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長江支隊三大隊四中隊隊員牛進才為山西省平順籍隊員,1915年出生的他在四中隊年齡排名老三(劉三咀1911年,秦海保1913年),戰(zhàn)友們都親切的稱他為哥。由于家境貧困,讀完小學四年級后即輟學只身徒步到五百里外的省城太原一家銅鋪去當學徒。十六歲時進入閻錫山開辦的山西兵工廠當了工人??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工廠遭日軍轟炸被毀,牛進才失業(yè)回到故鄉(xiāng)平順縣東五馬村,而近十年的打工經(jīng)歷磨練出了他工人階級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受到一些工友進步思想的影響,回鄉(xiāng)后的牛進才已經(jīng)把國家的危亡、民族的命運記掛于心。當著名抗日組織山西犧牲救國同盟特派員、共產(chǎn)黨員霍勵民1937年6月來到平順,成立了平順分會后的第二年牛進才就積極加入了犧盟會組織和農(nóng)會,并擔任組織委員。1939年1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過7天的短期培訓,擔任本村的村支書兼村長。從此他積極發(fā)展當?shù)剡M步群眾加入黨的組織,領導群眾、民兵進行抗日活動,特別是在平順與長治邊沿敵占區(qū)工作時,經(jīng)常夜間出去襲擊飛機場和老頂山的日軍據(jù)點,配合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十二團和武工隊、縣大隊有力打擊了日本鬼子。在抗戰(zhàn)最艱苦的年代擔任平順縣七區(qū)、一區(qū)區(qū)長等職。是平順縣最早一批發(fā)展的共產(chǎn)黨員,是一位久經(jīng)考驗的革命戰(zhàn)士。</h3> <h3>一、好男兒舍家為國</h3> <h3> 1949年春,作為長江支隊第三大隊四中隊的一名小隊長,牛進才告別太行山,隨軍南下。</h3><h3> 這一去,留給牛進才和他家人的是無限的牽掛。當時60多歲的老母親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29歲的年輕妻子帶著四個孩子分別只有:8歲、6歲、3歲和2歲。報名之初如果他將家里情況向組織說明,是可以不用南征的,因為在此之前的1948年他報名去天津,縣委組織上看到他家的困難情況,便沒有批準。這次南征抽調(diào)干部,時間緊任務重,根據(jù)中央要求和中共華北局的具體指示,于1949年1月底以才開始以縣級為單位展開緊張而有序的抽調(diào)組建工作(基本做法是:集中動員,打通思想,自報南下,組織批準),到1949年2月15日平順縣完成對南征干部舉行歡送儀式并合影留念到長治報到,革命老區(qū)平順縣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一偉大的歷史壯舉,平順縣整套干部班子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迅速一分為二,分別由縣委書記和縣長牽頭分工組建,縣委書記陳玉山則帶領他的這套由精兵強將組成,能拿的出手、能打硬戰(zhàn)的干部班子共八十多名干部和長治縣部分干部共105人組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三大隊四中隊隨軍南下。南征使命的順利完成離不開一大批像牛進才這樣聽黨召喚、對黨忠誠,舍小家為國家的太行山熱血男兒。</h3> <h3> 這批平順干部在長治經(jīng)過9天的短期培訓之后于1949年2月24日整裝出發(fā),妻子程王俏帶著全家到長治為丈夫送行。太行老區(qū)長治市街頭再現(xiàn)當年"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的感人場面。望著隊伍中身穿軍裝,英俊威武的丈夫,有幾多驕傲、就有幾多不舍。