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紀念“南下支隊”南征75周年

楊樹和

<p> 歷史背景</p><p><br></p><p> 1944年抗日戰(zhàn)爭已經(jīng)到了第七個年頭,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在著重分析當時國際國內(nèi)形勢的基礎上,決定在鞏固和發(fā)展華北、華中等抗日根據(jù)地的同時,一方面派遣一批干部奔赴東北,增援東北人民進行抗日戰(zhàn)爭;一方面派遣八路軍三五九旅的主力和抽調(diào)一批干部,組成“南下支隊”挺進華南,深入敵后,宣傳發(fā)動群眾,建立湘鄂贛抗日根據(jù)地,并以此為依托,繼續(xù)向南發(fā)展,打開南北通路,以達到北與鄂豫皖邊區(qū)李先念同志率領的新四軍第五師、南與廣東曾生同志領導的“東江抗日縱隊”連成一線,力求開辟湘粵贛邊的五嶺抗日根據(jù)地。這樣,就使我黨在南方有一個堅強鞏固的戰(zhàn)略基地,牽制敵人的兵力,配合全國各抗日戰(zhàn)場對日實行強大的反攻作戰(zhàn)。同時,在抗戰(zhàn)勝利后,蔣介石反動派一旦發(fā)動內(nèi)戰(zhàn),這樣也能牽制南方一翼,應付可能發(fā)生內(nèi)戰(zhàn)的嚴重局面。這是黨中央極其英明的一著棋。從全盤來看,由北向南,華北、華東、華中,直至華南,連成一片,南北呼應,互相支持,構成一道人民戰(zhàn)爭的鋼鐵長城,擺開遼闊的抗日戰(zhàn)場,到處都是埋葬日本侵略者的墳墓。</p><p> —— 摘錄王首道《憶南征》</p><p> 圖為南下第一支隊出發(fā)前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王震司令員在延安檢閱部隊。</p> <p>  王震、王首道率領的以三五九旅主力組成的南下支隊1944年11月9日離開延安后,開始了艱難的南征。</p><p> 當時,三五九旅分成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先行,待與東江縱隊會師后,第二梯隊繼續(xù)南下。在南下支隊出發(fā)前,毛澤東主席分析了南征前途中的兩種可能,并一再囑咐王震同志要做好充分的精神準備。他對王震說:</p><p> “你們這次南征,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整個國際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包括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還要持續(xù)二、三年。這樣,你們就可以在華南利用日偽和蔣頑之間的矛盾,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革命武裝力量,鞏固和發(fā)展敵后抗日民主根據(jù)地。第二種可能,就是國際反法西斯戰(zhàn)爭迅速勝利,日本很快投降,整個局面就會發(fā)生重大變化。蔣介石決不允許你們這把刀子插在他的咽喉,會首先集中力量吃掉你們。這樣,你們孤軍深入,沒有根據(jù)地,斗爭將十分殘酷,處境將極其困難,甚至可能全軍覆沒,包括你本人在內(nèi)。你們要準備迎接這場嚴重斗爭,發(fā)揮不怕犧牲英勇奮斗的精神,力爭光明的前途。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你們還能回到鄂豫邊大悟山李先念同志那里,那也是一個很大的勝利。</p> <p> 南下支隊從延安11月9日出發(fā)后,于12月上旬到達平介縣,平遙縣長趙力之曾經(jīng)做了大量的工作,帶領游擊大隊兩個連埋伏在閻良莊(在鐵路沿線二花里處)迎接南下支隊,由于過路部隊誤會,以為是進入了敵人的埋伏圈,向游擊隊開了槍。