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攝影師必修課程》作者:朱天雪,本文寫作參考文獻:《人像數碼攝影新概念》《攝影師培訓教材》作者朱本瀧。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相機使用。本文圖片攝影后期.朱天雪。</h3> <h3> </h3> <h3>攝影師必修課程:</h3><h3>1.P 擋-程序曝光模式</h3><h3> 很多人把P 擋誤認為“和全自動擋一樣”。如果你直接按快門,它確實和全自動擋一樣;但它們實際上還是有差別的。</h3><h3> 首先,全自動擋是相機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你只能按快門;而 P 擋只管曝光參數,其它的白平衡、對焦等設置你可以自己來。</h3><h3> 此外,P 擋其實也是可以進行光圈、快門調節(jié)的:你調光圈,快門就跟著變;你調快門,光圈就跟著變,維持一個固定的曝光組合。</h3><h3> 這模式堪稱“智能保姆”,可以幫助新人快速熟悉每個參數的作用和設置,而且真的很方便快捷,在很多拍攝場景中都可以用。</h3><h3> P模式下,數碼單反只負責光圈和快門的設置,但是你仍然可以自由地調整白平衡、曝光補償、感光度、使用AE-Lock等等,也就是有更多自由度。</h3><h3> 不過,如果你總是滿足于用它,會變懶的,不利于水平提升;此外,它的曝光也偏向中規(guī)中矩,不利于發(fā)揮你的創(chuàng)造性。</h3><h3>2.AV檔-光圈優(yōu)先模式</h3><h3> 顧名思義,就是你可以先設定一個光圈值,然后相機經過計算,再調整快門速度和感光度,實現(xiàn)正確曝光。使用這個模式,你就可以手動設置一個大光圈值,拍出這種“前方清晰后方模糊”,逼格滿滿的糖水照了。</h3><h3> 與之相對的是,拍攝大范圍風光時,選擇小光圈,可以讓畫面大部分處于清晰的范圍內;在拍夜景時,選擇小光圈,可以把燈光拍出星芒效果。</h3><h3>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小光圈時,相機往往只會考慮“曝光是否正?!?,而不會考慮這個快門速度會不會導致手震模糊。所以,當你在低光環(huán)境或使用長焦鏡頭搭配小光圈拍攝時,最好使用三腳架,或者恰當地提高感光度。</h3><h3> Av 檔被稱為“最適合新手使用的檔位”,因為它涉及到了景深控制、曝光組合的基本設定,便于新手慢慢摸索,積累經驗,提高水平。</h3><h3>3.TV檔-快門優(yōu)先模式</h3><h3> 和光圈優(yōu)先模式相反,TV檔的原理是,你先手動設置一個快門速度,然后相機在依據環(huán)境條件調整光圈值。這一模式能讓你根據創(chuàng)造意圖,控制畫面元素呈現(xiàn)為動態(tài),還是靜態(tài)。</h3><h3> 你可以使用高速快門,把某個精彩瞬間定格下來。比如說,在拍雪景的時候,用高速快門來“凝固”空中飄揚的雪花。低速快門則傾向于記錄物體的運動軌跡,把物體拍出動感??梢宰屲嚵髯兂晒廛墸蛔屇μ燧喿兂梢粓F斑斕色塊。使用足夠低的快門速度配合“追隨拍攝”的手法,你甚至可以把烏龜拍出風馳電掣的感覺。</h3><h3> 這一模式往往代表著“初步的創(chuàng)作意圖”,你開始不僅僅滿足于拍攝出你所看到的東西,而開始追求特殊視覺效果的創(chuàng)作了。</h3><h3> 使用相機全自動擋,你的單反會華麗變身成“傻瓜機”:你只管按快門就行,相機會根據環(huán)境狀況調整三大參數,然后拍出照片。</h3><h3> 全自動擋非常適合那些對畫面的要求不高,而拍攝量卻很大的場景,比如說拍旅游照、街頭隨拍等,拍出來的照片基本可以說是比較平淡,但一般不會出什么大問題。</h3><h3> 如果你不滿足于這種純記錄性的照片,想玩點花活兒,比如說弄個“前實后虛”的文藝小清新,或者抓拍高速運動物體,那就要換個模式。</h3><h3>P擋拍攝如控制速度</h3><h3> 在P檔通過調曝光補償EV值去控制快門速度,調“+”可以降低快門速度,而調“-”可以增加快門速度;只不過具體增減多少就不是受人去控制的了,這樣調節(jié)的范圍比較有限,但如果超出了這些范圍,其實拍出來的照片也不理想了,所以說在大部分情況下P檔都可以應付,只是在夜間需要長時間曝光的時候才無能為力。