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旗袍,我是喜歡的。喜歡它的手工盤扣,喜歡它的小巧立領(lǐng),喜歡它高高的開衩,喜歡它身姿搖曳時的獨特風(fēng)韻,喜歡它歲月靜好的優(yōu)雅情懷,喜歡它濃濃的歲月味道。 打開我的衣柜,里面掛滿了長長短短的、顏色各異的旗袍:長及腳踝的、短至大腿的;真絲的、棉麻的;無袖的、長袖的;厚的、薄的;素的、花的;改良的、傳統(tǒng)的,我一件一件用手輕輕撫過,有朋友送的,有陳先生買的,當然更多是自己的精心挑選。每當我站在柜前,看著這些旗袍,心情就莫名地愉悅。 其實最初喜歡旗袍,是受陳先生的影響。他天南地北地跑,總喜歡給我買各種各樣的禮物,而旗袍是最多的一種。我的第一件旗袍,是1997年他在北京買的,一件明黃色的緞面過膝旗袍,我很欣喜地套上身,卻發(fā)現(xiàn)可以裝下另一個我,仔細一看,是加大碼。滿小鎮(zhèn)找能改旗袍的師傅,終于合身之后,他說我笑得象一只狐貍。后來,在安徽,給我買藍染的布旗袍;在杭州看旗袍展,選模特身上穿的錦織旗袍;在北京上學(xué)的那些年,買的最多,都很合體,再沒有去找?guī)煾蹈倪^。女兒十歲生日前,他在杭州開全國書法教師會議,給我?guī)Щ刂两褡钯F的一件真絲旗袍,買之前打電話給我,聲音小小的問我的三圍,讓我一直笑到今天。這件山水旗袍明艷而不張揚,緊身而不束縛,宛如量身定制。時至今日只要我一穿旗袍,他就不忘夸耀自己的審美。 最喜歡看民國電影電視,《花樣年華》里的張曼玉、《色戒》里的湯唯、《偽裝者》里的宋軼,《旗袍》里的馬蘇……都將旗袍的風(fēng)韻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覺得旗袍,它既能融入平江小路的煙雨,又能走上上海都市的街頭;既可端莊優(yōu)雅,又能風(fēng)情萬種;既能名門淑媛,又能小家碧玉。這是一款可以從小穿到老都永不過時的衣服,我猶喜素色的棉麻旗袍,它親民、舒適,穿上它,有種民國女先生的感覺。是啊,一直喜歡那些端莊的、優(yōu)雅的,從骨子里滲透著書香氣的民國女先生。就象一本久讀不厭的書,就如一盞回味無窮的茶,似一道溫煦的陽光,如母親一般的溫柔。年紀越大,越吸引著人靠近。<div><br></div> 穿著旗袍,是不是就可以向自己喜歡的樣子更近一點?穿著旗袍,步子不敢邁得太大啊,不知不覺就文靜了;穿著旗袍,不能大聲說話啊,不知不覺就安靜了;穿著旗袍,不能長太胖啊,不知不覺就管住嘴了……穿旗袍,除了是一種情結(jié)、一份情懷,也是一種自律吧~ 張愛玲說: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是啊,我們各人都住在各人的衣服里,有人喜歡優(yōu)雅,有人喜歡舒適;有人喜歡小資,有人喜歡大眾;有人追求完美,有人皆可將就;有人風(fēng)格多變,有人始終如一;有人在乎他人目光,有人只為愉悅自己…… 張愛玲愛旗袍,自己親手設(shè)計、裁剪各種各樣的新潮式樣。她的領(lǐng)異標新就如她的人一樣孤傲。宋美齡愛旗袍,她的御用旗袍師張瑞香幾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為她做旗袍。98歲穿著旗袍,腳蹬高跟鞋走上美國國會演講臺,盡顯東方女性的魅力。這和她個人高雅而深厚的審美分不開,更因她幾十年如一日的睡前灌腸,對美的追求令人發(fā)指。原金陵女子大學(xué)老校長吳貽芳,代表中國在聯(lián)合國憲章上簽字時也穿的是旗袍。那是一種文化符號吧,它代表著一種民族情結(jié),代表著中國女性典雅、溫柔且堅定的性情與氣質(zhì)。 多年以來,一直喜歡一成不變的東西,堅持一成不變的愛好,如長發(fā),如旗袍,如書,有時候都傻傻分不清,是因了陳先生的喜歡還是自己的喜歡,是他喜歡著我的喜歡,還是我喜歡著他的喜歡?我是迷糊的,想不清楚就不想了吧,就讓它們陪伴著我,慢慢走向往后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