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區(qū)瓶窯鎮(zhèn)內(nèi),104國道邊。</p><p>人們常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前年,良渚古城遺址就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這是一座五千年前城池,一個區(qū)域性早期國家的都城。一年前的今天(2019年7日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全人類共有的珍貴遺產(chǎn)。</p><p>雖然江南的梅雨己有一個月,每天陰雨不斷,也擋不住我和夫人的行程,穿越時空隧道,我倆來到遠古的古城,一睹她的風采。來到后居然雨也不下了,風也停了氣溫也不高正適合游玩。</p><p>遺址公園面織很大,要乘景區(qū)游覽車一站一站地參觀游覽。</p> <p>這里是南城墻處</p> <p>這樣的用草苫的房子。</p> <p>當時的人都夾河而居,主要交通工具是獨木舟。</p> <p>登上海拔30米的雉山觀景臺,可以俯瞰到整個良渚古城城區(qū),公園景色一覽無遺。</p> <p>五千年前的皇宮區(qū)域,為整個古城唯一顯露在地面的遺跡。</p> <p>莫角山遺址</p> <p>在遺址公園莫角山東側(cè)的一處高臺上,立有一組由十幾根鋼構(gòu)"木柱”雕塑。在鋁云密布的蒼空之下,它們突兀地直插云天,逼視上蒼,發(fā)人思索。</p><p>站在烏云密布的山崗,想著設(shè)計者的立意。想到良渚古城消失于洪水之說,眼前的十幾根木柱忽然幻變成了這樣一帽圖景:是那個蠻巟年代一座孤立于洪水中的山坡上,十幾個赤裸裸著身體、披散著頭發(fā)的良渚先民,于狂風嘶吼丶大雨滂沱中,攤著雙手,聲嘶力竭,仰天發(fā)問:“我們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可是回答他們約有有排空濁浪……</p><p><br></p><p><br></p><p><br></p><p><br></p><p><br></p> <p>發(fā)掘于1986年的反山墓葬,是迄今為止規(guī)格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至高無上的玉琮與玉鉞,神秘威嚴的神人獸面形象以及無可超越的玉器數(shù)量,為我們構(gòu)筑出那個神權(quán)至上、王權(quán)興起、信仰統(tǒng)一的恢弘時代。</p> <p>大觀山鹿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