雖然游擊隊立即發(fā)出了信號,但是造成了游擊隊員20多人受傷。趙力之看到游擊隊戰(zhàn)士們血流如注,心里悲痛萬分,留下了眼淚。南下支隊參謀長向上級做了匯報。</p><p> 在平介縣長胡漢平親自護送由王震、王首道、王恩茂率領的南下第一支隊通過同蒲鐵路時,日軍巡邏的鐵甲車向南下支隊開火,王震司令員親自指揮作戰(zhàn),距離王震司令員不遠的張振海,看到飛來的炸彈,奮不顧身的撲上去,準備撿起來扔的遠遠的,結果還來不及起身,炸彈爆炸,張振海壯烈犧牲。王震司令員一到黃倉坡底村,就接見了趙力之縣長,深深表示歉意,并且拿出20多支槍支,拉來一匹戰(zhàn)馬送給平遙游擊隊。</p><p> 平介縣長胡漢平將過境沿途生病的掉隊的同志收容集中起來,部隊過后送到指定的收容接待站,護送隨支隊行進的干部大隊掉隊的鄭位三同志安全地護送到沁源縣王和鎮(zhèn),回到了南下支隊。</p><p><br></p><p> 南下第一支隊于1945年1月27日到達鄂豫邊的大悟山革命根據(jù)地,與李先念領導的新四軍第五師勝利會師。</p><p> 南下支隊在短暫休整后,于2月23日同第五師張體學部隊起最后一批強渡了長江。三天之后,取得痛殲日寇的大販大捷威震江南。南下支隊隨后改換番號,更名為“國民革命軍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p><p> 3月1日部隊向湘贛邊進軍,初步開辟了以鄂南為中心的湘鄂贛游擊根據(jù)地,把江北和江南聯(lián)接起來。7月,部隊繼續(xù)南下,8月底進抵廣東南雄縣境。當進入五嶺山區(qū),與前來接應的東江縱隊僅距百里之遙的時候,時局發(fā)生了突然變化,出現(xiàn)了南征前途的“第二種可能”。</p><p> 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zhàn)爭勝利結束。這樣,南下支隊原可以利用的日偽和蔣頑之間的矛盾,已不復存在。</p><p> 黨中央派出的南下第二梯隊,由劉轉連司令、晏福生政委率領南下第二支隊于1945年7月7日從呂梁文水下山來到徐家鎮(zhèn)渡口,8日9日下雨,不能過汾河,在原地等雨小汾河渾峰過后渡過汾河,在蔣家堡,道備村,王家莊一帶活動。10號夜晚準備乘著夜色通過同蒲鐵路時,發(fā)生了東遊駕同蒲鐵路激戰(zhàn),南下支隊200余人犧牲。</p><p> 時隔不久,晉綏聯(lián)防軍延安警備旅文年生任司令員、張啟龍任政治委員組成的第三支隊”由汾陽熬坡經(jīng)平遙也從此通過。</p><p> 南下第二支隊由于形勢的變化,進到河南就奉命改道向東北去了。</p><p><br></p><p> 此時,深入南方的南下第一支隊,面臨蔣介石糾集的7個軍、21個師,15萬兵力在從鄂南到粵北長達1000公里的戰(zhàn)線上,不論白天黑夜風雨陰晴,對我軍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圍追堵截,戰(zhàn)斗頻繁殘酷。南下支隊為了避敵鋒芒,于1945年8月17日轉入高山叢林的八面山中,不料再陷敵人的重圍,全軍處于危亡和饑餓之中。8月19日王震令部隊殺開一條血路,才避免了全軍覆沒。</p><p> 8月25日,南下支隊移兵江西大庾,計劃沖出敵人的包圍,強越九嶺南下。但敵人兵力數(shù)十倍于我,切斷了我軍繼續(xù)南下的所有路徑,部隊按原定計劃會合曾生領導的東江縱隊,在國民黨反動勢力占絕對優(yōu)勢的湘粵贛邊的五嶺山區(qū)建立根據(jù)地已不可能了。在前有幾路重兵圍困、后有九個師追兵的危險形勢下南下支隊奉中央電令,為避免內(nèi)戰(zhàn),回師北返。</p> <p>  八路軍南下支隊序列表</p> <p>  八路軍南下支隊分列式通過檢閱臺</p> <p>  電視連續(xù)劇《南下支隊——出征》郝文武導演正在籌劃拍攝中。