</h3> <h3>4.M檔的使用優(yōu)點</h3><h3>讓你思考畫面的構圖與主題</h3><h3> 使用全手動模式,會讓你根據拍攝題材的不同決定是先用光圈來調整快門,即以拍攝靜物或靜態(tài)風光人文為主;還是先決定用快門來調光圈,即以拍攝高速運動題材為主。因此,不難看出,全手動模式的拍攝包括了快門優(yōu)先和光圈優(yōu)先的功能。這樣的一個決定過程,會訓練攝影者的觀察力與創(chuàng)作力,會讓你更多的進行拍攝練習,才能讓你的作品的內容更加的多元化。</h3><h3> 讓你進行更為嚴謹的測光</h3><h3> 使用全手動模式,若光圈、快門值設定錯誤,拍攝曝光就會不正確,并且有時反差很大。正因全手動模式的這一不足,才能讓你更加嚴謹一絲不拘的進行測光,以得到更為準確的曝光結果,同時隨著時間的積累,會讓你對光影的敏感度不斷的得到提升,增強拍攝用光的意識。</h3><h3> 直接進行曝光補償修正,直觀曝光數據</h3><h3>在其它拍攝模式下,經常遇到非反射率18%的物體,就需要我們在測光后進行曝光補償,如果在全手動(M)模式下,由于光圈、快門值都是由你來決定的,那么在設定光圈、快門時就可以將曝光補償的操作同時完成(注:曝光補償時其時就是進行光圈或快門的調整),省略了曝光修正的操作。</h3><h3>曝光值不會隨著構圖改變</h3><h3> 在全手動模式下,設定好的光圈、快門值是不會隨著構圖取景的不同而改變的,也就是說其它拍攝模式需要測光后進行曝光鎖定后才能進行二次構圖拍攝,所以全手動模式對于拍攝者來說更加直接的掌握光影。</h3><h3>5.M檔的使用場合</h3><h3> 因為可以手動調整光圈和快門速度,并且有特定相機能力極限中最為寬廣的曝光范圍,理論上,M檔可以使用在任何場合。但是可以使用,并不等于它是最適合的,使用M檔要有明確目的,要有精確的方式來支持。M檔用在以下場合比較合適:</h3><h3> 在極端環(huán)境下,當光圈優(yōu)先或者快門優(yōu)先都無法滿足需要時。比如你需要一個30秒的曝光時間時。當你拍某個物體,需要參照別人的曝光參數時。當你使用別的檔位,在某個場合已經獲得了正確的光圈組合,需要固定下來的時候。</h3><h3>6.M檔使用時產生的問題</h3><h3> 相信很多新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拍風景時,經常拍得天空太亮,過曝。拍人像時,經常拍的人物過暗,曝光不足。</h3><h3>拍風景</h3><h3> 我們在拍風景時,屏幕大部份畫面是天空,這時可能會過量曝光,我們在M檔可以減少一到兩檔光圈 ,如1/250秒 F7.1 (數值越大光圈越小)或1/150秒 F5.6或1/200秒 F7.1,這樣就減少了曝光量,跟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快門與光圈組合很到理想的效果。</h3><h3>拍人物</h3><h3> 如果是拍人物,我們會發(fā)現(xiàn)背影光很強,使得人物曝光不足面部偏暗,除了用閃光燈補光外,我們還可以M檔降低速度或增大光圈值,如 1/125秒 F5.6 或 1/200秒 F4.0,這樣我們就增加了曝光量,這個時候就可以保證了人物的曝光正常,但背景也許會曝光過量,但這時的人物是主體,如果反差太大,我們就可以選擇其它方式,如 不要在逆光下、用反光板、閃光類等手段。</h3><h3> 手動模式的優(yōu)點就是攝影者可自行控制曝光條件來表現(xiàn)自己的攝影作品,使其產生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的視覺效果。在光線復雜、光比大、強逆光情況下,也能像專業(yè)攝影師一樣拍出漂亮的大片,充分發(fā)揮單反相機的性能。讓更多的攝影愛好者進入單反的行列,讓更多的擁有單反相機的攝影愛好者輕松掌握全手動拍攝,從容自信地享受攝影的快樂。</h3> <h3>7.曝光量的定義是: H=E*T (1) 其中H是曝光量,E是影像平面的照度(像場照度),而T是曝光時間。 像場照度: E=K*B/(F*F)(2) K是常數 B是場景亮度 F是光圈值 把(2)代入(1)于是 H=k*B*T/(F*F) 可見曝光量由場景亮度,快門值,光圈值和常數K決定。 