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快樂教育≠放縱式快樂</p><p><br></p><p>在生活中,很多人會覺得即便孩子再優(yōu)秀,可并不快樂又有什么用。</p><p><br></p><p>但你有沒有思考過,我們所崇尚的“快樂教育”,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么?是現(xiàn)在短暫的輕松快樂,還是日后長久的歡愉呢?</p><p><br></p><p>讓孩子自由輕松地學習,或許短期內(nèi)父母和孩子都省心輕松了,但多年后回想起來,又有多少人不曾后悔,當初沒有逼自己勤奮刻苦點呢?</p><p><br></p><p>我的父親就曾不止一次告訴我,他從小備受寵愛,就算討厭學習,家人也不會逼他,只要他開心就好。</p><p><br></p><p>于是高中沒畢業(yè)便外出工作,但沒有一技之長的他,人過半百還碌碌無為。</p><p><br></p><p>“如果我當初多堅持下,或者你爺爺奶奶逼我一把,就能讓你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了……”時隔多年,這件事仍是父親的一個心結。</p><p><br></p><p>這不禁讓我想起,閨蜜跟我抱怨:兒時她過得無憂無慮,不曾為任何東西而努力奮斗過。</p><p><br></p><p>可如今,看著身邊的朋友靠著拼搏,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能決定下一步怎么走時,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早已看到了盡頭。</p><p><br></p><p><br></p><p><br></p><p>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學得不開心就是不喜歡,與其讓他們學得那么痛苦,不如放手讓孩子去做想做的事情。</p><p><br></p><p>可這不相當于在教孩子逃避了嗎?這種“快樂教育”的確會讓孩子在童年享受無盡的快樂,但往長遠看,卻無法持續(xù)獲得從心底滋養(yǎng)出來的幸福。</p><p><br></p><p>再者,人的天性是畏難的,遇到困難就想逃避,更何況是這么小的孩子呢?</p><p><br></p><p>父母一味地保護孩子不讓他們吃苦,不僅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還是在給他們喂毒藥。</p><p><br></p><p>當然,不崇尚快樂教育,并不是就非讓孩子深受折磨,過得痛苦的意思。</p><p><br></p><p>而是告誡孩子,盡管是不喜歡做的事,也要努力克服它,以后才能擁有更多的資本,去過上想要的人生。</p><p><br></p><p>否則,今天的他們,因怕苦而草草放棄,確實會感到輕松竊喜;但未來的他們,將無一技傍身,注定變得碌碌無為。</p><p><br></p><p>快樂教育的真正含義,并不是單指過程中自由歡樂,而是最后孩子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就時,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快樂。</p><p><br></p><p><br></p><p>”偽快樂教育“</p><p>正在一步步毀了孩子</p><p><br></p><p>日本從2002年起,開始實行“寬松教育”,老師不再布置大量的作業(yè),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自由發(fā)展。</p><p><br></p><p>看似合理的安排,其實隱患重重。大部分孩子缺少了硬性的監(jiān)督和管教后,空閑時間只顧著玩耍、看漫畫、打電動……壓根就不會主動學習。</p><p><br></p><p>結果短短一年,這群孩子就漸漸變得不負責任、墮落,繼而成績大幅下滑。</p><p><br></p><p>直到2016年,日本政府才不得不宣布廢除“寬松教育”,轉而實行“教育強勁化”。</p><p><br></p><p>他們用十幾年的慘痛教訓,驚醒我們:廢掉一個孩子,就讓ta縱欲享樂。</p><p><br></p><p><br></p><p><br></p><p>然而糟糕的是,生活中很多父母還在重蹈覆轍。為了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他們會主動把手機平板等電子產(chǎn)品,給到孩子去玩。</p><p><br></p><p>可這對于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哪里能權衡好學習與娛樂。一旦遇到讓自己快樂的事,肯定會埋頭沉浸下去。</p><p><br></p><p>試想看看,這次疫情期間有多少孩子長期沉迷手機,而荒廢了學業(yè),連開學了那玩手機的隱疾都還在呢?</p><p><br></p><p>由此可見,盲目地追求讓孩子減壓減負,看上去很美很人性,實際卻糟糕透頂,是在放縱孩子慢慢變廢。</p><p><br></p><p>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曾針對1.1萬名兒童做過一項研究,證實如果孩子長期處于放縱的快樂中,他們的大腦皮層會過早地變薄。</p><p><br></p><p>大腦皮層變薄正是一個人變膚淺的開始,他們以后在生活中會難以保持持續(xù)的注意力,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p><p><br></p><p>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負面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p><p><br></p><p>當孩子一旦甘愿淪為偽快樂的傀儡,就會讓無節(jié)制的感官享樂侵蝕自己的靈魂,必將一步步迷失、頹廢。</p><p><br></p><p>試問,這樣的孩子,還有什么價值和未來可言?</p><p><br></p><p><br></p><p>想要獲得成功</p><p>就必須吃苦和付出</p><p><br></p><p>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愛德華·休姆斯,曾在惠特尼高中(位列加州第1,全美排名第33)做過長達1年的調(diào)查,結果他發(fā)現(xiàn):</p><p><br></p><p>雖然這所頂尖學校的學生早上8點上課,下午3點就放學,但他們的課余時間,卻安排得滿滿當當。