在和親人話別時,牛進才千言萬語只化作一句話:"忠孝不能兩全",程王俏這個太行山母親用她的勇敢而堅定的眼神告訴丈夫"你南下為國盡忠,我在家替你盡孝。" 而牛進才至那時一別,就再也沒有見過母親,那種生離死別的情景,幾十年過后的今天在親人們的心中仍然歷歷在目,揮之不去……。</h3> <h3> 要奮斗就會有犧牲,牛進才絕非貪生怕死之輩,在本文后面的陳述中可見一斑,而事情發(fā)生在至親的親人身上則讓他痛徹心扉。南下福建第二年的1950年春天,時任古田縣五區(qū)區(qū)委書記的牛進才正和他的戰(zhàn)友們忙于剿匪斗爭的緊要關頭,老家的四個孩子同時出了麻疹。要說孩子出麻疹也不是什么不治之癥,只要家里大人照顧得當,一般是沒什么大問題的。可偏偏家里母親年事已高身體不便,而妻子一人就算長了四只手也照顧不過來那么多病人,何況當時農(nóng)村缺醫(yī)少藥看病困難。妻子急得沒辦法,只好托人給牛進才拍了電報,盼其請假速歸,可那個時候正是古田建政剿匪的關鍵時刻如何脫得開身,況且福建山西千里迢迢當時交通又不是十分方便,如何能趕得回來,結果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九歲的長子和三歲的小女兒在不足一天時間內(nèi)先后病逝(頭一天晚上妹妹死,天亮哥哥死),沒能見上爸爸最后一面。1952年剛過完春節(jié),組織上派人接家屬去福建古田和親人團聚,兒子牛廣山一輩子也忘不了的是:那天父親到古田車站去接他們,見到母親和他們哥兒倆后,眼睛卻仍然一直往后看……只見他的兩個眼圈紅了,他一定在想:我的大兒子呢?還有我那最最可愛的小女兒去哪里了?在他心理仍然還沒有接受那倆兒女離逝的事實。 </h3> <h3>牛進才和妻子程王俏、二兒牛廣山、三兒牛潤山在古田團聚后的合影。</h3> <h3>二、把危險留給自己</h3> <h3> 1949年8月15日,牛進才和他的長江支隊三大隊四中隊的78名戰(zhàn)友進入福建省古田縣,牛進才擔任了古田縣第五區(qū)(谷口)的區(qū)委書記,谷口地處閩江中游右岸,所轄鄉(xiāng)鎮(zhèn)都依山傍江,綿延數(shù)十里。是扼守閩江航運通道的關鍵地段,乘船下行一日到福州,上行一日到南平,在陸路交通不發(fā)達的建國初期,閩江航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批支前物質(zhì)、糧油,甚至福州居民燒火做飯的柴火、木炭都要通過閩江航運獲得。福建解放初期,土匪活動頻繁,國民黨的殘余武裝分散藏入山區(qū),流竄為匪,他們勾結當?shù)氐囊恍┨貏?、慣匪、封建會道門勢力,建立形形色色的"反共救國軍"活躍在山區(qū)與邊緣地帶。五區(qū)谷口山大林密、易于隱蔽,土匪利用這一特點頻繁襲擊過往船只,給閩江航運和前線補給造成了巨大威脅。同時經(jīng)常襲擊區(qū)委和區(qū)公所。有一次,牛進才和區(qū)委三位同志到縣里開會,回來路上被土匪包圍,在敵眾我寡、生死攸關之際,牛進才掩護通信員和其他兩名同志撤退,而留自己一個人阻擊匪徒。那天深夜,當他從容不迫地趁夜色突出重圍回到區(qū)里的時候,那三位同志正在向縣里來的同志報告他們牛書記為掩護同志而光榮犧牲的英勇事跡。這件事在當時也算鬧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誤會,有驚無險按現(xiàn)時話講就叫作烏龍。</h3><h3> 五區(qū)谷口在牛進才書記的帶領下,展開以肅清土匪、保衛(wèi)閩江航運為重點的各項工作,采取政治攻勢為主,分化、瓦解各股土匪,再輔以武裝剿匪等手段。土匪活動逐漸減少,直至最后絕跡。有效地保衛(wèi)了閩江航運,有力支援了前線和保障了福州人民的基本生活。</h3> <h3>牛進才與他的戰(zhàn)友</h3> <h3>三、一座電站 一世英名</h3> <h3> 古田溪水電站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座一級水電站,列為全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工程,被譽為"福建水電的搖籃。"