</p> <p>  南下支隊由呂梁文水進入晉中平遙途徑之地。</p><p> 上圖為文水子夏山</p> <p>  夜色中的汾河古渡徐家鎮(zhèn)一帶</p> <p> 七十五年后的今天,在山西平遙東遊駕村委黨支部趙立明書記和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永平組織下,號召紅色文化志愿者重溫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決定2020年7月11日重走“南下支隊”南下平遙段。</p><p> </p><p> 圖為重走“南下支隊”路志愿者在汾河徐家鎮(zhèn)古渡口</p> <p><br></p><p> 東遊駕黨支部成員特意帶了兩面象征性的紅旗</p><p>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p><p> 南下 第一支隊</p><p> 南下 第二支隊 </p><p> </p><p><br></p> <p>  重走南下路第一站從汾河岸邊徐家鎮(zhèn)開始向——東遊駕——同蒲鐵路橋洞——尹村琉璃廟遺址——豐盛村。</p> <p>東遊駕村委黨支部大門</p> <p>  東遊駕出生的軍旅書法家梁峰霄同志書寫的</p><p>一層鄉(xiāng)村記憶室對聯(lián):</p><p>篳路藍縷傳薪火,</p><p>櫛風沐雨煉丹心。</p><p> 二層黨性教育室對聯(lián):</p><p>承前啟后英雄輩出,</p><p>繼往開來紅旗永傳。</p><p><br></p> <p> 軍旅文學作家“安子”王京利老師手舉“南下支隊”旗幟,緬懷先烈們?yōu)榱? 解放全中國而赴湯蹈火的神圣使命!</p> <p> 王京利老師在王震將軍筆跡“憶南征”紀念碑前手舉“南下第二支隊”旗幟</p> <p> 東遊駕紅色展覽館黨性教育室講解員在為大家講解抗戰(zhàn)年代“鋼鐵走廊”呂梁汾陽、文水、晉中平遙紅色交通線。</p> <p>  東遊駕地處同蒲鐵路以北,是南下第一支隊、第二支隊同日寇激戰(zhàn)的地方,展覽館講解員在為大家講解不屈的平遙東遊駕人民在烽火歲月打造守護紅色秘密交通線的英勇斗志。以文化為主流的的東游駕村走出了“國際醫(yī)學專家”侯金林同志、“航空工程師”劉澤人同志、“軍旅書法家”梁峰霄同志、“神州九號航天英雄”劉旺同志等等國之棟梁!</p> <p>  東遊駕黨性教育室內(nèi),志愿者在參觀抗戰(zhàn)年月中共平遙紅色秘密交通線示意圖,早在南下支隊南下之前的兩年前(1942年11月22日)從蘇北去延安的劉少奇同志就是在平遙“鐵麻虎”——宋志誠等人的護送下,從這條紅色秘密交通線乘夜色由南向北而過。</p> <p>  參加重走南下路的志愿者攝影師劉培義同志(右一)</p> <p>  東遊駕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成員梁浩恭同志在黨性教育室陪同志愿者參觀。</p> <p>  追尋75年前先烈們紅色足跡,他們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后來人奮發(fā)向上。</p><p> 我的父親是南下支隊中的一員,南下第一支隊于1944年冬、第二支隊于1945年夏由陜北東渡黃河后,經(jīng)“鋼鐵走廊”晉綏八分區(qū)跨越同蒲鐵路平遙段,可以說是第一個坎兒,在冰天雪地同日軍交火的情況下,還不能蠻戰(zhàn),為了南方大片淪陷的國土,他們義無反顧,奮勇向前。</p><p> 作為南下支隊的后人,通過今天親身到先輩們戰(zhàn)斗過的遺址,行走過的路線體驗。對我是一種特殊的身心洗禮!</p><p>勿忘歷史,振興中華!</p><p>緬懷先烈,吾輩自強!