</p><p><br></p><p>放學后,他們不是撒歡了去玩,而是閱讀大量的書籍(據(jù)悉一年差不多要背約102斤的課本),做研究,和同學探討課業(yè)問題,上興趣班……</p><p><br></p><p>據(jù)統(tǒng)計,這群孩子為了拿到優(yōu)異的GPA成績(4.0),平均一天只睡4小時,要喝4大杯咖啡,才有足夠的精力來應對長時間的學習。</p><p><br></p><p><br></p><p><br></p><p>為了考上心儀的高等學府,接受著“快樂教育”的美國學生,其實早就悟透了背后的真理,將目光放長遠。</p><p><br></p><p>只有吃得了現(xiàn)在的苦,才能嘗盡未來無盡的甜。</p><p><br></p><p>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話:比你厲害的人,都比你更努力,你還有什么資格說放棄呢?</p><p><br></p><p>去年,浙江大學一位超級學霸的作息表火爆全網(wǎng)。</p><p><br></p><p><br></p><p><br></p><p>每天從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2點半,每個學習內(nèi)容,都精確到了幾點幾分,名副其實的爭分奪秒。</p><p><br></p><p>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考上了浙大便是天之驕子,成功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p><p><br></p><p>可事實上,越是優(yōu)秀的人,對自己的要求越高。因為他們深信,這個世上沒有白吃的苦,那些你吃過的苦,終將照亮你前行的路。</p><p><br></p><p><br></p><p><br></p><p>正如鋼琴家郎朗所說:“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是天賦并不意味著你會通過更少的努力獲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來的,走了這一步才有下一步?!?lt;/p><p><br></p><p>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1%的天賦+99%的汗水!</p><p><br></p><p><br></p><p>孩子,你要牢記:</p><p>越努力,就越幸運!</p><p><br></p><p>真正的快樂,從不是簡單的哈哈大笑,停留于膚淺的感官滿足,而是知識帶來力量,愛帶來幸福,是精神的豐滿與靈魂的富足。</p><p><br></p><p>而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容不得我們做父母的有半點閃失。因此,從現(xiàn)在開始讓孩子擺脫“偽快樂”,追求更深層次的快樂,就顯得刻不容緩了。</p><p><br></p><p>好的父母,心都有點狠。孩子小,本身認知能力就不足,無法分辨所有事情的利弊。</p><p><br></p><p>父母若只是單純“尊重”孩子的選擇,追求輕松自在,那他們可能真的就歸為平庸了。</p><p><br></p><p>所以說,好的父母,心都應該比較狠。</p><p><br></p><p>就像周杰倫就曾表示:如果不是小時候,媽媽拿著一個棍子站在身后,逼著我練琴,我就不會深深愛上音樂,更不會獲得現(xiàn)在的成績。</p><p><br></p><p><br></p><p><br></p><p>關鍵時候,如果你不心狠一點,逼孩子一把,怎么知道ta未來能有多大成就?</p><p><br></p><p>1、延遲滿足,方知成功的來之不易</p><p><br></p><p>有這么一則廣告:一個小男孩在房間里偷看踢踏舞表演被爸爸發(fā)現(xiàn)。第二天一早,爸爸送給他一個盒子。</p><p><br></p><p>小男孩興奮不已,以為是舞鞋,結果沒想到,卻是一套跆拳道服。隨之而來的是每天高強度的訓練。</p><p><br></p><p>小男孩不懂爸爸的用心,卻咬牙堅持,直到贏得跆拳道比賽那一天,爸爸又送給他一個盒子。</p><p><br></p><p>小男孩打開一看,正是夢寐以求的舞鞋。很多人不理解這個爸爸的用心良苦,為什么要逼孩子去學他不喜歡的跆拳道。</p><p><br></p><p>可是,爸爸的一句話揭開了真相:我尊重孩子的興趣,卻不想讓他覺得一切來得太容易。</p><p><br></p><p><br></p><p><br></p><p>每個父母都期望孩子終能成為獨當一面的人,過上自己向往的生活。</p><p><br></p><p>然而真正的自由,都很貴很貴,以至于很多人都早早放棄了。</p><p><br></p><p>唯有那些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堅持下來的人,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p><p><br></p><p>2、給孩子扎針的同時,別忘了給顆糖吃</p><p><br></p><p>雖然我們強調(diào)要讓孩子吃苦,但并不意味著只是父母單方面的強壓,這樣很可能逼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p><p><br></p><p>因此,當孩子沮喪或無助時,我們要學會傾聽他們的煩惱,肯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再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p><p><br></p><p>讓孩子明白,成功的機會只屬于做好準備的人。</p><p><br></p><p>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教孩子學會“勞逸結合”,一起到大自然感受人文風情,遠離網(wǎng)絡上的垃圾娛樂,體會這世間真正令人身心愉悅的美好。</p><p><br></p><p>這所有的一切,就是在給孩子的未來,增加靈魂的寬度和生命的高度。</p>