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建站背后的移民故事。</h3><h3> 1957年10月,在中共古田縣委召開的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上,牛進才被選舉為中共古田縣委副書記,同時擔任古田縣縣長。然而,這個縣長可不是好當?shù)模徽?,古田是個大縣,縣域居民和牛進才的家鄉(xiāng)山西平順相比,足足比三個平順的人口還多。當時經(jīng)濟建設可謂剛剛起步,要解決好這么多人的日常生活已屬不易,偏偏牛進才這個縣長剛上任就遇到了一個很大很大的難題:福建省決定,要在古田縣內(nèi)建設一個大型的古田溪水電站,以保證福州的電力需求,且由于福建地處海防前線的緣故,還要建成地下電站。修水電站要淹沒整個縣城和縣城周圍村鎮(zhèn)四萬多人的家園,同時還要建設一個新縣城。上級把牛進才從南平地委副檢察長的位置重新調(diào)入古田接任縣長,是充分相信其才華和能力能夠帶領古田人民打好這場建站、移民攻堅戰(zhàn)。任務重、時間緊,牛縣長重點負責移民遷縣工作。上級要求執(zhí)行"三年移民搬遷一年完成"的激進措施,其困難程度即使放在今天也難以想象,要在1958年底蓄水發(fā)電,所以縣長牛進才上任后,就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夜以繼日地工作。當時最大的問題是上面給移民的補償資金少(遷移戶每平方米補助5元), 實際上就一點補償,沒有移民的條件,移民意見很大,一直不斷上訪上告,甚至還有人懷疑是牛進才和其他干部貪污揮霍了款項。牛進才既要深入到移民區(qū)做大量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又要不斷地到省里反映實際情況,爭取省里撥款,直到32歲的年輕縣委書記靳書賢(山西黎城人)借著參加北京七仟人大會期間匿名"周大方信件"向中央反映古田縣移民問題引起中央領導重視以后,情況才稍有好轉(zhuǎn),省里將截留水電部下?lián)艿牟糠忠泼窨钛a給移民。兼著移民委員會主任的牛進才以他工人階級優(yōu)秀品質(zhì)的和革命老區(qū)英勇無畏的抗戰(zhàn)精神,困難面前不不低頭,與動遷居民交朋友,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困難,替他們想辦法、為他們爭取盡可能多的利益,同時,也把建設水電站的重大意義和對于整個古田發(fā)展所帶來的美好前景講給廣大群眾,讓他們理解與支持政府的這一重大決策。他不僅自己以身作則, 深入群眾動員搬遷,而且把全部二十六名動遷委員會干部統(tǒng)統(tǒng)趕下去,深入五個公社、十二個大隊,通過開會動員,入戶談心等方法動員群眾,而在此過程中,作為縣長的牛進才經(jīng)常是一周不回一次家,回家只干一件事,那就是把又臟又臭汗水浸透的衣服扔下,拿件干凈衣服,匆匆而去。為了最大限度降低損失,讓移民得到更多的實惠,他幾度奔赴上海,聯(lián)系上海買家,將舊城拆下的木材拉去上海換錢,用來貼補移民。</h3><h3> 整個移民和建縣過程中,縣委書記靳書賢(山西黎城人,32歲)和縣長牛進才(山西平順人,42歲)和他長江支隊三大隊四中隊戰(zhàn)友團隊,掌管上億元移民款和縣城重建資金,但他們沒有浪費、揮霍和貪污一分錢。在1965年的"四清"工作中,得到了省里一位紀檢副書記魏萌南領導的調(diào)查工作組充分肯定,徹底洗清了百姓對他們的誤解和不白之冤。這么大的拆遷問題、移民問題,即使是對于做慣了農(nóng)村工作,善與農(nóng)民打交道的牛進才來說也絕對是大姑娘上轎第一回。往大了說,在當時,放眼全國也是少有先例的。</h3><h3> 1959年古田溪四座結構迵異的水利發(fā)電站宛如四顆璀璨明珠鑲嵌在九曲十八彎的古田溪畔,如期按時建成發(fā)電,而一座新的古田縣城也在此期間拔地而起。