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自從上次寫了“童話里的小木屋后”,因雜七雜八的事就耽擱了下來。當再次來到小木屋時已經(jīng)時7月6日了。一大早驅(qū)車到達東孫莊園小木屋時,剛剛下過一場大雨。</p><p> 雨后的莊園更加幽深靜謐,壯碩的核桃樹青翠欲滴,濃密的枝葉間綴滿了誘人的青皮,一些熟透的核桃因風搖雨注落了一地。油潤潤的青皮核桃掂在手里沉甸甸的,輕輕砸開外面堅硬的果皮,隨即露出白嫩的核桃仁,剝掉上面那層薄如蟬翼的內(nèi)衣,放到嘴里慢慢咀嚼,一種脆脆的香就溢滿了口。</p> <p> 如今的小木屋有了自己的名字——“知止畫館”。但我們還是喜歡叫它小木屋。</p> <p> 走進小木屋,濃郁的藝術(shù)氣息撲面而來,由王治國老師精心創(chuàng)作的六幅八尺長條花鳥作品懸掛于進門處,著實奪人眼球,其畫作造型精妙,格調(diào)高雅,令人賞心悅目;和花鳥畫對應的墻面上是一組由中國書協(xié)會員、濱州書協(xié)副主席王奎強書寫的四條屏書法作品,其作品氣韻貫通,筆墨酣暢,可見其功力深厚。往里走,木墻、木地、木樓梯,配置上適當?shù)募t木家具,給人一種低調(diào)的奢華。寬敞的小木屋被懸垂的幾道竹簾隔成不同的功能空間,有茶室、活動室、餐廳等,每個空間的墻面上都掛著名人字畫,給小木屋賦予了濃厚的藝術(shù)氛圍。</p> <p> 沿著木樓梯來到二樓,這里是居住和學習的地方,超大的畫案可供幾人同時作畫。老師說,除對三不學堂的學員來此上課一律免費,還對東孫村的村民也實行免費政策,凡是喜歡國畫、書法、素描的青少年及書畫愛好者,都一律免費教學。</p> <p> 作為畫館主人,王治國老師對于為何起名“知止畫館”?他告訴我們,知止一詞出自《禮記·大學》,原文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就是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原來知止畫館寓意如此之深。</p><p> 我們坐在被竹簾隔成的茶室,品著陳年普洱,望著窗外滿眼翠綠,靜聽蟬鳴,品書論畫,別有夏日風情。</p> <p> 小木屋西邊和北邊的地被同學們開墾出來,種上了辣椒、茄子、大蔥、西紅柿等各種蔬菜,茄子長勢喜人,不久的將來,這些小菜園也許就能自給自足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