底片的最佳曝光量的計算公式為:Hg=k2/S k2是比例常數,S是ISO標準的感光度 令H=Hg,這個式子說明:相機提供給底片(CCD,CMOS等)的曝光量要等于底片的最佳曝光量。 得到: k*B*T/(F*F)=k2/S 即: (F*F)/T=S*B/K (3) k是比例常數,由相機廠家通過大量實驗得出,又叫相機常數 S是ISO標準的感光度 B是場景亮度 F是光圈系數 T是快門時間 (3)這個方程就是曝光方程式。這就是攝影曝光的原理。</h3> <h3>8.具有典型特點的三種主要測光</h3><h3>一、評價測光:</h3><h3> 對整個取景畫面進行測量照度,是使用率最多的一種測光模式。這種模式下拍攝的照片特點是在取景范圍內整體光線較均勻,且陰暗反差不大,可獲得曝光比較準確的照片。適合亮度差異比較平均的環(huán)境,比如順光環(huán)境、風光、合影等拍攝。</h3><h3>二、點測光</h3><h3> 點測光是非常精確的測光模式,它所測光的面積僅僅是畫面中的2%-3%區(qū)域,不會考慮主體點周圍的環(huán)境曝光需要。在使用點測光的操作中,我們最常見的是在光比反差較大的環(huán)境下,對亮部或暗光測光時,整個畫面會有極大的反差。比如人像逆光拍攝,測臉部,背景會過曝;測背景亮度較大的地方,臉部過暗。因此點測光模式更適合主體與背景反差亮度差別很大的攝影。</h3><h3>三、中央重點測光</h3><h3> 中央重點測光的的測光面積約占取景畫面的20%-30%,依據畫面中央范圍內的亮度為主進行測光,畫面其它區(qū)域則給予平均測光。這種測光方式沒有點測光如此“極端”,比平均測光也更加“精準”。適合某些特定條件下需要準確測光,但又要顧及到主體周圍測光范圍的拍攝。</h3><h3> 點測光雖然精確,但有時候用不好卻會適得其反,就好比M檔,你得花太多心思去調試。至于中央平均測光,更智能的評價測光會比它更加“安全省事”一些,這就如同AV光圈優(yōu)先檔更適合大多數情況下使用。</h3> <h3>9.攝影增加一級曝光量:</h3><h3> 攝影增加一級曝光量,是指在相機原來設定的曝光量的基礎上再增加一級。在具體操作上,可以通過改變光圈大小、快門速度、曝光補償量或ISO(感光度)這四項中的任何一項來達到增加的目的。</h3><h3>1、光圈加大一檔(光圈數值減小一檔),其它三項不變;</h3><h3>2、快門時間增加1倍,其它三項不變;</h3><h3>3、曝光補償量EV加1,其它三項不變;</h3><h3>4、ISO的數值增加1倍,其它三項不變。</h3><h3><br></h3> <h3>10.攝影幾類構圖法</h3><h3>a、三分法構圖(九宮格構圖)</h3><h3>三分法構圖也被稱為九宮格構圖,是一種比較常見和應用十分簡單的構圖方法。</h3><h3>一般有兩橫兩豎將畫面均分,使用時將主體放置在線條四個交點上,或者放置在線條上。操作簡單,表現(xiàn)鮮明,畫面簡練,很多相機上都直接配備有這個構圖輔助線,應用廣泛,多應用于風景、人像等。</h3><h3>b、對稱式構圖</h3><h3>對稱構圖有上下對稱、左右對稱等,具有穩(wěn)定平衡的特點。在建筑攝影中表現(xiàn)建筑的設計平衡,穩(wěn)定性。廣泛應用于鏡面倒影中,表達出唯美意境,畫面平衡性的特點。對稱式構圖多用于建筑、倒影拍攝等。</h3><h3>c、框架式構圖</h3><h3>這是選擇一個框架作為我們畫面的前景,引導觀眾視線到我們拍攝主體上,突出主體。</h3><h3>d.框架式構圖會形成縱深感,讓畫面更加立體直觀,更有視覺沖擊,也讓主體與環(huán)境相呼應。經常利用門窗、樹葉間隙、網狀物等等來作為框架。</h3><h3>中心構圖十分簡單,就是將主體放在畫面中心,新手經常使用,對于構圖來說是最為穩(wěn)定的一種,可以從這個構圖法學起,然后慢慢增加其他的構圖法。</h3><h3>中心構圖在很多時候是很好使用的方法,但很多題材使用中心構圖可能會缺乏新意,所以要學會使用多種構圖方法。中心構圖適合拍攝建筑物或者中心對稱等物體。</h3><h3>e、引導線構圖</h3><h3>就是通過線條來引導觀眾視線,吸引觀眾關注畫面主體。引導線不一定是具體線條,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道路、河流、整排樹木、甚至是人的目光等都可作為引導線使用,只要有一定線性關系就OK了。