</h3> <h3>古田溪水電站工程大壩</h3> <h3>古田翠屏湖風光</h3> <h3>1957年前古田舊城風貌</h3> <h3>古田新城中心"圓圓圈"</h3> <h3>四、鞠躬盡瘁 不忘初心與使命</h3> <h3> 從1960年開始的全國困難時期,身為縣長的牛進才也遇到了絕大多數(shù)人所遇到的問題,糧食匱乏,供應不足,為了多打糧食,戰(zhàn)勝困難,牛進才反復思量,采取了兩項措施。首先,他居然借用古田當?shù)睾M馊A僑眾多的特點(僅古田一縣即有華僑三萬余人),開了一個華僑與僑屬座談會,動員華僑給家鄉(xiāng)捐款、捐化肥。這在當時無論如何都是一個膽大包天的創(chuàng)舉吧?而華僑則積極響應這個號召,立即行動起來,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古田人民也帶動周邊一些縣的人民渡過了難關。</h3><h3> 其次,有了錢還能干什么?牛進才有高招,派人回山西平順老家去采購一項特殊的"商品", 什么東西呢?茅繡!(編者按:古田本地方言叫"曬屁"曾經(jīng)作為知青在古田湖濱公社常壩大隊插隊時,有個叫寶庚的小伙子經(jīng)常跟我們炫耀他到山西長治挖"曬屁"的歷史,原本以為是古田傳統(tǒng),沒想到卻是牛叔的發(fā)明創(chuàng)舉)也就是多年沉積在茅坑下面的大糞渣。這玩意放在現(xiàn)在人們大多知道是個好東西,真正的綠色肥料,真正的環(huán)保措施啊??稍诋斈?,能認識到這個東西重要性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靠著這兩樣一洋一土的肥料,古田縣的莊稼那是格外的好,收成最少長了兩成,而對于土壤的改善則無可估量。這件事,既受到上級表揚,又得到群眾稱贊,只是牛進才知趣,不敢宣傳,更不能張揚,但人民群眾的口碑則一直流傳至今。</h3> <h3> 牛進才在工作上是如醉如癡,在家庭問題上則往往顧此失彼。1960年,母親病重,牛進才的三弟幾次三番給哥哥發(fā)電報,說母親想見他一面,而牛進才卻恰恰又因工作太忙,忙于帶領全縣人民戰(zhàn)勝自然災害而廢寢忘食,日夜操勞。家里的電報看上一眼,忍忍心就往兜里一揣,暗自傷心流淚,壓根也沒和組織上提過請假的事情。不僅如此,聽說牛進才在福建當了"官", 家鄉(xiāng)的親戚在十分困難之際難免會想到他,希望這個當"官"的能夠幫個忙,哪怕給找個臨時工作呢。外甥女在父母去世后千里迢迢從山西來福建找舅舅碰了個軟釘子,再是自己的親弟弟(三弟)為了能夠找口飯吃,從老家跑過來求大哥說:"我只求你幫我找個力氣活,人家能管飯就行,咱不怕出力。"可即便如此,牛進才仍然硬著心腸說:"三兒,你讓我從經(jīng)濟上幫助你可以,沒多有少,有我吃的就餓不著你。可要我?guī)湍阏夜ぷ髂遣恍?,古田縣和你一樣的農(nóng)民多的是,我給你安排了工作,他們怎么辦?你還是回咱家老老實實種地吧。"三弟哭著告別了大哥,從此回到家鄉(xiāng)當了一輩子農(nóng)民,可當時,其實牛叔叔的心里也在滴淚啊。</h3> <h3> 牛進才廉潔奉公,從來不謀私利,修建水電站那么大的工程,光動遷款也不止上億,這在當時和現(xiàn)在都是一筆巨款。雖說牛進才清廉的名聲在外,但他經(jīng)手這樣一筆巨款還是有人不相信他就那么干凈。恰逢1964年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開始,在大"四清"的浪潮中,福建省委派省監(jiān)委副書記魏蔭南帶二百多人的隊伍清查了幾個月,結果再次證實了牛進才是個兩袖清風的好干部。由于工作上的拼命三郎作風,長期積勞成疾導致身患肺結核、肺心病等于1971年6月29 日在古田去世,年僅56歲。牛進才用他短暫的一生譜寫了太行山上一個共產(chǎn)黨員聽黨話、跟黨走,為了黨的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jié)的一生,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活在古田人民心中。</h3> <h3>作者:秦少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