的景象從來不曾出現(xiàn)過。但是我們絕不該遺忘那場20世紀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p><p class="ql-block">  這里用抗震紀念碑銘文做結(jié)束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雄業(yè)績,驚天動地,眾志成城,汗青炳著。渤海遠,燕山長,救災抗震,難忘往昔之艱辛;利國福民,端賴今后之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