</p><p><br></p><p> </p> <p>  2019年熱愛紅色文化敢于為民擔當?shù)内w立明書記,帶領全村人民建立了紅色展覽館,軍旅書法家梁峰霄倡議下立起了“南下支隊同蒲鐵路東遊駕之戰(zhàn)遺址紀念碑”、 王震將軍筆跡“憶南征”紀念碑。2020年6月東遊駕紅色展覽館被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國防教育基地。</p> <p>  習近平總書記說: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無數(shù)的先烈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p> <p> 在紅色記憶室梁繼國老師為大家講解南下第一、第二支隊兩次過平遙與日寇作戰(zhàn)的史實情況。</p> <p> 紅色文化研究者梁繼國老師為大家講解桂干生司令員、鄒開勝政委、廖剛紹團長犧牲在平遙同蒲鐵路之戰(zhàn)。</p> <p>  南下支隊突破同蒲封鎖線東遊駕之戰(zhàn)</p><p>板塊資料</p> <p> 1945年7月9日南下第二支隊在突破同蒲鐵路封鎖線時,在東遊駕一帶與日寇激戰(zhàn)一天一夜,二百余勇士為國獻身。</p> <p>   歷史背景</p><p><br></p><p> 日軍得知“南下支隊”要通過同蒲鐵路的消息后,料定會在離平遙縣城比較遠的地方通過,就在縣城至洪善車站之間部署了伏擊點,并且從榆次、太谷等據(jù)點抽調(diào)數(shù)千兵力,乘坐裝甲車從祁縣方向開來,火車上配備了很強的火力,企圖會同同蒲鐵路周邊的鬼子封鎖鐵路,阻擋南下第二支隊越過同蒲路,南下第二支隊七一九團團長廖剛紹同志與日寇激戰(zhàn),幾次負傷不下火線,最終犧牲在這塊土地上。</p><p>時年33歲。</p><p> 圖為廖剛紹烈士生前照片</p> <p>  廖剛紹烈士生前同妻子、兒子的合影</p> <p>  廖剛紹烈士侄兒廖常森同志至少四、五次從廣州乘飛機到平遙尋找伯父安厝地,至今沒有尋到準確地點。</p><p> 廖常森同志在東遊駕“憶南征”紀念碑前。</p> <p> 桂干生(1911—1945),河南省羅山縣人,192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4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6月根據(jù)黨中央的戰(zhàn)略部署,任新四軍第5師干部隊副隊長,從延安出發(fā),重返大別山區(qū)。7月過同蒲路時遭山西平遙縣城之敵炮擊負重傷,9日凌晨犧牲,年僅34歲。</p><p><br></p><p> 上圖桂干生烈士生前照片</p> <p>  鄒開勝(1916年——1945年7月8日)</p><p>1916年,出生于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鄉(xiāng)延鄒家村。</p><p> 1940年4月,八路軍總部整編了多個連隊兩千余人統(tǒng)一編入“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特務團”。鄒開勝作為團政治部主任調(diào)入,負責團的思想政治工作。</p><p> 1942年春,鄒開勝任特務團政委,1943年,鄒開勝調(diào)到延安,任延安黨??傂UL大隊隊長,后到綏德抗大任整風隊指導員,副旅級干部。1945年4月至6月參加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p><p> 1945年4月,鄒開勝作為南下干部,被編入南下支隊第二梯隊五干隊,準備赴華中新四軍五師任旅政委。6月13日,他告別了妻子和尚未出世的女兒,離開延安。</p><p> 1945年7月與日偽軍在山西平遙同蒲路附近遭遇,中彈犧牲,年僅29歲。