</h3><h3>引導線構圖可以拍攝很多題材,主要起到的是引導視線的作用,比如道路橋梁河流建筑等等,更注重意境和視覺沖擊力。</h3><h3>f、對角線和三角形</h3><h3>對角線構圖的圖片有動態(tài)張力,更加活潑。三角形構圖會增添畫面的穩(wěn)定性,常在畫面中構建三角形構圖元素,特別是人像攝影中。多用于拍攝建筑、山峰、植物枝干、人物等。</h3><h3>g、極簡構圖和留白</h3><h3>攝影是減法的藝術,我們不斷地剔除和主體相關性不大的物體,讓我們畫面更加精簡,可以更容易看出主體,突出主體,更能表現(xiàn)出視覺沖擊力。</h3><h3>在極簡構圖中會經常在畫面中留白,也就是空出雜物,創(chuàng)造一個負空間,讓觀眾注意力集中在主體上,同時極簡的畫面會讓人更加舒適,更有唯美感。</h3><h3>h.中心式構圖</h3><h3>我們中心構圖更加注重主體,而均衡式構圖就是維持畫面平衡,讓主體與背景襯托物體呼應從而讓畫面更有平衡感,增加畫面縱深和立體感。給人以滿足的感覺,畫面結構完美無缺,安排巧妙,對應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聞等題材。</h3><h3>i、黃金三角形構圖</h3><h3>黃金三角形構圖和三分法構圖非常相似,直線是從畫面的4個角出發(fā),在左右兩邊形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后將畫面的元素構入這些交叉的地方。</h3><h3>j、黃金螺旋構圖</h3><h3>我們將我們相機畫面分為一定的比例,再將之不斷細分,會得到一條曲線,這是黃金螺旋構圖,比如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名畫,蒙娜麗莎。</h3><h3><br></h3> <h3>11.包圍曝光</h3><h3> 包圍曝光是指通過設置一定的曝光變化范圍,然后分別拍攝曝光不足、曝光正常與曝光過度的照片,例如將其設置為±1EV時,即代表分別拍攝減少1擋曝光、正常曝光和增加1擋曝光的照片,從而兼顧畫面的高光、中間調及暗調區(qū)域的細節(jié)。如果拍攝現(xiàn)場的光線很難把握,或者拍攝時間很短暫,為了避免曝光不準確而失去這次難得的拍攝機會,可以選擇包圍曝光來確保萬無一失。此時可以通過設置包圍曝光,使相機針對同一場景連續(xù)拍攝出3張曝光量略有差異的照片。每一張照片曝光量具體相差多少,可由攝影師自己確定。在具體拍攝過程中,拍攝師無需調整曝光量,相機將根據設置自動在第一張照片的基礎上增加、減少一定的曝光量,以拍攝出另外兩張照片。</h3><h3><br></h3> <h3>HDR攝影</h3><h3>較高檔的單反相機具備HDR功能,在大光比環(huán)境下拍攝,普通相機因受到動態(tài)范圍的限制,不能紀錄極端亮或者暗的細節(jié)。經HDR程序處理的照片,即使在大光比情況拍攝下,無論高光、暗位都能夠獲得比普通照片更佳的層次。</h3> <p>備注</p><p>如何排除微單、單反拍攝時無法對焦的一般故障</p><p> 微單相機、單反相機在正常設備狀況下,在拍攝時無法對焦,無法按下快門拍攝照片解決方案。當我們遇到這類故障時,我們攝影師應該做以下方面的工作:</p><p>1.檢查鏡頭上好沒有?如果是沒有上好,重新再上一次。</p><p>2.你設備的儲存卡插到位沒有?</p><p>3.還有就是一種軟故障,就是拍的實景沒有明顯的對焦點,比如大霧、昏暗不清的場景。</p><p>4.自動對焦合焦困難或無法自動對焦 a:鏡頭距被攝物體距離太近了,小于鏡頭的最小焦距離時就不能合焦。適當鏡頭和被攝物的距離即可。 b:鏡頭上的對焦開關處于手動對焦位置,把他撥到AF(或A)即可; c:反差非常小、色彩單一的平面的主體,如:藍天; d:光線太過昏暗。可啟用自動對焦輔助燈。 e:被1個自動對焦點覆蓋的遠近主體,如:籠子中的鳥; f:強烈的逆光或反光,如:車身反光強烈的汽車。 g:極小的物體、夜景或點光源等等。</p><p>5.有時候可能是設置出現(xiàn)了問題,在這時你把照相機設置找到,恢復出廠設置即可恢復。</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