</p><p><br></p><p> 上圖鄒開勝烈士生前照片</p> <p>  出生山西原平的賈玉來同志歷經(jīng)了第二南下支隊同蒲鐵路上的這場血戰(zhàn)</p><p> 賈玉來同志 軍旅生涯</p><p> 1937年10月加入120師359旅719團一營二連任戰(zhàn)士,1938年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1939年1月至1945年8月在359旅旅部偵察連任戰(zhàn)士,副班長,班長,副排長。1945年在南下第二支隊,7月中旬在山西平遙同蒲鐵路掩護戰(zhàn)友時,背部被日軍炸彈炸傷,1945年8月傷未愈就到了晉綏軍區(qū)120師獨2旅,后在西北軍區(qū)警衛(wèi)營2連任副排長。</p> <p>  2019年9月18日東遊駕紅色展覽館開館之際,南下第二支隊賈玉來同志后人賈憲生同志兄妹八人贈送給平遙東遊駕紅色展覽館由山西紅色書畫第一人王保旺老師寫的書法:</p><p>“三五九旅精神永存!”</p> <p> 在東遊駕紅色展覽館內(nèi) 陳列著一些紅色文物。其中 一件歷經(jīng)歲月滄桑,傳世下來的馬燈,見證了烽火歲月中不平凡的經(jīng)歷,曾經(jīng)照亮了多少生活在在黑暗中渴望光明的心靈!</p> <p>  看著這一只水壺,腦海中的思緒不由讓我想到在漫漫征途中,水壺陪伴著他的主人爬過雪山、走過草地,到過革命圣地延安,壺中裝著的甘露曾經(jīng)滋潤了多少次干渴的心田。為了開辟新的抗日根據(jù)地跟隨他的主人南下,而他的主人也許在同蒲鐵路同日寇激戰(zhàn)中犧牲在了這片土地上……</p> <p>  一只銅號、一把殘缺了尖的砍刀見證了那段血與火的場面。</p> <p>展柜中的書刊《獨臂將軍彭青云》、《黎原回憶錄》</p> <p>  參加活動的平遙文學協(xié)會主席張中偉先生(右三)、東遊駕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杰(右二)、郝寶明同志(右一)在紅色書畫室內(nèi)。</p> <p>  東遊駕黨支部趙立明書記(右三)同參加紅色活動的平遙文學協(xié)會會員張云仙(右二)、郝學琴(右一)、李桂蘭同志一起。</p> <p>  紅色文化志愿者在東遊駕紅色展覽館前</p> <p> 在南下支隊同蒲鐵路東遊駕之戰(zhàn)遺址紀念碑前東遊駕村黨支部趙立明書記,講述南下第一支隊、南下第二支隊經(jīng)過東遊駕與日寇激戰(zhàn)的光榮事跡。</p> <p>為南下支隊抗日英雄立碑有感 </p><p> /梁峰霄</p><p>秋意綿綿情愫長,</p><p>硝煙遠去末還鄉(xiāng)。</p><p>英雄贊歌傳千古,</p><p>勇士許身赴國殤。</p><p>高聳豐碑映麗日,</p><p>低灑祭酒伴衷腸,</p><p>壯士長眠遊駕地,</p><p>暮雨化淚吊忠良。</p> <p>東遊駕出生的軍旅書法家梁峰霄老師作詞</p> <p>東遊駕村南同蒲鐵路橋洞是紅色交通線必經(jīng)之路</p> <p>  當年類似于在同蒲鐵路上的日軍鐵甲車</p> <p>  情景再現(xiàn)英勇的南下支隊健兒沖上鐵路同日寇展開你死我活的激戰(zhàn)。</p> <p>軍旅文學作家“安子”老師在平遙琉璃廟遺址憑吊犧牲在這片土地上的烈士</p> <p>  1945年7月9日,隨同南下二支隊由延安出發(fā)的干部隊經(jīng)由平遙過南同蒲鐵路后,五干隊在平遙琉璃廟附近遭到來之平遙縣城日本鬼子九二炮攻擊。</p><p> 當場造成桂干生、鄒開勝等六、七位負傷或犧牲。</p><p> 2020年7月11日,為紀念南下支隊過平遙75周年,感謝平遙縣東游駕黨支部書記趙立明組織這一活動。</p><p> ——王京利老師語</p><p> 圖為王京利在琉璃廟大院內(nèi)為參加活動的同志講述當年事情的經(jīng)過……</p> <p> 離開琉璃廟后我們向豐盛村行進,豐盛村地處平遙南山與晉中平原的銜接處,丘陵地貌,是南下支隊突破同蒲鐵路封鎖線后,進入山地部隊修整棲息之地。</p> <p> 在豐盛村黨支部會議室,黨支部書記梁軍為大家講述了軍旅文學作家王京利同志四年多時間苦苦尋找鄒開勝烈士的事跡,以及73年后英雄靈柩回到家鄉(xiāng)紅安的感人故事。令在場的所有人為之感慨動容。</p> <p>  去年清明節(jié)豐盛村舉行讓烈士回歸故里送別儀式</p> <p>  2019年4月9日平遙豐盛村為南下支隊犧牲的烈士鄒開勝政委舉行靈柩回歸故里送別儀式</p> <p>  圖為為烈士守墓的賈林香女士(左二),為烈士尋親的“安子”王京利同志(右一)</p> <p>  王京利老師講述桂干生司令在平遙琉璃廟遭受日軍炮彈攻擊,由于受傷嚴重,為國捐軀,犧牲后被安葬在豐盛村的故事。</p> <p>  東遊駕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郝寶亮(右二)豐盛村黨支部。</p> <p>  趙立明書記(右一)、梁繼國老師(中)贈送豐盛村梁軍書記《南下支隊過平遙》資料。</p> <p>  1944年12月“南下支隊”王震司令員經(jīng)平遙豐盛村路居處,七十五年過去了,房屋主人不愿意重修破舊的房屋,為了對紅色文化的傳承。</p> <p> 東遊駕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永平(右一)、劉杰(右二)、趙立明書記(左二)、本美篇作者(左一)同“王震司令員路居”房東的后代在一起。</p> <p>  遙想我的父親曾經(jīng)被授予“賀龍神槍手”。在他的講述中,南下北返時是常守護在王震司令員身邊的人,七十五年前我父親在豐盛村這所院落一定也留下了他的足跡。當時是1944年白雪皚皚的寒冬。</p> <p> 東遊駕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杰、趙立明書記、劉永平、郝學琴、李桂蘭、張云仙、趙麗萍同志在王震司令員路居處。</p> <p>  右起張中偉、劉杰、梁繼國老師和他夫人趙麗萍女士。</p> <p>  王首道同志《憶南征》一書中對“夜過同蒲”的描述。</p> <p>  掩卷沉思……時隔七十五年,勤勞堅強的平遙人民沒有忘記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激烈戰(zhàn)斗,放眼未來,來路方長,我們將永遠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在這塊用血與火爭奪回來的土地上傳承紅色文化,讓青少年熱愛祖國,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浴血奮戰(zhàn),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的先烈拼搏來的!</p><p><br></p><p><br></p><p>參考資料:《第一野戰(zhàn)軍》、《憶南征》</p><p>照片提供:山西國防教育志愿者微信群</p><p>視頻提供:山西國防教育志愿者微信群</p><p> (一并感謝)</p><p>部分照片資料來源:東遊駕紅色展覽館、武鄉(xiāng)太行八路軍紀念館</p> <p><br></p><p> 重走南下平遙路</p><p><br></p><p>七十五載誰記起,重溫南下把步移。</p><p>祭拜英雄明壯志,緬懷先烈思賢齊。</p><p>軀捐同蒲多悲憤,血染汾河總慘凄。</p><p>不忘初心常寫意,詩文彩墨繪國旗。</p><p><br></p><p> ——南下支隊后人 楊樹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